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第一位唢呐博士刘雯雯:没有父母的坚持和严格,我不会走到今天

2023-06-25俞佳铖

现代家长 2023年6期
关键词:儿童乐园刘英唢呐

俞佳铖

近日,一段时长40秒的《百鸟朝凤》唢呐表演视频在网上热传,吹奏者刘雯雯也因此 “惊艳出圈”。

“我在妈妈肚子里时就每天听唢呐,出生后,他们给我选择了唢呐,我没有任何决定权。”

刘雯雯出生在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一个唢呐世家。唢呐承袭,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她父母都是济宁市歌舞团的成员,妈妈刘红梅是唢呐咔戏第十二代传人,爸爸刘宝斌是小铜唢呐第七代传人。

山东唢呐大师任同祥是刘雯雯父母的老师。刘雯雯三四岁时,任同祥到她家做客,对她父母说:“孩子是时候学唢呐了。”父母也有这个意向,但刘雯雯喜欢画画和跳舞,不喜欢唢呐。任同祥笑而不语,从随身携带的一个旧包里拿出一个唢呐,对刘雯雯说:“这个送给你了。”

之后四五天,在任同祥的诱导下,刘雯雯居然学会了吹奏两支完整的小曲儿。父母既意外又开心,决定让女儿和他们一样,成为一名唢呐吹奏者。

“我在妈妈肚子里时就每天听唢呐,出生后,他们给我选择了唢呐,我没有任何决定权。”刘雯雯说,在她的印象中,父母对她很严苛,很少有慈爱的时候。

刘雯雯性格文静,喜欢温和美好的事物,对外形很土、声音很吵的唢呐,打心底里排斥。可在父母的安排下,她不得不开始了和唢呐形影不离的生活。

为了不打扰邻居休息,刘雯雯每天清晨4:30就被妈妈拉起来,脸都不洗,急匆匆赶到儿童乐园进行训练。

在儿童乐园练到7:30,刘雯雯被送回家,洗漱吃早饭,然后上学。这样的日子风雨无阻,虽然很辛苦,但也让她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一年夏天,刘雯雯在儿童乐园练习时,眼睁睁看着蚊子在自己身上咬出一个又一个大包,妈妈却一直催她:“不能停,继续吹。”那一刻,刘雯雯的内心极度崩溃,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父母亲生的。

唢呐的哨片是用芦苇做的,吹一会儿就湿了。有一天,刘雯雯趁父母不在家,偷偷跑出去玩了一会儿,没有训练。父母回来用手一摸哨片,发现不是潮湿的,就知道她偷懒了,立马对她进行了一顿批评教育。

为了培养刘雯雯,父母只要有演出就会带上她。年幼时,刘雯雯常常因为紧张,一上台就脑子一片空白,什么都不会吹了,让父母下不了台。父亲特别生氣,好几次顺手拿起旁边的棍子招呼她。以至于有很长一段时间,刘雯雯只要跟父母演出,就会观察周围有没有棍子,生怕再挨打。

见她终于对唢呐有了兴趣,妈妈坚持每周一次,带她从山东到上海学艺

刘雯雯上小学时,有一年儿童节,老师让她吹奏唢呐,她拉着父母一起演出,却遭到同学的嘲笑:“你们家是专业办红白喜事的吧。”

的确,那个年代,唢呐更多应用在婚丧嫁娶的场合,一些五大三粗的汉子铆足了劲儿地吹奏,能把喜庆或悲伤的气氛无限放大。

在民间,唢呐一直有“传男不传女”的传统,除了妈妈,刘雯雯没见过女性吹唢呐,也认定了这就不是女生能干的事儿。

那次之后,刘雯雯更加讨厌这个土里土气的乐器,不愿告诉别人自己会吹唢呐,即使被追问,也只说自己在学音乐。

高二时,刘雯雯叛逆劲儿上来了,明确向父母提出,不愿再吹唢呐。父母不同意,妈妈干脆放弃工作,向学校提出,女儿准备考音乐学院,必须由家长监督。在妈妈的争取下,封闭式管理的学校硬是给她们母女松开了一个口子,腾出一个杂物间给她们住——妈妈开始了陪读生活。

一个偶然的机会,刘雯雯听到“中国现代唢呐第一人”刘英老师的作品《正月十五闹雪灯》,见唢呐还能吹奏出这么优美的曲子,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也把刘英当成了偶像。

妈妈带刘雯雯去上海拜访刘英。刘英听完刘雯雯的演奏,给了她极大的肯定。这对刘雯雯来说,无疑是莫大的鼓励。

从那以后,妈妈坚持每周一次,带着刘雯雯从山东前往上海,向刘英学艺。

“跑课”那些年,非常不容易。为了省钱,母女俩坐的是绿皮车的硬座,妈妈把报纸铺在座位下面,晚上让女儿钻到座位下睡觉;后半夜到了上海火车站,她们就把报纸铺在候车大厅休息,等天亮再赶到刘英家上课。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8年,刘雯雯考入了上海音乐学院。2017年,刘雯雯有了登上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吹奏《百鸟朝凤》的机会。演出前,她别出心裁,决定给自己的这版《百鸟朝凤》加上妈妈擅长的咔戏。咔戏就是用乐器模拟人声、动物鸣叫或者其他声音。那一年是鸡年,妈妈告诉她:“你可以加上鸡叫,大公鸡怎么叫?昂首挺胸,咕咕咕……”妈妈的助力,让刘雯雯的演出增色不少,听着公鸡打鸣、母鸡下蛋的声音,看演出的人笑得前俯后仰,掌声雷动。

后来,刘雯雯把这次演奏的一段40秒的视频放到网上,一下子惊艳了网友。

感恩父母:要不是他们的坚持和严格,她不会走到今天

那次演奏,刘雯雯发现唢呐与管弦乐团合作时毫无障碍,这让她有了很强的使命感——给传统唢呐注入新鲜血液,让其焕发新的生命力。

“我爱听周杰伦、林俊杰的歌,也喜欢摇滚乐,如果唢呐和这些音乐混合起来,会是什么效果呢?”刘雯雯的这个想法得到了父母的肯定,他们鼓励女儿大胆创新。于是,刘雯雯搞出了唢呐钢琴协奏曲《敦煌魂》、唢呐巴萨诺瓦风《百鸟朝凤》、唢呐爵士风《日与夜》和唢呐协奏曲《麒麟颂》等。

带着这些既传统又新潮的唢呐曲目,刘雯雯不仅演遍了全国,还走向了世界,比如墨尔本艺术中心、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和欧洲的一些顶尖国际舞台。

有一回,刘雯雯在国外进行演出前的排练,蓝眼睛金卷发的大管手和双簧管手对她的乐器一脸好奇:“你手上的这个东西怎么这么响?又不大,还能发出各种鸟叫声,太神奇了。”刘雯雯骄傲地向他们介绍:“这叫唢呐,是中国的传统民间乐器。”

2018年,已拿到唢呐硕士学位的刘雯雯选择留校任教。吹奏唢呐对肺活量和身体素质要求极高,放眼全国唢呐界,女性吹奏者只占十分之一,刘雯雯更是其中的佼佼者。2020年,她决定考唢呐博士学位。近几十年间,唢呐博士学位因难度大,几乎没人考过。考试需要吹满60分钟,常人吹一首5分钟左右的曲子,就会脸红脖子粗。为了考试,刘雯雯一天练习12个小时,终于顺利通过了考试。

目前,刘雯雯一边教学,一边攻读上海音乐学院的唢呐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位。平时,她不是在演出,就是在上课或者训练。

没了小时候的“儿童乐园”,妈妈问刘雯雯是怎么做到在家训练不扰民的,她神秘兮兮地说:“我打开衣柜,对着衣服吹,衣服的吸音效果可好了,尤其是那些礼服。”

刘雯雯的衣柜里有不少礼服,每次演出,她都坚持穿礼服出场。她曾对妈妈说:“一提起唢呐,人们都会想到穿大花袄扎麻花辫儿的吹奏者形象,我要带给观众新的视觉感受——穿高雅的西式礼服,演奏纯正的中国音乐。我要让大家知道,唢呐是华丽的、优雅的、有很多可能性的乐器。”

对女儿如今的成就,父母既欣慰又意外,女儿不仅如他们所愿,成为家族第十三代唢呐传人,还成了唢呐界当之无愧的顶流人物。刘雯雯更是对父母充满感激,年少时,她不理解父母对唢呐的执念和追求,现在想来,要不是父母的坚持和严格,她不会走到今天。

如今,刘雯雯已在20多个国家演出200多场。无论多大的舞台,她都自信优雅。有人问她其中的秘诀,她半开玩笑地说:“我不能怕啊,否则,老爸的棍棒就打下来了。”

【编辑:潘金瑞】

猜你喜欢

儿童乐园刘英唢呐
AA-stacked borophene–graphene bilayer as an anode material for alkali-metal ion batteries with a superhigh capacity
奇奇怪怪儿童乐园
张抱岩的诗
又听唢呐
A Modification for the Viscosity Approximation Method for Fixed Point Problems in Hilbert Spaces
行业科技逐梦人——纳爱斯集团刘英
儿童乐园
刘英作品
那些吹唢呐的孩子
唢呐(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