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竞技体操连接加分动作编排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

2023-06-08黄俊亚

中国体育科技 2023年5期
关键词:竞技体操平衡木单杠

吕 敏,陈 辉,何 卫,黄俊亚,李 楠

连接加分是自由体操、单杠、高低杠和平衡木项目成套动作难度分的重要部分,优质的高难连接加分动作编排可为成套动作竞争实力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影响最终的比赛成绩(邱腾飞,2017)。长期以来,我国竞技体操保持竞争优势的主要原因在于充分研究和利用比赛评分规则(王国庆,2018)。竞技体操新评分规则于2022 年启用,将引领连接加分动作编排的发展与创新,而连接加分动作编排涉及负荷水平、能量供应、疲劳程度与机体恢复等诸多方面因素(Seemann et al.,2021)。如何突破传统上对竞技体操难美性技能类项目的界定,在现代体能训练理念下更加注重动作的质量与效率,通过基础体能带动专项体能并转化为动作表现质量提高,需得到足够重视和深入研究(袁守龙,2021)。鉴于此,通过比较中外优秀运动员连接加分动作编排特征,明晰连接加分规则变化内容,研判连接加分动作编排及项目发展趋势,在提高对专项技术动作认知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竞技体操运动员连接加分动作编排、训练及动作表现提升的优化策略。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第47~49 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第32 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以下简称“第32 届夏奥会”)竞技体操比赛4 次国际大赛,以及第14 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全运会”)竞技体操比赛男子自由体操、男子单杠、女子高低杠、女子平衡木和女子自由体操项目决赛连接加分动作编排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对4 次国际大赛和第14 届全运会竞技体操自由体操、单杠、高低杠和平衡木项目决赛前8 名运动员比赛录像(共计200 套)进行解析,详细记录所有连接加分动作编排情况。2)运用Excel 2019 MSO 对研究对象各项得分进行统计;运用SPSS 22.0 对4 次国际大赛各项连接加分、难度分、完成分和总分进行Pearson 相关系数分析,采用双尾检验,P<0.05 表示达到显著水平。3)对东京奥运周期(2017—2021 年)和巴黎奥运周期(2022—2024 年)比赛评分规则中关于连接加分的相关规定进行对比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东京奥运周期国际大赛竞技体操决赛连接加分统计分析

2.1.1 连接加分特征分析

东京奥运周期男子自由体操、男子单杠、女子高低杠、女子平衡木和女子自由体操项目难度分构成涉及连接加分,4 次国际大赛决赛运动员成套动作连接加分(表1、表2)表现出以下特征:1)男子自由体操、女子高低杠和女子平衡木项目决赛中,所有运动员均有连接加分动作编排且获取连接加分,男子单杠和女子自由体操项目决赛中,仅有部分运动员获取连接加分;2)各单项比赛运动员之间平均连接加分相差较大,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女子平衡木、女子高低杠、男子单杠、女子自由体操和男子自由体操;3)从周期变化趋势看,仅女子平衡木项目运动员平均连接加分不断提高,其他项目在动态起伏中总体平稳。

表1 4次国际大赛男子自由体操和单杠决赛连接加分统计Table 1 Statistics of Men’s Floor Exercise and Horizontal Bar Finals Connection Scores in Four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s

表2 4次国际大赛女子高低杠、平衡木和自由体操决赛连接加分统计Table 2 Statistics of Women’s Uneven Bars,Balance Beam and Floor Exercise Finals Connection Scores in Four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s

具体来看,男子竞技体操比赛涉及连接加分的项目有自由体操和单杠(表1)。男子自由体操决赛运动员平均连接加分为0.24~0.28 分,连接加分区间为0.10~0.30 分,运动员分值相差较小;男子单杠项目运动员分值相差较大,4 次国际大赛近半数运动员未能获取连接加分,平均连接加分仅为0.11~0.18 分,连接加分区间为0.00~0.40 分。女子竞技体操比赛涉及连接加分的项目有高低杠、平衡木和自由体操(表2)。其中女子平衡木项目运动员连接加分差距最大,连接加分区间为0.10~1.40 分,平均连接加分由第47 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的0.33 分提高到第32 届夏奥会的0.78 分;女子高低杠项目运动员连接加分区间为0.30~0.90 分,平均连接加分维持在0.54~0.58 分,整体变化趋势平稳;女子自由体操运动员连接加分区间为0.00~0.40 分,平均连接加分呈现下降趋势。除男子单杠和女子自由体操外,男子自由体操、女子高低杠和女子平衡木项目运动员名次列前者连接加分相对较高。

2.1.2 连接加分与各项得分的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表3),在东京奥运周期的4 次国际大赛决赛中,男子自由体操(r=0.477,P=0.006)、女子高低杠(r=0.693,P<0.001)和女子平衡木(r=0.686,P<0.001)项目连接加分与成套动作难度分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男子自由体操、女子高低杠和女子平衡木项目连接加分可能影响成套动作难度分。男子单杠项目连接加分与完成分(r=0.577,P=0.001)和总分(r=0.568,P=0.001)呈显著正相关,而女子自由体操连接加分与难度分、完成分和总分之间无显著相关。所有项目的难度分、完成分均与总分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中完成分与总分呈强相关(男子自由体操:r=0.801;男子单杠:r=0.925;女子高低杠:r=0.936;女子平衡木:r=0.848;女子自由体操:r=0.977),表明成套动作完成质量与最终得分相关较强。综上,连接加分对于竞技体操自由体操、单杠、高低杠和平衡木项目具有重要意义,连接加分动作的完成质量同样重要。

表3 4次国际大赛竞技体操各项得分的相关性分析Table 3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Each Item Score of Artistic Gymnastics in Four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s

2.2 东京奥运周期国际大赛竞技体操决赛连接加分动作编排特征

第49 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和第32 届夏奥会体操比赛是东京奥运周期最重要的2 次大赛,其赛事数据极具参考价值,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对2 次大赛的数据进行详细分析。

2.2.1 男子竞技体操连接加分动作编排特征

男子自由体操受“一套动作中最多计算2 串连接”的规则限制,从连接加分动作编排情况看(表4),2 次大赛中男子自由体操运动员连接加分动作的设计和编排模式较为固定。主要特征表现为:1)连接加分形式以 “二连接”为主,连接加分动作为2 个空翻加转体的高难技巧动作直接连接。2)不同转体度数的一周空翻类技巧动作直接连接是主流形式,占比达88.57%;不同周数空翻类连接加分动作较少,占比11.43%。3)连接加分动作以D 组或E 组高难空翻动作为主要依托。2 次大赛16 人次35 个连接动作中,D 组或E 组高难空翻动作占比达67.14%,其中前直900°、后直900°等成为运动员连接加分动作编排的必备难度动作。

表4 第49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和第32届夏奥会男子自由体操、单杠决赛主要连接加分动作统计Table 4 Statistics of Men’s Free Exercise and Horizontal Bar Finals Connections Scores in the 49th World Gymnastics Championships and Games of the XXXII Olympiad

难度是男子单杠项目发展的基础,飞行动作及其连接是构成男子单杠难度动作的主要部分,其动作完成质量是男子单杠运动员竞技比赛获胜的关键因素(张禄,2015)。由表4 可知,并非所有运动员在单杠项目成套动作中均编排了连接加分动作。第49 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单杠决赛中有3 名运动员未获取连接加分,一种情况为成套动作中未编排连接加分技巧串,另一种情况为成套动作中有连接加分动作编排,但动作完成失败或失误导致连接加分不予承认。第49 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和第32 届夏奥会运动员连接加分动作编排形式有“二连接”“三连接”“四连接”。在具体动作编排内容方面,以空翻类飞行动作为主体的连接加分编排数量减少,特卡切夫类飞行动作构成连接加分编排主体;在连接动作难度价值方面,空翻类连接难度普遍高于特卡切夫类连接,由于高难飞行动作完成的风险较高,运动员追求稳定发挥和完成质量是特卡切夫类飞行动作成为连接加分编排主流动作的重要原因。

2.2.2 女子竞技体操连接加分动作编排特征

高低杠项目技术不断创新,流畅、惊险和高难度的成套动作成为女性运动员展示成套动作的新方式(周福弟,2020)。如表5 所示,女子高低杠项目连接动作编排数量明显多于其他项目,具体特征表现为:1)连接加分动作为成套动作编排主体,决赛中每名运动员均有连接加分动作编排,且包含至少2 个连接串。2)受评分规则影响,连接加分动作的难度价值普遍较高,对成套动作的难度价值具有重要贡献;在成套动作编排中,D 组难度价值以上动作为编排主体。3)以“多飞行”“长飞行”构成的“上下翻飞”连续长串编排成为主流(竭晓安,2016)。4)低杠换高杠的蹬杠shapo 类直接与帕克空翻类飞行动作连接,以及蹬杠shapo 至高杠类型动作接特卡切夫、京格尔或叶格尔的连接编排成为主流,高杠上转体类难度动作直接连接下法动作成为连接加分动作编排的重要补充类型。

表5 第49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和第32届夏奥会女子高低杠、平衡木和自由体操决赛主要连接加分动作统计Table 5 Statistics of Women’s Uneven Bars,Balance Beam and Floor Exercise Finals Connection Scores in the 49th World Gymnastics Championships and Games of the XXXII Olympiad

第49 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和第32 届夏奥会中,平衡木项目运动员普遍重视连接加分动作编排,“三连接”和“多连接”的连接加分编排得到广泛应用;此外,连接串额外加分同样受到普遍重视。连接加分类型主要有技巧动作连接加分和舞蹈及混合动作连接加分2 种。如表5 所示,混合连接加分的动作编排较多,包括技巧动作与舞蹈动作的混合连接和舞蹈动作间的连接等形式,如挺身前空翻+纵向劈叉跳+横向劈叉跳等。从具体连接加分难度动作的使用情况看,东京奥运周期挺身前空翻、纵向劈叉跳、交换腿劈叉跳、前手翻、交换腿结环跳、拉拉提、后屈两周下和后直转体900°下等难度动作使用频率较高。其中,向前交换腿类难度动作仍是成套动作中连接加分编排使用频率最高的动作(杜熙茹 等,2019)。

与高低杠和平衡木项目相比,第49 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和第32 届夏奥会中女子自由体操项目运动员成套动作连接加分动作编排数量较少,运动员之间的连接加分差异较小。从具体编排看,技巧、舞蹈动作的直接或间接连接向多样化发展。东京奥运周期,技巧动作间接连接、技巧动作直接连接、混合动作直接连接(两类动作顺序不能调换)、单腿支撑转体动作连接4 种加分连接形式均有运用。其中,后直转体540°+前直转体360°、前直+后手翻+后团两周、技巧动作+鹿跳(A)、水平立转720°+单足立转720°是运动员普遍运用的连接加分编排。

2.3 东京奥运周期国内大赛竞技体操决赛连接加分统计分析

全运会是我国最高级别赛事,体操运动员的参赛表现反映了我国竞技体操发展的整体水平。以第14 届全运会竞技体操比赛为例,国内运动员连接加分特征(表6)主要表现为:1)绝大部分运动员有连接动作编排并获得加分,仅男子单杠和女子自由体操项目少数运动员未获得连接加分;2)男子运动员平均连接加分普遍低于国际大赛平均水平,而女子运动员平均连接加分高于国际大赛平均水平;3)与国际大赛相比,国内各项目平均连接加分分值差异较大,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女子平衡木、女子高低杠、男子自由体操、女子自由体操和男子单杠项目。

表6 第14届全运会竞技体操单项决赛连接加分统计Table 6 Statistics of Gymnastics Finals Connection Scores in the 14th National Games

如表6 所示,男子自由体操运动员平均连接加分为0.24 分,连接加分区间为0.10~0.40 分,整体接近世界大赛水平,但有一定差距;女子自由体操运动员平均连接加分为0.21 分,连接加分区间为0.00~0.40 分,领先世界大赛平均水平。男子单杠项目运动员平均连接加分为0.11 分,连接加分区间为0.00~0.20 分,与第32 届夏奥会中的比赛表现持平,但明显低于世界体操锦标赛决赛水平。高低杠和平衡木作为我国女子竞技体操的传统优势项目,在连接加分动作编排方面处于领先水平,运动员平均连接加分分别为0.63 分(高低杠)和0.93 分(平衡木),高于东京奥运周期4 次国际大赛平均水平。

2.4 东京奥运周期国内大赛竞技体操决赛连接加分动作编排特征

如表7、表8 所示,男子自由体操运动员连接加分动作编排类型以向前或向后的直体空翻接向前空翻动作为主,一类为前直900°或1 260°连接前直转体类空翻;另一类为前直360°(C)接向前空翻动作。女子自由体操运动员连接加分动作编排以D 组后直转体类空翻动作接A 组或B 组技巧动作为主。男子单杠项目连接加分以D 组或E 组特卡切夫类飞行动作“二连接”编排为主,连接加分动作编排形式较为单一,连接加分编排的构成中单个动作难度价值偏低,高难度连接加分动作编排有待突破。从连接动作编排构成看,男子、女子自由体操项目运动员F 组及以上高难技巧连接加分动作发展严重滞后(刘智丽 等,2016;姚文,2019)。综上,男子与女子自由体操、男子单杠等项目运动员应增加高难技术动作与不同类型连接方式的储备。

表7 第14届全运会男子自由体操和单杠决赛连接加分动作统计Table 7 Statistics on Movement Arrangement of Men’s Free Exercise and Horizontal Bar Finals in the 14th National Games

表8 第14届全运会女子高低杠、平衡木和自由体操决赛主要连接加分动作统计Table 8 Statistics on Movement Arrangement of Women’s Uneven Bars and Balance Beam and Floor Exercise Finals in the 14th National Games

第14 届全运会,女子高低杠项目决赛运动员共完成40 个有效连接加分动作,累计连接加分高达5.0 分。如表8 所示,连接加分动作编排特征总体表现为:1)D 组和E 组单个难度动作构成连接加分动作编排主体;2)“长串连接”构成成套难度动作主体内容,是连接加分动作编排的重要组成,第14 届全运会高低杠项目所有连接加分动作编排数量为32 个,其中有效加分连接串共19 个;3)空翻类技巧动作受到重视,涉及挺身侧空翻、团身前空翻等空翻类技巧动作的连接加分动作编排数量为18 个;4)与国外相比,我国优秀运动员较少使用“后手翻+拉拉提+拉拉提”的连接编排。连接加分动作编排必然会提升成套动作完成难度,东京奥运周期,我国高低杠和平衡木项目运动员成套动作难度优势突出,但连接加分动作完成不佳导致完成分较低的现象普遍存在,我国优秀运动员连接加分动作的完成质量与成功率有待提升。

2.5 巴黎奥运周期竞技体操连接加分规则主要变化

国际体操联合会于2021 年5 月颁布了巴黎奥运周期竞技体操比赛评分规则(FIG Executive Committee,2021)。受第32 届夏奥会延期的影响,新版评分规则于2022 年1 月正式启用,与东京奥运周期评分规则(国际体操联合会,2017a,2017b)相比,关于男子、女子比赛项目连接加分认定的规则变化较大。

2.5.1 男子自由体操

巴黎奥运周期关于男子自由体操项目连接加分的规则有3 处变化较大:1)不再限制成套动作连接加分次数;2)连接加分动作必须被包含在一套动作的10 个有效难度动作中;3)关于连接动作具体内容的变化,规定若2 个一周空翻类型技巧动作直接连接则连接加分不予认定,例如后直900°+前直720°等。

2.5.2 男子单杠

东京奥运周期竞技体操评分规则规定,单杠项目C 组及以上难度组别的飞行动作直接连接给予连接加分认定,但巴黎奥运周期的规则增加阿德勒动作与飞行动作连接加分的规定,即D 组及以上难度组别的阿德勒动作连接D 组飞行动作可获连接加分0.10 分,D 组及以上难度组别的阿德勒动作连接E 组及以上难度组别飞行动作可获连接加分0.20 分。同时,新规则取消连接加分次数限制,但所有连接加分动作必须被包含在一套动作所认定的10 个有效难度动作中。

2.5.3 女子高低杠

巴黎奥运周期高低杠项目连接加分的评分规则主要变化为连接加分公式的修订:1)将原来“D+E”飞行接飞行连接加分0.20 分,修改为“E+E”“F+D”直接飞行才能获取连接加分0.20 分,飞行动作直接连接获取加分的难度极大提升,对运动员提出了挑战;2)新增“E+E”杠上难度动作与飞行动作连接可获得连接加分0.20 分。此外,用于连接加分的难度动作组别有所升降(如低杠外正撑腾身向后回环绷杠转体180°至高杠悬垂C 组升为D 组,屈体叶格尔E 组降为D 组、范忆琳下法D 组降为C组),将会影响运动员成套动作中难度动作的选取和编排。

2.5.4 女子平衡木

巴黎奥运周期平衡木项目连接加分相关规则的主要变化:1)新增B 组与D 组技巧动作连接可获连接加分0.10 分,但连接加分动作中D 组难度动作必须为向后完成的、有反弹的技巧动作,且连接加分难度动作组别顺序不能调换(如后手翻/踺子+奥诺蒂);2)取消D 组与A 组动作连接中转体连接可以是相同支撑腿、允许短暂半蹲的规定,舞蹈及混合动作的转体连接必须上步后换支撑腿做第2 个转体,不允许有单或双腿的短暂半蹲;3)F 组及以上难度组别的下法动作和任何连接动作在完成时若出现扒木情况,不给予连接加分。

2.5.5 女子自由体操

巴黎奥运周期女子自由体操评分规则变化较小,仅删除“B+B”同一支撑腿、不上步的单腿转体动作给予0.10 的连接加分,其余连接加分规则未变化。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东京奥运周期男子自由体操、女子高低杠和平衡木项目决赛运动员连接加分与难度分呈显著相关,男子单杠项目连接加分与完成分呈显著相关,女子自由体操项目连接加分与各项得分无显著相关。男子、女子自由体操和男子单杠项目连接加分动作编排形式、数量和价值趋向一致,国内外优秀运动员之间差异较小;女子高低杠和平衡木项目优秀运动员之间的连接加分动作编排差异较大。

2)我国男子、女子自由体操和男子单杠项目连接加分分值较低;女子高低杠和平衡木项目连接加分动作编排占有优势,但高难度连接加分动作编排与完成质量有待提升。

3)巴黎奥运周期,评分规则中连接加分限制的取消和连接加分公式的变化,将促使连接加分项目成套难度技术动作编排朝多元化、多样化趋势发展;取消部分低难度连接加分公式,提高运动员连接加分获取难度,将促使运动员增加比赛成套动作中编排单个高难技术动作的数量;连接加分规则变化,将促使运动员的成套技术动作更具挑战性、惊险性与观赏性。

3.2 建议

3.2.1 精准把控与应对连接加分规则变化及潜在影响

东京奥运周期竞技体操连接加分规则变化较大,连接加分技术动作编排应加强创新和突破,需要教练员与运动员转变对连接加分编排模式的固有认知。男子自由体操项目摒弃单周转体类高难技术动作连接加分编排;男子单杠项目改变以往特卡切夫类“飞行+飞行”单一连接加分技术动作编排模式,寻求“杠上+飞行”“杠上+飞行+飞行”“飞行+飞行”等多种连接加分编排;女子高低杠和平衡木项目连接加分构成主体应由D 难度组别动作组向E 组升级;女子自由体操项目改变以往“回笼”编排模式并适当增加连接加分动作数量;以重视高难度技巧动作习得为基础,创新编排形式,提高连接加分。同时,积极应对连接加分项目规则变化引发的潜在竞赛影响。一方面,需要加强连接加分技术动作多样化编排;另一方面,需要注重成套动作整体编排与设计,努力提升单个技术动作的难度价值,提高连接加分动作难度价值;此外,还需要充分考虑运动员个人技术风格以及完成所编排成套动作的经济性与稳妥性。

3.2.2 多维创新运动员技术难度与动作连接方式

“力”和“难”是竞技体操项目制胜规律的最突出特征,成套动作的难度价值始终是评价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有力效标(何俊,2017)。新规则导向下,成套动作设计与编排创新是竞技体操教练员、运动员、科研人员的首要任务。首先,要创新单个技术动作难度。男子自由体操运动员增加多周空翻难度技术动作储备;男子单杠运动员发展更多复合轴空翻飞行技术动作,如卡西纳、科尔曼等;女子高低杠运动员大力储备E 组空翻飞行动作,如屈体特卡、帕克空翻转体360°等;女子平衡木运动员发展F 组难度下法。其次,要创新连接方式。男子自由体操运动员须创新单周转体动作与多周空翻之间、多周空翻难度技术动作的直接连接方式,如前直720°+前团/前屈两周、后直900°+前团两周等;女子自由体操运动员适当创新编排水平立转 720°+单足立转720°等;男子单杠运动员加强阿德勒技术动作接飞行动作连接加分编排创新,如阿德勒转体180°/360°+莫兹尼克/柳金/科瓦克斯/科尔曼,同时尝试创新编排卡西纳+科尔曼/科瓦克斯等高难飞行动作直接连接;女子高低杠运动员适当创新发展E组飞行动作的直接连接,如屈体特卡+帕克空翻转体360°等;女子平衡木运动员编排并提高踺子+直体后空翻等连接动作的完成质量。

3.2.3 突出体能训练对提升动作完成质量与效率的支撑作用

现代体能训练理论重视和强调动作表现。加强运动员技术动作训练与体能训练相结合,技术动作训练体能化是增强专项体能储备、快速提升和发展运动员技术动作训练质量、提高专项竞技能力的重要方法与手段,也是现代竞赛备战的重要发展趋势。东京奥运周期,我国竞技体操“狠抓体能、恶补短板”,且实效显著。巴黎奥运周期,国家体育总局体操管理中心将继续坚定不移重视体能训练,加强基础体能监控与专项体能训练推进(袁雪婧等,2022)。在具体实施上,要正确把握竞技体操运动员技术动作体能化训练趋势,重视技术动作训练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既要拓展一般性和基础性技术动作的训练宽度和厚度,又要循序渐进做好高难技术动作的发展提高,力求在厚实基础技术动作储备中快速突破高难技术动作。同时,优化技术动作评定标准及具体要求,对训练备战过程中单个难度技术动作储备、组合技术动作掌握及成套动作完成情况进行常态化监测,全链条、全流程制定详实的量化评定标准与要求,通过突出技术动作体能化训练,综合提升完成质量与效率。

3.2.4 注重技术动作训练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反馈

数字化和智能化是现代竞技体育的重要发展趋势,也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方向(袁守龙,2021)。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对训练过程和竞技表现进行同步解构、分析及快速双向反馈,对于优化临场技战术安排,提升比赛表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袁守龙,2018)。竞技体操评分规则对运动员技术动作完成质量的要求日渐严苛,赛场人工智能辅助打分系统等高科技手段的引入,使对运动员技术动作完成的判罚愈加严格和公正。因此,竞技体操运动员技术动作的智能化训练应重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在技术动作训练过程中可通过计算机视觉与智能感知对运动员完成技术动作的姿态、轨迹、速度、速率等进行跟踪识别与监测分析,通过实时信息反馈及时了解运动员每个技术动作的完成质量与特点。另一方面,可通过构建大数据智慧应用平台实现技术动作训练的数字化,如利用三维红外摄像头采集系统、三维测力台等设备同步采集体操运动员技术动作训练影像和动力学、运动学数据,建立智慧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加强技术动作训练大数据的分析解读,进行运动员与主要竞争对手技术动作完成情况的立体对比。

3.2.5 筑牢赛前竞技状态调控的有效性与临场发挥的稳定性

竞技状态是影响体操运动员决赛成功率的重要因素(彭召方 等,2021)。当下,竞技体育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和强化科技的支撑与引领作用(葛会忠 等,2021),而竞技体操运动员赛前竞技状态瞬息万变,定性判断的方式尚不能做到精准调控与及时反馈,可通过科技助力增强运动员备战参赛的适应能力与抗压能力(王国庆,2018),筑牢赛前竞技状态调控的有效性,提高效率、减少损耗(陈小平 等,2018)。同时,稳定性是实现训练备战与参赛表现顺利连接的“通道”(刘建和,2000),也是运动员在竞争实力相近情况下脱颖而出的基本保障。因此,应充分把握和利用评分规则,优化成套及连接加分动作编排,力求连接加分技术动作与成套动作编排在比赛完成度方面的协同效应。同时,注重技术动作完成的熟练程度与成功率,提升成套动作完成的稳定性与流畅性,严控连接中断风险(董建国 等,2021)。此外,应积极通过“赛练结合”方式加强训练,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锤炼运动员完成难度技术动作的能力,同时提升成套动作完成的稳定性。

猜你喜欢

竞技体操平衡木单杠
东京奥运会女子竞技体操发展态势研究
泡泡耍单杠
青少年竞技体操的培养现状与发展策略
摇晃的平衡木
单杠上的大爷们
竞技体操在我国学校开展的策略研究
我与单杠的“爱恨情仇”
汉字诗:旦
四川省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制约因素及对策
艺术“疯狂”客戴志康:从个人情怀与商业利益的平衡木上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