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前预习策略的探讨

2023-06-11李文静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3年17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习惯作业

李文静

摘要: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如何强化主体意识,促使学生能自主学习、学会学习,显得十分重要。强化课前预习训练,加强学法指导,通过自学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是发展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要转变旧的教学观念:变先教为先学,真正让课堂教学从教师的讲堂变为学生的学堂,变教师先讲为学生先学后讲,教师后教后导。

关键词:预习  习惯

教育的最根本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教师的角度讲,教最终是为了达到不用教;从学生的角度讲,自学能力是一个人终身受益的法宝。

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主学习。它是自学形式之一,是课堂教学的前导,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当然,目前的现状是,学生在预习上耕耘不息而收获了了,这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笔者认为,教师必须在学生预习前做到“三给”,即给时间,给要求,给方法。本文就语文课前预习的方法策略作几点探讨。

一、明确预习要求,细化预习内容

由于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自觉意识相对较弱,“面面俱到”只会使他们更加无从下手。所以,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预习内容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以解决下堂课的重难点为主。

二、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预习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预习是课堂的“前奏曲”,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第一步。由于小学生初次接触预习,所以我们在培养预习习惯的起始阶段,特别注意提供预习的方法。

三、预习内容形式要多样,激发学生兴趣。

有些教师布置学生预习,每次内容都千篇一律。“回家看看明天要学的内容呀!”。这种预习既没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也没有灵活多样的形式,学生当然没有兴趣;教师是例行程式,学生是应付了事,收效不大。

试看以下D教师设计的圖式预习:针对所预习的课文画出“知识树”。

画知识树的目的:梳理预习成果,加深对所预习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总结与反思:

一、小学语文预习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学习需要。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预习的要求也应随之变化和提高。对于低年级学生,预习倾向于初步感知,对于中高年级学生,应倾向于整体感知,部分探究。

预习作业的设计至少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① 由简到难原则:预习题的布置一般由简到难,由浅入深,逐步递进,教师可用符号如“☆”的个数表示难易程度。

②分层要求原则:学生知识水平有差异,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预习情况,选择作业。教师布置预习作业时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③启发质疑原则:教师设计预习作业时,要有意识地启发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④ 探究学习原则:预习作业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要注重学生的探究学习。

二、预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及时了解学生预习的完成质量,课前收集到的信息,然后要在课堂上有机渗透,在课堂上对预习的内容加以巩固和深化。

其次,检查预习,捕获难点:教师检查学生预习作业,大致获取学生预习情况;让学生大胆提出预习时的问题,以便把握学生学习新知的难点和起点,及时调整教学过程,以便随机安排教学环节。

三、教师对预习要及时评价,培养学生的预习兴趣和自信心。课堂上有目的的检查,有针对性的讲解,恰如其分的肯定,能使学生感受到通过预习能得到成功的喜悦和收获的乐趣,进而培养学生预习的兴趣.。

评价预习的目的是督促和鼓励:让学生概括总结自己预习的效果,重新审视自己预习时获得的知识与听完课后获取的新知,哪些没有想到?哪些是课上弄懂的?这样有利于学生调节学习方法,学会学习。

总之,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是一个长期而又艰辛的教育过程,我们老师必须要花大力气,持之以恒,要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索的思维空间,放飞学生思维的翅膀,让学生在和谐、愉悦中把握自己,主动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美莲《用“五自”法搞好自学式语文预习》职业教育研究,2006-07

2.郭雪雅《谈语文个性化预习作业的布置》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6-03

3.冷泉《试议五步教学法》黑龙江教育(中学版),2006-03

4.龚远智《语文教学要把住预习关》语文教学与研究,1994-04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习惯作业
上课好习惯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作业
浅议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
做好课前预习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