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2023-06-25余盛凤

考试周刊 2023年19期
关键词:高效课堂初中语文教学

作者简介:余盛凤(1977~),女,汉族,贵州遵义人,贵州省遵义市第四十七中学,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摘 要:课堂不但是检验教师教学水平的平台,还是学生创新思维、提升自身能力的主要阵地。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与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提质增效”已经成为每一名初中语文教师要重点研究的课题,教师通过构建高效语文课堂,达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促使学生快速发展的目标。基于此,文章先阐述打造高效语文课堂的意义,然后重点讲述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旨在通过此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19-0017-06

一、 前言

新课程改革的落实,素质教育的推进与发展都提出要构建高效课堂。随着时代的进步,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变得多样化,形式多元化,但是这不表示高效教学。如何打造高质量的语文课堂一直是教师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教师就应该在把控好教学尺度、上好课的前提下,以“教学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下文就针对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进行详细探讨。

二、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意义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如何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已经成为现阶段语文教育教学领域中较为关注的问题,经过数十年的研究,语文教师们已经达成共识,在语文课堂主阵地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让教师的语文教学效果能够有较高的完成度。具体来说,高效课堂就是指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在任务完成度与教学目标的完成度上能够达到非常高的标准,以此来创建能够影响、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高效课堂。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挥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兴趣属于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的基础,它能够催生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材中收录的每一篇课文都具有很大的教育价值,能够体现崇高的使命感或顽强的毅力或优美的景色等,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会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培养兴趣。一旦有了阅读兴趣,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甚至进行深度阅读与扩展阅读,进而达到新知识的生成和生命的律动。教师应该通过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享受课堂的过程中积极地交流,认真地讨论,审慎地思考,进而促进其思维水平的多维度发展。当然,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进行适当的鼓励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通过课堂的及时反馈,帮助教师完善教学内容

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师不能只从教学的角度思考分析,还应该考虑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是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文学素养、思维能力。教师教学效果的提升离不开考试内容的评价,通过考评内容教师会有效改进自己的教学过程,所以,教师可以从考试的内容评价去分析教学目标与教学方向。为此,教师要尽力将考试评价与平时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达成一致,这样才能更快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正是如此,新课程改革提出初中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业质量来判断教学效果,并将考试评价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布鲁姆理论提出高效教育要先明确目标。这个教育目标包括教学目标与考评目标。好的学业质量标准可以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建立高标准教学目标,然后根据学生的学情与课程标准构建高效课堂。

考试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是指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思维发展与能力成长情况的评价,主要是用来了解学生学习的态度。终结性评价是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的检测标尺,主要测评教学成效。为此,教师要通过分析过程性评价的内容来掌握自己教学的水平,然后做出相应的教学调整,在课堂中优化教学过程,构建高效课堂。

(三)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教学是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主,所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是学生与教师两方面主体的问题。学作为教的前提与根本,教师在课堂中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的状态进行适度且及时的调整,无论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还是教学要求都应该要遵循学生内在发展规律进行教学设计。正是因为如此,高效语文课堂的建设一定要以学生为基础,要让教与学的关系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从以往教师的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主,才能從根本上实现教学的改革。为达此目的,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课堂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权利与空间,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二,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优化教育方法,切实激发学生的潜能;第三,教师要努力打造一个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学习行为为本质的语文教学模式,探索出新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自主学习,经历发现、探索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循序渐进提高对知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总之,教师一定要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三、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一)透彻分析语文教科书

教师要在备课的时候做好教材的分析,知道单元课文的分布与内容后进行精细解读,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精准把握教学的易错点与易混点知识,推动高效课堂教学长远发展。对教材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分析课文体裁特征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涉及的文体有三大类,分别是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以教材中的记叙文为例,其主要特征是记叙,通过对具体事件的描述进行记人、写景、叙事等。教师在教学前要先分析文章属于哪种类型,然后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例如,以记人为主的记叙文教学,需要教师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分析,如《孔乙己》一课中通过对孔乙己身材、外貌、脸色等的描写,将孔乙己受伤后的情况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较好地呈现了人物的特点;叙事记叙文是通过对事件的起因、发展、过程、结果的详细描写呈现事情发展经过。例如《济南的冬天》就是通过拟人、对比手法生动地描写了济南冬天的景色,呈现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不同文体的文章描述角度有所差异,教师在具体解读时要有所侧重。但是,无论是景物特征的分析,还是事件过程的分析,都需要教师把握好文本的特点,然后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

2. 依照课文原意,严防过度揣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能够理解课文内容,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由此可知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希望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感想等。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途径,教师在带领学生解读文本的时候要紧扣课文内容,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其充分理解文本创作的价值,获得属于自己的情感体悟。

例如《秋天的怀念》一文中,作者三次提及“看菊花”,分别是在春天与秋天,而不同季节、不同年度看菊花的意义也是不同的。如作者在生病后因为脾气喜怒无常,所以母亲带他去看菊花,希望万物复苏的春天能够唤醒作者对希望的渴望,唤醒其对生命的热情;第二次则是在秋天,母亲希望借助秋菊“傲雪凌霜”的精神启迪作者,让其能够面对坎坷,心怀希望地活下去。不同的季节描写相同的行为所代表的内涵也是不同的。教师在讲解此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从时间的角度进行分析,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高效课堂中,教授学生文本主旨与情感的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回归到课文,根据作者创作的原意挖掘课文主旨,尊重作者的创作意图,顺应其思想,然后浅谈理解。另外,讲授文本情感与主旨的时候还要从浅到深,从简单的情节着手,通过层层剖析到达文本主旨,切勿过度揣度作者写作意图。

3. 挖掘课文教学重难点

对教材的处理,教师自身需要事先知道教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初中语文教学时要想更好地传授知识,就要教师先分析教材,合理规划、整合并筛选教学内容,然后找到教学重难点。从经验来看,教师可以将零散的知识整合成一个整体,然后巧妙使用适合的方法为学生传递知识,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语文知识结构,通过以点带面,以重难点引领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阅读教学的重难点是战胜困难的过程、对人生的启迪,需要学生细读文章中描写心理的段落,通过实践学习讨论人生经验。文章教学的重难点就是要让学生获得人生经验和成长的过程。

教师在分析教材的时候除了挖掘作者的创作目的,还要思考编者选编的意图,结合单元教学目标与学生学情,精准定位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关键,在收放自如的课堂中学有所得。

(二)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高效语文课堂打造的关键是优化教学过程,正确指导学生认知客观的世界,实现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1. 创建情境,身临其境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开始阶段的导入环节往往是通过创建场景的形式来实现,通过精彩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常见的情境导入法有提问式、音乐式、表演式等。

提问式情境导入法的使用需要教师在课堂开始就提出一些问题来问学生,让学生去思考,在学生寻找答案解决问题的这个过程中自然进入情境中。问题的设置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我们教学的目标来设置问题,使学生在思考与回答问题的时候能够集中注意力,并将其转移到语文的学习之中。例如,在《散步》的教学中,教师以学生生活中的事例做导入提出问题:“你们在平时生活中做过哪些尊老爱幼的事情?请大家都说一说。”利用与实际生活结合的问题引出亲情话题,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然后教师在学生的回答中自然过渡到知识的讲解,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主题。

音乐式情境导入法的使用需要教师播放与文本主题契合的音乐,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进入学习状态。例如《雨的四季》教学的开始,为学生播放“滴滴答答,四季的雨……浸润人类的心灵”的朗诵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浸润中大声朗读,感受作者对四季的雨的细腻描写,在诗画般的语言中感受作者描述的画面,进入作者创作的情境中,感受美的教育。

课堂导入环节十分重要。好的导入能够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将其带入课堂中,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为此,教师在设计导入环节时一定要勤于思考,创建的情境不要千篇一律,要结合课文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不断提升学习兴趣。

2.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经历

语文课堂中讲解课文时教师要将作品与作者结合,部编版教材在每一篇课文的注释中都有作者的介绍,通过此部分内容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先了解作品的背景。一方面,每一篇文本都表达作者特殊的情感与志趣,适当解读作者,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有利于学生“读”出作者的心声。所以,教师要提前搜索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为学生搭建与作者“心灵对话”的平台。例如《背影》一文是一篇描写亲情的文章,生活中人们经常见到父母的背影,但是为什么作者笔下的背影如此震撼人心?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先为学生介绍作者创作的背景,在学生了解作者的家境之后,阅读的时候就会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的哀愁情感。另一方面,让学生知道作者创作的情形。除了时代背景,教师还要将作者在创作前与创作时的经历,在教学中的适当环节引入,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文本内容。

教材中选用的文章每一篇都是对特定时代的反映,体现着作者当时的心声,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文本创作的时代背景,并思考文本内容与时代背景的联系。通过知人论世,选择适合文章教学的作者经历与时代背景。知人论世环节可以不在课堂开始的环节中讲解,可在重难点知识讲解时引入背景知识讲解,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3. 注重朗读,品悟文章情思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有情感地朗读课文,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略读、默读等方法提升阅读速度,在阅读文章之后还要了解文本主旨。

高效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多年以来,初中语文不重视朗读教学,而以“讲”代“读”,课堂中朗读环节越来越少。在教学改革的今天,要构建高校课堂,教师就必须重视朗读,让朗读回归课堂。因为,教授学生“学会”朗读,可以快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夯实基础。为此,教师可以结合文本的内容设计,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如让学生默读、前后桌分角色朗读等,引领学生身临其境,获得真实的阅读感悟。教师在课堂上布置朗读任务的时候,需要明确告知学生三个要素,即“朗读目标、朗读方法、朗读范围”。如“请同学们大声朗读《我与地坛》第四自然段,感受作者当时的想法”,其中就有读的目标:感受作者的想法;有讀的方法:大声朗读;有读的范围:第四自然段。

对诵读的形式,有学生自由朗读、教师范读等,不管采用什么形式,目的都在于让学生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还有12本名著阅读要求,这种整本书阅读对学生来说阅读量大。在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学习需求,有选择地进行跳读,在最短时间内发挥最大阅读效果。例如《西游记》中的众多篇幅中,请学生先阅读“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唐僧”等关键章节,然后如有多余时间,则再进行全本阅读。

课堂中实施有效朗读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情感的理解,是高效语文课堂中不能缺少的环节。为此,教师要看本篇课文有多少个字、本篇课文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去灵活选择适合他们自己的朗读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提升朗读质量,实现高效阅读。

4. 文本细读,深刻体会

文本细读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晦涩难懂的文学作品,挖掘文本内容。文本细读的方法有很多,作者认为最适合初中学生细读的方法就是走进作者的世界,获得独特的情感,在文学世界中尽情享受。

学生是语文课堂的主体,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获得自己深刻而细腻的情感体验,启迪思维。文本细读法与传统“快餐式”阅读相比,更能引发学生对文本“美”的挖掘,学习各种优美语言,提升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例如《老山界》教学中教师先抛出问题:“为什么说老山界难翻?”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研读,然后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挖掘文章主旨,同时经过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感受到我国红军当时遇到的艰难险阻,进而真切体会革命精神。同时,在课堂中通过课文的研读感悟情境,还有利于学生形成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之情,从而厚植学生的红色基因,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分析中考试卷,其中涉及的细读知识比比皆是。如考查句子写作手法、语言特色等,如中考试卷中的阅读赏析《一日的春光》一文涉及的题目是让学生结合文本内容,对衬托、对比与欲扬先抑中的一种手法进行简要分析;还有让学生找出作者对人生思考的关键语句,请学生找出文章中体现细腻的语言并具体分析。这些问题都是通过文本细读才能解答出来的,只有学生从细读中感受作者细腻的情感,把握文章中心思想,才能解答出正确答案。

5. 读后写作,扩展延伸

阅读之后,教师在为学生布置作业时可以通过小短文的创作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深入地分析了文章的创作手法与写作技巧之后,为了让学生能够内化这些方法与技巧,可以通过以读促写的方法进行练习,然后再经过教师的讲评、润色与修改等步骤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延伸课内阅读学习。初中教材中的语文写作以记人叙事为主,课内文本的教学无疑对初中生写作有很大帮助,如在教学设计中教师会增加同类型作文的内容,可让学生进行段落仿写,课后让学生进行感悟形式的作文练笔,引导学生在阅读课中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鲁迅笔下的人物形象都比较鲜明,如藤野先生、寿镜吾先生等,教师可以从鲁迅笔下的人物着手,设置人物描写的作业,要求学生不但写出人物的外形,还要写出其精神品质,以此训练学生人物精神的多种写法。这样就能通过读写结合的形式强化学生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

(三)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促使师生双向交流

适当的教学方法是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重中之重,课程改革的深化促使教师必须重视启发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本,在课堂上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调动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己主动获得知识,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同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还能促使师生双向交流,激发学生创新性,使其能够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中提升语文学习能力,达到教学生成的目的。

1. 谈话方法的使用要正确

谈话法是传统教学中的问答法,传统教学的精髓之一就是师生能够在问答交互中完成知识的灌输。一旦课堂之中没有了交流,那么就不是真正的教学。课堂对话方法的正确使用能够体现现代教育的科学性,通过师生双边互动将教育落实到位。谈话法教学包括思考、探究、交流、反馈等环节,是教师随着教学任务设计的一个个有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获得语文知识;还能够提升学生独立思考与交流表达的能力,让学生不但获得知识体验,还能通过思维碰撞发展个性,提升素养。

例如,《背影》一课中的师生谈话片段为:教师:“请你找出文章的线索,概括出文章主要记叙了什么事件?”给学生两分钟思考时间后,甲学生回答:“背影是文章的线索,事件是父亲给‘我买橘子。”教师:“那文章中除了买橘子的事件,还有别的事情吗?”甲学生补充回答:“还有父亲送‘我去月台,照看行李的事件。”教师首先肯定了甲同学的说法,然后说道:“甲同学说的是文章中父亲为作者做的事情,请同学们再回顾课文,思考有没有比刚才甲同学说的还主要的事件?”乙同學回答:“作者与父亲在车站惜别的事情。”教师:“你说得很好。那么我们再来一起回忆概括一下事件涉及的几个要素,然后根据这几个要素再来思考文本的中心事件是什么?”……在师生不断交流沟通中,一起总结出来了文章中心事件是“办完祖母的丧事后,父亲要到南京找工作,与‘我在车站惜别的场景。”教师表扬学生:“能将事件的几要素完全呈现出来,很棒!”在这一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对话交流的形式帮助学生总结了文章中的主要事件,品悟了文章内的主要知识,对构建高效课堂起到了积极作用。

2. 巧用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获得知识的方法。它往往在课外阅读中普遍使用,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能够选择适合的书籍,制订适合的阅读计划,并通过精读、泛读、略读等方法完成阅读任务,并在班级中定期开展读书心得的交流,通过师生与生生的交流阐述阅读心得,共享正确方法,帮助学生优化阅读方法,提升自主阅读的能力。另外,新课改已经为教师开展名著阅读指明了方向,面对教材中提出的12本必读书籍与中考试卷中的10分名著导读题,都让学生注意到课外阅读是很重要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欲望,这样就增加了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数量。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实施整本书的阅读是教师焦虑的问题。不同的名著涉及的教学方法是不同的,如《朝花夕拾》可以根据书籍内容,教师以探索童年、分析人物、讨论教育观念等几个板块引导学生阅读,并教授学生边阅读边摘抄、边做批注等方法实施阅读。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等文章的阅读可以使用原文批注法;对《朝花夕拾》中的寿镜吾先生人物分析之后,再使用举一反三法巧用寿镜吾先生的分析技巧,再去分析书籍中藤野先生、父亲等不同人物形象。从阅读学习到实践探究,让学生以深化人物形象的方法,更好地分析人物形象。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交流,学生就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或者自主探究的形式制作出阅读任务卡,然后教师在班级中选择最优秀的阅读任务卡,通过精神与物质奖励激励学生继续深化阅读,促进学生进步。

3. 灵活使用情境教学法

高效语文课堂的建设,还需要教师创建生动形象的场景,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更好地理解文本,让学生在阅读场景中发展认知能力。初中阶段常用的情境教学法有音乐欣赏法、语言描绘法、角色代入法等。

角色代入法是能够让学生快速获得情感体验的主要方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创建角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在虚拟想象或者真实的角色扮演中让学生扮演文中的某个角色,在表演中获得知识,产生情感共鸣。角色代入法能够让学生不再受文字的局限,真正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感同身受,让课堂教学更加鲜活。以游记散文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熟练地介绍文章创作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解读作者情感。但是这种形式对学生来说就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很难产生与作者相同的情感。并且很多游记散文的创作时间离学生较远,且初中生的人生经历有限,难以真正理解作者创作的情感。此时,教师就可以创建情境引导学生角色代入,让学生与作者产生相同的感悟。例如《小石潭记》教学中,在學生知道作者创作此文的时代背景与心路历程之后,教师可以创建这样的情境,引导学生代入角色:“作者柳宗元一直秉承经世济用的思想,创作这篇游记的时候,作者刚刚经历变革的失败,他被贬到荒凉之地。如果你是柳宗元,你在小石潭边会产生怎样的感受?”通过此过程的设计,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作者,感受当时柳宗元的情感变化。又如,通过听到玉环碰撞声、看到鱼儿自由自在地在潭中游可以宽慰作者心灵,但是,最后在潭边看到四周被竹树环绕,产生的孤寂凄凉的情感难以述说。

四、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研究,教师在创新教学思维、优化教学方式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够在高效语文课堂中掌握学习的方法与技巧,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同时还有利于教师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途径,知道教学中要做些什么、应该怎样做、有何意义等,进而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优化师生关系,打造高效课堂,达到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之目的。

参考文献:

[1]王丹丹.新媒体环境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开展策略探寻[J].新闻传播,2022(24):115-116.

[2]裴斐.基于有声表达语境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建构[J].西部素质教育,2022,8(7):190-192.

[3]何婧莹.“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融合传统文化构建高效课堂的路径[J].文化产业,2022(4):166-168.

[4]张艳清.智慧课堂模式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以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21,7(24):135-137.

[5]任富军.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增强初中语文教学效果[J].品位·经典,2021(17):166-168.

[6]嬴亿,魏小红.“读写一体”理念下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7):40-42.

[7]张应祥.关于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建设策略探讨[J].科技资讯,2020,18(18):115,117.

[8]蒋慧萌.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建构语文智慧课堂:以苏州工业园区“易加互动平台”为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8):19.

[9]马艳玲.“双减”视域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J].新教育,2023(5):6-8.

猜你喜欢

高效课堂初中语文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