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叩问昆曲艺术耕耘传统文化

2023-06-10

上海艺术评论 2023年1期
关键词:戏校云间松江

上海市松江区政协副主席、松江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 金冬云:

举办此次纪念展是为了纪念伟大的京昆大师俞振飞先生,他祖籍松江,其父俞粟庐素有“江南曲圣”的厚誉。松江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特意在他的出生地,即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筹办了“江南曲圣纪念馆”,届时也邀请在场嘉宾一同参观。

如何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是建设“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的一个重要命题。大家目前所在的云间会堂文化艺术中心,是区委、区政府在“十三五”期间耗资超10亿元建设的文化综合体,包括松江区文化馆新馆、图书馆新馆、文化资源配送中心和云间剧院、云间会堂艺术展厅。为了更好地展示这一文化地标,云间会堂在外形上邀请了知名建筑师邢同和老先生设计。高标准的设计、高质量的建设,还要配上高质量的运营,关键是要能够提供丰富多彩的艺术产品,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可,满足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里非常感谢云间会堂文化艺术中心所有的工作人员,感谢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的大力支持,同时也要感谢各大院团对人文松江建设给予的帮助,比如上海市交响乐团、上海芭蕾舞团、上海滑稽剧团、上海轻音乐团等都来过云间会堂进行过演出,今天又得到了上海艺术研究中心夏萍主任的厚爱,在这里与我们一同举办这样高质量的展览。除此次展览外,本次“江南昆曲大会”还包括今天晚上由张军校长主演的《春江花月夜》专场演出,另外还有一些演艺课程和互动性活动。

云间会堂文化艺术中心四楼是一个大型的艺术展厅,为了更好地发挥艺术展厅的功能,决定交由松江区国投公司下属上海之根文化传媒公司来运营。我们对运营公司也有着明确的要求,希望能够将其打造成为“赓续红色文化、融合海派文化、着力江南文化”的文化艺术国际平台。而活动和展览的主题则定为“江南大会”,去年在这里办了首场“江南手作大会”,今年我们迎来了“江南昆曲大会”,往后还会有系列“江南大会”的展览。

不久前,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松江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制订了新一轮“人文松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推进“书香之域、书画之城、文博之府、影视之都”各大核心项目,书香之域的核心目的地就是云间会堂文化艺术中心。文博之府的核心目的地—广富林也正逐步建成,正在推动新一轮包括松江博物馆新馆在内的项目建设,松江仓城、府城核心区项目也正在有序推进中。书画之城方面,将全面建设二陆文化小镇,占地3534亩,有四个广富林那么大,我们也是充满了期待。作为影视之都核心目的地的华阳湖也即将开挖。我相信,在松江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特别是在市文化和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以书香、书画、文博、影视为主题的“人文松江”建设将全面推进,松江区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的旗帜也将更加鲜亮。

上海艺术研究中心主任  夏萍:

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相聚在这里,为纪念俞振飞先生120周年诞辰,为“江南昆曲大会”的两个展览“雅韵千秋—俞振飞诞辰120周年纪念展”和“戏曲人物画展”揭幕。

俞振飞先生与松江有着深厚的渊源,他祖籍松江。120年前,正是俞振飞出生的日子。在长达70年的艺术生涯中,俞振飞先生创造了数以百计的光彩夺目的舞台形象,形成了儒雅、秀逸、富于书卷气的“俞派”风格。他还是我国享有盛誉的京昆表演艺术大师和杰出的戏曲教育家。自1957年担任上海市戏曲学校首任校长起,致力于戏校京昆大班、二班的教学。昆曲国宝级演员蔡正仁、岳美缇等正是俞振飞重要弟子,观众十分熟悉的张军,也是俞派小生传承人……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上海艺术研究中心与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上海之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云间会堂文化艺术中心携手合作,共同举办江南昆曲大会,旨在缅怀大师风范,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激励当代戏曲艺术守正创新。

“江南昆曲大会”由两个展览和一场演出及多场系列活动组成。今天开幕的俞振飞诞辰120周年纪念展,是对去年上海历史博物馆相关展览内容的改版,突出了“叙史”与“传艺”相结合,增加了昆曲基础知识等内容。这个新的展览在形式上更具当代化、亲民化和交互化,期待观众更好地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领略一代宗师的风采。

与此同时,我中心又从馆藏中精心挑选了著名艺术家颜梅华、毛国伦、韩硕、韩伍、朱刚以及程多多等17位艺术家创作的46幅戏曲人物画作品,举行“戏曲人物画展”。展出作品都与经典剧目有关,如《十五贯》《白蛇传》《游园惊梦》等。戏曲画家用他们独特的笔墨展现出一个个生动的舞台人物形象,以“戏”入画、以“画”品戏,再现传统文化元素和文化象征。

我要感谢展览设计师、著名艺术家杨青青老师,她在策展过程中坚持守正创新的理念,将传统文化创造性地转化为当代审美;感谢张军校长百忙之中为展览拍摄AR视频;感谢上海之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90后”充满活力的潘总和徐经理;感谢我们研究中心展览团队工作人员以及为江南昆曲大会不懈努力的合作者。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我们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让“江南昆曲大會”拉开了序幕。希望我们的付出能够吸引更多的普通百姓,尤其是年轻的观众走进云间会堂,感受松江文化先哲的风采,体验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最后,我热切地希望在松江这块文化热土上,出现更多的像俞振飞、程十发这样的艺术大师,为中华文化的薪火相传,作出无愧于时代的新贡献!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校长 张军:

今天我们齐聚松江,这里自古就是文人雅士云集之地、是“上海之根”、更是戏校老校长俞振飞大师的故乡。在松江这人杰地灵的所在,江南昆曲大会可谓应运而生、正当其时。江南昆曲大会的举办也让我们看到了传统的“复活”,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一次被推到历史的台前。我们相信这次在松江举办的江南昆曲大会就是讲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故事,赓续中华传统精神血脉的重要尝试。

我的恩师蔡正仁、岳美缇、周志刚老师,他们把俞老的艺术传给我,作为再传弟子,30余年的学习磨砺,俞老的艺术精神已经深深根植在我心里、烙印在我身上。去年恰逢他诞辰120周年,学校开展了隆重的纪念活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在追问自己一个问题:“戏校到底要纪念俞老什么?”我也反复询问戏校的干部职工们:“戏校人到底要怎么样来纪念我们的首任校长?”有一天,一个非常平常的工作日,我在校园里看到17级京剧班那些风华正茂的孩子们正在为毕业考试努力训练;在剧场舞台上看到09级昆曲班的孩子们排练着俞老传承的《牡丹亭》;在早功课练功房看到去年入学的21级60个平均年龄只有10多岁的孩子们正在努力扳腿踢

腿……那一刻,我突然发现俞老的伟大之处就是用他的艺术能量、用他的精神风范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义无反顾地走进戏校的大门,扎进了中华传统文化,去传承并延续这份财富。我突然发现,还有什么比这些孩子用自己的身体和生命去延续中华传统艺术更为珍贵的呢?俞老给了我们“生生不息”的力量!于是,我和老师们一起创作了一个演出:“艺术是什么?”,带领全校所有七个专业的师生在创作与演出中反复叩问自己、叩问舞台、叩问观众:“艺术到底是什么?俞老到底给了我们什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我们一定可以传承好俞老精神,带领好孩子们努力奋斗,孜孜以求。感谢江南昆曲大会,能让戏校一起参与其中,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贡献我们的力量。

在这个特别的时刻,我想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所以我们要理直气壮、很自豪地去做这件事,去挖掘、去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沿着这一正确方向,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现在及未来都将驰而不息继承好俞振飞老校长的艺术精神,深耕细耘传统戏曲文化艺术这一领域,将中华戏曲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传承好、发展好,并致力于打造面向世界的中国戏曲艺术教育品牌,构筑伟大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传统艺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今天现场,我也带来几个我的学生,下面我想请同学们上台来,他们虽然年龄不同,和我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但是他们跟俞老一样,对于昆曲、对于传统艺术、对于传统文化的未来充满了信心。掌声欢迎他们!

他们是上海戏校19级昆剧演员班的蔡乐艺、陈思吉、黄彦钦和17级京剧演员班的李巍山。我要和他们一起为大家献唱一首【醉太平】,这首曲子也被叫作《长刀大弓》,是梁辰鱼《浣纱记》里面的一首很普通的合唱曲子,唱腔很简单,但是这首曲子对于学习昆曲的学生来说却很是特别的。因为师辈、我辈、我的学生入门学习的第一段唱腔都是这首曲子,所以它是昆曲人叩问昆曲艺术的一个开始,一个艰辛但美好的开始,相信孩子们有了这样扎实的开始,将来一定可以把昆曲艺术、把俞老的精神传承好。下面,我们为大家献上这一曲《长刀大

弓》……

猜你喜欢

戏校云间松江
“场域”下的民国戏校
——读李如茹《理想、视野、规范: 戏曲教育的实验——北平市私立中国高级戏曲职业学校(中华戏校)(1930—1940)》
光明行
启航
——松江二中(集团)初级中学校歌
我写的诗
05云间
云间公子落凡尘
骑马到松江
云间旅人
淄师学人
———王松江
人字门在松江银河泵闸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