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瑞舒伐他汀治疗颈部血管不稳定性斑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研究

2023-06-13丁颖王平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23年5期
关键词:不稳定性瑞舒伐颈部

丁颖,王平

(镇平县人民医院药学部,河南 镇平 474250)

临床将颈部动脉斑块分为不稳定斑块、稳定斑块两种,其中颈部血管不稳定性斑块具有两个特征,一是斑块易脱落,从而导致远端血管栓塞;二是斑块的结构不稳定,易在短时间内快速进展,引发管腔堵塞,如血栓形成、斑块内出血等[1]。颈部血管不稳定性斑块与稳定斑块相比,其易脱落,栓子在脱落之后,会随着血流的方向进入脑内,从而引发堵塞,诱发脑梗塞,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如偏瘫、肢体麻木等,对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2]。因此,对于颈部血管不稳定性斑块患者来讲,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十分重要。近年来,随着临床对颈部血管不稳定性斑块的深入探究,发现瑞舒伐他汀可改善斑块状态[3]。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分析瑞舒伐他汀治疗颈部血管不稳定性斑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 年3 月—2022 年1 月收治的90例颈部血管不稳定性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已确诊为颈部血管不稳定性斑块者,检查和病史资料完整;②心肺功能良好;排除标准:①药物禁忌证者或对本研究药物不适者;②合并严重感染及免疫系统疾病者;③有凝血机制异常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 例。对照组男25 例,女20 例;年龄45~75 岁,平均年龄(61.45±8.11)岁;合并症:高血脂症15 例、糖尿病14 例、高血压16 例。实验组男26 例,女19 例;年龄47~77 岁,平均年龄(62.11±8.35)岁;合并症:高血脂症14 例、糖尿病14 例、高血压17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258,规格:10 mg×7 片)治疗,口服,1 次/d,10 mg/次。实验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0563,规格:10 mg×7 片)治疗,口服,1次/d,5 mg/次。两组均连续用药24 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斑块指标、血脂水平、炎性因子水平、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率。①斑块情况:观察IMT、斑块数量、斑块大小、斑块厚度,以上指标均经超声检测。②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处理,分离血清标本,应用生化分析仪与相配套的试剂,对以上指标进行监测。③炎性因子指标:包括C 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④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患者的相关症状改善明显为显效;治疗后,症状有所减轻为有效;以上标准均没有达到或病情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⑤不良反应包括血管闭塞、脑梗死、斑块脱落、晕厥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斑块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IMT、斑块数量、斑块大小、斑块厚度值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斑块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斑块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IMT(mm)斑块数量(个)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45 1.42±0.22 0.55±0.31 2.85±0.88 1.65±0.51对照组 45 1.41±0.23 0.69±0.30 2.86±0.89 1.95±0.45 t 值 0.211 2.177 0.054 2.959 P 值 0.833 0.032 0.957 0.004组别 例数 斑块大小(mm)斑块厚度(m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45 23.45±3.51 12.45±3.01 2.65±0.72 1.88±0.42对照组 45 23.51±3.55 15.50±2.81 2.66±0.75 2.31±0.32 t 值 0.081 4.969 0.065 5.463 P 值 0.936 0.000 0.948 0.000

2.2 两组血脂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TC、TG、LDL-C 水平低于治疗前,HDL-C 水平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TC、TG、LDL-C 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脂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血脂水平比较(±s)

组别 例数 TC(mmol/L)TG(m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45 5.15±0.85 4.65±0.54 2.05±0.85 1.24±0.33对照组 45 5.16±0.88 5.01±0.61 2.10±0.86 1.65±0.57 t 值 0.055 2.964 0.277 4.176 P 值 0.956 0.004 0.782 0.000组别 例数 LDL-C(mmol/L)HDL-C(m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45 4.25±0.48 3.45±0.35 1.15±0.22 1.35±0.15对照组 45 4.26±0.51 3.95±0.38 1.13±0.23 1.25±0.24 t 值 0.096 6.492 0.422 2.370 P 值 0.924 0.000 0.674 0.020

2.3 两组炎性因子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C 反应蛋白、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 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炎性因子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炎性因子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C 反应蛋白(mg/L)IL-6(ng/L)基质金属蛋白酶-9(μ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11.65±4.05 2.64±0.48 14.42±3.18 4.60±0.75 43.66±8.00 14.05±3.25对照组 11.71±4.02 6.21±1.01 14.45±3.20 9.21±1.06 43.31±9.01 25.21±7.09 t 值 0.071 21.416 0.045 23.816 0.195 9.599 P 值 0.944 <0.001 0.964 <0.001 0.846 <0.001

2.4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3.1 可降低斑块指标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IMT、斑块数量、斑块大小、斑块厚度值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颈部血管不稳定性斑块属于目前最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此类斑块易脱落,从而形成栓子,导致远端或是原位血管出现堵塞,故其属于引发前循环脑梗死的主要原因。瑞舒伐他汀治疗可影响巨噬细胞的激活和增殖,抑制血管的重构功能,进而影响斑块稳定性及斑块性质;此外,瑞舒伐他汀可选择性作用并抑制HMG-CoA 还原酶、胆固醇的合成,有助于减少泡沫细胞的形成与脂质浸润性的形成,进而减少斑块形成[4]。

3.2 可改善血脂指标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TC、TG、LDL-C 水平低于治疗前,HDL-C 水平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TC、TG、LDL-C 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认为,瑞舒伐他汀治疗可影响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及凋亡,进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也能增加细胞表面的肝LDL 受体数量,由此增强对LDL 的摄取和分解代谢,减少LDL 颗粒的总数量。此外,瑞舒伐他汀可将多余胆固醇转至肝脏,通过胆道排泄,进而可有效降低血脂水平[5]。

3.3 可降低炎性因子的表达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C 反应蛋白、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 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认为,瑞舒伐他汀能够通过降低患者巨噬细胞浸润,从而对患者的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分泌的相关因子进行抑制,最终抑制巨噬细胞的数量,降低患者斑块内部的炎症反应。

3.4 可提高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瑞舒伐他汀可竞争性地抑制羟甲戊二酰辅酶A 还原酶,并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增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数量,加快体内脂蛋白排泄,引起血浆脂蛋白水平明显下降,具有良好的降脂作用。此外,瑞舒伐他汀可通过调节血脂代谢与水平进而发挥抗炎作用,最终提高治疗效果。

3.5 可降低不良反应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可知,舒伐他汀极少通过肝脏细胞色素P450 酶系统进代谢,半衰期长且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较少,且应用后极少见肝毒性、横纹肌溶解等现象,因此瑞舒伐他汀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瑞舒伐他汀治疗颈部血管不稳定性斑块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斑块状态与血脂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不稳定性瑞舒伐颈部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
改良颈部重要外敷方法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平面Couette-Poiseuille流的线性不稳定性
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用于冠心病治疗疗效对比
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中医辩证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前列地尔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