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新课标”,赋能作业新样态

2023-06-20李燕杰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作业评价作业管理作业设计

李燕杰

【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探究作业设计与学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的内在联系,学校如何将作业设计作为撬动改革的支点,促进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助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有效自主地学习,从而实现“备—学—导—评”一致。

【关键词】作业管理  作业设计  作业评价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05-0013-03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打造教学新常态。[1]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在“新课标”背景下,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指引下,学校将作业设计作为撬动改革的支点,促进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助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有效学习、自主学习。

一、健全作业管理,提升学校育人质量

(一)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知识技能的重要方式。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探究作业设计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的内在联系,实现“备—学—导—评”一致。学校重视学科集体教研,定期开展主题式作业探究,进行单元整体作业设计,关注学生成长,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学校要求教师努力向课堂要效率,把课堂作业“挤进”课堂教学中,4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长,我们尝试构建“30+10”的课堂模式,30分钟学习探究新知,10分钟多元化作业巩固,在课堂上给书面作业留有一席之地。

(二)作业统筹,规范教师作业管理

学校制定作业管理制度,加强学科组和年级组的统筹,严格规范教师作业管理,做好“三个统一”。第一,统一教学进度。每学期期初备课组制定教学计划,对教材上的作业进行具体研究,确定学期内的作业范围、作业要求等基本内容,利用每周集体备课,统一各年级各学科每周教学内容和进程,禁止超前、超深的教学内容;第二,统一作业内容。各年级学科组,根据学段和学科特点,统一每周书面作业的布置,规范作业量,精选作业内容;第三,统一作业要求。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作业尽量不出校门,依托于学校课后服务,落实家庭作业的布置要求,每日作业由班主任协调各科老师,严格把控作业量,控制作业完成的时间,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避免学生回家后作业时间过长,挤占正常睡眠时间。

(三)分层作业,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一份好的作业,既要体现作业的一般作用和功能,更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成为拓展学生认识渠道、提升素养的平台。为了解决学生在校“吃不消”和“吃不饱”现象,学校根据学科教学目标,结合课时目标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差异、兴趣爱好等,将教学日常作业内容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基础类作业、提高类作业以及推荐类作业。基础类作业主要以巩固当日所学知识为主,针对教学内容设置作业内容;提高类作业在基础类作业上适当拔高、拓宽,让有能力的学生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推荐类作业,根据学科特性,教师适当补充、丰富数学知识外延,学生根据学习情况自主选择。这样的分层作业设计,既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又能够加强目标阶梯化,使学生的能力螺旋式上升。同时,学校尝试在课后服务作业辅导时段中探索实行“走班制”,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别化辅导,给“吃不消”的学生补缺补差,给“吃不饱”的学生更多提升的机会。

二、丰富作业类型,发展学生综合素养

(一)巩固类作业,培养“生”的能力

巩固类作业是巩固已学的知识和技能,设计时应该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数学思考,题目关注变式、比较,让学生在直观的对比中辨析,促进学生深入理解与辨析应用。

【案例】两位数乘两位数

根据图中的不同色块,完成填空,并思考它们之间的联系。

将计算和图形有机结合,利用相同颜色同一含义不同表征,建立彼此之间的联系,以此让学生理解19×13的算理。借助图形语言表达计算的本质,凸显图形、横式和竖式之间的关联,帮助学生用联系的眼光观察图形和式子,从而充分理解算理。数形结合,是一种常用的数学学习方法,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数感,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案例】分数乘法

1.把一根铁丝剪成两段,第一段长4/5米,第二段占全长的4/5,两段铁丝相比较,(    )。

A.第一段长 B.第二段长

C.两段同样长    D.无法比较

2.两根铁丝的长度_________,第一根用去4/5米,第二段用去4/5,剩下的铁丝长度相比较会怎样?将条件和结果连一连。

都是4/5米           第一根剩下的长

都是1米           第二根剩下的長

都是5米           剩下的一样长

教学六年级综合整理与复习分数相关知识时,设计上面一组与分数有关的变式问题。本题解决的关键在于理解辨析“4/5米”和“4/5”的不同意义,带单位的分数是具体的数量,不带单位则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同是4/5,“4/5米”的单位1是1米长,而“全长的4/5”单位1是一根铁丝的长度,针对题目所给出的实际情况,辨析其中的变化,寻找出合理正确的方法进行解决,促进对分数意义与单位“1”的理解和运用。设计容易混淆的题组对比练习,从变中找不变,以不变应万变,从而有效突破难点。

(二)口头性作业,丰富“生”的语言

口头性作业,适合中低年级的学生,如口算、背口诀、说儿歌、编故事、说思路等,口、耳、脑并用,把口头作业与新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相结合,引导学生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维,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案例】扑克牌系列游戏

一年级:分与合打擂台。

规则:一副牌(取A~9,A表示1),平均分成两堆,每人一堆,谁先算出两张牌面相加的结果,谁取走这两张牌,继续出牌。当一方牌用完,另一方取胜。

二年级:乘积大比拼。

一副牌(取A~9,A表示1),平均分成两堆,每人一堆,分别出牌,谁先算出两张牌面相乘的结果,谁取走这两张牌,继续出牌。当一方牌用完,另一方取胜。

三、四年级:算“24点”

每人准备A~9各一张,四人一组,各人从自己的牌中任意拿出一张,谁先算得24,谁就获胜。

利用扑克牌可以编织出不同的口头游戏作业,利用牌面的数值进行不同类型的运算。一年级分与合打擂台巩固10以内的分与合;二年级乘积大比拼,熟练乘法口诀;三、四年级“算24点”,熟练运用四则运算。结合学生实际教学内容,把握知识的生长与延伸,运用多元化的作业形式促进学生的发展。

再如一年级教学“认位置”后,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场景里用诸如“(   )在(   )的(前、后、左、右)面。”或“(   )的(前、后、左、右)面是(   )。”这样的语言进行描述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从而巩固加深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位置的相对性,让原本枯燥的书本知识生动、活泼起来,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口头性作业方式是学生喜闻乐“说”的,也是家长喜闻乐见的,这样每个孩子都能“说”,都会学着说,在“说”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在“说”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升数学素养。

(三)拓展性作业,促进“生”的自主

新课标在课程实施中指出:“注重发挥情境对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促进作用。”[1]教师在设计拓展类作业时,结合课时教学目标,根据各阶段的知识特性,贴近生活,丰富数学知识外延,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创新精神。

【案例】统计

选择一位家人,统计其一周上班的时间、做家务时间、看电视等娱乐时间以及睡觉的时间。完成统计表并制成统计图。

结合教材,设计生活中数学调查类作业,让学生经历简单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感受数据所蕴含的信息,体现统计学习的真实意义,同时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知识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探究能力。

【案例】圆柱的特征

提供以下材料,你会设计并形成一个圆柱吗?

A.一张长方形纸片;

B.若干张不同规格或相同规格的圆片。

在教学自主探究圆柱特征后,设计操作性作业,让学生利用提供的材料设计圆柱,大部分学生会利用圆柱有一个侧面、两个底面这一特征,选择一张长方形纸作为侧面,选择两个面积相等的圆,且圆的周长与长方形的长或宽正好相等时,即可制作一个圆柱。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圆柱特征的了解,也对后续圆柱表面积的计算学习作铺垫。当然,若干张相同大小的圆片叠加在一起,也能形成一个圆柱,让学生感受圓柱的横切面都是大小相等的圆,体会圆柱的两个底面相等。还有学生会想到用一个长方形绕其一边旋转一周可以形成一个圆柱。这样既巩固了圆柱的特征这一知识点,又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积累“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活动经验,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反思性作业,发散“生”的思维

反思性作业设计,可以在结束一单元的知识后,设计单元知识思维导图的绘制、单元数学小日记的编写、数学手抄报和电子小报等综合性作业,学会自我整理和总结,引领学生自觉学习、自觉发展。

【案例】围绕本单元的数学学习内容,绘制一份知识思维导图或写一篇相关的“数学小日记”,还可以制作一张精美的数学小报。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数学学习,注重知识的整体性和结构性,一个单元的学习结束,必然要进行整理和复习,引导学生自主反思和总结,帮助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梳理、查漏补缺。单元复习后,鼓励学生对一单元的学习形成数学日记,记载本单元知识学习体会,整理学习过程中曾经出现的困难和迷惑,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记录在解决问题时所获的成功体验;也可以通过“知识树”回顾一单元的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形成知识架构,使学生学会系统地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探索作业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新课标提出“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结果,又关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激励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2]学校要正确转变作业评价理念,实施多元化作业评价方式,发挥作业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促进作业评价的有效性,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赋予情感,保持作业评价温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的作业评价中注入人文关怀,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用个性化的评价符号、鼓励性的评价语言,增加评价的情趣性。例如在给学生的作业进行总评时,除了用等第来评价学生的作业正确率,还可用星或笑脸符号评价学生的作业整洁度以及学生的进步效度。同时针对学生的差异,善于发现学生作业的闪光点,利用温馨的、恰当的评价语言持续性鼓励学生,让学生能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二)多维协同,提升作业评价高度

丰富作业评价的主体,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建立学生自主评价、同伴互动评价机制。适时组织学生阶段性回顾反思,反思完成作业时的学习态度、书写质量、错题探究等;提供同伴互评的平台,将自己的作业与同伴的进行对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自主性,通过不同的评价主体,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学校教育坚持“五育并举”,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业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我们要尝试着变换角度、变换思维、变换方式,淡化形式,注重实质,探索作业评价方式,给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和成功的机会,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36.

[2]刘延革,冯林.丰富作业类型 发挥不同功能[J].小学数学教师,2022(5):52-53.

猜你喜欢

作业评价作业管理作业设计
“双减”背景下初中生作业管理的实践探究
“减负增质”理念下作业管理的创新策略
落实各方责任 加强特种作业管理
客车调车作业管理的探讨
例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改革举措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