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岗课赛证”四融模式下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创新与实践

2023-06-28苏杜彪,王小艳,徐丽

物流科技 2023年11期
关键词:岗课赛证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苏杜彪,王小艳,徐丽

摘  要:“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微观抓手,具有消除人才供需矛盾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现实意义。通过以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为切入点,探讨了“岗课赛证”四融课程体系的必要性分析,厘清了“岗课赛证”的内涵逻辑,给予了“岗课赛证”四融课程体系实施路径。最后以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为例,构建了“岗课赛证”四融模式下的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职业教育;岗课赛证;现代物流管理;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F252; G71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3.11.044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ost course competition certificate" integrated curriculum system is an important micro grasp to realiz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which has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eliminating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alent supply and demand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Taking the modern logistics management specialty as the starting poi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the "post course competition certificate" four integration curriculum system, clarifies the connotation logic of "post course competition certificate", and gives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the "post course competition certificate" four integration curriculum system. Finally, taking the modern physics management major of Xinji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 as an example,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modern physics management major under the "post course competition certificate" four integra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and its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are carried out.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post, course, competition and certificate; modern logistics management; curriculum system

0  引  言

職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有机构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党和国家不仅重申了职业教育实现个人发展、服务产业升级、助力科技创新的使命初心,同时给予了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共同富裕等层面的期许。2021年9月,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印发,其本质隐喻出职业教育专业必须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应注重丰富专业生态内涵建设,提高专业与产业协调适应性。基于此,构建具有“人本主义明确、职业特色鲜明、服务产业精准、实施过程科学”的课程体系成为实现上述要求的必然落脚点。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此举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了新的指导思想[1]。

1  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岗课赛证”四融模式课程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物流作为战略服务型行业,支撑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随着“云、大、物、移、智”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物流行业不断融入,其智慧化也愈发明显,这也使物流业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发展格局,实现全国统一大市场成为可能。

1.1  “质与量”的矛盾——职业教育与物流业现实困境辨析

近二十年来,物流业发展尤为迅速,行业平均规模增长率高于国家GDP增长速度。蓬勃发展的物流业衍生出大量的人才需求,然而物流专业人才供给与行业需求长期存在“质与量”的矛盾,明显制约了物流业的发展。

在企业层面,首先,行业头部企业或经济发达地区企业率先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先进物流技术装备的工业化应用,由此释放了一部分劳动力,企业属性从劳动密集型迈向了技术密集型。环视全国物流企业的基本情况,资本分布不均、产业需求迥异、地方需求小等情况客观存在,大部分物流企业的属性在一定时间内仍属劳动密集型。因此,同一把标尺下培养的物流专业人才面对不同层次的企业,其匹配度不高。其次,企业工作体系与院校教育体系存在客观天然差异,具体表现在工作目标与教学目标、工作流程与教学环节、工作评价与教学评价等方面,这些因体系逻辑不同所存在的矛盾差异,不可消除。最后,企业参与院校办学动力不足,企业往往强调企业经营主体地位,忽略了企业在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决策作用,因此在产教融合中常有“校热企冷的”现象。

在学校层面,对于实践制度来说,学校为提升教师双师素质,制定了教师企业轮岗制度及相应的考核制度。但实施过程中,因多方因素的影响,良好的意愿往往沦为形式,实践锻炼效果大打折扣。对于校企合作深度来说,多数院校与企业因根本利益、管理体制等诸多因素,造成企业资源与学校资源并未深度融合,校企合作仅停留在碎片资源化的整合阶段,学校独立于企业办学现象愈显。对于教师素质来说,大多毕业于本科院校,其思维模式多囿于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体系的影响,教师在授课内容、授课方式等方面与职业教育的本质明显错位。

1.2  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岗课赛证”四融育人的内涵辨析

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岗课赛证”四融一体是将物流产业界、职业教育界、竞赛界、证书界四个界别在资源要素和育人要素上进行充分融合。四个主体相互结联,以物流行业基本“岗位”为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对接实际生产岗位能力及任职资格,实现职业教育服务物流产业需求的基本导向;以“课”为“四融”实施的纲领和纽带,搭建四融专业课程体系,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提高物流人才培养质量;以“赛”为职业教育综合训育的有效手段,对标专业领域各类技能大赛,实现“以赛促学”;以“证”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凭证,对标专业领域内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展示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成果[2]。

1.3  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岗课赛证”四融育人的时代价值

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岗课赛证”四融育人是破解职业教育与物流行业供需错位的有效手段,是提高物流职业教育适应性的根本路径,同时也是物流职业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一,“岗课赛证”四融育人顺应了不同地区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提高了职业教育与本地物流的行业匹配度。如今物流业智能化迭代升级迅速,企业需求端要求教育供给端人才数量与质量相匹配,而“岗课赛证”四融育人模式的逻辑起点就是对接地方物流企业发展和岗位需求,因此在培养目标上就与本地企业需求相吻合。

第二,“岗课赛证”四融育人化解了物流企业工作体系与物流职业教育体系天然阻隔,使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成为可能。物流职业教育需兼顾实训与理论,但传统的校企合作大多是校企的碎片化资源整合,通过“岗课赛证”这一途径,系统化地实现育人环境、能力要素、教学环节、评价标准等层面的互通互融,在微观层面提高了物流职业教育适应性。

第三,“岗课赛证”四融育人模式倒逼了职业院校办学理念从“封闭”到“开放”转变,促进良性职业教育生态的形成。“岗课赛证”四融育人模式不仅是单一课程体系层面的重塑,还致使院校政策制定、教学模式、管理模式等方面更加地符合现代职业教育导向,主动对接产业发展趋势,主动服务社会,职业教育与地区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2  “岗课赛证”四融模式下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实施路径

2.1  厘清“岗课赛证”四融内涵逻辑

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岗课赛证”四融模式下课程体系构建时需厘清“岗课赛证”融合逻辑。

一是“岗课赛证”的顺序逻辑。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为现代流通领域提供了大量技术技能人才,课程设置应契合本地流通领域岗位链,因此“定岗”是第一位次。明确岗位所需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典型工作任务所需核心能力、素养,按照学校自身情况总结出学习领域,即“建课”是第二位次。将竞赛标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标准贯穿课程教学,即“赛证促学”是第三位次。

二是“岗课赛证”的内容融合逻辑。“岗课赛证”融合环境层面上强调将工作环境、教学环境、技能大赛实训环境相融合;内容层面强调将企业培训、教学内容、竞赛内容、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相融;形式层面强调工作过程、教学环节、竞赛训练、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流程相融合;考核层面强调工作考核与形式、课程评价、竞赛评分标准、职业技能鉴定相融[3]。

三是“岗课赛证”的组成逻辑。“岗课赛证”融合实施时,四者融合形式不是独立存在按线性关系排列,而是四者融合“主辅”分明。课与岗深度共融作为育人实施主线,形成课程体系框架。赛与证作为育人实施的辅线,实现赛证促学的目的,并将赛证结果作为育人评价的反馈指标。

2.2  “先定岗后建课”,聚焦岗位素质能力

职业院校的使命初衷就是服务地方经济,为地方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因此,首次在构建“岗课赛证”四融一体课程体系时,应充分调查地方企业实际情况,综合行业发展趋势,确定所对应的岗位链,即“定岗”。其次,對从事岗位链中的具体岗位所蕴含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提炼出工作行动领域,并遵循教学规律将工作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再次,对学习领域中的核心能力、素养、企业职责、工作规范进行系统梳理,形成具有工学一体的特色模块化学习任务或学习单元。最后,将模块化学习任务按照学生认知规律、技能培养规律等原则,进行整合重组,即形成具有特色的工学一体课程,即“建课”。

2.3  “岗课赛证共融”,搭建专业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框架初步搭建后,应将岗位任职要求、职业技能大赛竞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内容与要素按逻辑层级融入至课程。对于课程标准应与技能竞赛标准、技能等级证书标准以及职业标准相融合。对于课程考核应与技能竞赛评分标准、技能等级鉴定内容与方式相融合,同时需与企业岗位考核相对接。对于课程实践来说,应将技能竞赛实操环节、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环境与课程实践教学相融合,能充分对标企业实际生产环节。对于课程师资来说,可将企业导师、竞赛裁判等资源纳入师资队伍,提高整个专业教师水平[4]。

2.4  “岗课赛证”促改,构建课程良性自我调整机制

“岗课赛证”四融促进课程自我反馈的形成,反馈结果作用于课程体系,二者相互聚力形成良性自我调整机制。首先,建立岗—企业专家、课—教师、赛—裁判、证—考评员相融的专业教学共同体,对课程体系搭建、课程标准、课程设计等层面进行指导并评价,最大程度避免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脱节。其次,通过岗—人才培养评价、课—学生课业成绩、赛—职业技能竞赛成绩、证-技能等级证书通过率四个指标,并综合学生自我评价形成最终评价,评价反馈至课程体系或课程内容层面进行动态调整。最后,加强课程信息化建设,数据化、可视化的对学生学习效果、授课、评价等数据实时反馈,提高自我调整机制的有效性和可达性。

3  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岗课赛证”四融模式下课程体系的构建

以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为例,进行“岗课赛证”四融模式下课程体系的构建。

3.1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与岗位,凝练专业学习领域课程

新疆地处祖国西部边陲,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截止2021年底,全疆有3A级以上物流企业50余家,大多数企业的主营业务为仓储物流、邮政快递、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现代物流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并结合行业发展趋势,确定了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的目标:服务于新疆本地与中外口岸地区,能够从事仓储与运输、国际贸易及货运代理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经过对新疆区域内大中型物流企业调研,学生就业主要为仓储与运输管理岗位群、生产企业物流岗位群、农产品流通岗位群、以及国际物流岗位群。对岗位对应的典型任务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表,如表1所示。

对典型工作任务,按照能力复杂程度和逻辑相近的原则进行拆解重组,确定了工作领域以及对应的学习领域。再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等五个学习领域按照职业成长递进规律转化为学习领域课程,如表2所示。

在课程体系框架搭建时,采用模块化课程范式,将零散的专业课程按照专业学习认知规律、能力培养递进的原则进行重组,最终形成了对接岗位的“强基础活模块”特色的课程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其中,强基础是通过岗位基础课程的三个模块:即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核心能力模块及岗位技能融通模块来夯实专业基础。活模块是通过岗位方向课程的四个岗位方向模块,来灵活匹配不同方向岗位的人才需求,亦可便于人才培养方向的调整[5]。

3.2  归纳赛证考核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

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相关技能竞赛有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智慧物流作业方案设计与实施赛项、世赛货运代理赛项、全国行业技能大赛供应链管理师赛项、全国行业技能大赛物流服务师大赛赛项等。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相关证书有物流管理“1+X”(中级)、物流服务师(高级工)、供应链管理师(高级工)等。

通过对上述赛证的考核内容与要求进行归纳整理,可将内容分为基础知识考查类、核心业务能力考查类、综合技能考查类、信息化能力考查类、安全与法规类。例如,智慧物流作业方案设计与实施竞赛中的仓储作业实操、全国行业技能大赛物流服务师赛项的物流数字化运作、物流管理“1+X”(中级)入库作业实操,核心考点均为PDA手持操作,在内容上属于信息化能力考查类。之后将这些同属于相同类别且相似的考察点,合并总结成为可进行教学实施的教学案例,融入形式可以为授课内容、考查内容、实践内容等。例如,可将PDA操作作为《仓储管理基础》的授课内容,也可作为考核内容。仓储管理基础课程赛证融入内容与形式如表3所示。

3.3  创新课程教学评价,探索增值评价+赛证岗考核结果认定

教学评价是检验学生对教学目标达成度的重要依据,传统评价方法存在考核方法单一、考核内容片面、素质评价缺失等弊端。基于此,专业教学团队基于“岗课赛证”四融一体课程体系,探索课堂增值评价+赛证岗考核结果认定机制。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通过“职教云”等智慧教育平台,记录学生每一次上课行为表现和成绩,不唯“分数论”,强调仅唯“提高幅度论”,并以作为平时成绩,并提高平时成绩的比重。同时,鼓励学生参与“校—省—国”三级技能大赛和相关证书,赛证融通课程可采取以赛证成绩代替课业成绩。例如,获得省级技能大赛一等奖项的,三门相关课程可直接认定90分。对于积极参与顶岗实习,并在对口岗位表现优秀的,可认定相关岗课融通课程补考成绩合格。

3.4  构建教师团队共同体,助力课程体系科学有效落实

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吸纳了疆内企业人员、大赛裁判与技能考评员共同组成了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定期对专业学生的课程成绩、大赛获奖人数、证书通过率以及岗位实习表现进行分析,共同对人才岗位面向、课程标准、授课内容、课程设计等层面动态调整,在制度设计上极大地保持了课程体系的鲜活性,避免了企业人才供需错位等核心问题。同时,团队实行了校企双方人员互聘制度,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生产活动、鼓励企业能工巧匠进校开展实训授课任务,从运行机制上加强了校企融合的深度和宽度,确保课程体系有效落实。

4  结束语

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实施“岗课赛证”四融模式课程体系以来,育人成效显著,行业企业满意度较高,在疆内高职院校具有一定的引领示范作用。但在实施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部分教师职业教育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无法很好地理解“岗课赛证”的逻辑内涵,致使课程实施效果大打折扣。二是部分教师过度关注于“岗课赛证”的“融合”,忽略技能成长和教育的基本的规律,仅仅为了“融合”而“融合”。三是在对学生成绩评价时,过度强调“赛”和“证”的通过率,出现了“证书主义”,背离了人才培养的初衷。

综上,“岗课赛证”四融课程体系为物流职业教育提供了改革新思路,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企业适应性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但在逻辑设计层面和实施运行层面,因地区、院校及师资等情况的不同,所面临的挑战也不尽相同。因此,需要不断总结经验,秉承人才培养初衷,开展各类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从而把“岗课赛证”四融模式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曾天山. “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探索[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8):5-10.

[2] 王欣,金红梅. 基于大职教观的职业教育“岗课赛证”融合育人的学理基础、内在要求及实施路径[J]. 教育与职业,2022(2):21-28.

[3] 张慧青,王海英,刘晓. 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的现实问题与实践路径[J]. 教育与职业,2021(21):27-34.

[4] 贺萍. 基于构建流程的高职物流管理專业课程体系探析[J]. 物流科技,2019,42(7):175-177.

[5] 祝井亮. 构建“重能力、分方向”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J]. 物流技术,2015,34(13):311-312,320.

猜你喜欢

岗课赛证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岗课赛证”融通的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探索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模式研究与实践
电子商务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重构实践研究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