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故事润泽儿童的精神世界

2023-06-20华伟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3年4期
关键词:角色扮演法演绎法归纳法

摘要:让故事润泽儿童的精神世界,教学中,采用归纳法给学生讲故事,引导学生发现不同故事人物、不同故事事件的共同点,彰显故事蕴含的人文精神,让儿童见识民族文化的“大观园”;采用演绎法,创改故事,渲染故事的理想气息,丰沛儿童的情感世界;融入角色扮演法,弘扬故事中的英雄主义,促成儿童的自我同一性构建。

关键词:故事;讲故事;归纳法;演绎法;角色扮演法

本文系2021年度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构研究”(编号:21JYD0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我们都是活在故事里的人,一步步走向未来,又一遍遍回到过去。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能够发现自己,并看到自己的变化与成长,从而在面对未来时具备确定性与笃定感。我们要让儿童理解和内化所要习得的知识和文化,需要先向他们解释、阐明,进而让他们认同、自知、洞察,乃至应用。可以有两条路径:讲道理和讲故事。讲道理要用到概念,儿童可能会听不懂;但讲故事,教育者可以发挥自身优势,效果会好于讲道理。

故事即使年代久远,也可以被赋予新的意义。让故事润泽儿童的精神世界,让儿童见识民族文化的“大观园”,丰沛儿童的情感世界,促成儿童的自我同一性构建。

一、彰显故事的人文精神,让儿童产生对民族文化的深厚兴趣和认同感

讲述富有人文精神的民族故事,让儿童犹如进入民族文化的“大观园”,带着新鲜感领略祖先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生成对民族文化的浓厚兴趣和认同感。

故事,就是意义,在故事中形成了一个民族共同的记忆与向往。故事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代表了我们民族的初心,也寄托着中国人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是文化认同、文化归属与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回望世界历史,迄今为止,唯有中华民族以不同形式的故事,完整保留了自己的国家形式,顽强地在中华大地上拓展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完整地保留并不断发展了自己的原生文明。中国的各种故事,如神话故事、成语故事、戏剧故事等,都是教育特有的资源,传承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见证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艰难而坚毅的跋涉,包含极为丰厚的人文精神。

中华文化的思想起源于三皇时期的八卦和夏、商、周的三易,成熟于战国的百家,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与故事有诸多联系。数千年的传承发展,使中华文化包含了展现儒家自强不息、家国情怀的故事,传递无用无为、逍遥游思想的故事,讲求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端”的人性本善论的故事,“生而好利”人性本恶论的故事……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样式、灵动活泼、丰富多元的故事,殊途同归。这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凸显着中国文化的包容性与发展性,可进可退、可伸可屈、刚柔并济,历久弥新。

故事中蕴含的宝贵人文精神,对于培养儿童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极有益处。而且,故事表达的视角独特鲜活,能够向儿童展开一幕幕鲜活的时代场景,让儿童喜欢听读。我们有责任给儿童讲述各种题材的故事,让他们在故事中,体悟中华儿女所特有的心胸和眼界,读出中华文化包含的昨天的精神、今天的智慧,以及明天的理想。

于教师而言,可以采用归纳法给学生讲故事,引导学生发现不同故事人物、不同故事事件的共同点,彰显故事蕴含的人文精神。比如,运用归纳法从与历史人物相关的故事中提炼相关的人文精神,可以让学生将对某个故事人物的体认升华到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体认。以讲述神话故事《夸父逐日》为例,教师如果只是引导学生把对夸父精神的理解停留在夸父一人身上,未免浅尝辄止。建议从“大历史观”的角度,将孔子、屈原、司马迁等人物的故事也纳入视野,进行“串讲”:夸父是中国神话故事中的一个英雄,他追逐太阳的故事,展现了他为了造福百姓而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孔子是中国古代有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奔走于各国,希望仁爱的治国理念能给国家带来富裕与和平;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伟大诗人和爱国者,他忠诚于自己的国家和人民,不惜牺牲生命来捍卫自己的信仰;司马迁是中国西汉时期杰出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不畏权贵和压力,创作了《史记》等著作,以真实客观的态度记录下中华民族的历史……这些故事蕴含的人文精神代代相传,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进步与发展。

教师还可以用多文本的叠加与组合,引导学生思考并提炼故事共同蕴含的人文精神,比如“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为民请愿、追求真理、坚毅勇敢等凸显中华文化鲜明精神气质的元素,给予学生深刻持久的影响。

二、渲染故事的理想气息,丰沛儿童的情感世界

那些充满传奇色彩、描写铁马金戈时代的故事,其中人物的思维、言行、审美、志向……富有理想气息,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渗透着无形的德育力量。渲染故事的理想气息,能够丰沛儿童的情感世界,引領他们抵达更加光明的生命境界。

几千年前,中华民族依靠这样的理想气息塑造了强大的民族;今天,我们依旧能够汲取其中之精华,使其成为儿童的精神慰藉,让他们在迷失方向时,心中依然有支撑,促其东山再起,逆风飞扬。

当然,浸润于故事中的理想气息,往往处于个体的经验之外,是静态的、抽象的,要使语言符号中所传达的内容与情感真正被学生理解并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需经过个体对文本内容的加工。

动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经验的核心是自我的感受,这是对故事最直接的触摸。当穿过心灵的通道主动去感知故事中的理想气息时,儿童才能获得真正的情感成长。我们要以一种更加自由、灵活、多样、活泼的方式与儿童探讨与交流故事,让儿童对潜藏在故事中的理想气息具有一定的敏感性;我们要顺势而为,创造机会,鼓励儿童主动积极地走进故事,在持续的想象和引申拓展中丰沛情感世界。

教师可以采用演绎法创改故事,渲染故事的理想气息,丰沛学生的情感世界。以故事《哪吒》为例,有教师先将故事文本与电影《哪吒》的叙事特点相结合,指引学生跳脱出传统的角色设定——勇猛和神通,以现代人的情感理解,重新审视哪吒的经历,理解这一形象。学生由此认识到:哪吒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改变了命运,他的经历,极具理想主义色彩。在此基础上,教师引领学生重新解读和创编原故事的一些情节。例如,以新的视角诠释哪吒的出生和成长过程,使之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和思维习惯。再如,深入探讨神仙、魔族、人类等不同阵营之间的关系,使得故事更加丰富多彩,更具现代意义。之后,教师提示学生不要忽略电影在视觉效果和动画技术方面所做的创新和突破,以及这些创新和突破想要渲染的理想气息,进而让学生透过故事原文,想象动画技术、视觉特效在增进故事神秘、奇幻氛围方面的效果,走近集个性化、立体化、丰富性以及复杂性、矛盾性于一体的哪吒。渐渐地,学生就能探寻到“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我命由我不由天”等宣言中的理想气息,体会人物明确的善恶观、积极抗争的意识,以及独立作出人生选择的胆识。这一演绎出来的新形象,鼓励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独立思考,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断超越自己,成为真正的自己。

三、弘扬故事中的英雄主义,促成儿童的自我同一性构建

英雄故事,通常是讲述不同类型的英雄通过克服各种困难,最终实现目标的故事。这些故事传达了勇气、毅力、正义、责任、忠诚、自我牺牲的英雄主义价值观,能够暗示、唤醒、感染与引领儿童,使之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并主动将英雄主义价值观融入自己的成长和生活中,从而促成自我同一性构建。从这个意义上讲,弘扬故事中的英雄主义,意味着当代的儿童与历史上的英雄拥有了共同的精神世界。

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帮助儿童找到自我、建立自我,形成对自我的认识,能够回答“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拥有怎样的价值观”“我将要向哪个方向去努力”等问题,这是哲学和精神意义上的身份认同。具有自我同一性的人,内在认知与外在表达是完整一致的,身心是和谐踏实的。

自我的本质不是简单的经验感受,也不是社会角色等外在的标签,而是一种跨越时间和空间保持不变的连续性的本质。自我同一性的构建不是先验的,而是历史的。当代儿童需要在更宽广的历史时空中确定自我,获得身份认同,形成中国人特有的精神品格——既要“出发”,又要“回归”;既要“示范”,又要“效仿”。讲述英雄主义故事,弘扬故事中的英雄主义,让儿童感受英雄主义的真正内涵,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鼓励他们成长为更加勇敢、正义、有风骨、有责任感的人。同时,在英雄身上获得力量和启示,坚定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儿童学习的一大特点是拥有叙事型思维,更多地依靠故事而非抽象的推理来认识世界,因此,我们可以经由世代延绵的英雄故事帮助儿童建构自我认同。一般情况下,儿童阅读、吸收并内化故事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文本理解,了解这个故事的基本信息,比如人物、情节、画面;第二,解释性理解,能对人物的心理与行为作出有逻辑感的解释;第三,创造性理解,能够将故事与自己的生活联结起来,产生属于自己的理解。教师可以融入角色扮演法,弘扬故事中的英雄主义,促成儿童的自我同一性构建。

角色扮演中,教师需引导学生在模拟情境中自然地把自己的情感放进故事里,先后经历文本理解、解释性理解、创造性理解三个层次,从而对英雄主义的理解产生共情,并将其渗透自己的生活,构建自我同一性。例如,教师向学生讲述岳飞的故事,在学生了解岳飞的相关经历后,还可以鼓励学生角色扮演,深入理解这位民族英雄,领悟渗透其中的英雄主义:扮演岳飞,啟发学生通过讲述故事、角色演绎等方式,再现岳飞铁马兵戈的经历,深入体会岳飞的内心世界及其立志保家卫国的豪迈精神;扮演岳飞的战友,让学生边讲述边通过表演协助岳飞作战、爱护子民等,侧面烘托岳飞以国为家的豪迈气概和高贵品质,更加全面地了解岳飞气壮山河的一生,更加透彻地理解那个时代英雄的历史;扮演敌方将领,侧面展示和再现岳飞的战略军事才能,介绍南宋时期的历史和文化,由点及面地解读那个年代的英雄的经历和处境……角色扮演结束后,教师还可以链接更多的英雄主义故事,组织学生围绕“你在角色扮演中体验到了哪些英雄品质”“你觉得这些英雄品质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有怎样的体现”“你还了解哪些与英雄主义相关的故事”等问题,展开交流讨论,体悟英雄的成长和奋斗历程,提取并内化英雄主义,形成丰盈、立体、有意义、有意思的自我同一性构建。由此,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树立了强大的自信心与使命感:在我之前有一代一代的英雄前辈,为后世打下现在的基业,那么我也有使命,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作出自己的贡献,承担起历史的责任。

故事,能让一个人想到自身时,自然地想到自己民族历史上的人与事,以及时空的变迁。对于学生,当他意识到自己肩负众人、民族的希望时,心中的浩然之气、鸿鹄之志会推动着他敢于战胜一切困难,时刻追思“我是谁”“我为何而来”“我有什么愿景”“我的价值能在何处得以体现”等,主动从故事的人文精神、理想气息、英雄主义中寻觅前行的力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华伟,南京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教育学博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国斯克莱德大学访问学者。)

猜你喜欢

角色扮演法演绎法归纳法
假说-演绎法的内涵分析
——基于科学哲学的文本考察
物理方法之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学习直通车
用“不完全归纳法”解两道物理高考题
数学归纳法在高考试题中的应用
浅谈角色扮演法在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中的应用
角色扮演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分析
谈“角色扮演法”在神经病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例谈“假说—演绎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例谈“假说—演绎法”在解题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