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悦生语文

2023-06-21陈广宏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3年6期
关键词:评价活动语文

陈广宏,广东省林明名师工作室入室学员,南粤优秀教师、梅州市嘉应名教师,高中语文高级教师,五华县安流中学副校长,五华县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梅州市普教系统“百千万人才工程”名教师培养对象。参与省级课题2个,主持市级课题3个、县级课题1个、县级重点小课题3个;发表8篇教育教学论文。

(一)教学主张

“悦生语文”,这是笔者的教学主张。悦生语文,“悦”是“悦纳、悦心、悦悟”,是通过语文的教与学使师生达到愉悦学习,“生”是“产生、生成、共生”,是达到愉悦学习的路径,即产生语文学习兴趣、生成语文学习成果、共生语文研习生态。

一、“产生”兴趣,“悦纳”学习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下称《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指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语文学习的已有基础、发展需求和方向,激发学习兴趣和潜能,在跨文化、跨媒介的语文实践中开阔视野,在更宽广的选择空间发展各自的语文特长和个性。”

“产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达到快乐愉悦学习的状态,是开启语文高质学习的金钥匙。近年来,课改提出的先进教育理念越来越得到认可,根据自己学校的生源实际,重视学生整体素质发展,注重学生身心健全发展,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基本能力培养等。“产生”兴趣,“悦纳”学习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激发语文学习的内驱力

爱尔兰诗人叶芝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点燃这把火的力量就是学习的内驱力。内驱力是个体求知的一种需要,是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内部动机,是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催化剂。

在语文教学计划中有意识地规划语文学习活动,有序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我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如,在高一上学期语文学习任务设计时,把学习任务群1—3(即整本书阅读、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巧妙地穿插在高一学期的不同阶段的学习活动。(见下页表)

通过设计不同阶段的语文学习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发挥自己的语文特长,以此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激活学生语文学习的内驱力。

(二)指导语文学习的方法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将应考查的素质教育目标凝练为“四层”,通过“学习掌握、实践探索、思维方法”形成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科教学培养目标和高校人才选拔的要求。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的。“产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要捋清课堂和课外学习的方法指导。课堂的教学,通过结合学情的任务再设计,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习惯。

课外的学习,侧重“阅读与鉴赏”等语文学习活动的方法指导。例如在“阅读”板块,指导学生开展一本书的检视阅读,进行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训练,培养学生阅读的速度等基础实用的阅读方法。在每一个阅读小结时,都会与学生就本环节阅读书目的阅读方法进行交流和探讨,并结合学生实际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和点拨。在“创作”方面,笔者也注重撰写方法的指导。如教学“家乡文化生活建设”单元时,在“调查、访谈”等必备知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如何选择家乡的题材,制作可行性强的实施方案,指导学生运用基本的社会调查策略,鼓励开展合作探究、研讨交流,形成调查报告。

二、“生成”成果,悦心成长

通过学习任务再设计和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等多种途径使学生“产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为成果,发自内心地认同自己及团队的语文研习成果,“悦心”成长,使学生不断产生持久的语文兴趣。

(一)“生成”学习成果的前提

《课程标准》中提到“课程资源建设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关联密切,既是师生动态运用资源的过程,也是不断生成资源的过程。应通过学习活动的设计,营造语言文字运用的情境,引导学生结合资源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如高一(6)班的阅读分享会,提前一个月让阅读社的成员把分享会活动设计、评分标准下发给学生,让学生有明确的规划和充分的准备。

(二)“生成”学习成果的过程

学生在完成活动任务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还是以高一(6)班的阅读分享会为例。活动第一周,了解到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还没有开始阅读活动,我们及时调整策略,让学生作一个日阅读清单,完成阅读任务做个标记,督促学生主动阅读。到活动前一周,各阅读小组制作分享会PPT时,遇到技术方面的难题,笔者示范并鼓励学生探索合作完成。高一(6)班九月份的阅读分享会如期顺利举行,活动过程的指导和调整非常重要。

(三)提供成果的展示平台和多元评价反馈

《课程标准》倡导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要注重展示学生自我发展的过程。在保证基本目标达成的基础上,评价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表现,满足不同发展需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利用评价过程与结果,通过整合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发现学生学习的个性特点和具体问题,及时引导,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三、同研“共生”,“悦悟”素养

再好的教学设计、再好的资源,没有不断提升的专业能力,没有“师”与“生”的同理共情,也是平淡无华。“共生”研修,“悦悟”素养的策略如下。

(一)师师同研,提升专业素养

教师研修最好的方式是团队的同研,能有一群人走学术研究的教研同研之路。没有研究就没有专业成长的发生。研究的实质是学习和成长,确定研究的切入点、增强问题意识,不断提升专业研究的深度。“同研”语文形成了新的语文生态,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转变。让语文课堂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建构和运用语言的意图;锻造思维,让学生在问题的探究中形成自己的思想;注重体验,在学生写作体验的过程中让情趣变得高雅起来;渗透文化,在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前提下萌发文化的种子。

(二)师生共生,提升语文素养

师生共生,是学生在教师的宏观指导下全面参与、自主研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如开展的“语文微课题”研究,学生作为研究的主要参与者,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选择的微课题非常丰富:宋朝婉约派词风的研讨、唐朝田园水诗的研究、意象与意境探讨、从《百合花》与《我与地坛》看青春与生命的思考……在师生共生研究中,让学生多经历、体验各类启示性、探究性、陶冶性的语文学习活动,实现多方面要素的综合与内化,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三)三网同生,浸润生活语文

《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加强实践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要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探求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的创新路径。语文学习不能脱离生活,不能脱离于家庭和社会,三网(学校、家庭、社会)同生,是语文终身学习的最美样态。温儒敏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中提到,一个人成年后不管从事什么工作,无论贫穷富贵,如果没有读书的习惯,甚至基本上不怎么读书,就很难实现终身教育,也很难提升素养。三网同生,为学生的一生打底子,让家庭和社会在书香的浸润中焕发更美的生活语文。语文教师组织“亲子联读”“诗词大会”“三代同讀《乡土中国》”等活动,勾连学生与家长、社会的语文生活。

总之,“悦生语文”是让学生在悦纳中学习语文,享受探求成果的内悦,悦悟思维、审美与文化交织,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使语文学习达到愉悦的高度,让语文学习真正发生。

猜你喜欢

评价活动语文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