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研究现状、热点与展望
——基于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2023-06-21

南方农机 2023年13期
关键词:发文农村土地学者

卫 潇

(贵州财经大学大数据应用与经济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并高度重视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改革[1]。土地是农村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生产要素,而农村土地制度则是我国基础性的制度安排。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个大事,涉及的主体、包含的利益关系十分复杂,必须审慎稳妥推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将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放在重中之重[2]。这一系列改革举措,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既有利于地方财政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发展动能转换;又有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城乡融合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和实现共同富裕[3-4]。近年来,我国将乡村振兴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5],未来农村土改问题仍将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对农村土改领域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是深化农村土改实践的现实需求和应有之义。基于此,本文通过CiteSpace 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梳理了几十年来我国农村土改的热点研究成果,以期为农村土地制度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数据来源于CNKI 数据库中的主要核心期刊,检索关键词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时间范围选取1993 年1 月1 日—2022 年6 月27 日。在此次研究中,为确保研究数据更为可靠和权威,数据来源全部选取的SCI、EI、北大核心、CSSCI 和CSCD 主要核心期刊,共得到检索结果865 篇相关联的文献,人工剔除与主要关键词明显不符或无关的检索结果,最终保留662篇有效的文献作为最终的检索数据。

1.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CiteSpace 软件对检索的最终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形成年度发文量趋势、研究学者和网络合作关系脉络、关键词词频以及共现图谱等结果,分析该领域在不同的时间段的研究热点、趋势等,有助于学者对未来研究热点的把握和预测。

2 文献可视化分析

2.1 年度文献数量统计

1993—2022 年主要核心期刊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研究年度发文量变化趋势如图1 所示。由图1 可知,我国农村土改的研究大概从1993 年开始,且1993 年研究成果最为显著,但1994—2007 年期间的研究成果明显较少,年均发文量16 篇。到2008—2013 年,农村土改处于动态稳定阶段,关于土地制度的改革也进入加速推进阶段,年均发文量28 篇,数量有了明显的增加。2014—2022 年,研究热度有所下降,处于农村土改的全面深化阶段。同时,农村土改和相对应年份的国家重大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期间各种法律与政策的颁布都与这一时间段的研究成果的数量密切相关。1993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提出允许土地使用权依法有偿转让[6];2003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发布为土地流转提供了确切的法律依据;2007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进一步强化了土地流转的法律地位。而到了2008—2013 年期间,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关于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提出以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给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等[7],也使得2013 年发文量增长至24 篇。2014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一些对农村土地制度的保护政策,引发学者的热烈讨论,发文量也达到了近几年的高峰38 篇;2015 年中央进一步提出开展农村土地制度“三项改革”[8];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又专门提出对宅基地制度改革作出部署等。

图1 1993—2022 年主要核心期刊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研究年度发文量变化趋势

2.2 主要发文学者及合作网络分析

通过CiteSpace 软件,分析了1993—2022 年主要核心期刊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研究的主要发文作者及相关关联,核心作者分布如图2 所示。由图2 可以看出核心作者主要的关联关系,且名字的大小也代表着该学者发文的数量,名字之间的连线代表着各学者之间的合作网络关系。

图2 1993—2022年主要核心期刊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研究核心作者分布

关于主要发文学者,首先是朱道林、丰雷、张清勇,从连线来看他们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可见他们长期关注和研究农村土改问题;其次是杨继瑞;最后是张立新和宋洋等学者,他们之间的联系紧密且错综复杂。

关于学者之间的合作网络关系,208 位作者网络密度为0.001 3,由图也可以证实学者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且只在某一时段几位作者之间联系才较为紧密,也可以间接说明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方面的学者形成的专业团队较少,较为分散,专业力量的凝聚力不足,对于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研究还不够深入。除了朱道林、丰雷、张清勇、张立新和宋洋等以及杨继瑞、杨明洪等学者之间有联系外,其他的学者基本上都是处于单打独斗的研究状态。但当前研究中,高水平的学者之间加强联系,必然会有助于自身科研水平的提高和研究能力的加强。因此,通过上述分析,可以提醒学者之间加强合作和紧密联系。

2.3 关键词分析

1993—2022年主要核心期刊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主要关键词共现图谱如图3 所示,共出现461 个关键词,一共有802条连接线,表现出的密度是0.007 6。从图3的图形来看,图形的大小表示关键词出现的概率大小,即词频大小,颜色出现得越多代表对其研究的持续时间越长,它们之间的连线也代表着它们之间的联系,连线越多联系越紧密,关键词出现的年份也与线条的颜色相对应,可以看出关键词出现在哪一年、在哪一年它们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等。因此,从图3 中可以看出,关键词“土地制度”出现的频率最高,学者们对其研究的跨度也最长,其次是“土地流转”“改革”和“农村土地”等关键词,而且对土地制度的研究从1993年到现在仍然是学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图3 1993—2022 年主要核心期刊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主要关键词共现图谱

3 结论与启示

3.1 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CiteSpace 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对我国主要核心期刊文献的农村土改的研究现状、热点和脉络进行了可视化分析。

1)关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研究现状分析。不论是国家重大会议、重大政策和方针,抑或是乡村振兴的具体要求,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这一重要议题一直以来都是热点话题。从上述可视化分析来看,学者们对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这一话题的研究成果一般都处在高质量发展水平上,也间接地表明了关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研究已经成为该领域广大学者们的一个重点研究方向。从学者们的网络关系脉络来看,各学者之间的联系不紧密,他们组成的专业团队较少,大部分都是处在单打独斗的研究状态。因此,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领域的研究上,还要建立较为成熟的合作平台,来促进该领域更深层次的研究。

2)关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研究趋势分析。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强调了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将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放在重中之重[9]。而且近年来,随着农村土改的不断深入研究,加之上述研究持续时间的可视化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各专家学者的研究方向逐渐朝向城乡融合,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3.2 研究启示

本文通过使用CiteSpace 软件对年度发文量、作者及作者之间的紧密联系等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发现了关于研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上现存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以期能够促进改革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1)加强理论方面的总结与改进。本文追溯到800多篇这一领域主要核心期刊的文献,专家学者们对已有的研究做出了改革制度执行和改革发展过程的研究较多,但是对于理论方面的总结和改进仍然较少。追溯领域中的相关理论研究,可以为之后的学者专家提供研究的理论学术支撑。

2)加强该领域微观方面的探索挖掘。通过检索出的文献可以看出,目前大部分专家学者的研究停留在宏观方面,没有深入其中,基层面临的土地改革问题更为艰巨,对基层面临改革时怎样进行实践操作和微观层面的具体实践方面,所拥有的指导性意见较少。因此,必须在研究宏观层面的基础上加强微观方面的挖掘。

3)增强该领域专家学者间的合作交流。通过上述可视化分析,不难看出各专家学者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反而处于独立研究的状态。因此,要多建立好的研究团队,围绕研究成果多进行学术交流,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多进行合作,以更好地落实国家政策和挖掘更细节的实践操作。

总之,从以上近30 年的文献研究中发现,各专家学者的研究对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也为更好地改革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和方式。在完成百年目标的过程中,在推进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依然有很大的进步空间[10]。因此,需要持续关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入微观层面,结合现实政策,找到科学的政策来具体地、更好地解决土地改革问题,在此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经验,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土地改革之路,为农村土地改革作出更大的贡献和指导。

猜你喜欢

发文农村土地学者
莘县农村土地托管的实践与探索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首次大修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改了哪些内容?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健全机制推动农村土地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