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唤醒沉睡的记忆

2023-06-20殷会荻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3年4期
关键词:写作素材中学语文

摘要: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无数细节,正是这丰富多彩的细节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感受,才让生活有意思,也有了意义。只不过,这些细节平时被忽略了,沉睡在人们的记忆深处。如果能想办法将它们唤醒,可写的东西将会无穷无尽。在课堂上,要用各种方式帮助学生唤醒这些沉睡的记忆。

关键词:中学语文;表达欲望;独特感受;写作素材

阅读学生的札记时,我常常会因为他们的一些语句而停下来想一想。比如,有学生会直接抱怨“老师要求每天写十分钟有点不讲理”,因为“我们的生活每天大同小异,没什么好写的”;有的学生明明捕捉到了很有意思的事,却漫不经心地草草带过,以至于我常常忍不住替他们惋惜——如果这些句子能展开来写,该是多么有意思……我理解学生“没事可写”的苦恼。因为,如果只用粗笔勾勒,我们每天的生活轮廓的确都差不多。但是,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无数细节,正是这丰富多彩的细节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感受,才让生活有意思,也有了意义。只不过,这些素材平时被忽略了,沉睡在人们的记忆深处。如果能想辦法将它们唤醒,可写的东西将会无穷无尽。在课堂上,我经常做的,就是用各种方式帮助学生唤醒这些沉睡的记忆。

一次上课,我随手画了三条曲线,让学生写出由这三条曲线想到的词语。学生对此很感兴趣,不一会儿就写了满满一黑板:河流、炊烟、绸带、围巾、梯田、海浪、瀑布、小路、黄浦江,妈妈的长发,老虎的爪子……

我又让学生从黑板上的词语中任选一个,造一个表意清晰、语言通顺的句子。这对他们来说并不难。他们说了很多句子:

崎岖的山路,很弯、很陡、很长。

今天早上我吃了面条。

妈妈以前有一头乌黑靓丽的长发。

瀑布说,当我自由的时候,我就有了生命。

三亚的海很蓝,海浪时常涌上沙滩,一波一波的浪抚摸着我的脚丫。

……

我知道,学生看似随意说出来的句子,其实都跟某种生活经历有关,有日常琐事,有旅行见闻,也有一些自己阅读积累的移植。唤醒,不仅是“还原”,还要“丰富”,让体验更细,让感受更深。为此,教师需要花一点心思引导。

说“今天早上我吃了面条”的那个学生,看得出,他性格有些内向,表达能力也不是很强——说完这句话,他的脸都红了,立刻就想坐下去。对这样的学生,单纯鼓励是不够的,要为他“铺铺路”,让他有表达的勇气和自信。我说:“这句话成功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很想知道你吃的这碗面条是什么味道,是谁做的,你是不是每天早上都吃面条。所以说,这句话虽然看上去很平淡,却是一个很好的开头,因为后面你可以说这碗面条的色香味,在寒冷的冬天早上吃了这碗面条的感觉,说说是谁一大早给你煮了这碗面条。”我的问题让这个学生重新回味起每个冬天的早上那热腾腾的面条:有清澈鲜美的汤汁,筋道柔滑的面条,还有他喜欢的浇头,有时候是虾仁,有时候是肉沫。几乎每天早上都会有一碗面在桌子上等着他,那是外婆做的,她说这样热乎乎地吃完再去上学会很舒服……

一个学生说完“妈妈以前有一头乌黑靓丽的长发”后,我问他:“你用了‘以前这个词,意思是,现在妈妈的长发剪掉了吗?”

他说:“是的。以前在美国的时候,妈妈一直留长发,回国之后没有时间打理,就剪掉了。妹妹喜欢玩妈妈的头发,现在,她的头发白了。”

“妹妹玩妈妈的头发,妈妈是什么反应呢?”

“妈妈就搂着妹妹,温柔地说:‘玩吧。”

“哎呀,好温馨的场景。你看到妈妈的白发,是什么感受呢?”

“我觉得有点难过。我应该懂事一点,还要管好妹妹,不让妈妈增添更多的白发。”

我笑了:“你已经是个很懂事的好孩子了,要相信,妈妈有白头发不是你的错。我觉得,妈妈知道你这么想一定很高兴,她会觉得儿子很温暖。”

这个男孩看着我,眼睛亮晶晶的,我知道,刚才的对话,对他而言不仅仅是“想起了一些事”,更重要的是,在这个“重新体验”的过程中,他有了新的感受,他沉睡的记忆被唤醒了,他的表达欲望被激活了。当然,记忆被唤醒的,不仅是他,当我提出了更高一点的要求——用自己刚才造的句子作为开头,说一段话的时候,一只只小手争先恐后地举了起来。

在那天的札记中,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有趣的文字。有的从“四线三格电线”入手描述自己回乡所见:

我坐车回家,看着天空中蜿蜒曲折的电线,不禁回想起外婆家门前的颇像四线三格的电线。小时候,我便喜欢跑去外婆家。我喜欢看那独具乡村风味的房子,喜欢看那生机勃勃的田地,喜欢看那清澈的小溪中俏皮的鱼儿,而最有趣的便是那四根电线。有一次,有两只喜鹊停在电线上,仿佛四线三格上书写着两个字母,它们“叽叽”叫着,不知是在讨论什么,为这安静祥和的乡村生活平添了一丝生机。

有的受“弯弯的小路”“层层叠叠的浪”的启发,描述自己某次旅行的独特感受:

穿梭于荒野戈壁之间,这条崎岖不平的小路弯弯得如同一根细细长长的线条,仿佛没有尽头似的。放眼望去,在那天与地相接的地方却显得那么朦胧。……在这茫茫的戈壁滩上,偶尔出现几个丘陵,几次转弯。汽车在这寂寞的小路上狂奔着,时而颠簸,时而翻越一座小土丘,时而掀起一阵飞沙走石。这小路上空空荡荡的,没有植物扎根,没有汽车来往,也没有行人作伴。坐在车里,望着窗外灰蒙蒙的雾,心也似乎被雾笼罩着。

一个爱读武侠小说的学生写道:

袁承志有一把金蛇剑。这把剑金光闪闪,剑身弯曲,剑尖有分叉,剑身上还有隐隐的碧血。这把剑是袁承志小时候在“金蛇郎君”夏雪宜的死处得来的。这把剑和他出生入死,救回焦公礼的性命,和沙天广、程青竹等人打败清军,毁掉攻城大炮。

有些女生大概是喜欢读言情小说,一位学生写了这样一个片段:

杨贵妃的屋内香气缭绕,使得屋内景象若隐若现。唐玄宗坐在椅子上,抓着椅把的手在不住地颤抖。叛军已经攻入长安,纷扬的战火席卷了曾经繁华的京城,要不了多久,皇宫就会沦陷。……风吹过贵妃的发梢,鲜血染红衣裳,唐玄宗留在茫茫乱世,带着一个莫须有一般的皇位,苟且偷生。

美人无罪,同时在这乱世,美人也有罪。

有一段文字令我眼前一亮,这个学生以“伯牙漫步在山中小径”为开头,很巧妙地续写了课文《伯牙鼓琴》的结尾:

伯牙漫步在山中小径,蜿蜒的曲线一眼望不到底。他来到锺子期坟前,缓缓拿出琴,决定在毁琴前给离去的好友献上最后一曲。竹叶的清香充斥在鼻腔之间,雨后空气的清新感交杂着清风,味道虽小但沁人心脾。

还是那把琴,还是那竹林,可见曾经的友人?

修长的手指在琴弦间穿梭,沉重的琴声如同被绑着的石头一般,死死地压着绳子的另一端——伯牙的心。弹了大半,眼眶变得湿润,凉风一吹,便又顺着脸颊滑落。黑发随风飘扬,发尖刺得他眼睛有些疼痛,他根本没有心思管这些鸡毛杂碎,白衣轻飘飘地飞扬。

“你可听见最后的悲鸣?”

学生五花八门的文字,让我看到“唤醒”的意义。唤醒学生沉睡于内心的记忆,丰富写作素材,并将其转化为丰盈的精神世界,需要的,只是一个契机。我相信,这样的契机,可遇,也可求。

(殷会荻,上海市民办立达中学。)

猜你喜欢

写作素材中学语文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浅谈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积累素材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学生写作现状和应对策略
巧用教材阅读文本,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