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与行为

2023-06-20柳西

文史春秋 2023年2期
关键词:白求恩苏区老舍

柳西

作为一种内生因子,人们以认知积蓄充实力量,以认知转化升华动能。

认知是人对事物的感知、理解、判断的过程及结果,它决定着人的行为模式、方向选择,继而主导着人的发展轨迹。

“无产阶级的运动是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共产党宣言》)在斗争实践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争取最广大的民众团结在无产阶级政党周围才能赢得革命的胜利;无产阶级政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基于如是认知,中央苏区时期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努力探索以制度法理建立和完善人民民主制度,让苏区工农兵为主体的广大民众真正当家做主人。《苏区时期的中华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文,回顾了当年那段非凡历程。

无产阶级武装斗争,必须走群众路线,进行人民战争。《苍溪王渡:红四方面军造船往事》一文,述说当年红军强渡嘉陵江前夕,发动和依靠当地百姓,军民协力秘密建造船只和渡江浮桥的一段往事。《围城打援的上党战役》文中钩沉了战役的背景和发生过程,其中披露晋冀鲁豫军区开展战前动员,组织5万支前民工,担负后勤运输、战场救护、情报保障等工作,在战时发挥了重大作用等细节。

认知,由环境投射和自主意识共同酝就。认知决定行动。

全面抗战之初,从济南逃难到武汉的作家老舍,深受抗日救亡爱国热潮的感染同时也出于爱国良知,一改“不问政治”的文人清高,投身火热的抗战文艺事业之中。《武汉1938,老舍与文艺大众化》一文,回顾老舍文学生涯中的一段光荣历史。《爱国民主人士马德涵》叙述,目睹旧中国的黑暗现实,马德涵早早立志并投身救亡图存;1937年,他接受中共中央委托,倾力营救红军西路军被俘将士,义举流芳……

不同层次和高度的认知,塑造不同层次和高度的人生。

“我到中国去,因为那是最迫切需要的地方,是我能够最有用的地方。”加拿大共产党员诺尔曼·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终以身殉职,成为后人永远铭记的道德楷模。《诺尔曼·白求恩:军医的岗位在前线》,再现他毫不利己、專门利人的感人事迹和崇高品质。

“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的雷锋精神,60年来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语。《雷锋精神的传播者和践行者》一文,深情讲述一批认识和了解雷锋的老作家、老记者、老艺术家,以最深刻的心灵认同,用毕生精力致力宣传和践行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释放震撼人心的力量。文

猜你喜欢

白求恩苏区老舍
纪念白求恩
北平的秋
红星照耀下的湘鄂赣苏区
苏区人家
周恩来与老舍肝胆相照的友谊
王俊秀:村民们心中的“白求恩”
白求恩给聂荣臻的最后一封信
苏区创业致富人
老舍的求婚
老舍给季羡林“付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