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证书制度下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为例

2023-06-21张萃珍管菊花

南方农机 2023年13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证书运维

张萃珍 ,管菊花 ,黄 磊

(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0 引言

2019 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 条。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发挥好学历证书作用,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教育部基于当前智能制造基础领域和高精尖产业行业领域分别启动了4 批证书的改革试点工作。到目前为止,全国有一千多所高职院校获批“1+X”证书制度的试点建设,教育部遴选出一百多家第三方评价组织参与该试点工作[1-2]。

在工业机器人方面,已公布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工业机器人装调、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及工业机器人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这五项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确定多家企业为培训评价组织,并且制定了“1+X”各职业技能初级、中级、高级的考核标准。课题组以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研究对象,整理细化了工业机器人“1+X”证书考核点,将其嵌入专业课程学习中,实现课证融通,从而提升学生培养质量,以满足企业岗位需求。

1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培养面向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的自动控制工程技术人员、电工电器工程技术人员、设备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群,以及能够从事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集成、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运行维护、自动化控制系统安装调试、销售与技术支持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作为机电类新时代极具创新活力的专业,调研发现多数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专业定位不太明确、教学内容未能与时俱进、课程设置落后、传统课程课时设置较多、实践课程不够丰富、考证通过率偏低等问题,不能满足企业对当今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在“1+X”证书制度试点契机下,如何科学合理地把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培养高素质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技能人才亟待解决的问题[3]。

2 “1+X”证书制度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1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以工业机器人“1+X”证书中职业技能考核为出发点,修订现行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整理细化“1+X”证书考核点,将其嵌入专业课程学习中,建立“1+X”课证融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以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职业技能证书为例,分为初、中、高三个级别。初级证书持有者能遵循工业机器人安全操作规范,能依据机械装配图、电气原理图和工艺指导文件完成工业机器人系统的安装和调试,能依据维护手册对工业机器人本体进行定期保养与维护,具备工业机器人基本程序操作的能力。中级证书持有者在初级要求基础上,能对工业机器人系统进行基本参数设定、示教编程和操作,具备能发现工业机器人的常见故障并进行处理的能力。高级证书持有者在中级要求基础上,能对工业机器人复杂程序进行操作、编程和调整,能发现工业机器人的常规和异常故障并对故障进行处理,具备进行预防性维护的能力[4-5]。

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已拥有汇博、栋梁、ABB等品牌的多类型工业机器人设备和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处于南昌经开区核心地段,具有便于与经开区广泛开展深入的校地融合发展等独特的办学优势。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围绕“1+X”证书考核要点,建立并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安排如表1所示。

表1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安排

2.2 改革教学内容

根据工业机器人“1+X”证书中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结合专业课程,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将证书所要求的技能嵌入到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达到课程内容对接岗位能力、课程内容融入证书考核标准的效果。

对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内容进行优化,以“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与仿真”课程为例,将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1+X”证书初级考核模块“2-1 执行通用安全操作规范”融入该课程“工业机器人系统结构”项目;将“2-9 运用示教器完成工业机器人的基本操作”融入“工业机器人手动操作”项目;将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1+X”证书中级考核模块“工业机器人基本参数设定”融入“工业机器人坐标系设置”项目;将“2-10 工业机器人操作”融入“工业机器人编程控制”项目;将“2-11 运用示教器完成工业机器人简单动作的编程”融入“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项目等,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优化。

“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与仿真”课程中,将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1+X”证书初级考核模块“工业机器人参数设置”“工业机器人操作和示教编程”以及中级考核模块“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与测试”融入该课程相应项目。“机器人视觉技术及应用”课程中,将工业视觉系统运维“1+X”证书中的初级考核模块“工业视觉软硬件安装与检测图像获取”“简单项目调试运行”、中级考核模块“工业视觉系统硬件选型及其设置”“工业视觉系统联调与系统运维”以及“工业视觉系统调试与运维”、高级考核模块“工业视觉系统集成”等嵌入该课程相应项目中。此外,增加这几门专业课程的实践课时,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进行辅助指导,将“1+X”考证技能融入日常实训实验,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通过将“1+X”证书考核内容细化,整理出知识点,提炼出相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再将各个典型工作任务融入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具体项目中,优化和建设课程资源和教材内容。从“1+X”证书技能要点出发,进行课程项目的学习,将专业课程学习和考证目标结合,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通过“岗课证融合”的实现,学生的业务能力以及“1+X”考证通过率均得到提高[6]。

2.3 打造教学创新团队

通过“1+X”证书工作推进教法改革和教材改革,组建结构化师资队伍,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提升专任教师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建成了工业机器人生产性实训基地(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工业机器人技术“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江西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的软硬件教学资源,重点开展师资培训、“1+X”证书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打造教学创新团队[7-9]。

2.3.1 构建合作机制,强化引领作用

开展技艺传承培训、技术攻关与创新、技术应用与传播等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构建分工协作、专兼协同的工作机制,实施“青年教师双导师制”,青年教师与一名本校老教师和一名企业技术人员对接。两位导师与青年教师通过面对面沟通与交流传授知识与技能,引导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竞赛、技术项目、社会服务。老教师向青年教师传授教学经验、充分利用学校设备资源进行培训,让青年教师快速融入课程教学、实训教学中,达到传帮带的良好效果。利用周末、寒暑假时间,青年教师进入企业参与工程实践,培训学习先进技术,感受企业文化,提高自身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导师制培养,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及职业素养得到大大提高[10]。

2.3.2 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探索课证融通

联合山东栋梁科技设备有限公司组织实施2020和2021 年度江西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1+X”证书(中级)试点院校教师专业技能培训班。以“双师型”教师培养为目标,融入“岗课证”的课程建设思路,依托企业的生产性学习工厂,进行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理论与实践“双能”提升培训,促进教师了解工业机器人基本知识,掌握多种典型应用场景的应用技能,包含工业机器人搬运、码垛、装配、包装、分拣、打磨等,拓展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及周边设备的系统应用能力。提升参训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助推“三教”改革,激发教师探索“岗课证”融通的教学模式。

2.3.3 抓住契机,提升教师社会服务能力

江西省教育厅遴选“十四五”期间第一批江西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培训基地,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获批省级职业院校教师“1+X”证书试点培训基地(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学校实现了标准化教学,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得到提高。通过“1+X”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衔接与融通,培养了一支与工业机器人专业相关的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业知识丰富、实践技能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学团队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积极推动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1+X”证书工作。截至2022 年12 月底,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已为学院及外校实施“1+X”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证书(初级、中级)考核196 人,通过率达91.6%。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2.4 提升实训室利用率

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具备汇博、栋梁、ABB 等品牌的多类型工业机器人设备和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已建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1+X”证书培训考核实训中心。然而,大部分专业实训室仅限本专业学生上专业课程使用,设备使用率不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课题组对工业机器人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训室进行统一编排,实训室管理人员把专业课程以外的时间分出时间段,供学生课外时间自行选择使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自由时间选择进入实训室进行设备实操学习,大大提高了设备的有效利用率。同时,课题组从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1+X”初级、中级、高级证书考核要点出发,制定不同实训任务单,详细将每个考核点细化分解成一个个小任务。学生进入实训室可以根据自身要报考的证书等级领取任务单,对相应任务一一进行实操作业。通过分等级的任务清单,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被兼顾,而且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大大提升,进而提高了“1+X”证书考证通过率。

3 结语

“1+X”证书制度是我国职业教育制度设计的一项重大改革与创新。为了高职工业机器人“1+X”证书制度的稳步推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证书培训考核内容匹配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内容及课程模块,采用项目化教学整合知识点,对接岗位能力、结合证书考核标准。重构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明确教学改革试点方向,打造教学创新团队,提升实训室有效利用率,进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经过调查统计,工业机器人专业学生“1+X”证书的考证通过率提高了20%,表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是有效的。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证书运维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运维技术研发决策中ITSS运维成熟度模型应用初探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风电运维困局
杂乱无章的光伏运维 百亿市场如何成长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基于ITIL的运维管理创新实践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