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数字化学习未来发展

2023-06-26

在线学习 2023年3期
关键词:研修教师队伍高质量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的讲话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寒暑假教师研修”专题活动聚焦教师能力和素养提升,是推动教师队伍建设数字化转型的成功探索,影响甚广,效果显著。各级教育部门、学校及教师,通过创新保障机制、提升技术环境、融合平台资源、变革学习形态等方式,开展了多元化、深层次的数字化研修学习活动,服务教师终身学习、教师职业持续发展,展示了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赋能下,教师学习转型进而迈向数字化、长效化、规模化的巨大潜力。

教育数字化转型、智能升级已成为全世界的教育共识。如何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抓牢教育数字化转型契机,开展教师数字化学习,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仍需深入探索实践。结合2022教师数字化学习特色案例征集情况,本报告从资源生成、内生动力、协同提质、智慧生成四方面探讨教师数字化学习的未来发展策略。

一、从平台应用迈向资源生成

(一)推动区校联动高效应用平台,共建共享优质资源

推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快速、系统地建设,实现规模增长与质量提升并行,是促进区校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夯实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基石。区域、校际需高效协同,整体联动,打破网络壁垒,推倒资源围墙。一方面,区校可发挥各自的教育优势,共同分享名师资源、精品课例、学习课程等,开拓教师视野,促进智慧流转,让资源在应用过程中不断优化完善,同时提高区校示范影响力。另一方面,区校可针对自身的教育理念、发展目标及实践路径,应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及区校教育平台,积极开展合作交流,共建优质资源,如研修课程、教学课例、备课资源等,促进教师思维碰撞,催生优质学习资源。

(二)倡导教师作为创造者,以资源生成反哺平台建设

高质量、可视化的学习成果“输出”是检验教师学习“输入”成效的关键。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等开展学习活动,教师须明确设立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即通过学习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专业前沿知识、示范课堂教学与优质课题研究成果等,系统梳理形成学习笔记、学习心得资源,并将理论知识有效应用于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实践中,在实践中不断内化、反思、优化,敢于创新,动态形成精品课程、优质教材、示范课例等。同时,在理论学习、教育实践过程中,在区校、专家、名师的引领指导下,教师可以针对教育实践场景和真实教育问题,凝练、创新富有学科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并不断应用完善、推广实践,基于此持续建设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反哺平台建设。

二、从外力驱动迈向内生动力

(一)应用场景导向,提升教师学习内驱力

数字技术赋能下,教师专业发展覆盖教、学、评、管等多个应用场景。区校组织教师队伍依托平台开展学习活动时,需充分强调学以致用,贯彻成果导向、场景导向的学习理念,结合区校教育发展特色,明确重点应用场景和应用目标。区校应积极引导教师结合学校、学科特色、个人优势,深入应用场景学习实践,并通过教科研课题立项、教学课堂展示、教学论文遴选、优质课例评选等多种方式鼓励、支持教师形成系列化、精品化、可視化的学习成果,提升教师学习的内驱力。同时,教师须以真实教育教学问题为导向,通过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等方式,形成相应的策略与方法,进一步在具体应用场景中实践,促进自我提升与发展,助力课堂提质增效,培养创新人才。

(二)学习评价并行,提升教师自我效能感

学习评价是开展教师数字化学习与研修的重要指挥棒。构建合理、多维、可操作的学习评价机制有助于把握教师数字化学习与研修的方向。科学合理的学习评价应兼具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包括但不限于学习时长、讨论数量、学习笔记、教学案例、实践反思、教学论文等。

同时,学习评价中的任务与标准需具有高阶性与挑战度。教师“跳一跳,够得着”,能够提升自我效能感,更好地应对教育教学、专业学习的变革与挑战。此外,依据学习评价创设表彰展示的机会与平台,如优秀学习团队及个人学习标兵评选、优质学习成果案例集、学习成果交流研讨会等,一方面进一步让教师获得成就感,在交流过程中不断优化成果,另一方面树立学习榜样,让其他教师受到激励,持续学习,不断提升。

三、从个体发展迈向协同提质

(一)构建协同互助机制,组建教师学习发展共同体

通过高校、教师发展管理部门、中小学校三方合作协同,组建区校教师学习发展共同体,整合聚集主体要素,以理论指导、学习协作、实践转化提升数字化学习服务质量,扩大教师数字化学习服务供给规模,实现教师集群化发展。依托共同体,成员之间深入沟通、对话互动,取长补短,形成多样化的方法视角和思维方式等,助力教育教学实践创新。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赋能,扩大教师数字化学习服务规模、变革创新学习形态与场景、改变学习主体关系,以此推动教师规模化协同

发展。

(二)构建精准帮扶机制,实现教师规模化个性帮扶

教师集群化发展离不开规模化、个性化的学习帮扶。以培养教师“学科素养+数字素养”为核心目标,以问题导向为学习研修的起点,通过“学于课程、行于课堂、研于课题”三大方式,使教师数字化学习落地于教学实践,转化为学习成果,有效帮助教师提升双核素养。同时,结合学习研修大数据进行智能化教师画像,全面采集“课程、课例、课题”大数据,规模化精准诊断教师能力短板和学习盲点,实现精准施策,开展大规模学习与小规模研讨,实现规模化个性帮扶。

(三)构建结对帮扶机制,实现区域城乡校际教师发展

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更为公平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呼唤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构建结对帮扶机制,可以实现区域城乡校际教师共同发展,助推我国教育体系“大国良师”队伍建设。一方面,持续培育区域专家教师、骨干教师及名优教师,支持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以优秀教师辐射引领,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带动种子教师及薄弱校教师发展。可采取名师一对一帮扶、一对多帮扶、N师课堂、在线备授听评课等策略,教师共同备授课,结合平台优质课例资源等,深入研讨、反思再优化,于课堂主阵地不断提升教研教学能力。

四、从数据赋能迈向智慧生成

(一)警惕数据“投喂”,深思教育问题

教师在依托教师画像、学情画像、资源智能推荐等工具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能仅关注数据的表象,过分依赖所反馈的建议与资源,仍需深刻反思,观察、发现、剖析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真问题,带着疑问与思考分析数据报告,获取更为深入的教育教学信息、更为深层次地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结合教师课程学习、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等方面的数据信息,不断精进完善教育教学模式、策略、方法等,从而提升自身素养,实现精准教学,助推学生成长。

(二)注重技术赋能,创新学习形态

深入推进数字技术与教师学习相融合,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手段为依托,创新多样化、个性化、数字化的学习场景,如虚拟场景、真实场景、虚实融合场景,支持创建教师具身学习情境、沉浸学习情境、交互学习情境,使教师从场景“外”走进场景“内”。同时,结合教育发展目标与行动方案,区校可以组织教师开展系统性、规模化、个性化的学习研修,灵活应用线下集中学习、线上自主学习等方式,开展直播课程学习、移动学习、网络集体备课、在线学习工作坊、名师网络课堂等多种数字化学习模式。

未来发展展望

沒有高水平的教师,就谈不上高质量的教育。历经持续努力,教师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规模不断扩大,素质显著提升。经过常态化、大规模的线上教学活动实践,教师信息素养普遍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显著提高,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提供了重要支撑。

我国抓住教育数字化转型机遇,以数字化助推教师队伍建设。于2022年3月28日上线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为教师发展提供了新契机,促进教师学习数字化、常态化、长效化。成功开展的“暑期教师研修”“寒假教师研修”专题活动更是积累了全国性、大规模的教师在线同步学习的首发经验,引领教师发展。立足前期成果,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持续开展常态化、规模化的教师终身学习与教学创新应用活动,是全面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探索。

如今,我国已加快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的步伐。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是教育的时代责任。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担着教书育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使命,要为建成教育强国贡献力量。征途漫漫,惟有学习与奋斗,教师才能够审视自我、持续成长,于技术洪流与时代发展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

猜你喜欢

研修教师队伍高质量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