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树种培养料对马桑香菇菌丝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2023-06-19刘远伦曾庆庆兰宣莲

食药用菌 2023年3期
关键词:转色菌棒木屑

刘远伦 曾庆庆 吴 康 周 丹 兰宣莲

(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贵州 遵义 563000)

马桑香菇(Lentinulaedodes)又名马桑菌,是生长在马桑树枯枝或倒木上的野生香菇,子实体偏小,但口感滑嫩、味道鲜美,是贵州群众喜爱的野生食用菌[1-3]。野生马桑香菇子实体(图1)较小,多有褶裂,菌盖光滑,其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矿质元素,含7 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药效氨基酸占其总氨基酸含量的77.6%,甜味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分别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1.6%和0.3%,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价值[4-5]。

图1 野生马桑香菇

目前,马桑香菇在贵州遵义地区已有大面积栽培(图2、图3),是地方特色优势食用菌品种,但由于其栽培基质单一,高度依赖马桑木屑,大面积推广种植易引起原料紧缺,一定程度上制约马桑香菇产业的发展。本研究以9 个树种木屑为试验栽培主料,研究各树种木屑对马桑香菇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期找到可以替代马桑木屑的原材料,为马桑香菇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图2 马桑香菇栽培模式一

图3 马桑香菇栽培模式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马桑香菇菌种由遵义市农业科学院保藏提供,9 个试验树种木材收集自遵义地区,分别为马桑Cercischinensis、泡桐PaulowniaSieb、板栗Castaneamollissima、青冈Cyclobalanopsisglauca、香椿Toonasinensis、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L.、枫香LiquidambarformosanaHance、杜仲EucommiaulmoidesOliver 和光皮桦Betulaluminifera。

1.2 试验方法

基于前期出菇效果较好的配方预实验结果,本试验培养料配方与常规香菇栽培配方有不同,为木屑85%、麦麸13%、石膏1%、糖1%,其中木屑分别采用上述9 个树种木屑,一种木屑一个配方(表1),以常规杂木屑为对照。各树种木屑制备:选取直径20~30 cm 的木材,分别粉碎成颗粒度大小在4~8 目(筛孔直径3~6 mm)。

表1 不同培养料马桑香菇菌丝和子实体生长情况

用粉碎机将各树种木材粉碎,按配方分别将各树种木屑培养料搅拌均匀,含水量控制在60%左右,pH 自然。将配制好的培养料装入规格为17 cm×35 cm、厚0.005 cm 的聚丙烯塑料袋,每袋装干料450 g,采用高压灭菌2.5 h。灭菌完毕,出锅冷却至25 ℃以下后,在超净工作台中完成接种。每配方接种30 袋,设10 袋为1 次重复。接种好的料棒立即移入培养室,25 ℃下避光培养。

1.3 指标测定

观察记录每个配方的菌丝萌发时间、菌丝满棒时间及菌丝长势,计算菌棒污染率和菌丝生长速度。其中,菌丝生长速度=菌丝生长长度(mm)/菌丝生长时间(d)。测定转色期(从菌丝发满棒到转色完成所需时间)、菌棒转色程度(以菌棒有肿胀、表面瘤状物多和棕褐色均匀者为转色佳)和子实体生长情况(农艺性状)。各农艺性状指标的测定方法:每个菌棒随机挑选5 个马桑香菇子实体,分别测定菌盖直径、菌盖厚、菌柄长、菌柄粗和单菇鲜重,并测定每个菌棒出菇产量(鲜重),以平均值进行分析。生物转化率(%)= 子实体鲜重÷基质干重×100%。

1.4 数据处理

数据统计采用Excel 软件进行,并用SPSS24. 0软件中的单因素多重比较法(Duncan)对测定的项目进行显著性差异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培养料对马桑香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不同培养料马桑香菇菌丝生长情况见表1。由表1 可知,菌丝萌发时间以配方A(马桑)和配方B(泡桐)为快,仅需2 天;配方E(香椿)和配方H(杜仲)萌发慢,需4 天;其余配方均为3 天。从菌丝长势看,配方A、B和对照的菌丝长势均好,表现洁白、粗壮、浓密;配方E、F(刺槐)、H的菌丝长势较差,表现稀疏或较稀疏。菌丝满棒时间,以配方A 最短,为36 天;其次是配方B,为39 天;配方E 最长,为48 天。菌棒污染率,以配方A 最低,仅10%;配方B 次之,为15%;配方E、F、H 均较高,达25%。

不同培养料的马桑香菇菌丝生长速度以配方A 最快,为4.15 mm/d,配方B 次之,为4.06 mm/d,两个配方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快于其他配方;配方E 最慢,仅1.70 mm/d。菌丝生长速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配方A(马桑)>配方B(泡桐)>配方D(青冈)>配方C(板栗)>配方CK(杂木屑)>配方I(光皮桦)>配方G(枫香)>配方H(杜仲)>配方F(刺槐)>配方E(香椿)。

2.2 不同培养料对马桑香菇子实体生长的影响

不同培养料马桑香菇子实体生长情况见表1。由表1 可知,子实体农艺性状,以配方A 表现为佳,菌盖直径较大(2.54 cm)、肉质厚(0.62 cm),菌柄粗壮;而配方E 子实体表现差,菌盖直径小(1.63 cm)而肉质薄(0.38 cm),菌柄细小。不同树种培养料对马桑香菇菌棒转色时间影响不明显,所有树种菌棒转色期均在31~33 天。

不同培养料对平均单菇鲜重影响较大,以配方A 单菇鲜重最大,为6.28 g,与其他配方存在显著差异;配方E 单菇鲜重显著最小,仅3.89 g。单菇鲜重从大到小依次为配方A(马桑)>配方B(泡桐)>配方CK(杂木屑)>配方I(光皮桦)>配方G(枫香)>配方D(青冈)>配方C(板栗)>配方F(刺槐)>配方H(杜仲)>配方E(香椿)。

2.3 不同培养料对马桑香菇菌棒转色、产量的影响

不同培养料马桑香菇菌棒转色程度、产量及生物转化率情况见表2,可以看出,不同树种培养料对马桑香菇菌棒转色程度影响较大,配方A 菌棒转色最好,其次是配方B 等,配方E 转色最差。

表2 不同培养料马桑香菇的转色程度及产量情况

不同培养料对马桑香菇产量影响较大。每棒平均产量以配方A 最高,为318.66 g,与其他树种配方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其次是配方B,为254.00 g,除配方I 和CK 外,与其他配方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配方E 显著低于其他配方,仅137.00 g。相应地,生物转化率以配方A 最高(71%),配方B 次之(56%),配方E 最低(30%)。子实体生物转化率从大到小依次为配方A(马桑)>配方B(泡桐)>配方CK(杂木屑)>配方I(光皮桦)=配方G(枫香)>配方C(板栗)=配方D(青冈)>配方H(杜仲)=配方F(刺槐)>配方E(香椿)。

3 结论和讨论

本试验通过研究马桑、泡桐、板栗、青冈、香椿、刺槐、枫香、杜仲和光皮桦9 种不同树种木屑培养料对马桑香菇菌丝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发现:以马桑木屑为主要培养料时,菌丝生长速度快(4.15 cm/d)、产量高(318.66 g/棒),生物转化率为71%,单菇平均鲜重达6.28 g,是理想的马桑香菇的培养料;其次是泡桐,菌丝生长速度为4.06 cm/d,单菇平均鲜重为5.16 g,产量为254.00 g/棒;光皮桦、板栗及青冈,单菇鲜重在4.57~4.87 g,每棒平均产量在238.66~244.00 g,也可作为马桑香菇栽培的主要培养料;而马桑香菇对香椿和刺槐的适应较差,菌丝生长慢且产量低。

野生马桑香菇都长在枯死的马桑树枝上,本研究通过菌丝生长观察和产量测定发现,马桑香菇在马桑木屑培养料中生长最好,这与徐彦军等[5]的研究结果相同,证明马桑香菇对于马桑木屑有一定的嗜好性。同时,本研究用泡桐、光皮桦、板栗及青冈等木屑也成功栽培出马桑香菇,且产量表现也较好,说明马桑木屑不是马桑香菇栽培出菇唯一的原料。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可以利用这些木材部分替代马桑木屑,增加马桑香菇栽培基质的原料来源,缓解因依赖马桑木屑引起的栽培原料紧缺问题。

本研究还发现,不同树种木屑培养料对马桑香菇菌棒转色所需时间影响不大,影响香菇转色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为菌棒长满袋后的积温、光照和通风[7],但不同树种木屑培养料对菌棒的转色程度有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产量和单个子实体重量。菌棒转色程度主要受营养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由于在本试验中各处理环境条件相同,说明不同树种的营养成分影响菌棒的转色程度,而造成影响的具体成分有待进一步研究验证。

猜你喜欢

转色菌棒木屑
胶东地区设施栽培奥尼尔和米斯蒂蓝莓花色苷代谢研究
夏季高温期香菇菌棒间歇养菌三步走
木屑
香菇菌棒转色期胞外酶活性变化
安全生物转色解决激素转色的品质困扰
葡萄转色期干梗掉粒 多是溃疡病
香菇注水时间怎样掌握
香菇菌棒开放接种新技术
灰树花菌棒第二潮菇春季出菇催蕾研究
油页岩与木屑混合热解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