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协同育人的融合路径与融合机制研究*
——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

2023-06-21杨梦勤

南方农机 2023年13期
关键词:产教机电校企

杨梦勤 ,黎 丹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1)

0 引言

随着世界各国对智能制造产业的日益重视,智能制造成为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方向,也是我国先进制造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中国的制造业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尤其是产业结构和市场主体的变化,促使教育必须发生变革,而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创新人才、促进行业及产业发展等社会任务[1]。因此,高等职业院校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在为制造行业输送人才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高等职业教育中提出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一种面向“产业”与“教育”、“企业”与“学校”、“生产”与“教学”之间的相互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它具有“双主体”“跨界性”和“动态适应”等特征[2]。然而,在高职院校进行产教融合办学的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企业参与指导动力不足、实习实训基地与平台实用性较弱等现实问题,制约着社会经济与高职教育的协同发展。

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强调职业教育要“深化产教融合”以来,政府部门引领高职院校持续探索产教融合的发展路径与融合机制。在国家政策的倡导下,众多学者也在产教融合育人领域展开了深入研究。路冬等(2021 年)提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开展校企深度融合,建立学校与实践基地联合解决问题的机制[3]。唐新宇等(2021 年)认为专业人才培养立足于服务社会、服务产业、服务地方经济与企业达成共识,双方应共同探索“双融双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协同育人[4]。在实际中,产教融合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研究通常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紧密联系[5-6]。针对上述情况,课题组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提出了校企协同育人的主要融合路径与融合机制,通过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创新创业平台的有效运作,打通毕业生入职后能直接在企业上岗的路径,从而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1 研究思路

为满足先进制造业对机电类人才的需求,课题组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及丰富经验,确定了以下研究思路。首先,提出实现校企合作的课程体系、学习内容、教学过程和育人模式“双融”的“4 个对接”,即课程开发与企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教学模式与产教协同对接。其次,通过利益协调及协同信任机制的保障,校企双方共建集虚实结合智慧实训平台、线上精品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校企合作精益教学车间于一体的英才培训实践基地,共同承接企业技术难题与设备升级改造任务,促进校企形成命运共同体。最后,持续推进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构建产教协同创新创业培养体系的“双创”育人模式,通过邀请行业专家、企业技能大师等为师生指导双创项目的研究和职业技能的训练,不仅提升了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创新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与创业技能,有效助力了企业的技术突破与产品革新。

2 构建“双融双创”产教融合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

对比近10 年来关于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相关研究,发现国内外都非常重视校企合作及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7]。该研究起源于产业需求,终于企业应用,通过学校与企业的紧密联系与合作,将职业教育的先进理论、关键技能和企业最新工艺、先进技术相融合;再与先进智能制造企业合作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开发融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打造一流的校企结合的创新创业导师队伍,构建“双融双创”产教融合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并应用到课程教学、技能竞赛、毕业设计及企业实习实践中,实现企业用人与学校育人的双向互动。这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也将为其他院校、高职机电类专业的育人模式变革提供参考案例。

3 校企协同育人的融合路径与融合机制

在装备制造类专业中,选取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研究对象,探索校企协同育人的有效融合路径与融合机制。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必须及时适应智能制造转型的大环境,及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紧跟湖南省先进制造业智能升级的需求,才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将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融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应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制造行业、推进产教融合,还要以校企协同育人的方式,加强信息化教学资源库、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中心与创新创业工作室等方面的共建共享,才能实现企业进步与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本研究的校企协同育人的融合路径与融合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创设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共享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联合中车时代电气、株洲数字工业创新中心等具有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企业及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组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师资团队,系统规划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总体框架,重构融入先进制造技术、企业真实案例的专业课程体系。依托中国大学MOOC、智慧职教等线上平台,校企合作开发基于工作任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将典型企业真实产品、真实案例、课程思政元素和案例等融入教学内容,系统设计多元化、信息化、可共享的课程教学资源。

按照“边建设、边应用、边推广、边完善”的原则,适应课程模块化教学和信息化教学改革需求,融入课程思政、创新思维培养,实现线上精品资源、优质校企师资、实时教育数据的共建共享。由专业双师团队开发“电力电子技术”“机电设备装配与调试”等在线精品课程,创设系统集成化、课程模块化、资源颗粒化并具有教学、培训、科普、自主学习功能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共享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实现企业培训与专业课程可共享、可选择、可组合的智教、慧学。

3.2 校企共建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英才实践基地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服务于先进装备制造产业,聚焦企业智能化生产和设备升级改造等最新技术发展,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紧跟制造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社会服务,校企共建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技能竞赛、教改科研、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于一体的区域共享型先进制造实践基地,为在校学生和培训学员提供还原企业现场的真实训练场景、实训设备与实习实践岗位。整合校企优质资源,持续进行产品加工、技术服务、培训提升等产教融合项目。通过英才实践基地的建设与应用,不但能进行高质量教学,还可以主办及参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相关技能竞赛,在基地创建中完善实习实训教学内容和技能考核方案,并培养具有协同合作能力、人机一体化交互能力、复杂智能系统处理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将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是企业转型成功的关键所在。

机电一体化人才应具备的岗位核心能力主要包括机电一体化设备拆卸与装配能力、机电系统与PLC控制电路装调与维护能力、自动化生产线运行与维护能力等。为了在校企协同育人的办学中逐步培养这些能力,校企共建了技能实训中心、电力电子与电机控制实验室等产教融合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践基地,校企共建实践基地一览表如表1 所示。

表1 校企共建实践基地一览表

3.3 搭建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通过企业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动专业教师团队与专业协会学生,孵化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并转化成技术成果,为企业攻克技术难关、服务产业骨干企业和区域中小微企业的技术革新提供支撑。在为企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创新人才的同时,不仅能促进毕业生自主创业与精准就业,还能提高技术成果转化率,实现科技服务产业。为了提升师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应充分利用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定期邀请企业技能大师进课堂、进协会、进赛项,对本专业师生开展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等方面的技能示范与实践方法指导。通过专业协会第二课堂,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英才实践基地,分层分类创办科技发明制作类、设备升级改造类、社区问题治理类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并开展相关实践项目,为师生双创能力的培养与突破搭建一个系统的多元化实践平台,还可以为企业的技术发展与智能管理培育双创型人才,并提供实用的项目解决方案。

4 结语

课题组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以校企协同双元育人为主线,以技术技能为导向[8-9],以培养技术技能创新人才为目标,在课程体系、学习内容、教学过程和育人模式方面分别与企业需求、职业标准、生产过程及产教协同进行“4个对接”,从而实现“4个双融”。通过线上线下混合的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方式,构建模块化、分层次、全方位的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实践育人模式。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组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师资团队,系统规划专业课程体系[10],创设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共享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校企共建英才实践基地和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努力探索多元化教学资源、协同化实践基地、集成化双创平台构建与应用的新范式,促进人才培养链条和产业体系围绕技术变革实现融通、创新和共享,推进智能制造产业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

猜你喜欢

产教机电校企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简述机电自动化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高速公路站级机电维护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机械制造过程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