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网络直播实践

2023-06-09彭宇

科技资讯 2023年9期
关键词:网络直播博物馆

彭宇

摘要:2016年网络直播异军突起,以其互动和便捷的特性影响着各行各业,各大博物馆也相继跟进,推出自己的直播活动,从此“博物馆+网络直播”的新传播模式产生。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于2020年3月开始建立自己的直播团队并推送直播活动。文章将以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直播实践为例,介绍直播相关的团队组建、设备采购、流程规范等工作如何推进与落地,最后介绍其直播活动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博物馆  网络直播  团队组建  设备采购  流程规范

中图分类号:G206;G269.2-F    文献标识码:A

The Livestreamting Practice of Museums

PENG Yu

(Tsinghua University Art Museum,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 In 2016, livestreaming rose abruptly, affecting all walks of life with its interactive and convenient characteristics. Major museums have also followed suit and launched their own livestreaming activities, and since then the new communication mode of "Museum + Livestreaming" has emerged.  Tsinghua University Art Museum began to establish its own livestreaming team and pushed livestreamting activities in March, 2020. This article will take the livestreaming practice of Tsinghua University Art Museum as an example to introduce how to promote and implement the team building, equipment procurement, process specifications and other work related to livestreaming, and finally introduc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its livestreaming activities.

Key Words:Museum; Livestreaming; Team building; Equipment procurement; Process specification

互联网的普及催生出许多新的业态,网络直播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业态之一。2016年,网络直播异军突起,以其互动和便捷的特性影响着各行各业。网络直播不局限于固定场所和固定时间,形式多样灵活,很快在博物馆行业大力发展。2016年1月,故宫博物院率先试水网络直播,之后国内各大博物馆相继跟进,推出自己的直播平台和活动。经过6年多的發展,这一新的传播模式不仅未被淘汰,反而占据各大博物馆宣传矩阵的核心位置,受到观众的大力追捧。文章将详细介绍网络直播的发展及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在网络直播方面的实践。

1 网络直播的发展

1.1 网络直播的发展

直播最先是出现在电视广播节目中,它将原有的录播、后期合成剪辑模式改为人们可以通过电视同步看到演播室,实时了解节目现场的一切动向。而现代意义上的网络直播按照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于2016年11月4日发布的《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的界定,指的是基于互联网,通过视频、音频和图文等形式向受众持续传播实时信息的活动[1]。

2022年8月3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网民规模为10.51亿,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7.16亿,较2021年12月增长1 290万,占网民整体的68.1%。其中,电商直播、游戏直播、体育直播、真人秀直播、演唱会直播的用户规模均已破亿。从数据可见,网络直播在国内得到了迅猛发展,它颠覆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机制、价值模式和盈利方式,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消费方式、生产方式[2]。

1.2 网络直播在博物馆界的发展

2016年6月20日,故宫博物院在其官方微博直播《韩熙载夜宴图》数字艺术展在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E区“吴门烟雨”室内园林景观区的表演,首开博物馆网络直播的先例[3-4]。同年7月,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博”)携手新浪共同发起题为“约会博物馆”的活动,对博物馆藏品和文创产品进行网络直播。并联合13家博物馆,进行了17场“博物馆直播月”宣传活动[5],从而“博物馆+网络直播”的新传播模式逐步进入博物馆行业中。

2020年2月20日起,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国家博物馆、敦煌研究院、湖南博物馆等国内9家博物馆联合抖音推出了“在家云游博物馆”活动。优秀讲解员或者跨界嘉宾生动有趣的讲解、360度全景VR线上展厅的新奇体验,在网络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播放量达到了将近3 000万次。2020年3月1日,拥有1 388年历史的布达拉宫首次举办网络直播,开展了一场与全国网友互动交流的“云游世界屋脊的明珠”参观游览活动。直播1h内,总计观看人数达92万人次,超过了布达拉宫全年150万人次客流量的一半。2022年7月,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全球33家博物馆举行“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近150件世界级藏品在“8K展示+5G直播+AR沉浸”的技术加持下,吸引超200万网友观看。这些都是国内博物馆网络直播活动的报道,这样的报道很多,说明博物馆的直播活动现在已经非常普遍。據不完全统计,仅在抖音平台注册的博物馆就包括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等40余家,且大部分博物馆都在抖音、腾讯、B站等不同平台进行了注册并参与了多场直播活动。可见网络直播这种新传播模式,已成为文博行业数字化发展的新趋势。博物馆通过借助网络直播实现由“窄播”到“广播”的扩展,对博物馆文化的普及、传播、教育起到了重要的宣传作用。

2 网络直播在博物馆应用的原因

2022年8月24日,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官网公布博物馆的新定义。博物馆是为社会服务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它研究、收藏、保护、阐释和展示物质与非物质遗产。按照博物馆的最新定义,博物馆打交道最多的是历史厚重的藏品。然后在这样的一个传统的行业,网络直播这种全新形式的新媒体方式能广泛应用,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2.1 技术的更新

音视频的采集、编码、传输、分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终端与互联网直播的结合,使人们极大地感受到了科技的便利。随着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全面普及,人们“随时、随地、碎片化”观看直播成为可能,从技术上保证了网络直播可以顺利落地并迅速发展[6]。

2.2 人们习惯的改变

网络直播在国内的快速发展,尤其是5G技术让直播零延迟成为可能,直播参与用户规模持续上升。购物看直播、演唱会看直播、比赛看直播,可以说网络直播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和消费方式。

2.3 公众文化需要

博物馆的藏品是珍贵历史演变的痕迹,但是受展示环境、空间、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博物馆藏品的展出率很低,大部分藏品是长久地被存放在库房,未能充分利用。而网络直播方式,可以将公众带入博物馆未开放区域,让公众近距离、全方面地看到馆藏珍品,满足公众日益旺盛的文化需求[7]。

2.4 疫情的外部影响

2020年国际博物馆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博物馆协会的两项研究证实,全球博物馆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疫情期间,8.5万家博物馆曾闭馆,占到全球博物馆总数的近90%。此外全球近13%的博物馆可能永久关闭,开放的博物馆也有限流等措施。而直播活动可以让博物馆的各种展览活动延伸到云上进行,打造永不落幕的云上博物馆,因此得到热爱博物馆观众们的热捧。

3 清华艺博的实践

3.1 清华艺博介绍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以下简称清华艺博)承载着几代清华人的梦想,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与艺术为己任,历经数年筹备、建设,于2016年9月正式对公众开放。2020年12月,清华艺博有幸成为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单位,并荣获“国家一级博物馆”称号,也是高校博物馆中首次被认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称号。

清华艺博现有藏品14 429件套(23 079件),品类包括书画、织绣、陶瓷、家具、青铜器及综合艺术品等六大类,藏品绝大多数来自美术学院自1956年以来历年的收藏,以及校友和社会贤达的捐赠。截至2022年7月,清华艺博接待国内外观众逾246万人次,已经成长为广大师生和社会公众近距离接触中国乃至世界灿烂文明和经典艺术的重要场所。

3.2 清华艺博的网络直播实践

清华艺博的网络直播从2020年3月开始自行组织直播活动。以往参加的一些直播都是由媒体或者机构组织的,没有自己的直播团队,也没有固定的直播平台。但是2020年春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博物馆暂时关闭。面对闭馆的困境,清华艺博提出了“闭馆但不歇业,全员各尽所能”的口号,创造性以微信、微博、官网平台同步推出“云观展”“云欣赏”“云导览”“云讲解”等系列活动,其中网络直播就是云系列活动的重点技术支撑和实现载体。虽然网络直播是疫情下的特殊产物,但是清华艺博不断总结经验并完善网络直播的流程规范、活动策划等。

3.2.1 直播团队的建立

直播团队由三位人员组成,一位负责直播需求收集、联系同步直播平台等协调管理工作。另两位负责具体直播现场工作,包括技术方案、测试以及现场支撑工作。而且两位在直播技术上各有侧重。其中一位为馆方摄影师,日常工作以文物拍摄为主,考虑到摄影师在画面角度选择等方面的专业优势,所以这位具体负责展厅导览这种非固定位置且单机位的直播;另外一位为馆方网络工程师,本身对音视频等多媒体设备比较熟悉,所以他的定位为固定机位形式的直播,比如在报告厅里举行的学术讲座活动,基本固定为3个机位,转播画面为大小框形式,通过不同画面的切换,既能看到讲座的全景又可以看到主讲嘉宾的近景和讲座PPT等。

3.2.2 直播设备的采购

完成直播团队组建后,很快进行了直播设备的采购。在这之前,实地了解了几家合作过的媒体机构的直播设备情况,然后根据馆方实际情况,采购了两套设备,主要用于不同场景的直播活动。

(1)手机版直播设备。

主要包括一部手机、一个手动云台以及一套收音器。这是一套极简的直播设备,主要适用于展厅导览直播形式,现场只需要一个非固定的机位,主播人员需要根据讲解人员的讲解内容和方位不断调整直播路径以及拉伸远近镜头提供不同的直播画面。这套直播设备由于设备简单,现场无需要进行复杂布线,所以基本上一位人员就可以操作进行。

(2)导播台版直播设备。

主要包括摄像机、监视器、面光灯、收音器、遥控云台以及若干音视频线等。这套设备主要适用于固定机位的直播,可以提供多画面。如果是腾讯会议等网络会议的线上直播,还需要再配上一台电脑,用于连接直播画面。考虑到成本与日常需求,没有选择导播服务器,只能一对一推送直播画面。这套设备由于涉及的器材比较多,每次直播都需要根据活动现场情况进行现场布置,所以基本上每次都至少需要兩位人员参与。现场直播时,一位负责盯紧监视器进行画面切换及监控直播效果,一位负责控制现场的摄像机等设备,及时调整角度以及实时录制现场画面。

在使用导播台版的直播设备方案中,还使用了OBS(Open Broadcaster Software)这款免费的开源的视频录制和视频实时交流软件。通过OBS软件,可以获取视频信号并推流到直播平台上。类似这样的直播推流软件很多,之所以选择OBS,主要看中的是它免费使用,占用资源少,适用于多种直播场景,满足大部分直播行为的操作需求,且无需要额外的硬件配置。

3.2.3 规范流程的建立

直播工作不仅仅只包括现场携带设备抓取信号这项技术工作,还包括前期需求收集、技术方案确认、后期统计汇总等多项工作。根据直播工作的特点,经过几次的运行,也对该项工作的流程进行了梳理,并建立了相应的规范。直播活动分为3个阶段,每个阶段各个负责部门需要完成的工作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直播准备阶段和直播结束后还是有需要大量的工作需要完成。相较而言,在直播中的工作是技术性工作,而在另外两个阶段有很多流程性的工作需要完成。

3.2.4 直播平台

伴随着短视频和直播的内容形态深度耦合,为了抓住用户的留存时长,短视频和直播已经逐渐成为移动社交平台的标配,各平台也在加速布局直播及视频内容,微博于2020年正式上线直播,并一直在优化其直播功能。经过比对,考虑到微博在所有社交和内容平台中属于发展时间较长、用户规模较大的,最终选择了微博作为馆方主直播平台。

同时为了扩大直播覆盖范围,馆方还和一些艺术媒体合作,通过授权许可模式,允许这些平台同步直播馆方的活动。目前,固定合作的直播平台为8家,包括艺度文化、在艺文化等。和艺术媒体合作不仅可以多渠道推送直播活动,还可以很好地解决直播技术团队备份问题。例如:疫情期间的几次直播活动,因为馆内老师行动受限,现场的直播活动就由艺度文化的技术人员承担。

3.2.5 效果

目前馆方的活动基本都采取线上线下同步进行模式,线上均是通过官方微博以及合作媒体平台同步直播。截至2022年7月,近3年直播活动情况汇总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直播活动的场次在逐年增加。实时观看人数2020年度比2021年度高,是因为2020年度的直播以展厅导览为主,而2021年的直播活动以系列学术讲座为主。参与展厅导览活动的观众种类多,而学术讲座专业性强,参与直播活动的多为专家学者或者文物爱好者。因此根据前两年反馈的现象,对2022年度的直播活动进行了一定的策划及布局,可以看到今年直播活动的场次以及实时观看人数都在稳步增加。

4 结语

网络直播已经成为各大博物馆的宣传必备手段,让博物馆的公共教育职能能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将原本有限的服务职能在互联网空间进行了时限的无限延长。同时,网络直播这种创新的形式,扩大了宣传范围、延伸了教育功能、吸引了固定粉丝,拉近了博物馆与观众的距离,重构了博物馆的宣传矩阵。

博物馆网络直播工作还有很多功课要做。需要不断提升直播活动策划、打磨直播内容,提升博物馆资源的利用程度,方能让观众在网络直播中获得甚至比现场更好的互动和沉浸感,切身感受到博物馆的魅力。同时,不断优化网络直播的工作的流程、及时总结网络直播活动的参与情况,根据反馈结果不断创新形式、有侧重地策划网络直播活动,从而不断扩大宣传范围,提升博物馆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白林淼,刘畅.网络直播:媒体深度融合的新突破口[J].中国传媒科技,2022(5):108-110.

[2] 徐海婴.我国网络直播行业的发展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22,43(13):74-76.

[3] 李红.“直播+博物馆”发展模式文化价值研究:以故宫博物院2020年清明小长假首次网络直播为例[J].新媒体研究,2020,6(14):73-75.

[4] 王子恒.“互联网+”时代国内博物馆网络直播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9.

[5] 方慧超,付松聚.“博物馆+网络直播”模式价值及趋势研究:浙江省博物馆古琴音乐会直播为例[J].声屏世界,2020(2):99-101.

[6] 赵哲超,范爽.数字时代文博产业的转型与传播策略:以西安碑林博物馆直播为例[J].新闻与写作,2021(6):96-99.

[7]柳锴.“博物馆+直播”:新媒介 新表达 新可能——以广东省博物馆系列直播为例[J].客家文博,2021(1):22-27.

猜你喜欢

网络直播博物馆
展出前的地下博物馆
博物馆里的“虎”
博物馆
网络直播的发展研究
媒介时空观下的网络直播研究
从新媒体艺术角度浅析网络直播的娱乐创新
浅析网络直播平台的发展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