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数字化与教师发展

2023-06-26

在线学习 2023年3期
关键词:研修教育部教师队伍

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一支宏大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一大批好老师。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的讲话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将“推进教育数字化”写进报告,为进一步做好我国教育数字化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已进入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时期。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支撑。我国以数字化转型为重要契机,全面推进教师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

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一大批好老师。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以“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为题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全国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强调教师要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

2021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教科信〔2021〕2号)指出,要推动教育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2021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会议上提出,致力推动教育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2022年,教育部正式启动了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2022年工作要点》(教师司函〔2022〕6号)提出,推进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制定了《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教科信函〔2022〕58号),为数字化时代教师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

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纵深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加快教育强国建设。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以“数字变革与教育未来”为题进行主旨演讲,提出“发展数字教育,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发展所需、改革所向”。面向未来,教师如何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有效提升数字素养,学会学习、学会育人、学会协同,已成为重要的时代命题。

一、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

(一)国家高度重视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是国家繁荣、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实施高质量教育的根本力量。教育强国建设需要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教师队伍建设,在2013年致全国广大教师的慰问信中,他强调教师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2018年出席全国教育大会,他提出“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是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要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2021年考察清华大学时,他指出教师要成为大先生,要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教育部等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颁布一系列政策,引领教师队伍发展,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教育现代化,支撑教育强国建设。

(二)全国教师队伍迈入量质齐升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历经十年征途,全国教师队伍实现了量质齐升。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总数自2012年的1462.9万人增加到2021年的1844.37万人,增幅达26%。各级各类教师素质不断提升、结构不断优化,小学教师本科以上学历从32.6%增加到70.3%,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超过50%,高校硕士研究生导师从22.9万人增加到42.4万人,博士研究生导师从6.9万人增加到13.2万人。这支规模宏大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成为了支撑世界上最大规模教育体系的“大国良师”,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三)我国教师面对疫情展现出极强韧性

疫情洗礼,我国教师展现出极强韧性,信息素养得到普遍提升。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教育部等部门颁布《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教基厅函〔2020〕3号)、《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教高厅〔2020〕2号)等文件。全国各地区积极响应,亿万师生加入到这场史无前例、世无前例的“停课不停学”战斗中。教师依托各大平台资源快速掌握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在线教学与教研的方法,信息素养得到普遍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总结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大规模在线教育的经验,利用信息技术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教育的全面数字化转型已成必然趋势,教师更应积累经验,鉴机识变,把握机遇,乘东风之势努力学习,不负党和人民的期盼,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二、挑战:教育强国对教师能力提出新要求

高质量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我国已加快迈向教育强国的步伐,教师能力将被重新定义,并不断发展。

(一)紧跟时代发展,升级教师学科素养

1.基础教育:落实提质增效,夯实核心素养培养

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都曾多次强调,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教材〔2020〕3号)、《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材〔2022〕2号),要求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强化课程育人导向,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充分发挥师资力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全面减轻学生负担,提升课后服务水平以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面对新要求新变化,教师须深入学习理解课程标准,转变教学理念与方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在教学实践中落实课程育人任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重大挑战。

2.职业教育:理论实践双发展,培育高技能人才

職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受到国家高度重视。教师工作司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文件精神,公布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典型案例,持续培养具有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我国发布《关于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普遍开展项目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面对多元的教学模式与快速发展的技术手段,职业教育教师整体素质虽已稳步提升,但仍需夯实专业基础,提升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以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3.高等教育:根植教育教学事业,培养创新人才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高校最重要的基础工作。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的回信中,勉励全国高校广大教师应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高校教师应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潜心教书育人,培养创新人才,服务于社会发展。

课程是教书育人的重要载体,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教师需响应《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的号召,强化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以“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为标准建设“金课”。同时,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是高等教育应对未来挑战的战略“先手棋”,是高等教育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径。高校教师应当超前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探索如何让课程优起来、课堂活起来、学生忙起来,提升育人能力,助力“四新”建设与“双一流”建设。

4.学前教育:践行寓教于乐,促进幼小科学衔接

学前教育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教基〔2021〕8号),促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这对教师能力提出了新目标、高要求。教师须切实转变自身观念和行为,深入开展教研活动,提升专业素质与实践能力,促进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的学习和发展,促进幼小科学衔接。

(二)适应数字变革,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数字技术正在成为教学创新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为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多可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技〔2012〕5号)明确提出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技〔2018〕6号)强调大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以主动适应信息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信息素养是教师适应信息时代、数字时代、智能时代发展的基本素养,是教师有效应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的关键。全面提升信息素养已成为深化教育信息化、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主动学习,积极应变,提升信息素养。《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19〕1号)强调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带动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专业发展)》(教师厅〔2020〕3号)将信息素养提升纳入专业知识学习指标,并设置培训目标,要求教师对信息技术有一定的了解,掌握优化课堂教学的技术手段,掌握数字教育资源学习系统的有效方法等。可见,国家通过机制构建、开展培训、丰富课程资源等方式,充分支持教师学习信息素养相关知识与应用技能,提高终身学习能力,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技术赋能,助力信息素养持续发展。《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师〔2018〕13号)提出,要推动人工智能、智慧学习环境等新技术与教师教育课程全方位融合。我国发布《关于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18〕7号)、《关于实施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教师函〔2021〕13号),优化教师智能研修,升级教师网络研修平台,构建线上线下、选学推荐相结合的教师智能研修模式,探索建立教师发展测评系统,并首次提及教师智能教育素养提升。此外,《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的颁布更是反映,教师素养的提升须紧跟时代的发展。面对时代发展,信息素养的内涵不断丰富,数字素养、智能教育素养亦是教师必备能力。《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教师〔2022〕6号)强调深化精准培训改革,创新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模式,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技术融合创新应用提供智能平台支撑,支持资源智能推送、精准测评等,为教师信息素养的核心能力提升提供了新动能。

三、机遇:数字化转型赋能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石。时代发展必然给教师的专业化能力带来新的挑战,但数字化转型也让教师获得了多样化的专业发展途径,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一)教师队伍建设与数智技术深度融合

2018年,教育部启动了第一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并于2021年公布100个第二批试点单位,持续推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教师队伍建设融合,形成新路径和新方式。《教育部关于实施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教师函

〔2021〕13号)明确提出,推动教师应用智能助手,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开展教师智能研修,提升教师智能教育素养,建设与应用教师大数据,智能引领乡村学校与薄弱学校教师发展等。此外,《教育部教师工作司2022年工作要点》(教师司函〔2022〕6号)、《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教科信〔2021〕2号)、《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教师〔2022〕6号)等文件多次强调利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助推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

(二)国家智慧教育平臺教师研修板块应用

2022年3月28日,教育部举行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启动仪式,正式开通平台。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以“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简洁高效、安全运行”为总要求,支持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是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阶段性成果。经过近一年的建设,平台各类优质数字资源供给不断扩大,基本建成世界第一大教育教学资源库。截至2023年2月16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的教师研修板块总浏览量已超过13.4亿次,总活跃用户达1566.7万人,影响甚广。

其中,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教师研修板块有913门课程、3000余条优质资源,涵盖师德师风、学科研修、国培示范、名师名校长等9个学习栏目,设有名师名校长工作室225个,搭建了教师学习、成长、交流的空间,充分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服务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研修板块总浏览量超11.7亿次,活跃用户多达1362.8万人。

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教师能力提升中心板块涵盖师德师风、通识研修、专业课研修和项目研修4个学习栏目,共汇集课程931门、学习资源6000余条,总浏览量超过9638.2万次,活跃用户数量达99.6万。平台的更新升级与优质资源汇聚,将持续助力职业教育教师理论和实践能力双重发展。

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教师专业发展板块涵盖师德师风、专业素养、国情教育、公益行动4个学习栏目,汇聚441门课程和543条学习资源,为高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有力抓手。教师专业发展板块总浏览量超过6829.8万次,活跃用户达104.3万人。

在国家的引导下,广大教师正用活用好平台优质资源,实现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运用平台深化“双减”、赋能职教、创新高校改革等,将数字资源的静态势能转化为教师专业发展、教育变革的动能。

(三)教师研修学习实现全国性同步开展

2022年7月,教育部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设立“2022年暑期教师研修”专题,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师开展网络自主选学使用。平台提供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师德典型引领、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与处置、家校协同育人、全国科学教育暑期学校等专题学习资源,并结合各级各类教师需求开设新课标新课改、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四新”建设等课程,促进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等能力的提升,推动教师队伍数字化转型。

全国1300余万名教师依托本次暑期研修活动在线“充电”,其中近1200万教师完成了学习任务并获得证书,规模化、混合式、多元化的研修方式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让更多教师获得发展机会。2023年“寒假教师研修”持续为1372万名教师提供优质数字学习资源,参训规模明显扩大。未来,教育部将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持续推动常态化的寒暑期教师研修专题活动和教师队伍日常数字化教研活动,加快推进教师学习的数字化转型。

猜你喜欢

研修教育部教师队伍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教育部召开座谈会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教育部:高考地方性加分项目2018年减至35个
我校两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开题
自主研修与我的专业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