APP下载

电影《满江红》:成也是疑,败也是疑

2023-06-30孙晓伟

影剧新作 2023年1期
关键词:满江红两极分化

孙晓伟

摘要:电影《满江红》是由北京欢喜首映文化有限公司出品,张艺谋导演,陈宇、张艺谋编剧,沈腾、易烊千玺、张译、雷佳音、岳云鹏、王佳怡等人主演的一部悬疑片。影片讲述以小兵张大为首的一群义士舍生取义、前仆后继、以命设局,逼迫大奸臣秦桧说出民族英雄岳飞临终遗言的故事。该片上映于竞争异常激烈的春节档,以26亿左右的票房成绩力压电影《流浪地球2》登顶票房冠军。虽然电影《满江红》在票房上很亮眼,但是在口碑上却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而争议的焦点就集中在影片的“悬疑设定”上。

关键词: 《满江红》 两极分化 悬疑设定

准确来说, 《满江红》在类型定位上是一部“悬疑”+“喜剧”的复合类型电影,并且是以“悬疑”为主, “喜剧”为辅,而“悬疑片”无疑是当下电影市场上最受观众青睐的类型之一。有趣的是,张艺谋导演曾经在悬疑类型上栽过一个很大的跟头,当年拍摄的《三枪拍案惊奇》在票房和口碑上双双折戟,电影《满江红》算是他为自己打的一次翻身仗,至于成功与否,却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本文将从悬疑电影的三大故事要素:悬念、迷雾和反转入手,深入剖析电影《满江红》是如何做到“成也悬疑,败也悬疑”的,

一、牵引不断的悬念

悬念是悬疑电影中首要的故事构成要素。 “悬念”是利用观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故意对某个情节事件做有头无尾、悬而未决的展示,从而激起观众的各种猜想。由此可见,悬念在调动并保持观众的注意力,以及促使观众充满期待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俗一点讲,悬念就是提出一个观众比较感兴趣的问题,但并不着急给出答案,而是空出时间让观众去猜。

作为一部悬疑片,电影《满江红》采用了一种“套层式”的悬念设计,即大、中、小三种悬念层层包裹。 “大悬念”是贯穿全片的,是反复被提及被强调的,它和主线故事串联在一起,只要核心冲突没有解决,悬念便犹在,直到影片最后才算完成。在金廷礼仪官遭刺杀密信被偷后,大宋宰相秦桧下令由效用兵张大和亲兵营副统领孙均查办此案,限时一个时辰,找不回密信要被问斩,找回密信亦斩,由此二人陷入了一个“死局”,而本片“最大的一个悬念”由此诞生:张大和孙均该如何破局?除了大悬念,影片中还设置了中悬念。 “中悬念”虽然在时间跨度上要比大悬念短,但也可以延展至好几场戏,在限定时间范畴内重复出现牵引观众。比如由影片一开场在激励事件中建立的悬念:是谁杀害了金廷礼仪官,偷走了密信?密信上到底写了什么内容?与大悬念、中悬念相对应的还有小悬念。 “小悬念”只存在某一场或一两场戏中,时间跨度最短,但是数量却是最多的。比如打更兵丁三旺为什么栽赃嫁祸亲兵营统领王彪?孙均为什么要杀王彪?孙均为什么要射杀打更兵丁三旺?刘喜刺杀成功了吗?孙均为什么要偷密信?武义淳为什么跳将出来抢夺密信?瑶琴为什么上吊自杀?张大被捕后为什么指控孙均借刀杀人谋害王彪?孙均说“啥都是假的,只有命是真的”是什么意思?秦桧领读《满江红》的时候为什么那么激动,又为什么自杀?等等。大、中、小三种悬念形成合力,推动观众参与到抽丝剥茧的案情推理之中不能自拔。

在悬疑电影中,不仅看重悬念的数量,更看重悬念的质量。电影《满江红》在悬念的设定上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影片的大悬念缺乏压迫感。秦桧只给了张大和孙均一个时辰查案,但这一个时辰的枷锁在影片中并没有被强化,人物不紧不慢,觀众也感触不深。其实最主要的是因为张大既是调查者,也是凶手,密信就在他那里,他想什么时候拿出来,以怎样的方式拿出来都可以。张大等于是利用找信的这一个时辰另有图谋,他早就计划好了出路,所以并不着急。另外,因为影片还融入了一些喜剧元素,时不时蹦出一个笑料,也会消解好不容易营造出来的压迫感。关于压迫感可以对比一下电影《看不见的客人》,女律师可以帮男主脱罪的时间被压缩在了一次只有180分钟的问询之中,有一块开启倒计时的秒表不断提醒男人时间紧迫,她还恐吓男主警察那边已经找到了新的目击证人,为此男主方寸大乱。其次,一些悬念缺乏未知性,即观众轻而易举就能猜到答案。比如对于“密信上到底写了什么内容?”这一悬念刚被提出来不久,总管何立跟秦桧的对话中便说: “当年金人掳走宰相,宰相寻机逃脱,历经千辛万苦重回我大宋,以文才大略重回高位,然总有宵小怀疑宰相与金人有染”。观众很容易就能猜到这封密信是金人和秦桧私通的证据,这等于是影片自行把这个悬念快速给消解掉了。再比如“武义淳为什么跳将出来抢夺密信?”因为前边张大曾经向武义淳借背景一用,观众已经提前知道武义淳是皇亲国戚,所以不难猜出他抢夺密信的目的是交给皇上。最后,就整体而言,影片尚存在中悬念的数量不足,一些时间节点上悬念分配不均,不同悬念之间的关联性和层次感不尽入意等问题。

二、拨弄不开的迷雾

迷雾同样是悬疑电影中不可或缺的故事构成要素。所谓的“迷雾”是在悬念引发观众各种猜想以后,故意给观众提供一些虚假的线索,以此来误导观众,让观众自以为了解到了真相,获得一种暂时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简言之,迷雾就是线索,但都是虚假的线索。

众所周知,悬疑电影当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怪诞人物:精神病患者、人格分裂症患者、记忆丧失患者、变态杀手、谎话连篇的骗子等等,而这些怪诞人物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来制造迷雾,迷惑其他人物,同时迷惑观众。在这方面,电影《满江红》也不例外,因为影片中所有出现的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无一例外全都是“谎话连篇的骗子”。首先是大宋宰相秦桧,出场后一直咳个不停,病恹恹的,表面看上去他好像是处于弱势的一方,被张大等人玩弄于股掌之间,实际上这都是他的伪装。秦桧早在张大之前就已经拉拢好了副统领孙均, “门外那个新提叫孙均的我看还机灵,叫进来”,只不过具体拉拢的细节没有向观众展示,观众与人物之间有了信息差,被蒙在鼓里,所以在牢房里孙均并没有和张大一起动手行刺他,“跟本相斗智,你还差得远,从给你通令牌起,陪你玩了这么一个时辰”。也就是说,前期秦桧给孙均施压搞对立, “一个时辰还没到,出发前还找不到,孙统领,那本相只能断你为杀人灭口了”,是故布迷雾给张大和观众看的,而在王彪死后提拔孙均为正统领则是顺张大的意而为罢了,目的就是让孙均获得张大的信任,从他那里套出密信的内容。

其次是男主骗子张大,一开始他故意假装不认识瑶琴、丁三旺和刘喜,接连上演了一出出栽赃嫁祸和弃车保帅的好戏,到后来让观众惊奇于他竟然是主谋,惊奇于他和瑶琴竟然是夫妻。计划败露后张大被抓,他还不忘往孙均身上泼脏水, “王彪是冤枉的,只是有人想借我之手故意杀他” “走狗”,故意制造自己和孙均不和的迷雾,实则是保护孙均不受牵连。张大是不幸的,因为他的这点小聪明早就被秦桧识破了;但张大又是幸运的,他的举动最终打动了孙均。再者是相府副统领孙均,其实他早就被秦桧拉拢了, “孙统领,你这招引蛇出洞,做得高妙……”,所以他也是个骗子,他和张大相处的每一刻都是在欺骗他,也在欺骗观众,他顺张大的意杀掉王彪、打更兵丁三旺,假装害怕一个时辰后被宰相问斩,假装在审问时暗中帮助张大,和张大被关在同一个牢房,都是算计,故布迷雾罢了。当然,孙均不仅欺骗了张大,最后他还欺骗了秦桧。另外还有相府总管何立,作为一个骗子,他诈死放烟花试探张大、武义淳和孙均;明明知道选哪颗珠子都会选错还让人选;明明已经从马夫刘喜嘴里套出了真相,但却并不吐露:明明知道孙均是自己人,还故意和孙均搞对立,看他放水审问张大。最后还有相府副总管武义淳,自导自演了舞姬瑶琴上吊自尽的戏码,还假装自己被吓晕,骗过了何立、孙均等人,也骗过了观众。在影片中秦桧、何立、武义淳等人蛇鼠一窝,他们说假话骗人,故布迷雾,能够很好地表现出他们“狡诈”的人物性格。而要对付一群狡诈之徒,那你只能比他更狡诈,所以张大、孙均的人物性格亦如是,当然也可以认为他们是“机智”。

与悬念和反转相比,电影《满江红》对迷雾的运用是最到位的。张大在影片中说: “你们这些大人物,每个人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因为影片中的骗子多,谎话多,迷雾也就多。而正是由于这些层层叠叠的迷雾,让整个故事情节变得更加复杂,更加扑朔迷离,也更具趣味性。另外,这些遮天迷雾也为接下来的反转,后续真相的揭露,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唯一不足的地方出现在男主张大的一句台词上: “扛不住也得扛,我要是招了,你性命就保得住了?”这句话是张大接受审问时当着何立的面说给孙均听的,是一个“迷雾”。何立听了这句话肯定会误会张大和孙均是一伙的。但是这与之前张大被捕时故意朝孙均泼脏水保护他不受自己牵连的初衷相矛盾。更加矛盾的是张大很快就恢复正常了,大骂孙均是“走狗”。所以这句话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简言之,制造迷雾的人都有一定的目的性,而这里的目的性必须有理有据,让人信服才行。

三、平地惊雷的反转

反转,是悬疑电影三大故事构成要素中的最后一块拼图。 “反转”,是在迷雾让观众误入歧途后,通过揭露那个意想不到但又在情理之中的事实真相,让观众恍然大悟的同时,意识到自己之前的猜测是错误的。有趣的是,一般观众不会因为受到欺骗而恼怒,反而会赞叹反转设计的高明。

通常情况下,一部电影中优质的反转越多,说明故事越曲折,也就更具观赏性。出于商业利益考量,为了迎合观众,电影《满江红》设置了大量不同类型的反转。首先是“身份的反转”。张大奉命调查金廷礼仪官被害一案,表面上看他是调查者,是宰相的走狗,但是通过他与刘喜的对话,观众这才意识到,原来他是凶手,是宰相的敌人。武义淳是相府的副总管,表面上看他也是宰相的走狗,但是后面又交代了武义淳是皇帝宠妃武贵妃的内侄,他想得到密信交给皇上,观众这才意识到,原来他是皇上的走狗,是宰相的敌人。何立是相府的总管,表面上看他同样是宰相的走狗,但是何立从刘喜那里得到密信后却并没有呈交给宰相,造成密信又被偷走后,又想威逼利诱瑶琴套出密信的内容,他想抓住秦桧的把柄,给自己留条后路,由此可见何立既是宰相的走狗,同时又是宰相的敌人。影片中身份最扑朔迷离之人非孙均莫属,他的名字里有个“均”字,平均的均,乍看上去他是个“中立之人”,虽然帮助宰相监督张大查案,但其同样深陷死局,且良心未泯。当观众以为张大说服孙均成功把他变成宰相的敌人的时候,孙均却出卖了张大,原来他早就成了宰相的走狗。但是当观众以为他甘心当一条走狗的时候,他又突然反水逼迫宰相说出了《满江红》,变成了宰相的敌人,也即是说孙均在影片有多次身份的反转,十分精彩。舞姬瑶琴的身份也很有趣,从一个普通的舞姬,经历了三次身份的反转:第一次变成张大的同党,第二次变成张大的老婆,第三次变成了一封活着的密信。

其次是“命运的反转”。在影片中,张大是个命运多舛之人,起初他的主谋身份隐藏得很好,是安全的,但是当他看到花火信号赶赴何立住所,再加上他不忍心对奄奄一息的刘喜捅刀子,便被何立认定为刘喜同党,此时危险骤然降临。万万没想到何立竟然主动承认了刘喜什么都没招,花火是点着玩的,此时的张大又恢复了安全。就在瑶琴刺杀秦桧失败后,张大直接被捕,再次陷入了危险之中。何立又改口说刘喜其实什么都招了,当时只不过是将计就计,暂时放他一马,为的是引出其他同党。因为不忍瑶琴被侮辱,张大便也招供了,换来了暂时的安全。但是瑶琴声称她最恨变节之人,居然要手刃张大,张大又危险了,结果瑶琴跟何立同归于尽了。何立死后,张大又暂时安全了,他还说服孙均跟他一起刺杀秦桧,并想好了脱身之法,但是关键时刻被孙均出卖了,含恨死去。影片中被命运捉弄的还有武义淳。虽然他的身份暴露了,但他是皇上的人,手里还有皇上御赐的金牌,就当观众以为秦桧不敢动他的时候,没想到何立一刀将其毙命,栽赃嫁祸给了张大。

一个反转的好坏,最基本的判断标准就是: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虽然电影《满江红》中设计了大量的反转,但是其中有很多反转并不符合情理,经不起仔细推敲。其一,关于密信。作为核心道具,影片的大部分故事情节都是围绕它来展开的,可以说这封密信就是该片的“麦高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让人无法理解的是,马夫刘喜竟然自不量力的带着真密信去刺杀何立,这一举动十分的愚蠢,不计后果,过于冒险。万一刺杀失败了,何立没有私心直接把密信呈交给秦桧怎么办?还有,刘喜行刺前特意向观众强调了没人知道桃丫头是他的亲生女儿,他故意不与女儿相认,就是不想被人捏到软处。但是,何立却偏偏知道桃丫头是他的女儿,并成功拿捏住了他的软处,岂不矛盾?另外,既然刘喜行刺时用的是真密信,何立也确实有私心想知道密信的内容,以便抓住秦桧的把柄,信都到手了,那何立必然是看过密信內容了。因为他只要私下里接触过密信,即便他没看过,多疑成性的宰相也会默认他看过,那还不如大胆地看就好了。另外,他只有看过密信的内容,才能辨别出密信是真是假,而且真密信的信封被拆开了,留真造假这些细节都是佐证。如果以上假设成立,那何立根本没有必要再从瑶琴嘴里逼问密信的内容。除此之外,瑶琴吞食密信的情节也很荒诞,当场杀死她从肚子里取出密信是最佳方法,武义淳却留了她一命希望她能复述密信内容,没有了物证,这种人证口述即便说得再生动,都没有多大意义,秦桧可以反咬一口说她说谎。基于以上分析,影片中所有围绕密信建立的反转都有很大漏洞,不符合情理,这也是争议产生的源头。

其二,关于《满江红》。张大含恨死后,孙均最终替他完成了遗愿,逼迫宰相秦桧说出了岳飞的临终遗言,也就是那首动人心魄的《满江红》。所以,观众笃定张大等人的最终目标是冲着《满江红》去的,而不是刺杀秦桧。但是,与之相矛盾的是,瑶琴上楼就是冲着刺杀秦桧去的,不为别的。张大在牢房里,也是冲着刺杀秦桧去的。讽刺的是张大认定秦桧会一个人来牢房看信,拿捏他一介文人应该是件很轻松的事,结果没想到会武功的聋哑侍女也来了,还把他给捅死了。其三,关于真假秦桧。影片中最振奋人心的段落莫过于秦桧带领全军复诵《满江红》,但是这首词是民族英雄岳飞写的,让一个大奸臣读得如此慷慨激昂不合适,观众也断然不能接受,所以这才有了真假秦桧一说,也必须有此一说。张艺谋之前在电影《影》中用过替身梗,虽然在电影《满江红》中用替身梗来了一次反转,算是做了升级,却还是会让一些观众感觉到老套。其实最大的问题是,这个替身出现得太突然了,在此之前没有任何的铺垫,比如可以通过人物动作,本尊与替身不同的咳嗽方式,或者可以通过人物造型,本尊与替身有无伤疤,又或者可以通过场景道具,含沙射影存在本尊与替身等等,有了这些铺垫,观众就有了信服的依据,也就不会觉得突兀了。其四,关于杀与不杀。孙均明明有机会杀掉卖国之大奸臣秦桧,但是最后却留下了秦桧的性命,让他继续背负世人的唾骂,这个反转让很多观众意难平,不能接受。实际上是因为影片改编自历史题材,有些情节不能胡编乱造,要尊重历史真相,而历史上秦桧并不是死于刺杀,所以至少在本片中秦桧不会死。电影《满江红》中的这个尴尬处境其实和张艺谋当年拍摄电影《英雄》时遇到的问题一模一样,采用同样的处理手法必然会让观众吐槽过于老套,也讲不通,难道秦桧被刺杀后就不会遭受世人的唾骂了吗?其实还有一个更完美的结局:孙均逼迫假秦桧说出《满江红》后,假秦桧自杀,真秦桧现身,孙均极为恼怒欲要杀掉真秦桧,但是被悄悄摸上楼的磐龙营副将郑万击杀,影片到此结束。这样虽然影片中的所有义士都壮烈牺牲了,但他们为后世留下了《满江红》,也算是取得了惨胜。其五,关于计划与意外。影片中提到,从多年前张大假意投奔孙均开始,他们就开始筹谋如何对付秦桧了,按理说他们应该是有一个相当周密的计划才对,但实际上影片中意外频发,整部影片的叙事和反转实际上是建立在一个失控的局势之上的,顯得极其脆弱和不稳定。如果没有失控,全部都在男主张大的意料之中,计划之内,那说明此人能力很强,其人物魅力必定会被观众捧上云霄,但现实是张大失策了,以至于这个人物的魅力在观众心目中大打折扣,

结语

诚然,电影《满江红》之所以能够成功出国,获得如此高的票房成绩,除了在悬疑类型的创作上颇有建树外,还离不开喜剧元素的融入,离不开众星捧月的全明星阵容。当然还有赖于张艺谋纵横电影圈的“造势”绝技,用假秦桧、小女孩桃丫头和全军将士的三重奏把一首能令人激情澎湃、热血沸腾的《满江红》在电影高潮处推给了观众,升华了整部影片。但应该注意,电影《满江红》在悬疑类型的创作上所犯的弊病也不容忽视,值得深入反思,毕竟追求完美,精益求精,才是广大电影人应该做的。

猜你喜欢

满江红两极分化
满江红·贺新年
农村八年级学生学习英语两极分化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满江红·圆明园
浅析小学数学学习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及对策
农村初中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成因及对策
满江红•大白山上看日出
浅谈如何抑制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两极分化现象
满江红·唐山大地震四十年祭
满江红·圆明园
满江红·清福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