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志干预联合中药熏蒸辅助甲钴胺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桡神经损伤的效果

2023-06-13李玉红邱利杰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23年5期
关键词:熏蒸情志上肢

李玉红,邱利杰

(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骨科,河南 安阳 455000)

桡神经损伤是肱骨干骨折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骨折部位生理解剖结构较为特殊,手术切开复位过程易影响骨折断端血运,从而引起桡神经损伤及其支配区域出现功能性障碍[1]。营养神经药物结合功能训练是临床治疗骨折术后桡神经损伤的主要方案,但受疼痛、运动障碍等因素影响,患者极易滋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康复依从性下降,进而影响康复效果[2]。中医方面认为,情志不畅可致机体阴阳平衡失调,不利于疾病康复[3]。中医情志干预是以“七情”理论为基础,通过音乐、表情、语言等影响患者情绪,能促使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应对疾病[4]。在稳定心理的基础上配合中药熏蒸,通过热力与药力的有机结合,能濡养筋脉,促进血液循环,从而促进桡神经修复[5]。现阶段,鲜有研究报道将两者联合应用至骨折术后桡神经损伤患者,为此本研究主要探讨情志干预联合中药熏蒸在肱骨干骨折术后桡神经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8 月—2022 年8 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肱骨干骨折术后桡神经损伤患者116 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明确肱骨干骨折手术史;符合《手外科分册》[6]中桡神经损伤诊断标准;神经-肌电图检测明确桡神经受损;均为肱骨中下1/3段骨折;Sunderland 神经损伤程度分级为1~3 级;年龄18~70 岁。排除标准: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肝肾功能障碍;严重软组织感染;合并恶性肿瘤;非肱骨干骨折所致桡神经损伤;桡神经完全断裂;认知功能障碍;存在精神病史;对本研究药物成分过敏者;病程>6 个月。采用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8)、观察组(n=58)。对照组:男30 例,女28 例;年龄25~64 岁,平均年龄(50.36±6.18)岁;骨折类型:斜形骨折6 例,粉碎性骨折40 例,螺旋形骨折12 例;Sunderland 分级:1 级8 例,2 级34 例,3级16 例。观察组:男33 例,女25 例;年龄20~67 岁,平均年龄(51.22±6.54)岁;骨折类型:斜形骨折5 例,粉碎性骨折38 例,螺旋形骨折15 例;Sunderland 分级:1 级9 例,2 级36 例,3 级13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术后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甲钴胺(规格:0.5mg/片;国药准字:H20051440;生产厂家: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1 片/次,3 次/d;维生素B1(规格:10mg;国药准字:H46020018;生产厂家:海南制药厂有限公司)1 片/次,3 次/d。

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情志干预和中药熏蒸。(1)情志干预:①解疑释惑:综合患者心理状况、病情等,采用适当方式向患者说明实际病情,依据患者理解能力、文化程度等浅入深出地讲解肱骨干骨折与桡神经损伤相关疾病知识,以提升患者疾病认知,从而以平常心应对疾病带来的症状与影响;干预期间注意观察患者思想状况,向患者阐明积极情绪对疾病的康复具有辅助作用,加强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内心疑虑,力所能及地帮助患者解决困难,向患者列举以往成功案例,以提高患者治疗自信,调动积极情绪。②以情养情:干预人员以患者个人喜好为切入点,如看电视、聊天、听音乐、画画等在不影响疾病恢复的前提下引导患者陶冶情操,以缓解患者心理压力,重燃对美好生活的希望;指导患者采用“正念八步法”维持正性情绪,包括葡萄干练习、正念行走、正念呼吸、正念饮食等,如感觉到生气或烦闷时,深深地吸气,再缓缓地吐气,将注意力集中至呼吸,跟随呼吸感受空气进入或呼出鼻腔内的感觉,同时双手可放置腹部,感受腹部的起落,不需思考或判断,只需充分感受呼吸带给身体各个部位带来的感觉与变化,以减轻精神压力。③情志相胜:运用中医“五行相克”原理,引导患者追忆以往生活的不易,与当下生活做对比,体会现在生活的美好,也可通过播放苦难纪录片,促使患者产生悲伤情感,再以“喜胜悲”方法引导患者发泄心中苦闷,以淡化患者不良情绪。④顺情从欲:在合理要求范围内尽量满足患者内心欲望,加大社会支持力度,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疾病的康复,给予患者关爱与呵护,也可通过构建微信群组织病友间进行互帮互助,互相给予理解与支持,并分享自身康复经验,以重塑患者治愈信心。每周二、周四各进行1 次,连续干预4 周。(2)中药熏蒸:①向患者讲解中药熏蒸的中西医机理、目的、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熏洗过程中关注观察患者表情、面色与主诉,若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停止治疗,并予以对症处理。②选取党参20 g、桑寄生20 g、白芍20 g、茯苓20 g、秦艽15 g、独活15 g、杜仲15 g、防风15 g、牛膝15 g、当归15 g、川芎15 g、肉桂15 g、甘草15 g、细辛5 g,放入中药熏蒸仪(GM-700型;河北格美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对骨折及桡神经损伤部位进行熏蒸,温度38~42℃,30 min/次,2 次/d,持续干预4 周。

1.3 观察指标

1.3.1 情绪状态、疼痛程度

采用Zung 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与数字评价量表(NRS)评估两组干预前后情绪状态及疼痛程度,SAS、SDS 分值范围均为0~100 分,其中SAS 分界值为50 分,<50 分为正常,≥50 分为存在焦虑,SDS 分界值为53 分,<53 分为正常,≥53分为存在抑郁,且得分与之焦虑、抑郁程度呈正相关;NRS 用数字0~10 描述患者疼痛强度,并标记0~10 分,得分与患者疼痛强度呈正相关。

1.3.2 康复依从性

采用科室自制康复依从性调查问卷评估两组康复依从性,Cronbach’s 为0.82,重测信度为0.86,该问卷包含规律用药、运动康复、按时作息、合理饮食等10 项组成,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法,每项0~4 分,总分0~40 分,≥36 分为十分依从,24~35 分为较依从,≤23 分为不依从,总依从率=(总例数-不依从例数)/总例数×100%。

1.3.3 上肢运动功能、桡神经传导速度

采用Fugl-Meyer 运动功能测评法(FMA)评估两组干预前后上肢运动功能,包括屈伸肌协同运动、伴协同运动、脱离协同运动、有无反射运动等33 项内容,采用Likert 3 级评分法,每项0~2 分,总分0~66 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越强;采用肌电图仪(NDI-099 型;苏州海神联合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将同心针将电极刺入指总伸肌与肱桡肌肌腹检测两组干预前后运动传导速度(MCV)、感觉传导速度(SCV)。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经K-S 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以(±s)表示,组内比较行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行独立t/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若理论频数<1,采用Fisher’s 精确检验,5 ≥理论频数≥1,用校正检验,检验标准:α=0.05(双侧)。

2 结果

2.1 两组情绪状态、疼痛程度比较

干预后,两组SAS、SDS、NRS 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情绪状态、疼痛程度比较[(±s),分]

表1 两组情绪状态、疼痛程度比较[(±s),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 n SAS SDS NRS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58 58.36±3.29 45.32±4.37# 61.71±3.35 47.34±4.83# 5.26±1.33 0.85±0.26#对照组 58 57.83±3.07 51.46±5.11# 62.21±3.64 53.12±4.55# 5.09±1.15 1.32±0.40#t 值 0.897 6.955 0.770 6.634 0.736 7.503 P 值 0.372 0.000 0.443 0.000 0.463 0.000

2.2 两组康复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康复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康复依从性比较[n(%)]

2.3 两组上肢运动功能、桡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干预后,两组上肢FMA 评分、MCV、SCV 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上肢运动功能、桡神经传导速度比较[(±s,分)]

表3 两组上肢运动功能、桡神经传导速度比较[(±s,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 n 上肢FMA MCV SCV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58 19.14±2.46 36.64±3.49# 27.26±3.08 40.17±2.88# 31.15±3.36 49.87±4.15#对照组 58 18.85±2.29 30.33±3.52# 26.74±2.89 34.65±3.49# 30.64±2.97 40.35±3.82#t 值 0.657 9.695 0.938 9.291 0.866 12.854 P 值 0.512 0.000 0.350 0.000 0.388 0.000

3 讨论

3.1 对患者情绪状态、疼痛程度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SAS、SDS、NR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可知,对患者开展情志干预,能调动患者正性情绪,其中解疑释惑法能增强患者疾病认知,降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情养情法以患者个人喜好作为依据,通过听音乐、看电视、画画等方式陶冶情操,能培养患者正性情绪;“正念八步法”引导患者专注于当下,感受平静、祥和的力量,能使身心得到真正的放松;情志相胜法运用“五行相克”原理,采用“悲胜怒”“喜胜悲”淡化或消除另一种消极情绪,以追忆以往苦难生活引导患者产生悲伤情绪,再通过与当下生活做对比,使患者产生喜悦、感恩等正性情绪,从而逐渐释放焦虑、苦闷等情绪;顺情从欲法通过满足患者内心需求,加强家属与同伴之间的支持,能充分激发患者康复斗志,祛除心理障碍[7]。此外,疼痛恐惧会增强患者疼痛感知,削弱镇痛药物效果[8],本研究通过情志干预调动患者积极情绪,促使患者以平常心应对疾病带来的影响,弱化疼痛恐惧心理,有利于减轻患者疼痛感知,而熏蒸是中医外治疗法,能通过温热效应扩张局部毛细血管,使药物透过皮肤到达患处,使其通络筋骨,攻而散之;能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淋巴回流,有利于消肿止痛,还可刺激皮肤神经感受器,通过神经系统形成新的反射,从而加速桡神经功能修复。两者联用能疏通经络,进一步减轻疼痛感。

3.2 对患者康复依从性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康复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情志干预联合中药熏蒸能提高患者康复依从性。分析认为,本研究通过适当方式向患者明确病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能增强患者疾病感知,弱化消极心理,并通过列举成功案例,为之树立治疗信心,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为获得良好预后奠定基础。此外,中药熏蒸疗法借助药效与热力作用,不仅能消肿、止痛,还可提高患者舒适度,有利于确保患者良好遵医行为。

3.3 对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桡神经功能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桡神经传导速度及上肢运动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情志干预与中药熏蒸联合能进一步修复桡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分析可知,中医将桡神经损伤归属于“痰症”“痹症”等范畴,是由外伤损伤经脉,气滞血瘀,营卫失衡,筋骨失于濡养而致,因此治疗当以通络化瘀、益气养血、濡养筋骨为主[9]。本研究以茯苓、白芍、桑寄生、杜仲等药物进行中药熏蒸,其中党参养血生津、补中益气;独活除寒祛邪;白芍温经止痛、益气养血;杜仲、桑寄生、牛膝联用强筋壮骨、补益肝肾;防风、秦艽、细辛、肉桂联合散寒除湿、活络筋骨;茯苓益气健脾;当归、川芎行气补血、滋阴养肾;甘草能解痉止痛、补脾益气。诸药合用,具有活血化瘀、濡养筋骨之功效[10]。情志干预联用中药熏蒸能发挥协同效应,进一步提升疾病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情志干预联合中药熏蒸能调节患者情绪状态,减轻疼痛程度,提高康复依从性,从而改善其桡神经功能与上肢运动功能。

猜你喜欢

熏蒸情志上肢
硫酰氟熏蒸风险评估与应用(上)
——硫酰氟熏蒸应用技术
调畅情志 远离悲秋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中药硫黄熏蒸历史研究
中药熏蒸治鼻炎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延长磷化氢熏蒸有效时间对储粮害虫熏蒸效果的影响
机器绞轧致上肢毁损伤成功保肢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