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港防范山泥滑坡开出“绿色药方”

2023-06-08王曦煜

绿色中国·B 2023年2期
关键词:山坡斜坡灾害

王曦煜

在很多人的眼中,香港是个水泥森林。其实,香港作为典型的滨海丘陵地形,山多平地少,土地总面积中超过六成,即约650平方公里属天然山坡,约20%的土地为大于或等于30°的陡峭斜坡。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香港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呈现几何式增长。许多人居住于陡峭山坡下或山腰的房屋和寮屋中。

香港的城市发展规划和多山坡的丘陵地形相结合,建筑物与道路需依山而建,因而制造了很多陡峭的人造斜坡。加上受季候性大雨影响,山泥倾泻一直是香港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但早些时候香港并没有意识到这种灾害的危险,直到20世纪70年代发生几次严重的灾难性山体滑坡,造成了巨大的人命和财产损失后,才使得全社会开始正视山泥倾泻这一灾害的严重性。

历史上,香港曾发生多宗致命的山泥倾泻事故,造成严重伤亡,并摧毁了不少家园。其中1972年6月18日在九龙观塘翠屏道及香港岛半山区先后发生山泥倾泻及大厦倒塌惨剧,酿成巨灾,无数家园被毁,多达138人丧生,是香港有史以来死亡人数最高的山泥倾泻意外。

据当时的数据记载,由于连日大雨,位于观塘翠屏道与晓光街的一幅填土山坡因斜坡土质松散,缺乏巩固维修,导致大幅泥土滑动泻下。数以吨计的山泥,瞬间埋没安置区内的70多间木屋。由于当时为星期日,相当多的居民未有外出,71人被活埋,数百人无家可归。

同一天,山泥倾泻,同时导致香港岛半山区宝珊道路面以及一座两层高的洋房被冲毁,并顺势把干德道一座六层高的楼宇冲塌。洪水及山泥混和楼宇瓦砾与路面混凝土,形成泥石流,沖向位于旭龢道20号。楼高12层的旭龢大厦(建于1965年,事发时楼龄仅7年)应声折断倒塌,并波及在山坡下的景翠园E座。该大厦最高四层被撞毁。在旭龢大厦内,大部分住客未能及时逃生,被埋在瓦砾之下,造成67死19伤。

此一系列大厦倒塌意外,成为香港战后近28年来伤亡最惨重的同类事故,旭龢大厦亦成为香港至今层数最高的全幢倒塌的楼宇。

然而,祸不单行。这两起山泥倾泻的灾害发生4年后,秀茂坪村再次发生山泥倾泻事故。秀茂坪村第9座低层遭泥土淹埋,18人丧生,24人受伤。

虽然香港大多数山泥倾泻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不算很多,但多年来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类似悲剧。从1947年到2008年的半世纪期间,香港累计有400多人死于这种灾害事故。这些灾害造成的伤痛,上一代香港人难以忘怀。

为了防止类似的意外再发生,早在上世纪70年代,香港就成为全球率先开始研究解决减少山泥倾泻风险的方法,并着手建立一套完整的山坡治理体系。香港政府因此成立了特别部门:土力工程处。该部门负责调查及搜集有关斜坡数据,作出工程建议,陆续整治一些有潜在危险的斜坡,而且改善了山坡的处理方法,并曾一度禁止在一些斜坡上进行工程。同时,评估因降雨会导致山泥倾泻高风险斜坡并予以加固的斜坡安全公共工程,也早于1977年开始在香港实行。

除此之外,香港还是全球第一个设计和施行斜坡安全系统,以预防山泥倾泻的城市。土力工程处成立40多年来,其中一项最成功的项目就是山泥倾泻预警系统。每逢香港发生暴雨,土力工程处就会发出山泥倾泻警报,提醒市民某处可能有山泥倾泻的危险,并不断在电台和电视台播出警报信息,建议市民应采取预防措施。例如远离陡坡和取消不必要的行程等,并建议驾车人士避免前往有山泥倾泻警告信号的山坡区域或道路。

综观世界各地,极端天气频频引发灾害。先有韩国受到暴雨侵袭,再有欧洲受热浪肆虐,英国亦向部分地区发出干旱警告,供水公司可能采取更多限水措施。面对极端天气频频,尽管香港政府加强了对斜坡维护的规范,并投放大量资源维护斜坡,同时凭着山泥倾泻危险预警系统,令大型山泥倾泻事故近乎绝迹。但受极端天气影响,山泥倾泻所造成的隐患仍未能完全解除。

2008年6月7日,全港范围遭遇罕见暴雨天气。天文台录得最高降雨量达每小时145.5毫米雨量,全日雨量逾300毫米,属百年一遇的暴雨级别。豪雨引发了香港北大屿山地区、邻近东涌映湾园的山边,出现泥石流。山洪混杂沙泥,不断向公路涌下来。结果来往大澳一段行车路遭沙泥覆盖,面积达10,000平方米,交通陷于瘫痪。还有地区出现山泥倾泻加城市洪涝灾害,导致交通瘫痪,食水和通讯中断,居民苦不堪言。

剖析此次灾害原因,有本港土木与环境工程专家表示,香港当前的两种山泥倾泻预警系统较侧重于考虑山泥倾泻的后果,并无综合考虑气候变化的因素。两种系统都是在暴雨期间或之后发出,警告市民有山泥倾泻的风险,实际上并没有试图预防风险的发生。香港地少人多,土地不足发展,利用斜坡是必需的,山坡的保护和治理的方法,尤其是从源头防范泥石流产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泥石流的成因,在于地表土绝大多数处于非饱和状态,是所有构筑物和边坡的承载体,也是植物生长的根基。在人类工程活动和极端气候的诱发下,非饱和土易发生变形、失稳滑坡等灾害。为此,香港的科学团队依循这一方向,建立了状态相关的非饱和土本构理论,解决了气候变化和工程活动作用下普遍存在的渗流—变形—强度耦合问题,对山泥倾泻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与此同时,科研团队还在利用绿色植物减少斜坡泥石流的议题上做出大胆尝试。研究发现,过去常见的喷浆整固斜坡、斜坡种植草皮等方式,对山泥倾泻的防治作用低,而且各有弊端。例如喷浆整固斜坡,时间一长,下部的泥土一旦被雨水冲走,上面一层的混凝土就容易破损,造成一个个裸露的空洞,十分有碍观瞻。而种植普通的草皮,则后续的维修费用不菲,同时并不能起到固定土层的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特定植物如百慕大草、百喜草、桃金娘和鸭脚木等,共同特点是根系抓地力强、耐践踏度高,同时有广泛的适应土质的能力。而且,这些植物种植成本低,后续的养护也十分简洁,耗费低廉。以这些植物来取代斜坡上的普通草皮植被,则能够利用其优秀的根部抓力,来巩固泥土,进而达到一定的防止山泥倾泻的作用。长远来看,还能节省斜坡的养护开支。

近年来,由特区政府土力工程处牵头,不断面向本港工程业界和社会,普及宣传改善斜坡安全的意识和相关知识,同时倡导可持续发展的斜坡建造和管理理念,鼓励利用土壤生物工程来设计及改善天然斜坡。一方面,从生物多样性原则出发,尝试在斜坡上栽种有根系抓地能力的植物,并与周边的植物产生协同效应,进一步加固斜坡,缓减山泥倾泻的风险;另一方面,则是推广绿色科技,绿色手段的概念,让香港成为一个更绿化、安全、生态多样的城市。

猜你喜欢

山坡斜坡灾害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作家现在时·朱山坡
我省汛期常见气象灾害及防御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信仰的“斜坡”
梦是长长的斜坡(外一首)
山坡上的比赛
山坡上,立着这样一棵老树(外一首)
无轨斜坡道在大红山铁矿中的应用
《灾害来临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