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网络舆情应对与治理

2023-06-28何娟叶运黎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1期
关键词:辅导员工作网络舆情高校

何娟 叶运黎

摘 要:加强高校网络舆情是辅导员群体在全媒体时代面临的新的时代课题。站在高校各类网络舆情风暴中心的辅导员,要使自己成为急先锋,善于分析判断网络舆情,找到应对网络舆情的有效处置方法,将高校网络舆情扎实融入到辅导员日常工作当中。本研究结合高校网络舆情实际案例,从辅导员工作内容出发,提出应对和处置网络舆情的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网络舆情;辅导员工作;高校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1.042

网络舆情体现的是网民对社会热点事件的积极监督。辅导员是学生管理的主力军,辅导员要树立正确的网络舆情观念,正视网络舆情,也要意识到网络空间并非纯净模式,需要净化网络环境,积极发挥网络舆情的正向作用,运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资源,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

1 网络舆情概念与特征

1.1 舆情与网络舆情

舆论通俗来看即为公众所发表的言论,其中蕴含了时空、人物、因果等多方面的内容,也就是某一个或一些人于某一个时间在某一个地点就某一个事件发表了自身的观点,所呈现的观点内容可视为舆论。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舆论的定义也进一步拓展,将舆论视为社会中具有相当数量的群体对于某一个特定热点焦点话题所呈现表达的个人观点、态度和信念的集中反映。由于研究角度的不同,学术界对于舆情尚未统一定义,基本呈现“舆论情况”和“民众意愿”两个侧重点,高校网络舆情更加适用于后者角度。网络舆情的概念学者们也有两个不同的侧重点,即“网络的舆情”和“舆情的网络化”。总的来说,网络舆情的特殊点是诞生并发展于互联网这个虚拟空间中,与传统意义上的舆情有相似的内核,因此我们认为网络舆情是民众借助互联网技术发表观点和想法的体现,网络舆情是网络的子概念,网络舆情是在网络环境中的一种延伸,无论是传统舆情还是网络舆情,重点内容都在于舆情工作,高校辅导员在面对网络舆情工作的过程中,重点工作内容也是做好舆情管理工作。

1.2 网络舆情的特点

在网络大环境下,舆情信息的来源多种多样,传播速度也是十分迅猛,短视频、朋友圈、微博等多类平台都能在第一时间推送舆情信息。正是网络的开放性,“虚拟社会”也随即诞生,人人都可成为信息的提供者、传播者和阅读者。做好高校网络舆情工作,只有掌握了网络舆情的特点,才能有效控制舆情发展。

网络舆情特点一是自由性。互联网一经诞生,就呈现出全开放的形态,不但拓宽了公共空间,也为公众发表个人看法提供了便捷,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也可以在事件的进程中成为推动者,通过各类公共平台,网民可以即时发表观点。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导致网络舆情的自由性特点十分突出,自由性也促使大学生会不加思考随意发表意见。二是交互性。网络的匿名性使大学生网民可以直接表达自身的想法,在就某一问题进行探讨交流的过程中,大学生之间可以形成开放的互动场面,各类观点角度同时出现,引发大学生的积极思考,这种实时互动式交流,使问题观点讨论更加深入。三是多元性。高校网络舆情涵盖内容较为全面,有时事热点,有社会百态,有校园生活等,大学生会通过各种途径掌握各类消息,就自身感兴趣的话题从自身角发表各自看法,与社会群体的意见形成多元互补。四是偏差性,虽然网络具有众多突出的优势特点,但是由于受着各种因素的交叉影响,大学生的言论容易缺乏理性思考,比较容易冲动性发表言论,网络成为不良思潮的滋生地。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以及对社会问题认识的不全面,都将导致网络成为大学生情绪宣泄场所,因此网络上会出现言论偏差。五是突发性。热点事件配之情绪化意见往往会迅速发展为网络舆论,当某一事件发生后,每一个大学生的独立观点汇集就可以展现为大学生群体意见,其他渠道的所发表的意见可以跟大学生意见形成交流互动。

2 应对网络舆情的有效处置方法

网络舆情的广泛参与已然成为社会不可忽视的要素,处理失当会影响社会良好运转,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如何因势利导网络舆情事件,提高全媒体下舆情信息的研判能力,以最快速度掌握网络舆情动态,正面引导网络舆论发展,是网络媒介下所面临的时代课题。网络舆情出现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应对策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概括突然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策略为尽早讲、持续讲、准确讲、反复讲。

2.1 发现舆情尽早讲

应对网络舆情重要的要把好第一关,要有舆情监测机制。不少高校制定了网络舆情管理实施办法,除了常规监测以外,还建立了輿情评论员队伍、舆情零报告机制等,保证能够及时监控各类舆情信息。一旦舆情发生后,要及时识别危机,避免舆论进一步发酵,一般情况下一定要在最快的时间内予以回应,避免社会上出现各类猜测等不良信息的传播,从而处于被动局面。

2.2 查清真相持续讲

舆情发生以后,要针对舆情中反馈的各类问题开展调查,及时查清在舆情中涉及到的各类事情的疑点和问题,并不断向社会公布事件等的进展情况。在必要时,为了增加公信力,可以在恰当时机邀请网民参与事件的处置过程中,进行真诚、公开、及时的沟通,使事件调查的可信度得以提升,防止矛盾进一步激化,只有在事件处置过程中诚恳态度,网络的理解和支持也就不是难事,更是为问题的进一步解决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分析研判准确讲

要根据网络舆情发展形势,随时更新网络舆情的动向进度,对舆情的下一步可能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研判。探讨这一负面网络舆情的出现,会对学校带来哪些影响,如果放任自流被“热炒”的几率和程度有多大,在下一步应当采取什么措施才能最快减低负面影响等。在这一基础上,应当提出应对网络舆情的大致方案,为领导的决策提供有利参考。当网络舆情事件完全查清以后,一定要准确的将相关信息传递出去,找准症结,化解矛盾,及时澄清真相。

2.4 统一宣传反复讲

这是应对和处置网络舆情的一个重要工作。其实这里面包含了这样一种假设:我们将被公众广泛关注,将会被媒体“热炒”。虽然说狼不一定会来,但是请做好随时被狼“咬一大口”的准备,如果没有这个准备,等到狼真的来了,你会乱了阵脚,陷入非常被动的尴尬境地。所以当明晰事实后,就要反复讲,通过主流声音消除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提升网络舆情的时、效、度。

2.5 总结上报有始终

网络舆情有效处置要形成闭环机制,做到有始有终,网络舆情处置的最后一环收尾工作就是总结分析上报网络舆情全过程,要分析网络舆情发生之前、发生过程中、处置环节等多个环节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下一步面临网络舆情的处置提供优化方案,总结上报更是自我完善和提高必经之路。广大辅导员要内心中认识到网络舆情的重要意义,要善于总结分析自身在网络舆情处理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最重要的是要引導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理性在网络上表达观点,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3 创新全媒体环境下辅导员工作模式

高校辅导员要清醒的意识到,网络舆情所具备的独特特点势必会产生一些消极影响,存在思想偏差的部分大学生会通过网络平台散布谣言博人眼球、恶意披露他人隐私、进行不负责任的随意谩骂等。面临问题愈发突出的高校网络舆情,高校辅导员应当在实际的工作中明确“方向标”“传声筒”“服务员”“催化剂”“引导员”的角色定位,根据具体事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逐步构建正确预防应对体系,搭建网络舆情发展干预和引导的合力,使网络舆情正向发展。

3.1 建立网络教育基地,树立“方向标”形象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的教育意义愈发凸显,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被正式提上日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脱离网络而进行,时代要求工作要充分运用网络载体,扬长避短。网络平台的开放性推动各种声音百花齐放,当然网络的开放性也带来网络言论的多样化,善意、恶意、片面、全面的各类观点充斥,大学生倘若缺少辨别力会带来言论的不负责任。在辅导员的具体工作中,网络舆情工作应当引起重视,建立一批有影响力的网络教育基地能够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把握舆情的导向。2019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建立了陕西省网络舆情研究基地,网络舆情重视程度进入了新篇章,高校与政府携手常态化分析网络舆情,促进学术研究融入实践工作,在网络舆情的前期培育大学生的良好网络素养。热点焦点问题的出现要求辅导员要有敏锐的第一反应,在网络舆情的潜伏期就要深刻分析舆情的本质特征,及时通过网络教育基地教育引导学生,先发制人,始终扮演好“方向标”的积极作用。

3.2 加强舆情搜集能力,扮演“传声筒”的角色

2022年初,成都中医药大学女大学生遭辅导员灌醉后性侵的一则消息刹那间遍布网络平台,事件第二天,学校通过官方微博发表声明:学校决定开除性侵者,启动党纪处分程序。成都中医药大学在这一事件出现之后没有进行冷处理,及时的根据网络舆情所披露的信息展开了调查,并及时给予了官方回应。在网络舆情中,高校辅导员是学校的“传声筒”,个人能否在网络舆情中即时响应极为重要。一是自身要经常性关注各类媒体,尤其是学生关注较多媒体的信息发布情况,及时分析掌握各类网络舆情,尤其涉及到高校和师生的相关舆情,对照检视自己改进工作;二是要及时传播解读官方声音,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和偏差思想,从而及时制止舆情的恶意发酵。

3.3 主动融入时代发展,诠释“服务员”的职责

2020年,高校网络舆情连绵不断,武汉大学“武大樱花,医护赏樱”、淮阴工学院宿管阿姨帮学生晒被100床、北京大学“留守女学生选北大考古”等正面热点事件传播正能量,中央戏剧学院仝卓高考身份问题、山东理工大学“农家女陈春秀被顶替上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学生季子越发表不当言论等热点负面舆情汇总分析引发广泛关注,考验高校舆情管理能力。网络舆情产生的载体就是网络,微信、抖音、微博、贴吧等网络平台占据网络舆情传播的重要位置,辅导员要主动适应时代发展,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员”,根据学生参与率高的网络载体,不断提升自身在自媒体平台的工作能力。2018年“洁洁良”社会舆情热点就是通过微博迅速发酵,如果辅导员不了解微博,甚至从未使用过微博,就无从舆情预判和舆情分析。

3.4 加强文字写作能力,当好“催化剂”的载体

高校在面对网络舆情时,大部分高校基本上都能做到及时响应,根据网络舆情事件内容及时调查并向社会披露,展示了高校舆情管理的适应时代发展。但是根据不同的网络舆情案例,网络舆情的应对效果与事件内容和传播发酵趋势的不同呈现了显著的差异性。2019年12月,“上财副教授性侵”事件爆出之后,高校第一时间发声回应舆论,仅仅三天的时间,学校给予性侵者钱某某开除处分,不少网友为处理速度点赞。当然,应对失范的案例也是存在的,事件不断发酵持续升温,高校公信力不断下降。高校辅导员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坚持正确导向,加强文字写作能力,努力提升舆情工作能力,无论是回复还是跟帖,主张尽量使用网络语言,尽量避免把网民置于矛盾对立的位置;要善于总结结构化的宣传解释工作流程和行文模式,撰文目的明确,言简意赅。可以采取“三段式”模式典型的行文格式,立足于阐述事情的真实过程,陈述在事件发生之后高校采取的相应措施以消除不良影响,最后表述事件的最新进展情况和学校相应意见,从而扎实做好舆情的处置工作。

3.5 注重培养“意见领袖”,发挥“引导员”的作用

高校网络舆论中往往起源于少数学生,这一部分学生往往是网络舆论的产生主体,多数学生也是根据信息的披露发表自身的看法,这部分网络舆论主体我们认为其是“意见领袖”,在网络舆情中事件走向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高校辅导员能够建立自己的网络评论员队伍,建立意见领袖,及时代表学校发表正确言论,协助辅导员开展网络舆情处置工作,通过他们的声音将学校的信息恰当传播出去,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突出效果。高校网络舆情是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关键环节,要充分发挥辅导员“引导员”的作用,充分发挥“意见领袖”在高校网络舆情发展上的无可比拟优势,构建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曾倬颖,李睿深.网络舆情的传播模型研究综述[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16,11(06):588593+602.

[2]王连喜.网络舆情领域相关概念分布及其关系辨析[J].现代情报,2019,39(6):132141.

[3]李海青.治国理政新思想对“塔西佗陷阱”的破解[J].前线,2017,(07):3033.

[4]王志龙.高校网络舆情与辅导员应对措施[J].教育教学论坛,2012,(21):8485.

猜你喜欢

辅导员工作网络舆情高校
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探讨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