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德尔松《随想回旋曲》的音乐分析和演奏诠释

2023-06-21张姝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2期
关键词:浪漫门德尔松古典

张姝

【摘 要】本文通过对《随想回旋曲》中的古典和浪漫音乐元素进行分析,进而对该曲的演奏手法进行诠释。研究发现,该曲的创作融合了主调与复调创作思维,在宏观结构与乐句结构层面均体现出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在演奏层面上,阐述触键方法及弹性速度的处理将有助于体现该曲的跨时代风格。有助于对门德尔松音乐作品创作和演奏特点的理解。

【关键词】门德尔松;《随想回旋曲》;古典;浪漫;演奏诠释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2

《随想回旋曲》是门德尔松早期最具代表性的一部钢琴音乐作品,在音乐表演和教学实践中频繁应用。本文试图从音乐创作特点和演奏技法两个方面对该曲音乐创作中的古典和浪漫音乐元素进行分析,以期为该曲的音乐理论研究以及音乐表演实践提供借鉴。

一、门德尔松《随想回旋曲》的音乐分析

(一)主调与复调思维

主调音乐是在两个或在两个以上声部的音乐中,一个声部作为主旋律 ,其它的声部处于从属地位,伴奏织体一般不形成较长的连贯且有线条起伏的旋律曲调;复调音乐随着音乐的发展而兴盛,但仅以声乐的形式表现多声部音樂,直到管风琴产生后才有用管风琴音乐作为前奏。复调音乐原文是多声的意思,它是不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旋律同时演奏或演唱时各自进行具有不同的节奏型和不同的线条起伏。[1]

主调音乐和复调音乐既是音乐创作手法,也反映不同历史时期音乐发展的趋势。在七世纪时出现的平行四五度的二声部合唱伽农,是复调音乐的雏形。十四世纪时,开始盛行用对位法创作多声音乐,即用点对点、音对音,使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旋律形成对比,不同声部间可出现反向或斜向的结合。[1]复调音乐分为严格体和自由体,十七世纪严格体以合唱为主,到了十八世纪被自由体取代,侧重于器乐及歌剧中的重唱,巴赫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在他的音乐中旋律与对位高度结合,内部结构具有严谨的逻辑性。[2]而从古典乐派到今天,主调音乐一直占统治地位,但复调技法仍被作曲家根据音乐内容和思想表达的需要融合在主调音乐创作中。

《随想回旋曲》属主调音乐作品,由于作曲家受到早期音乐创作影响,该曲创作中也运用了复调音乐手法。例如,回旋部分的主部主题,就采用了高声部和低声部互相模仿、追逐的复调式手法,由连音与跳音的结合以及三度、五度和八度的上行跳进构成,旋律音在左右手交替进行了四次;插部B是一个双乐段结构,其第一乐段中也运用了复调处理方式来展现与主部主题截然不同的抒情音乐风格。这个部分有舞曲的节奏感,由三个声部组成,高声部的旋律线条抒情优美,中声部线条是以固定音为根音的音程平稳进行,低声部是舞曲形式由柱状式和弦构成的三拍子节奏型的伴奏织体。

然而,主调音乐思维还是占据绝对的上风。比如,长线条的右手旋律与左右柱式和弦伴奏的结合以及琶音分解进行的织体,体现了浪漫主义时期不同于早期音乐的主调思维。如引子部分抒情式的主旋律,配上大量和弦,让人在感受丰富且多变的和声运动的同时,还给人以深邃且浪漫的幻想空间。

(二)曲式结构

该曲采用了传统的大型回旋曲式结构,汲取了古典主义音乐的结构特点,严谨而规律。以下是该曲的曲式结构图示:

在结构发展过程中,作曲家广泛运用了对称性的旋律,体现出古典主义特征。例如,引子的第一个乐段,采用了4+4的结构(见谱例1),对仗工整,体现了古典主义均匀和严谨特点。类似的对称性旋律在该曲创作中应用广泛,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作曲家的古典主义思维。

尽管该曲总体结构与古典主义回旋曲式音乐结构一脉相承,但作品仍体现出浪漫主义特点。从宏观上来说,该曲结构上可划分为引子(随想部分)和回旋部分,整首作品从随想部分的平静到回旋部分的活泼,两个部分形成鲜明对比。其中引子部分是一个具有浪漫主义抒情性和幻想性的乐段,它是一个单三部结构,第一乐段充满歌唱性的主旋律,单纯、悠扬而富有起伏感;第二乐段是边界不明显的非对称性结构,其中,作曲家采用了十六分音符组成的高声部和低声部同时进行的柱状和弦,(见谱例2)使音乐更具表现力,伴随踏板的运用渲染音响效果,整个高潮部分一气呵成,充满着恢弘磅礴的音响效果。与引子部分不同,回旋部分主部A是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具有舞曲风格的音乐,营造出欢快的氛围,给人以强烈的画面感,与引子部分歌唱性的随想形成强烈对比。调性发展上运用了同主音大小调交替转变的创作手法,也体现出浪漫主义的色彩。插部B则是一个双乐段非对称结构,歌唱性音乐旋律再次体现,旋律婉转、风格典雅,节奏韵律具有圆舞曲的特点,与主部A的音乐形象对比明显。这种通过结构对比营造出的戏剧性,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从乐句层面来说,作曲家还擅长在对称性结构中运用浪漫主义旋律手法,体现出古典与浪漫的融合。比如该曲插部第一个乐段是一个4+4的具有对称性的乐句结构,高声部主旋律由简洁的单音构成,下行与上行的级进交替进行。主旋律第二次出现是在低声部,在高声部伴奏以模进的形式多次运用了十六分音符组成的琶音来发展旋律,用快速跑动的音符渲染主旋律,使音乐色彩更加丰富,具有流动性和歌唱性,极富浪漫主义的气息。插部中还运用八度和弦在高低声部之间交替,增强了乐曲的气势。接下来是五度跳进和切分音符构成的高低声部的互相模仿,仿佛是精灵们的轻声低语,乐曲重回宁静,为过渡到叠部做好铺垫。

二、门德尔松《随想回旋曲》的演奏诠释

(一)触键

由于乐曲本身充满浪漫主义表现力,因此在相应的部分应掌握和运用浪漫主义时期的演奏方法。浪漫主义的音乐表现强调主观情感的表达和个性解放,因此在钢琴演奏方面较古典主义时期也有了更大的发展和完善,逐步走向成熟并具有科学性——八度、和弦、震音、颤音以及托卡塔式的两手交叉等等。这个时期钢琴演奏在力度上也有很大的发展,增加了共鸣、扩展了力度,随着技巧类型和力度的变化等,演奏时不仅要注重手指技巧性和灵敏度,而且强调手腕、手臂、肩膀、腰部及全身力量的协调和运用。[3]因此,在演奏中需要注意运用身体不同部位的力量和技巧来加强触键的表现力。例如,在演奏引子的高潮部分(见谱例2)出现的由十六分音符组成的高声部八度音程和低声部柱状和弦的同时进行时,应表现出中强的力度。在演奏这种强力度的八度或和弦时,不能仅依靠手腕和手指力量,还需要借助腰部来发力,并通过肩膀和手臂传递力量至手腕和指尖,从而表现出气势恢宏的音响效果。

需要强调的是,该曲有些乐句音高、力度、速度几乎没有太大起伏,这时要运用古典主义时期的钢琴演奏方法,无需用太大的力量去演奏,弹奏时主要运用手指自然下落的力量发力。这一时期在钢琴演奏方法上出现两个派别,一种是以莫扎特和海顿为代表,强调手指的颗粒性和清晰度,注重高抬指的训练,注重手型的规范性。一种是以贝多芬为代表,弹奏结合手臂进行发力,使声音更为雄厚有力,并运用快速触键法来表现音乐的戏剧性,使音乐表现力更加丰富。[3]例如,主部主题(见谱例3)运用了复调音乐创作手法,但需要通过连奏和短促的跳音相结合方式来演奏,跳音部分通过手指发力,做到音色饱满而轻盈,这里要控制好力度,由于左右手是相互追逐、模仿的各自进行的旋律線条,右手最高音也需要保持清晰,两个声部旋律需要拆分开来练习以达到熟练程度。

插部B的第一个乐段(见谱例4)同样采用了复调音乐写作手法,由三个声部组成,为了更好地表现这个部分主旋律的歌唱性和悠扬抒情的特点,需要很好地协调好各个声部的进行,在横纵两方面将音乐完美地呈现,因此在练习弹奏时最好把各个声部拆分开来练习。右手同时演奏高声部和中声部时应突出主旋律的线条,手指贴近琴键并轻柔徐缓地触键;低声部和中声部不可喧宾夺主,尤其是中声部的四度和三度音程等的同音重复则需要控制好力度,否则会给人以生硬感。在演奏中还要注意旋律、伴奏、低音三者配比把握。在插部B第二乐段(见谱例4)出现的高声部十六分音符分解琶音的伴奏,对手指的敏感度要求极高,音流的跑动需要表现出流畅、清晰,避免手指出现“粘黏”现象,使音色变得浑浊,因此需要单独练习右手,先从慢速开始运用高抬指方法,手腕需放松并以手指为发力点快速均匀而有力地击键。

(二)弹性速度

古典主义时期特点是在正规的结构中构建音乐,严格、规整,音乐速度稳定,拍子清晰;浪漫主义音乐充满想象力和戏剧性, 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因此在钢琴音乐的艺术性演绎中,为了即兴式的自由感受,弹性速度(Rubato)是必不可少的, 这种速度和节奏的收放自如增加了演奏上的自由性。这需要演奏者有一定的音感,并跟随音乐的律动。虽然在演奏风格上允许高度层次的弹性速度,但不能过早或过晚放置拍子,要创造步调的持续度和音乐的感性,让节奏伸缩自如,也不可过度地运用弹性速度,否则会影响音乐节奏的稳定。[4]

在《随想回旋曲》中可以广泛运用弹性速度的演奏手法。例如,引子部分前三小节(见谱例5),为了更好地营造出由远及近、由朦胧到清晰的听觉感受,右手需要用轻柔地力度弹奏柱状和弦,应该表现出引子部分的抒情特点,因此弹性速度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在弹奏各个小节中重复的和弦音时,在速度上要有起伏,避免呆板生硬,使音乐没有感情色彩,一定要有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如果以八分音符来感受会过于机械化。这就需要加大律动的单位,例如,在弹奏这个部分时需要跟着音乐的律动,在第一个小节转位七和弦的地方做一个细微地延缓,在第三小节做一个减慢减缓的处理,尤其是最后一组音。在插部结尾处运用了高低声部对话形式来展现插部与再现部的过渡部分,这里也需要在切分音的四分音符上稍缓一下。

三、结语

分析表明,该曲的创作融合了主调与复调创作思维,无论在宏观结构层面,还是乐句结构层面,均体现出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从演奏层面来说,运用不同的触键方法以及相应的弹性速度处理将有助于体现该曲的跨时代风格。

参考文献:

[1]孙博.主调旋律与复调旋律的思维方式和时代落差[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9(1).

[2]李增兰.关于巴罗克、古典、浪漫主义时期钢琴演奏的风格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08(5).

[3]吴英莲.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近现代钢琴演奏风格比较[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1).

[4]水冰.钢琴演奏中弹性速度的合理平衡[J].艺海,2010(6).

猜你喜欢

浪漫门德尔松古典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门德尔松音乐作品创作风格浅析
怎样读古典诗词?
“浪漫派大师”门德尔松的故事(二)
门德尔松的诚实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
精神和内心的完美呈现
浅析敦煌飞天艺术形象的情感美
自然、抒情、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