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梅洛-庞蒂现象学对塞尚艺术的解读

2023-06-22黄瑞王贝宁

艺术科技 2023年2期
关键词:庞蒂绘画艺术梅洛

黄瑞 王贝宁

摘要:莫里斯·梅洛-庞蒂作为法国著名现象学家,不仅构建了独特的身体现象学,而且其与绘画艺术有着紧密的联系,他通过对绘画艺术的解读来验证现象学中的“知觉”“存在”等问题,他认为,绘画是知觉的艺术,艺术是知觉的再创造。梅洛-庞蒂与塞尚的艺术观念有着许多契合之处,塞尚对本源自然的追求也体现了梅洛-庞蒂现象学中艺术的本质是对被知觉世界的表达这一观点。梅洛-庞蒂在《塞尚的疑惑》一文中,从现象学的角度解读塞尚的绘画艺术,认为塞尚所描绘的世界是被知觉的世界,塞尚在绘画过程中回到了原初的知觉体验,并努力表达最原初的世界。鉴于此,文章基于梅洛-庞蒂现象学对塞尚艺术进行解读。

关键词:梅洛-庞蒂;现象学;塞尚;绘画艺术;知觉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碼: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02-0-03

塞尚创作时所追求的重点在于如何表达原初的世界,其困难首先在于如何发现原初的世界,如何观察原初的世界。在梅洛-庞蒂看来,也就是如何对原初世界进行知觉。塞尚在早期的探索中,反思了传统绘画中的透视法,后来受到印象派的影响转而描绘自然景物,但在这个过程中塞尚也对印象派的知觉过程和所描绘的边缘模糊不清的物体进行了反思。梅洛-庞蒂认为,塞尚是通过改变知觉体验以及改变知觉与世界之间的关系来解决创作难题的。

1 恢复真实的物体

梅洛-庞蒂谈到塞尚早期深受古典绘画以及浪漫主义的影响,审美对象主要是自己内心想象的事物和非现实的事物,希望通过描述的故事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而在与印象派接触后,受毕沙罗的影响,其逐渐摆脱了古典绘画,将审美对象转移到自然景物上。不过,塞尚却逐渐对印象派的视看方式产生不满,印象派对事物的观察是一种表象的观察、经验的观察,只能把握事物的表象,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同时,印象派绘画中的物体并没有清晰的轮廓,受光线的影响,物体轮廓模糊而不确定,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这是一种瞬时的知觉。印象派关注光和色彩,对于所描绘的事物的了解停留在表面,表现的不是自然本质的美。“为了表现这种视觉感觉,印象派舍弃了固有色,增加补色,通过颜色与颜色之间的相互激发、相互完善,在观者那里引起一种视觉幻象”[1]。所以印象派只是描绘了瞬时知觉,表现的物体并不是真正的物体,而是视觉印象。

于是,塞尚很快便放弃了印象派的视看方式,梅洛-庞蒂认为塞尚想要再现原初的物体,恢复真实的物体。塞尚保留了印象派以感觉为向导的方式,继续以自然为审美对象,但放弃了印象派对物体表象的描绘以及色彩的分割,同时放弃了古典绘画中的透视法。在塞尚眼里,透视法画出来的物体略显呆滞,那不是原初的物体,而是人们建构的物体。透视法并不能客观地再现自然,不能表达原初世界,因为透视法并不符合人们日常观看事物的习惯,也已经脱离正常观看事物的方式,所以传统透视法所描绘的并不是真实的世界。

塞尚绘画中的世界并不像印象派那样朦胧模糊,并没有消失于光和其他物体之间,物体表面并没有被光覆盖,也不像透视法绘画中那样呆滞,而是稳固的,物体的光从内部被画出,物体自己形成了物体。塞尚在描绘物体时,充分利用知觉感受物体,将自己完全置身于知觉场域中,使身体与物体相互交流,他在绘画中使用颜色冷暖渐变,以使物体的颜色和谐,他将描绘的重点放在物体的结构、色彩、质感以及厚度上,用以还原物体的真实面貌。塞尚重在将真实的物体自发的秩序描绘出来,而不是使物体的轮廓消失于光和物体之间,所以他所描绘的物体是稳固的、物质的,能够体现事物的本质,并没有被表象的感知所蒙蔽。

梅洛-庞蒂的理论和塞尚的契合之处就在于塞尚在绘画中呈现出被感知的物体的稳固性,以及他并没有被事物表象的感知所蒙蔽。梅洛-庞蒂认为,物体与人的身体保持着关联但又并没有完全关联。也就是说,人可以感受和知觉物体是因为人的身体与物体有着关联性,但是并不能用知觉感受到的表面现象完全代替物体,这是物体保持着对身体的不透明性和超验性所决定的。人的知觉集中在被知觉的物体上,物体有对人的一部分,也有自己的一部分。人感知的物体表象只是物体向我的一部分,并不能用所感受到的表象完全替代整个物体。在梅洛-庞蒂看来,印象派就是将流动的表象完全替代了人所知觉的物体,所以印象派描绘的物体是流动的、破碎的。世界上的物体在等待人们去探索和知觉,通过感性外观传送给人的身体知觉,但是物体在人的身体知觉外存在独立性。塞尚所描绘的具有物质性、固体性的物体,证明人能够在知觉当中全面感知物体,能够获得稳定物体的知觉体验。因此,塞尚对自然的描绘变得坚实稳固。

2 塞尚绘画中的透视变形

梅洛-庞蒂认为,塞尚的绘画作品是他对自己的知觉的再创造,在知觉过程中,主体身体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身体在知觉中的运动影响着绘画中的透视变形。身体知觉的过程是一个身体与世界相互交流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感觉反射弧作用。在身体知觉过程中,身体与物体形成一个整体,二者处于相互侵略且相互打开的状态,物体也会通过人的身体进行自我观看。梅洛-庞蒂认为,“塞尚的视觉符合我们的感官透视规律,并不是几何的或者照相的透视法”[2]。塞尚在绘画中通过透视变形整合分散的景象,并使画面遵从统一的精神意义。

人们在观察景物时,眼睛一次只能聚焦一个事物,当依次聚焦每一个事物时,其实是从不同的视点看这个事物的,而传统透视法则是在一个固定的视点上观察物体。当眼睛聚焦于一个事物时,它周围的事物变得模糊失焦,但同时它们也在相互争抢人的目光,人所聚焦的事物其实也并不是孤立的,在人的视觉中,它与周围其他事物有所联系、相互影响。当人们将视觉中的景物按照透视法画到画布上的时候,这些物体便失去了在视觉中相互争夺目光的感觉,事物之间的微妙联系被打破,其被小心翼翼地安放在它们“应该”在的地方。

远处的物体因为想象中的空间深度而变得模糊,近处的物体也因为布局而不再侵略人们的目光。梅洛-庞蒂认为,传统透视法虽然提供了一种视看的经验方法,但它使人们观察到的物体失去了丰富性和多维性。传统透视法远离自然视觉观察的感知方式,实质上是通过想象将观察到的物体在画面当中构建出来的,而不是通过自然的观察来表达真实的世界。在传统透视法下,物体处于高度的秩序安排下,削弱了物体自身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如质感、颜色、光线、体积、空间等,事物之间相互侵略又相互依存的关系也面临挑战。塞尚认为,如何表现真实的物取决于人的视看。

人的身体在不断观察和活动时,其便被周围的事物包裹起来,与之形成一个整体,事物在人的观察和知觉之中,变成了人身体的一部分。梅洛-庞蒂认为,在人进行知觉的同时,身体与事物处于一种相互侵略又相互打开的关系中,事物通过人的身体进行自我观看。塞尚认为在绘画中,物通过身体进行自我思考,并通过手的运动来表现自我。塞尚喜欢表现的是正在生成的物体以及他们所自发的秩序,他并不愿意直接将看到的事物照搬到画布上,而会选择将它们的存在方式一起表现出来。

这些“景物”是如何生成的,如何整合视觉当中分散的物体,将移动的目光中分成很多部分的景物连接起来,描绘出物体正在生成的状态,塞尚认为需要让画面都遵从于统一的精神意义,将不断生成的事物基于这种精神意义通过变形集中起来。在观察事物时,因为身体与物体形成一个整体,物体同样通过人的身体进行自我观看,所以人不再是单向地视看事物、感知事物,而是不断地在与物体对话,所以人在描绘物体时不再是照搬复制物体的形状外观,而应参与到物体的存在中,物体对人而言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普通的轮廓,其因人的参与而具备了独特性。

3 知觉中不断生成的物体

梅洛-庞蒂认为,在实际知觉中,物体景象是模糊的、模棱两可的、不确定的,并不是自在客观的。塞尚所描绘的是知觉中正在生成的物体,他所描绘的物体既是稳固的、物质的,同时也是正在生成的、波动的。塞尚并不注重勾勒素描和轮廓线,而是沉浸在知觉的感受中。在现实世界里,物体并不像古典主义和印象派认为的那样:物体是客观自在的。很多物体景象其实是模糊的,模棱两可的。“然而,我们始终不承认实在的景象是自在模糊的。”[3]人在观察世界时能够感受到物体的颜色、环境中的气味是在不断生成、不断变化的,在自然视觉中观察物体时,被感知的物体是模棱两可、不断变化的,并不像透视法中那般井井有条,而是有着一种身体知觉和物体互动时产生的未成形的粗糙感。

梅洛-庞蒂认为,传统的透视法并不符合人观察事物的习惯,透视法是将人观察到的世界通过法则建构出来,而塞尚是利用自然视觉去感知世界上的物体,在物体与身体知觉相互交汇互动的过程中,描绘不断变化的物体。几何透视是在自然视觉中衍生出来的,塞尚则让几何透视回归自然视觉,让自然科学感知回归前科学世界的感知中。塞尚真切感受和理解物体,并没有将意识和主观强加到物体上,画出了物体的自发秩序,而不是主观构造。在知觉物体时,被知觉物体是突然出现在人的知觉中的,是与人的知觉一起出现的。

塞尚画出正在生成的物体时,他是完全沉浸在物体或风景当中的,在知觉中人们所感受到的物象有时是分散的,那么,在知觉的过程中将这些分散的事物综合起来,放弃自我意识,不将自己的意识强加在景物上,而是成为风景的意识,就能让事物和自己的身体知觉不断交流。塞尚在描绘物体时,不只描绘物体表面,更注重反映物体生成的过程,上文所说的粗糙不是未完成,而是不断重新进行知觉的过程。人在知觉世界时,由于景物中的物体和身体知觉的互动在不断进行,所以感受到的知觉体验是不同的,塞尚正是要描绘出这种不同和变化。

塞尚在描繪事物时是有透视变形的,他之所以要描绘变形的物体,是因为人在视觉中看到的事物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处于波动状态,人的知觉往往也是混沌的、波动的。塞尚通过不同视点观察事物组织绘画,不在固定视点进行绘画,物体就不会被挤压,所呈现出来的绘画物体能够给人一种正在生成的感觉,而不是固定不变的。同时,塞尚不会使用单一的线条描绘物体的轮廓线,而更倾向于使用多层次的轮廓线,因为在知觉中事物并没有线条,线条是平面的。梅洛-庞蒂认为,物的轮廓属于事物的一部分,它显示出物体在这个世界中经历的丰富性以及空间关系,是世界的一部分,物的轮廓并不能仅用一条线来概括,因为线条是抽象概括的,是从人的思维中提炼出来的,线条虽然能够表现事物的起伏和变化,能够带人们接近物、通达物,但是它终究不是物本身,所以不能用线条来代替物本身。

此外,塞尚在描绘物体时,对色彩进行了渐进混合的使用,并不像印象派那样分割色彩,而是利用色彩的冷暖渐变以达到配色和谐的目的,还原物体本身的样子,展示物体在知觉中的样子。塞尚边描绘色彩,边进行素描,利用色彩来表现物体的真实性,不再勾勒物体轮廓。

塞尚描绘事物时所进行的知觉其实是联觉,并不是简单的视觉感受,而是通过多种感官进行的知觉。塞尚所描绘的物体能让人感受到多种感觉。过去,知觉没有被细分,在后来才将视觉、嗅觉、听觉等逐渐区分开。塞尚所描绘的也正是突然出现在知觉中的事物,是通过各种知觉感受到的事物。通常人们在观看绘画时能够感受到画中物体的形状色彩,这是视觉观看,但在观看塞尚的作品时不仅有视觉观看,似乎还能感受到物体的气味、触感等,进入画家的感知当中。这是因为塞尚在描绘物体时,描绘的是一下子出现在眼前所知觉到的事物,各种感官一起工作,充分调动了听觉、视觉、味觉、触觉,塞尚描绘的是作为联觉的知觉中的物体,是瞬时知觉中出现的物体。其和古典主义以及印象派不同,古典主义是利用透视法建立立体空间的视觉感受,印象派是利用颜色来建立观者对事物触觉的错觉,而塞尚则是画出联觉感受当中的物体,调动各种知觉,他尽可能地将自己置于知觉场域当中,不断知觉物体,与所描绘的物体交流,以尽可能地将物体刻画饱满。

4 结语

梅洛-庞蒂认为,塞尚在绘画过程中重视知觉体验,没有将事物像透视法一样通过经验方法构建出来,使事物的相互依存相互侵略的关系变得平淡,也没有像印象派一样只体现瞬时的知觉,使事物轮廓和结构消失于光线之中。梅洛-庞蒂认为塞尚在绘画中致力于表达最原初的世界,他所描绘的事物既有稳固性和物质性,同样也有着物体正在生成的波动性。

参考文献:

[1] 张晓东.梅洛-庞蒂绘画哲学思想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9:44.

[2] 梅洛-庞蒂.眼与心:梅洛-庞蒂现象学美学文集[M].刘韵涵,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47.

[3] 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M].姜志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27.

作者简介:黄瑞(1968—),男,山东梁山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油画创作与理论。

王贝宁(1998—),男,山东泰安人,硕士在读,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美术学(油画创作与理论)。

猜你喜欢

庞蒂绘画艺术梅洛
Une Française à Xiamen :Melody et sa glace au tofu
含混还是明证:梅洛-庞蒂论确定性
梅洛-庞蒂知觉理论与数字艺术审美体验转向
梅洛-庞蒂关于身体主体与世界关系探究
《意义与视觉:梅洛- 庞蒂美学及其他》简评
后工业时代绘画艺术的身份嬗变
刍议绘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达
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