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羊肚菌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2023-06-19李岩龙王永元

食药用菌 2023年3期
关键词:原基杂菌羊肚

李岩龙 王永元

(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科学研究所,甘肃 兰州 746010)

羊肚菌(Morchellaesculenta)因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欢迎。研究表明,羊肚菌富含蛋白质、多糖、有机酸及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矿质元素等[1],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调理肠胃、改善睡眠等功效[2]。由于野生资源稀缺,羊肚菌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近年来,经过我国科学工作者的探索创新,羊肚菌栽培技术已渐趋完善[3],在全国多地实现稳产、高产,保障广大种植户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降低了羊肚菌的价格,使其能出现在普通家庭的餐桌上。

目前,随着羊肚菌的大面积种植,其病虫害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种植户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尤以重茬种植的更为严重。笔者从多年的种植经验中总结出甘肃省羊肚菌栽培病虫害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种植地土壤中固有、菌种和营养袋携带、外部环境传播等。任何一种病虫害来源方式都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其中种植地土壤中固有的病菌和虫卵、菌种和营养袋携带的杂菌、外部环境传播的虫害是造成羊肚菌种植减产甚至绝收的主要原因。

甘肃省羊肚菌栽培为一年一季,栽培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0 月到翌年4 月,在栽培的不同阶段,存在一种或多种危害种类,且不同时间段危害程度不同。笔者根据羊肚菌栽培病虫害来源和自身特点,结合栽培技术流程,将病虫害防治分为4 个阶段,通过采取前期预防、规范操作、科学治理、隔离处理等措施制定方案,具体为:(1)种植前的预防,选地→清除杂草→土壤处理→搭建钢架大棚→覆盖遮阳网→提前一周补水→撒施生石灰粉消毒→翻耕→整平→起垄→准备菌种;(2)前期杂菌和鼠害防治,播种→安装灌溉系统→准备营养袋→立营养袋→覆盖黑色地膜→菌丝生长期管理→撤地膜和营养袋→浇灌一次透水;(3)中期虫害防治,原基形成期管理→幼菇期管理;(4)后期病虫害防治,出菇期管理→采收[4]。

1 种植前的预防

在羊肚菌栽培的4 个阶段中,种植前的准备阶段尤为重要,但最易被广大种植户所忽视。羊肚菌栽培中后期大部分病虫害皆是由于此阶段消杀预防不到位造成,尤其是在重茬种植中。因此,笔者认为此阶段是影响羊肚菌栽培成败的关键。在种植前应严格执行处理措施,尽可能减少潜在危害。

1.1 种植地的选择

选择一块好的种植地,不仅能够提高羊肚菌产量,节约种植成本,更能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种植地位置须靠近水源、交通便利,远离养殖场、工业区,出菇期气温须较为稳定,且历年病虫害发生少;土壤宜肥沃,土质疏松透气,土地平整背风,以水田最佳。就甘肃省而言,陇南地区气候适宜,降雨充足,水源丰富,全年无霜期较长,比较适宜羊肚菌栽培。但在出菇期有时会伴有寒潮发生,造成减产,因此需要时刻关注天气预报,在寒潮到来前及时加盖棚布,做好防范。

不同地区应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土壤环境等,因地制宜制定适合的羊肚菌栽培技术,切不可墨守成规、生搬硬套。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各种植户之间的地块应间隔一定距离,以免造成病虫害的相互传播[5]。

1.2 种植地的前期处理

在种植开始前1~2 个月即需对种植地进行病虫消杀工作,在甘肃地区一般在每年的9 月到11月。若土地闲置时间充足,可提前2 个月对种植地水淹处理30 天,形成厌氧环境,杀灭有害虫卵和部分病菌,若是水稻、羊肚菌轮作,则可以省去水淹环节。种植前1 个月,对种植地进行翻地、曝晒,反复3 次,每次7~10 天,可有效杀灭部分病虫害,条件允许时,可采取火烧处理[6]。种植前一周每亩(1 亩≈667 m2)撒生石灰100 kg、草木灰100 kg,翻地后浇透水,进一步杀灭病虫害,并在种植地四周开30~40 cm 深的水渠,其内定期撒生石灰,隔绝外源病虫害。

1.3 菌种的选择

菌种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羊肚菌栽培产量[7],同时也和病虫害息息相关。首先应在大面积种植前一年,选择适合当地的羊肚菌品种进行试种,筛选出抗病能力强、产量稳定、耐运输的品种。另外,还应选择合格的菌种及营养袋生产商,可通过参观菌种厂的生产环境、制菌设备及了解是否有良好的客户口碑等判断。菌种基料和营养袋应采取高压高温方式灭菌,避免使用常温常压灭菌方式,以防灭菌不彻底,造成病虫危害。

此外,运输过程中的菌袋破损污染或营养袋质量较差导致的污染,也是羊肚菌栽培中病虫害的主要来源之一。如需长途运输,菌种应选择专用冷链恒温运输,温度在5~15 ℃,透气孔向上分层有序摆放。菌种到达后应在15 ℃左右的阴凉密闭环境下观察两天,正常菌种根据品种不同、生长时间不同应为白色、灰色、黄褐色或红褐色,上部有菌块形成,其他部位颜色均匀自然,打开菌袋后有菌类特有的香气,如发现有杂菌污染,应立即处理。营养袋需在密闭车厢内运输,温度无要求,但无论是菌种还是营养袋都禁止堆叠挤压,营养袋到达后同样需要静置观察两天,正常营养袋应该是密封不透气,内部没有杂菌,如发现破损或杂菌污染要及时拣出。

1.4 规范操作

羊肚菌栽培有其特有的规范操作流程,虽然繁琐但绝不复杂,每一项消毒工作都是为之后的高产做铺垫,前期工作做得越到位,后期可能出现的问题越少。不规范的种植操作也会带来病虫害的发生,因此,需要提前对所有种植人员进行严格培训,规范种植流程、种植方法和消毒步骤,外来人员进入种植地也要做好消毒预防工作。

2 前期杂菌和鼠害防治

前期杂菌防治阶段主要为播种期到羊肚菌原基形成前,时间在每年的11 月到翌年2 月。这一阶段的病虫危害一般以杂菌污染和鼠害为主。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保持种植地湿度恒定在70%~80%,并时刻观察羊肚菌菌丝生长状况,如发现菌丝生长较弱,可在浇透水前撒一次草木灰刺激原基形成[6]。

2.1 危害表现

杂菌污染初期出现的症状多为种植床面或营养袋内零星长出绿色、黑色或红色霉菌,若不及时处理有可能危及整个床面,造成羊肚菌可用营养减少,并抑制羊肚菌菌丝生长,最终影响产量。鼠害主要表现为营养袋被老鼠咬破,袋内营养料被吃空,丧失外源营养供给作用,同时老鼠携带的病菌发生传播,形成杂菌污染,最终造成减产[8]。

2.2 产生原因

杂菌污染产生原因:一是土壤处理不到位,土壤中的杂菌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二是菌种没有完全长满菌袋,部分培养料上羊肚菌没有形成优势菌落,使得培养料在接触外来杂菌后产生污染;三是菌种和营养袋灭菌不充分或者在运输途中破损,自身携带杂菌,播种后带入种植地;四是种植操作不规范,消毒工作不到位,种植人员或种植工具上携带杂菌;五是营养袋立袋时间过早,菌丝还未生长到床面,在营养袋破口处没有第一时间形成优势菌落。

2.3 处理方案

杂菌污染初期小规模发生时,可以拣出受污染的菌袋和营养袋,并在原地撒少量生石灰,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后期若大规模发生,需在拣出受污染菌袋和营养袋的同时,用伴有少量生石灰的土壤重新覆盖受污染床面,隔绝外部环境影响,防止进一步扩散。鼠害需加强日常巡视,一经发现,即刻放置老鼠夹、粘鼠板、鼠药等及时解决。

3 中期虫害防治

中期虫害防治阶段为原基到羊肚菌幼菇形成前,时间在2~3 月。此阶段主要工作为根据气候变化及时撤掉地膜,浇透水刺激原基产生,保持种植地的温度、湿度稳定,尤其要做好对大风及温度骤升骤降等天气变化的即时应对,并密切观察菌丝生长和原基形成情况。原基是羊肚菌幼菇产生的关键,但它又极其脆弱,轻微的环境变化或害虫啃食都会造成原基的消失,从而直接影响羊肚菌栽培的产量。因此,在此阶段必须严格防治虫害,但又不能采用太激烈的手段。

3.1 虫害种类

此阶段羊肚菌栽培中发生的虫害,根据生活习性大体可分为以下两类:一类为土壤中的虫害,包括跳虫、蛞蝓、蜗牛、鼠妇等,其中以鼠妇(图1)、跳虫(图2)数量居多,危害最为严重;另一类为可飞行的害虫,包括瘿蚊、摇蚊、眼蕈蚊、隐翅虫等,其中以眼蕈蚊(图3)和摇蚊(图4)数量最多,危害最为严重[9]。这两类害虫均在中期阶段开始发生,都会对原基、幼菇和成菇造成危害,可直接造成原基和幼菇的死亡以及成菇的残缺、畸形,降低羊肚菌子实体商品价值和产量。

图1 鼠妇

图2 跳虫

图3 眼蕈蚊

图4 摇蚊

3.2 产生原因

一是前期预防阶段未做土壤处理,或土壤消杀不充分、操作不严格,导致虫卵残留;二是多年不合理的重茬种植,导致虫害产生优势群落,土壤和外部环境中存在大量虫卵;三是附近有其他羊肚菌种植户,且隔离措施不到位,导致虫害传播;四是不合理的农作物轮作,可能诱发一些特定虫害[10],如羊肚菌与蔬菜轮作,易诱发严重的蛞蝓危害,与玉米轮作,则易诱发严重的跳虫危害。

3.3 处理方案

此阶段为虫害发生初期,应以防治结合为主。首先,要充分认识种植前期预防阶段的重要性,严格执行土壤消毒杀菌措施,尤其是同一种植地重茬种植的情况。其次,防治鼠妇、跳虫、蛞蝓、蜗牛,可在步道内投放四聚乙醛颗粒诱杀;防治摇蚊和眼蕈蚊,可在棚内布设黄色诱虫板、诱虫灯诱杀;发生瘿蚊的营养袋要及时清除,并在原地撒生石灰,可显著降低虫害密度。另外,合理使用不同作物和羊肚菌轮作,进行不同优质菌种的轮换,也可有效抑制病虫害的发生[11]。

4 后期病虫害防治

后期病虫害防治阶段为幼菇到羊肚菌采收完成,在3~4 月之间,此阶段主要工作为保持温、湿度的相对稳定,控制极端天气的不利影响,观察幼菇生长状况,做好羊肚菌采收工作。这一阶段病害和虫害将同时发生,由于羊肚菌子实体已经形成,容易受到药物残留影响,因此不能使用有毒有害的药物直接喷洒防治。病虫害发生后,若未及时有效地处理控制,造成大规模扩散,将直接造成羊肚菌减产甚至绝收。

4.1 危害表现

虫害种类和上一阶段相同,表现为菌株残缺不全、有啃食痕迹,幼菇受到啃食后不再生长。病害表现为:①红脚病(图5),发病初期羊肚菌菌柄发红,影响商品价值,后期造成菌株倒伏、腐烂、幼菇死亡;②白霉病(图6),羊肚菌菌柄或菌盖上长出白色绒毛状菌丝,轻微发生时造成商品价值降低,严重时会造成羊肚菌腐烂[12]。

图5 红脚病

图6 白霉病

4.2 产生原因

除与前一阶段共同的原因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自毒性他感物质的积累[13]造成菌株抗病能力减退。此外,出菇期湿度过大、温度过高,会加剧病菌的传播。

4.3 处理方案

虫害处理方法:虫害应在上一阶段小规模发生时即进行及时防治,若后期阶段不严重,可继续采用相同方式;若遇大规模发生,则可在大棚内距地面1 m 处悬挂装有锯末的袋子,每间隔2 m 悬挂一个,在锯末上撒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如高效氯氰菊酯[14]等治理,使用时切记不可污染菌床,并做好防雨措施。

病害处理方法:应控制棚内空气相对湿度不超过80%,并加强巡视,在病害小规模发生时,及时拣出病菇,并在原地撒生石灰;如大规模发生,应拣出发生病害区域内的所有病菇,使用生石灰对发病区域进行全面消杀,并挖30 cm 深的隔离沟,沟内撒入生石灰,以与其他健康菇区域隔离。

5 小 结

随着我国羊肚菌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羊肚菌栽培中发生的病虫害种类和数量也在日益增加,栽培技术不再是限制其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如何有效防治病虫害已成为目前羊肚菌栽培的主要待攻克难题。羊肚菌子实体生长周期短,容易受到化学药品的影响,在使用药品时常会发生病虫害防治效果还未显现,却先造成羊肚菌子实体损伤的现象。因此,笔者根据多年种植经验,提出羊肚菌病虫害防治技术方案,并认为应以预防和物理防治手段为主,化学药品防治为辅。其中,种植前期的土壤处理尤为重要,尽量避免重茬,结合合理的轮作技术、菌种轮换种植、规范种植管理等措施,方能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猜你喜欢

原基杂菌羊肚
小小羊肚菌 拓宽致富路
现代温室羊肚菌栽培技术
基于群体Parrondo博弈的根分枝建模方法
羊肚菌补肾壮阳
茶树菇感染杂菌的原因和控制方法
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对家蚕翅原基生长分化的影响
Evaluation on formation rate of Pleurotus eryngii primordium under different humidity conditions by computer vision
生产食用菌 石灰用途广
交换生的计谋
羊肚参的生药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