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科学逻辑与价值意蕴

2023-06-25许光王笑妍

治理研究 2023年2期
关键词:时代价值共同富裕

许光 王笑妍

作者简介:许光,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王笑妍,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行政学院)理论经济学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公共成本分担机制优化研究”(编号:19BRK034)。

摘要:党的二十大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治国理政的新高度,围绕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实现路径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逐步形成了底蕴深厚、内涵深刻、观点深邃的科学逻辑。习近平新时代共同富裕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逻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共同富裕思想要素的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对共同富裕百年追求的实践逻辑三者的辩证统一。通过将共同富裕的内涵特征与战略目标、推进原则与实施举措、重点任务与制度安排三者有机结合,习近平共同富裕重要论述有效回应了新时代有关共同富裕的理论争议,厘清了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论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共同富裕;科学逻辑;时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9092(2023)02-0067-013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回望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党带领人民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的二十大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人民日报》,2022年10月17日第1版。

。面对新时代新征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治国理政的新高度,结合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就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应该建设什么样的共同富裕、怎样建成共同富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从而把推进共同富裕与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宏大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升到一个新境界,也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一、 习近平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与逻辑主线

穷理必穷其源,凡思想和理论的产生必然有其形成逻辑可循。迈入新时代,党对于共同富裕的探索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又是民心所向的选择,共同富裕这一时代话题的孕育、发展和演进,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和文化底蕴。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课题是理论创新的驱动力。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都是通过思考和回答时代课题来推进理论创新的。”《习近平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强调 着眼长远把握大势开门问策集思广益 研究新情况作出新规划》,《人民日报》,2020年8月25日第1版。虽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共同富裕的概念没有明确表述,但在其理论主张中,却蕴含了许多关于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实现过程和历史必然的思想要素,为习近平新时代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形成提供了丰厚的学术滋养。

首先,共同富裕的首要前提是发展生产力。马克思在对未来社会制度进行构想时,认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22页。,科学论证了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是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而且这种生产力发展旨在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以此“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状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2页。。在经典作家描绘的图景中,共产主义社会既在基本的物质层面为共同富裕赋予了精神内涵,又为人的全方位自由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迈进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把高质量发展放在首位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求是》,2021年第20期。。党的二十大也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人民日报》,2022年10月17日第1版。,这既是对马克思有关生产力发展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也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其次,共同富裕的实现历程渐进且漫长。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明确指出,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需要一个过渡阶段,而共产主义社会自身又是从第一阶段向着高级阶段循序渐进发展的。在指出这种过渡性的同时,马克思也承认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中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会导致社会成员在富裕程度上有较大的差距,而这种事实上的不平等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才能完全消除。可见,实现共同富裕是从一部分人先富的低层次阶段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65页。的高层次阶段的缓慢推进历程,是渐进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辩证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不同人群不仅实现富裕的程度有高有低,时间上也会有先有后,不同地区富裕程度还会存在一定差异,不可能齐头并进,这是一个在动态中向前发展的过程”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求是》,2021年第20期。,这种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思维与经典作家的论述具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

再次,未来社会走向共同富裕是历史必然。恩格斯认为,在剩余价值规律的作用下,两极分化的现象会愈发严重,资本主义社会最终会“被自己的富有所窒息,但社会的绝大多数成员却几乎没有或完全没有免除极度贫困的任何保障”《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29页。。这从侧面揭示了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是导致贫富分化的根源。经典作家通过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推演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重要论断,为未来社会走向共同富裕这一“历史必然”提供了科学论证。尽管实现共同富裕是整体可预见的,但在当前阶段我们仍需一步一个脚印,奋力推进共同富裕变革性实践。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不能做超越阶段的事情,但也不是说在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就无所作为,而是要根据现有条件把能做的事情尽量做起来,积小胜为大胜”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1月18日第1版。,充分體现出无产阶级政党对历史趋势的科学把握和审慎判断。

(二)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共同富裕思想要素的历史逻辑

自古以来,共同富裕就是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价值追求。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传统文化追根溯源,会发现其中包含着很多对当代具有启示意义的思想价值。”习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2月25日第1版。民本理念、大同社会、公平正义、仁爱思想等优秀的传统文化要素,对于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体系的形成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首先,回溯中华上下五千年,会发现“以民为本”的思想源远流长。有关民本思想的最早记述存于《五子之歌》中,“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清晰简明地阐释了政权和百姓的关系。春秋时期,孔子提出“富民是根本,求富是人之所欲”,《论语》则进一步记录了有关庶民、富民、教民的思想。西汉时期,刘安在《淮南子·汜论训》中强调“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侧面反映出民本思想的重要地位。

其次,中国古代思想家和政治家一直把“大同”作为社会治理的最高境界不懈追求。春秋时期,《礼记·礼运》提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小康这个概念,就出自《礼记·礼运》,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5页。至近代,康有为在《大同书》中,列举了社会各行业不遵从大同原则带来的社会后果,提倡建立一个“无邦国,先帝王,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

再次,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日益发展过程中,也逐渐衍生出“均贫富”“等富贵”的思想。从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到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从康有为的“去国去家,天下者为天下人共有之天下”康有为:《大同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到孙文的“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分业操作,各得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孙中山全集》第6卷,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523页。,无不展现了人民大众对于“公有均平”的追求。正是基于对“均贫富”的美好愿景,黄巢、王小波等人发动了农民起义,洪秀全更是主张要达到“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境界,从而将农民起义推到了最高峰。

诚然,我们不能否认这些思想要素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也不能忽视其中蕴含的民本性和进步性。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有关“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生发于“以民为本”的传统文化,“小康”社会理念源自“大同社会”的美好构想,“公平正义”观念传承自对“均贫富”理想的追求。对此,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2月25日第1版。回顾凝聚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结晶,不仅要深入挖掘和阐发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而且要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正确精神指引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11月30日第1版。。

(三)中国共产党对于共同富裕百年追求的实践逻辑

回望百年党史,共同富裕体现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内在联系性,为习近平新时代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形成提供了丰厚的理论支撑。在不同历史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效率和公平这两对关系变革的角度进行发展创新,从而很好地推动了共同富裕的理论和实践破题。

1953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中首次提出“共同富裕”概念,1955年补充指出“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95页。,旨在建立一种基于公有均平条件的共同富裕。这一时期党的相关举措一定程度上变革了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前提,但也忽略了实现社会主义公平也需要一定的现实物质基础作为支撑。对此,毛泽东本人曾做自我批评,“在社会主义建设上…我注意得较多的是制度方面的问题,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至于生产力方面,我的知识很少”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03页。,这也成为下一阶段党探索共同富裕的关键命题。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有关共同富裕的探索进入新阶段,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破除了“低收入水平下的平均主义”,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邓小平明确指出:“过去我们就是吃了‘左的亏…不管搞什么,一定要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12页。基于此,他将改革的重心从生产关系转移到生产力上,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4页。。为了激发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党中央提出可以允许一定程度的收入差距,创造性地解决了适度差距和共同富裕二者间的关系问题。此外,党立足国情部署了“三步走”战略,这是在认识到共同富裕实现过程的阶段性的基础上实施的科学举措,具有重大的战略指导意义。

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之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进一步扩充了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强调“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8页。,并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性目标。同时,党中央聚焦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逐步拉大的问题,审时度势地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通过增加对落后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區的财政转移支付,在实践维度深入拓展了共同富裕的实施原则和推进路径。

进入新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上迈出新的一步,鼓励“在促进发展的同时,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年2月19日第1版。,“更加”两字凸显了党中央对于维护社会公平的高度重视,进一步升华了对效率和公平辩证关系的思考,对加快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推进共同富裕作了更深层次的贡献。此外,这一时期党中央针对性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东西部对口扶贫计划等一系列实践策略,为继续探索共同富裕积累了宝贵经验。

纵观建国以来党的历届领导集体对于共同富裕的探索,会发现其中蕴藏着清晰的时代脉络,无论是关于效率和公平的探讨,还是针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相关实践推演都为习近平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理论创新提供了丰厚积淀。对此,党的二十大作出重要总结——“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人民日报》,2022年10月17日第1版。。

二、习近平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科学逻辑与重要创新

习近平新时代共同富裕重要论述不仅涵盖了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的诸多关键要素,而且实现了共同富裕内涵特征与战略目标相统一、推进原则与实施举措相统一、重点任务与制度安排相统一,形成了一个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科学体系,是新时代党带领全国人民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有效理论指导。

(一)共同富裕的内涵特征与战略目标相统一

首先,将“多维需求”作为政策考量,致力拓展共同富裕的丰富内涵。2021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明确提出2个“是”、2个“不是”、15个“要”,清晰表明了共同富裕是一个综合性概念。从宏观层面看,共同富裕是“五位一体”的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不懈努力”习近平:《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9月30日第1版。。例如,2021年我国顺利完成28个省份148个自然保护地的实地核實调研,命名了100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49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021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22年5月26日,http://www.cppei.org.cn/hyzx/detail.asp?categoryId=1811&articleId=201032。,通过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强化了共同富裕的推进保障。从中观层面看,共同富裕是“五重向度”的富裕。党中央指出,共同富裕是一种“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强、环境宜居宜业、社会和谐和睦、公共服务普及普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2021年6月10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zywj/2021-06/10/c_1127551386.htm。的高级形态。例如,2010-2021年,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从91.1%升至95.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从82.5%升至91.4%,图书、期刊和报纸的出版种类数增长了61.2%《中国统计年鉴2022》,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22/indexch.htm。,基本公共服务的保障力度不断加大。从微观层面看,共同富裕是“多维需求”的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就业、收入分配、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托育等问题统筹解决好”习近平:《在听取青海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6月10日第1版。。2022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0%,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6.7万个《202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http://www.gov.cn/zhuanti/2023lhzfgzbg/index.htm。,积极响应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民生诉求。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重要论断,将共同富裕的理想目标与现实需求相结合、顶层设计与具体举措相结合,深刻拓展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

其次,将“人民立场”作为价值取向,聚焦推进以人为中心的全面发展。一方面,发展为了人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11月23日第1版。2013-2019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数量由8249万人下降至55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8.5%减少到0.6%,到2020年11月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切实提高。另一方面,发展依靠人民。党的二十大指出,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的征程上,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7月2日第1版。,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截至2021年底,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经达到2亿人左右,其中外卖骑手400多万,平台主播160多万,同比增长近3倍《国家统计局局长就2021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2022年1月17日,http://www.stats.gov.cn/tjsj/sjjd/202201/t20220117_1826479.html。,新就业形态的蓬勃发展也成为共同富裕的推进动力。第三方面,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统筹做好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人民日报》,2021年8月18日第1版。。最新数据显示,广大人民群众“不愁吃不愁穿”的实现指标在贫困县已达到98.94%,在非国家贫困县达到99.03%《中国统计年鉴2021》,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21/indexch.htm。,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无形中呼应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人民日报》,2022年10月17日第1版。这一重要论述,展现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再次,将“新三步走”作为强国路线,着力构建中国式现代化新格局。实现共同富裕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基于此,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确定了“三步走”方针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部署。第一步: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7年10月19日第1版。。截至2020年底,全面小康如期实现,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二步: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之对应,届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党的二十大也指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人民日报》,2022年10月17日第1版。。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总体战略安排的第三步,即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7年10月19日第1版。。可见,新时代党对共同富裕的谋划时间脉络清晰、战略部署紧凑,充分体现出共同富裕的发展性和渐进性相统一。

(二)共同富裕的推进原则与实施举措相统一

首先,主张效率与公平并重,既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统筹做好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人民日报》,2021年8月18日第1版。。需要明确的是,共同富裕不是牺牲效率的平均主义。著名的毛泽东思想研究专家逄先知认为,毛泽东同志一方面反对平均主义,但另一方面又反对得不彻底,甚至主张搞点平均主义,担心发生“阶级分化”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传(1949-1976)》,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152页。,以至于后期在党的探索发展道路上走了一些弯路。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充分重视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基础性作用,强调“发展依然是当代中国的第一要务…首要使命就是集中力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實现共同富裕”习近平:《在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人民日报》,2015年9月222日第1版。。此外,共同富裕也不是放弃公平的两极分化,而是让全体人民在高质量发展中共享发展成果。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基尼系数在0.317左右徘徊,2008年达到峰值0.49,此后逐渐回落,2021年虽为0.472,但仍处在较高水平区间,中等收入群体收入增速总体落后于高低收入群体《中国统计年鉴2021》,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21/indexch.htm。。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22年1月29日第1版。,从而有效兼顾共同富裕的总体目标和重点对象,侧面印证了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一重要论断。

其次,坚持需要与可能并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共同富裕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方面,实现共同富裕要尽力而为,这是党的使命担当。以住房为例,2020年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为36.52平方米和51.03平方米,而1978年二者分别为3.6平方米和8.1平方米,同比增长了9.14倍和5.3倍《2020中国人口普查年鉴》,http://www.stats.gov.cn/tjsj/pcsj/rkpc/7rp/zk/indexce.htm。。在此基础上,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可见,“尽力而为”使得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实现了良性循环,此处的“力”更多的是一种决策力、行动力,是面对诸多发展难题和民生挑战尽的最大“努力”。另一方面,推进共同富裕也要量力而行,这是党的理性判断。相较于尽力而为的积极和主动,此处的“力”则更强调谨慎和务实。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了农村空心化、过度城市化和城乡差距扩大等问题,而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需要在审慎分析民生需求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量力而行。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统筹做好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人民日报》,2021年8月18日第1版。,需要“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不吊高胃口、不搞‘过头事,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与现代化建设进程相协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2021年6月10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zywj/2021-06/10/c_1127551386.htm。,特别要注重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之上,重点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上述重要论断既彰显出党中央对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坚定决心,也充分体现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工作方针。

再次,呼吁当前与长远并行,既知难而进又迎难而上。从阶段性特征来看,共同富裕不是一步到位,而是逐步推进的。实现共同富裕首先是任重道远的,按照国家统计局标准,2019年全国范围内三口之家年收入超过50万元的高收入人群约为4000万人,仅占全国人口总数的3%,主体人群仍是那些年收入不足10万元的低收入人群李实:《充分认识实现共同富裕的长期性》,《治理研究》,2022年第3期。。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必须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京隆重举行 习近平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等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2月26日第1版。。同时,推进共同富裕也需要循序渐进。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重视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主张对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有充分估计,要求“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地、逐步地解决好这个问题”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1月29日第1版。。整体而言,共同富裕的定量目标和改革任务的艰巨性都决定了其复杂性,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重要论述兼顾了共同富裕的现实性和长期性,展现出不松懈、不急躁的科学思维方法。

(三)共同富裕的重点任务与制度安排相统一

首先,注重统筹协调,加快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134元增长到2022年的2013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元增长至49283元,城乡居民收入差值从209元增加至29150元《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302/t20230227_1918980.html。。对此,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其一,强化农业发展的政策引导。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不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207页。其二,优化乡村振兴的机制保障。通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其三,激发农民富裕的内生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尊重广大农民意愿,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3月8日第1版。可见,党中央始终把加快城乡融合作为共同富裕的重点任务,把促进广大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其次,明确重点工作,深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据统计,2003-2021年我国收入最高的省份始终是上海,而收入最低的省份却经历了宁夏、新疆、甘肃、西藏、黑龙江的不断更迭,收入差值也从2003年的8337.01元增长至2021年的46242元《中国统计年鉴2022》,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22/indexch.htm。,可见努力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将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作为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在政策导向上提出“健全区域战略统筹、市场一体化发展、区域合作互助、区际利益补偿等机制,更好促进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共同发展”《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2020年11月3日,http://www.gov.cn/zhengce/2020-11/03/content_5556991.htm。。2014-2021年我国东西部地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从1.69∶1下降至1.52∶1④,也从侧面凸显了统筹发展策略的切实可行。在实施策略上,党中央提出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构建多中心、网络化、开放式的区域开发格局,不断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206页。。此外,在目标对象上,习近平总书记更主张要适应形势任务变化,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特别要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多为各族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题,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

再次,坚守底线思维,切实保障社会和谐发展。针对当前民众反应强烈的社会利益关系失衡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发展的手段予以解决,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其一,优化收入分配结构。1978-2021年,我国各行业之间最高收入和最低收入的比值从1.81∶1上升至2.82∶1,收入差值从改革开放初的380元跃升至2021年的97957元《中国统计年鉴2022》,http:www.stars.gov.cn/tjsj/ndsj/2022/indexch.htm。。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合理调节过高收入,鼓励高收入人群和企业更多回报社会”《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统筹做好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人民日报》,2021年8月18日第1版。。其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通过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充分发挥社会保障的“兜底”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2020年11月3日,http://www.gov.cn/zhengce/2020-11/03/content-5556991.htm。。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为例,2021年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00866万人,其中成年人、中小学生儿童、大学生分别为74035万人、24568万人、1993万人,分别占参保总人数的73.7%、24.4%与2.0%《2021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2年6月8日,http://www.nhsa.gov.cn/art/2022/6/8/art_7_8276.html。,可见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正在逐年建立。其三,畅通社会流动渠道。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7.9%《中国统计年鉴2022》,http://www.stars.gov.cn/tjsj/ndsj/2022/indexch.htm。。相反,西方发达国家中等收入群体占总人口的比重均在50%以上,西欧的英德法、北欧的挪威等则高达70%以上。数据来源:《“扩中”既要讲数量更要讲质量》,《北京青年报》,2022-04-11,參见网站:http://m.gmw.cn/2022-04/11/content_35649868.htm。为防止社会结构固化,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保障不同群体发展机会公平,推动更多低收入群体迈入中等收入群体行列《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以形成灵活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可见,习近平总书记运用政策刚性与道德柔性的双重力量,稳妥有效地处理好了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共同富裕实践路径。

三、习近平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的价值贡献与指导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共同富裕重要论述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基于对新时代我国发展中的各类问题进行审慎观察和科学思考,逐步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同时也针对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给出了解决方案,进而为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论指导。

(一)理论创新意义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党的二十大指出,“要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就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人民日报》,2022年10月17日第1版。习近平新时代共同富裕重要论述展现出鲜明的理论创新特质。

首先,习近平共同富裕重要论述坚持“守正创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体系。马克思主张将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作为改变赤贫的根本手段,采用暴力革命的方式去摆脱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从而铲除贫困根源。习近平共同富裕重要论述谱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开创性地提出“精准扶贫”政策主张,实现了从“粗放式扶贫”向“集约式扶贫”的关键过渡,用改革的方式在脱贫攻坚方面真正实现创新和发展,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形态和最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重要论述不仅在世界观层面上对于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加以完善和创新,与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理想形态的科学构想内在一致;而且在方法论层面上以解决我国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为根本导向,着力破解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尚未解决的重点和难点,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

其次,习近平共同富裕重要论述坚持“自信自立”,彰显和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列为中国式现代化五大特征之一,也侧面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实际上,奋力推进共同富裕的全过程,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历程,二者不是独立隔绝,而是和谐统一的。纵观党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漫长历程,会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而消除贫困、全面小康与共同富裕是其中的重要节点刘方平、吴争春:《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共同富裕及其建构逻辑》,《新疆社会科学》,2022年第1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明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这有利于把握住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二者间的客观关系,也进一步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共同富裕的理论性、时代性、前瞻性研究,进而将现代化建设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机统一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指导。

再次,习近平共同富裕重要论述坚持“胸怀天下”,提炼和升华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实践规律。2021年党中央明确提出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谋划了基于“浙江样本”的共同富裕实施方略。针对区域发展实际,浙江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构建山区26县“一县一策”政策体系,努力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特色鲜明的共同富裕实现路径。2022年上半年浙江省26县全体居民、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3997元、30984元和15473元,分别同比增长5.7%、4.9%和6.8%;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564元,同比增长14.8%,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山区26县经济稳步增长上半年GDP、居民收入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22年8月22日,http://news.cnnb.com.cn/system/2022/08/22/030381904.shtml。,足可见该政策的务实性和有效性。既“因地制宜”又“重点突出”的浙江实践,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均衡发展重要论述的生动展现,也是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有关“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重要论述的良好呼应。

(二)实践指导价值

首先,习近平共同富裕重要论述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胜利成果提供了明确的路径选择。当前我国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对世界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取得了消除绝对贫困的重大成就,但解决相对贫困仍充满较多的不确定性。为避免“虚假脱贫”“数字脱贫”等损害脱贫攻坚实效的现象发生,党中央提出要逐步将攻坚期的超常规举措调整为常态化帮扶措施,积极探索反贫困实践路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也着重强调“要实行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既富口袋也富脑袋”《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京隆重举行 习近平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等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2月26日第1版。,再次证明了精神富裕的理论内涵是“后脱贫时代”下解决相对贫困的不竭动力,也为过渡期内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了具体的路径指引。

其次,习近平共同富裕重要论述为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提供了精准的行动指引。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城乡差距是共同富裕的首要难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256页。,乡村振兴是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客观要求和关键步骤。对此,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人民日报》,2022年10月17日第1版。。数据显示,近10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从2010年的2.99∶1降至2022年的2.45∶1,但在统计农村居民按收入五等分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时,只有最高20%收入阶层的收入(43081.5元)略高于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36883元),即使是中等偏上的农村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23167.3元)也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62.8%《中国统计年鉴2022》,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22/indexch.htm。。习近平总书记曾反复强调,实现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把群众安危冷暖时刻放到心上 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人民日报》,2012年12月31日第1版。,一方面共同富裕作为高质量高标准实施乡村振兴的行动指南,可以为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探索出更加行之有效的发展路径;另一方面,共同富裕作为考核乡村振兴推进成效的衡量标准,可以在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破除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等方面激发出更加强大的内生动力。

再次,习近平共同富裕重要论述为助力全球反贫困破解减贫赤字提供了有效范例参考。党的二十大指出,“中国不断以自身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京隆重举行 习近平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等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21 年 2月 26日第1 版。。《2021年全球多维贫困指数》报告针对109个国家的59亿人口样本展开研究,发现当前大约有13亿人处于多维贫困状态,其中接近一半人是未成年群体。这些直观的数据描绘了一个残酷的事实:世界范围内的贫困不可忽视。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谋求本国发展的前提下,为有效解决贫困这一世界性难题提供了新的科学方法指导。具体表现为:“以人民为中心”的战略思想为全球各国携手反贫困合作确立了价值基调,切实彰显了我国关注世界人民生存发展需求的道义担当。截至2019年底,我国共向37个亚非国家派遣了81个农业技术专家组、808人次,在非洲国家援建22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人民日报》,2022年10月17日第1版。,極大地提升了其自主发展能力。“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的创新性战略举措为加快世界可持续反贫困进程明晰了路径指引,也为世界各地提升受教育水平、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注入了坚实动力。此外,多元主体、多措并举的“大扶贫”战略格局也为转变世界传统贫困治理模式拓展了全新思路,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不难发现,“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编:《新时代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34页。。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不仅能够最大程度地凝聚我国全社会力量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也能够为国际社会灵活整合各类资源禀赋、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提供重要的借鉴样本。

(责任编辑:张 震)

猜你喜欢

时代价值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的中国模式
材料作文“共同富裕”导写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全面从严治党”理论体系重点问题研究综述
习近平廉政思想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时代价值、核心思想与哲学意蕴
论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正义观及其时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