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吕祖谦《古文关键》与南宋时文写作

2023-06-08田雨露

美与时代·下 2023年3期
关键词:程式化

摘  要:吕祖谦《古文关键》虽为古文选本,但具有强烈的时文色彩,尤其与南宋科场论文的写作息息相关。从选文看,特重论文,选入大量科场论文,所选其它文体中也皆以议论为主。从具体的评语看,因南宋科场时文已经程式化,文章各部分的功能、内容与顺序较为固定,吕祖谦采用以段落为核心的阅读法,将段落作为评论的基本单位,要求段落内部的完整,同时根据以意为主的总体原则,要求段落勾连成为有机统一整体。同时又將传统诗学描述声音效果的术语“抑扬”转换用来描述作者褒贬态度,反映出科场试论人物题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古文关键;时文写作;论学;程式化;抑扬

近年来中国古代文章学作为一个新的学术生长点,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作为重要资源的古文评点选本也吸引了众多的研究目光。在这些评点选本中,《古文关键》以“现存评点第一书”的身份更是成为一个学术热点,学者们对其版本、编选、评点形式、旨趣、文章学价值及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产生了一批丰硕的成果①。纵观已有的研究,可以看出,学者们是将《古文关键》置于中国古文选本史中,立足于古文研究立场来进行考察的。这一研究视野自然有其充分的合理性,但依然构成了某种限制。对于《古文关键》作为科举用书的性质,前人已经取得了共识,但从这一角度出发进行的研究尚不充分。因此,本文将《古文关键》放置于南宋时文写作的场域中,结合《论学绳尺》《欧阳论范》《止斋论祖》等著作的理论旨趣和批评方法,考察其选目、评语所具有的时文特征。

一、时文写作需求与古文选目

《古文关键》选文有为时文写作服务的目的,这一点已被学界接受。吴承学认为“《古文关键》是一部‘名不副实的‘古文选本”[1],其书不仅没有选唐以前的古文,而且所选差不多只限于论体文,这是很警策的看法,但仍有可供申说的余地。

《古文关键》选文63篇,其中论体文42篇,包括论、解、说、原、议、辩。这其中,苏轼《子思论》《荀卿论》《韩非论》《孙武论》《留侯论》《晁错论》《厉法禁》《倡勇敢》8篇皆属于他为应嘉祐六年制科考试而投递的五十篇贤良进卷的内容,其中前6篇属进论、后2篇为进策。制科进卷中的策文既不同于制科殿试的策文,也与进士科第三场和殿试的策文不同,因后三者的策文皆为对策,是针对考官所出策问写作的。而进卷中的策文系自主命题、自由发挥,写法上近于进论,差别只在于论侧重一般理论、策侧重具体措施,但二者并无本质差别。《王者不治夷狄论》系苏轼制科考试中的“秘阁六论”之一,命题方式和写作方法都与科场论更为接近。所以所选苏轼文16文中10篇皆是其制科文,在宋人的观念中,这些制科考试的文章自然属于时文。所选苏辙文两篇,亦是同一年递交的贤良进卷内容,《三国论》为进论,《君术二》属进策,亦属于时文。所选张耒文二首《景帝论》《用大论》,亦有属于进卷的可能。北宋元丰时期士人谋求学官等职位,亦需通过考试,为取得考试资格,也需投递进卷。《宋史·艺文志》著录张耒“进卷十二卷”[2],所以上述两篇论文大概属于其十二卷进卷的内容,是张耒元丰末为谋求太学录所作[3],亦属于时文。

其他21篇文章,从文体上看,有书、传、赠序、书序、碑、赞,但从内容上看,皆以议论为主。《重答张籍书》论著书,《答孟简尚书书》论辟佛,《答陈生书》论速化之术,《答陈商书》论为文不合时好,《送王含秀才序》论醉,《送文畅师序》论圣人之功,《种树郭橐驼转》论种树之道与理民之法,《梓人传》论为相之道,《与韩愈论史官书》论史法,《送薛存义之任序》论为吏之道,《上范司谏书》论官责,《送徐无党南归序》论士人修身、施事、著书,《送王陶序》论《易》理,《上富丞相书》论为官处世之道,《上田枢密书》论为人当不负天之所赋和后之所学,《钱塘勤上人诗集叙》论待客之道,《六一居士集叙》论欧阳修,《潮州韩文公庙碑》论韩愈,《王仲仪真赞叙》论世臣之用,《战国策目录序》论法变道不变,《送赵宏序》论安抚蛮人之法,皆有相当篇幅的议论部分。对于这些文章,吕祖谦批语也是集中于议论文字,如《与孟简尚书书》第一段叙来书内容、答书之意及自己与大颠交游始末,全系叙事。吕祖谦不批一语,从“孔子曰”以下进入议论才开始加以评点,且“孔子曰”一句旁批曰:“自此是作文。”[4]由此可以看出在评点者的意识中,前叙事部分并不重要,议论文字才是写作的重点,也是阅读的重点。又如《种树郭橐驼传》系一篇人物传记,按文体特征来说,文章重心应是传主生平行实,本文却以问答组织线索,聚焦于种树之法与理民之道。吕祖谦同样在第一段叙述郭橐驼基本情况的部分不下一字批语,只评中间两大段议论部分。由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古文关键》所选非论体文的议论特征及评点者的注意力所在,即此可见无论是选还是评。

从题材类型上说,本书论体文多选人物论,如《谏臣论》《纵囚论》《管仲论》《高祖论》《子思论》《荀卿论》《韩非论》《孙武论》《留侯论》《晁错论》《秦始皇扶苏论》《范增论》《景帝论》等。此外,《潮州韩文公庙碑》《王仲仪真赞叙》《六一居士集序》也相当于人物论。南宋科场试论中汉唐人物论题较为常见,可以说《古文关键》为初学示范的意图十分明确。

从写法上来说。《仕学规范》引吕本中《吕氏童蒙训》曰:“韩退之文浑大光远难窥测,柳子厚文分明见规摹次第。初学者当先学柳文,后熟韩文,则功夫自见。”[5]可见对于初学而言,柳文间架清晰,较易把握文章脉络,所以为初学选文,当从柳文入手。《古文关键》选柳文8篇,皆为脉络清晰、层次分明之作,其中7篇有题下评,多指出其铺叙间架、段落分明等特点。不仅如此,所选韩文也多结构清晰之作,如《获麟解》五段反复,《师说》中间三段并列,《谏臣论》难解反复,《重答张籍书》铺叙分明。欧阳修、苏轼等人的文章也多是层次分明、脉络清晰之作,充分考虑到了初学者的接受能力。同时选取以铺叙见长的文章,也有服务试论写作的目的。试论中,大讲是文章的主体部分,是论证立意的核心。大讲篇幅长,要求反复铺叙,从各个角度、层面论证主旨,所以南宋时文家特别重视文章中的铺叙。如陈傅良说:“大凡讲题,实事处须是反复铺叙,方得用语圆转。”[6]1083欧阳起鸣云:“铺叙要丰赡,最怕文字直致无委曲。欲抑则先扬,欲扬则先抑,中间反复,唯意所之。”[6]1088所以吕祖谦重视铺叙之文,在评点中重视指示铺叙手法,当是出于试论写作的需要。

二、试论程式化与阅读段落化

试论的程式化是指科场论体文的体制结构形成固定模式,文章各部分的功能、内容与顺序较为固定,考生按此格式作文。《四库提要·论学绳尺提要》论试论的程式化云:“其始尚不拘成格,如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自出机杼,未尝屑屑于头项心腹腰尾之式。南渡以后,讲求渐密,程式渐严,试官执定格以待人,人亦循其定格以求合于是,双关、三扇之说兴,而场屋之作遂别有轨度,虽有纵横奇纬之才亦不得而越。”[7]试论在南宋初期就已经完成了程式化进程,《论学绳尺·论诀》《止斋论祖》均有陈傅良《止斋论诀》,内将试论分为破题、原题、讲题、结尾四个部分。《论学绳尺·论诀》所载,戴溪将之分破题、接题、原题、讲题、结题,冯椅以鼠头、豕项、牛腹、蜂尾为喻,分破题、承题、小讲、冒头、讲题五个部分,欧阳起鸣分论头、论项、论心、论腹、论腰、论尾六个部分。综合各家分类,并结合《论学绳尺》选文评语,可知宋人一般将试论分为破题、承题、小讲、官题、原题、大讲、余意、结尾八个部分。一般史论题中小讲后又有入题,又称缴结,交代论题的出处。南宋前期大讲后往往又有使证,引用史实来论证文章观点。各部分功能明确,写作时要求段落清晰,尤其上下段之间,在内容、写作手法等方面要区别明显、界划明晰。如破题提出一篇主意,承题承接破题,进一步解释主意,二者往往立论方法相反,破题正破,则承题反承,破题反破,则承题正承。小讲与入题也“最忌前后重复,或前面已详,则入题处便得省文法,或未详则入题处却不可略”,二者互相补充,而详略又截然不同。

试论的这种程式化写作模式,使得文章内部各部分各自独立,呈现出段落化特征。写作模式反过来影响阅读模式,逐渐形成一种段落化阅读,使得人们阅读、写作不再以篇为单位,而是以段为基本单位。吕祖谦《关键增广丽泽集文·总论看文法及作文法》第五条云:“夜间可专看段子文字,可用处多。”[8]所谓“段子文字”就是指摘录的文章段落,现存吕祖谦编纂的《精骑集》即系摘录唐宋名文段落而成,所录皆为显示文章纲目、主意的段落,如韩愈《圬者王承福传》选录王承福自述“吾操镘以入富贵之家有年矣”至韩愈评论“其学杨朱之道者耶”一段文字,正是显示文章主意的地方,可见吕祖谦确实曾以段子教授学生锻炼阅读写作能力。又如南宋方颐孙的《黼藻文章百段锦》以格论文,选文也多系文段,正为方便读者阅读揣摩,学习写作文段,积段成篇,以成完整的论文。

以段落为基本单位,每段自具首尾,自成一个独立完整的个体,这种试论的阅读写作方法也影响到了《古文关键》阅读古文的方法,最明显的是着眼于段来进行分析,提示读者文章的段落特征。如《获麟解》题下评云:“其抑扬开阖,只主‘祥字,反复作五段说。”《师说》题下评:“此篇最是结得段段有力,中间三段有三意说起。”《答陈生书》题下评:“中间四段铺叙整齐处极好。”《桐叶封弟辩》题下评:“此篇文字,一段好如一段。”《厉法禁》题下评:“此篇段段有警策。”都是以段为阅读单位来评论整篇文章的特色,或论其章法,或论其行文法。

作为独立的基本阅读单位,段落也是文意的基本单位,每段各具一意,划分段落即是划分文意层次,以此来显示出文意的脉络与进程,这在以意为主的试论中非常重要。所以在具体的评文中,吕祖谦每每提示段落,如《桐叶封弟辩》第一段后旁批:“此一段只是叙事。”划分段落,并指示段落内容。完整段落必然具有起结,吕祖谦一般以“起”“结”等字眼标识文章段落,这是全书中数量最多的批语,由此可见其眼光所在。如《原道》开篇“博爱之谓仁”一下四句,旁批:“散起。”“仁与义为定名”一下四句旁批:“总收。”有起有收,自成一个段落,虽不言段,却提示出段落的起止。

吕祖谦甚至将划分段落作为一种基本的阅读程序。《古文关键·看文字要法》论阅读程序是特别强调“如何是起头换头佳处,如何是缴结有力处”。《关键增广丽泽集文》云:“凡做文字,每段结处必要紧切,可以动人言语。”每段的起头、结尾,即是一个新文意的提出与总结的部位,注意这两处才能够更好把握文意。而所谓换头即新文段的开始,又是新的文意提出的标志,也是文意转换的标志。

但是以段为单位进行写作,最后组合成篇,容易使文章各部分缺乏内在联系,使其缺乏整体统一性,呈现出破碎的状态。明代高琦《文章一贯》引吕祖谦《丽泽文说》云:“散文若作段子,恐不流畅。”[9]正显示出吕祖谦本人对以段为单位进行写作造成的弊端有着清醒的认识,因此提醒后学注意。而吕祖谦的救弊之方有以下几种。

从篇的角度讲,首先他强调首尾相应。在《看古文要法》中,这一方法作为一项基本的阅读步骤被提出来,在《荀卿论》尾批云:“头使孔子起,后仍旧使孔子结,又见文字不虚,亦自相应。”此文由读《孔子世家》起,结尾落说到孔孟之论,前后照应。这一主张成为南宋论家的共识,如《论学绳尺·论决》引吴镒“论有七体”其六曰:“首尾相应,其势如击蛇。”此外他还强调“常使经纬相通,有一脉过接乎其间然后可。盖有形者纲目,无形者血脉也”,有一脉贯通全文,即是以文章主意贯通全文,这种无形的文意表现在文章中就是贯通全篇的关键词。如《春秋论中》“正名以丁分,求情而责实,别是非,明善恶,此《春秋》之所以作也”,旁批:“名分、情实、是非、善恶,是纲目处。”名分、情实、是非、善恶等关键词贯穿全文,吕氏文中每逢这类字眼均批“纲目”“血脉”,意在指示这些关键词勾连起了文章的脉络,使文章成为联系紧密的整体。

在有些情况下,《古文关键》批语中的纲目还指文章大纲,这种用法往往与间架同义。在许多文章的题下评中,吕祖谦都提醒读者主意文章的间架,如《封建论》题下曰:“此是铺叙间架法。”文章中间以“周有天下”“秦有天下”“唐興”组织文章,间架分明,纲目清晰,三段之间因历史逻辑并置,联系紧密。

除此以外,吕祖谦还特别强调“过接”处的重要性。《论学绳尺·论诀》引吕祖谦语云:“看论须先看主意,然后看过接处。”《关键增广丽泽集文》曰:“看文字须要看他过换处及接处。”所谓过接处即段落转换处,强调上下段落之间的关系。《论学绳尺·论诀》引吕祖谦语云:“论之转换处须是有力,不假助语而自连接者为上。”上段要结得有力,所谓有力即不假借“然”“而”等表示转折关系的助词来帮助转接,这就要求上段结尾必须斩截,不做模棱两可之论,通常使用判断句,有时使用设问,以问为答。下段要起得自然,两段文意既能清晰划分,又具有内在联系,这样才能称得上转接佳。

在南宋试论中,相邻各部分往往要求在写作手法、立论方法上使用一些异质性因素,使上下两段间既能形成差异,相反因素又造成逻辑联系。如破题与承题,往往正破接反承,反破接正承;又如原题往往用两段,一般上段正说,下段反说。这一方法在《古文关键》的评点中也大量使用,抑扬、伏应、难解、起束、轻重、多少、大小等等相反概念常用来评论文章中的异质性因素,错综使用,能够增加文章的波澜,形成曲折多变的文风。下面以抑、扬为例来分析异质性术语在《古文关键》评点中的作用。

《古文关键》选录了不少有关人物论的文章,在这些文章的批语中,吕祖谦提出了关于人物论的写作方法。如苏轼《范增论》批语曰:“大凡作汉唐君臣文字,前面若说他好,后面须说他些子不好处,此论前说增不足道,后却说他好,乃是放他一线地。”此条批语针对的是以“汉唐君臣”作为题目的文章,在宋人的社会历史文化叙述中,汉唐史事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主题。北宋论体文的写作,人物论是一大宗,汉唐君臣是其中最重要的论述对象。到了南宋时期,科场论的题目也多出自汉唐史书,这代表了官方的一种态度。以南宋三种科场论集为例,《论学绳尺》收录文章155篇,其中题目出自《史记》者3篇、《汉书》54篇、《后汉书》5篇、《新唐书》13篇,计75篇,若再计入出自唐人如王通、陆贽、韩愈的著作的文章,则有89篇,占比高达57%;陈傅良《止斋论祖》收录其论文39篇,其中出自《汉书》《后汉书》《新唐书》《文中子》、韩愈文集者计18篇,一半略弱;欧阳起鸣《欧阳论范》收文61篇,其中题目出自汉唐史及唐人作品者计29篇,亦一半略弱[10],由此可见汉唐史题目在南宋科场论文中的重要性。依据汉唐史在南宋科场文化语境中的地位,可知此处吕祖谦所谓“汉唐君臣”文字针对的正是科场论文的写作。

针对具体写作,吕祖谦提出一个原则,即差异性原则。“前面若说他好,后面须说他些子不好处”,一篇文章中要包括对人物的肯定、否定两种观点,其间的比例视文章立意而定,若总体肯定,则前说肯定性意见,后文略说否定性意见以作点缀,反之亦然。一般而言,有关汉唐史题目多为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唐太宗、翟方进、陆贽等所谓的明君贤臣,对此类人物的看法一般要以肯定为主,以否定立意时,要进行回护,不可批评太过。苏轼此文论范增不能早去,言语中多批评,并谓之“陋”,在结尾处,又肯定其“亦人杰”,即前说其“不足道”,后面又“说他好”。与此相同的评语还有苏轼《荀卿论》批语:“此篇前面说荀卿不好了,后面略放一步与他,言荀卿亦是个贤者,大抵作文体式要如此。”此文前论荀卿放言高论、喜为异说,影响到弟子李斯,卒致大祸,结尾处又谓其“明王道、述礼乐”,肯定他在儒学传统中的地位,整体上是批评,后文略作肯定。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差异化的论述方式,目的并不为全面评价人物,或是辩证看待人物的功过,而是出于行文的考虑。

《古文关键》的评点中,常用抑扬二字。如《高祖论》题下批:“此篇须看抑扬”;《上富丞相书》题下批:“此篇须看曲折抑扬”;《范增论》题下批:“这一篇要看抑扬处”;《三国论》题下批:“此篇要看开阖抑扬”。传统诗学批评中,抑扬针对的是声音层面的内容,指平仄高下,此处抑扬的用法不同,指的是作者的情感态度,抑指否定、贬低,扬指肯定、赞赏。比较《荀卿论》《三国论》两篇的题下批和尾批,可以知道前引批语中“不好处”“好处”即指抑、扬。结合南宋的几部古文、时文评点选本,我们可以看出到此一时期,“抑扬”已经成为一个稳定的批评术语,被大量应用于批评实践。《古文关键》评语中“抑扬”连用有十七处,文章评语中抑、扬分别使用的情况就更为繁多。考察《古文关键》评语中抑扬论的用例,可以发现在涉及人物评价的地方使用最多,且抑、扬交叉使用,都印证了上面引文的主张,即人物题要有抑有扬,抑扬结合。如苏洵《汉高祖论》第一段“不如陈平”句,旁批:“抑中之扬。”此句谓高帝不如陈平,是抑高帝,但称其为“汉高祖”,又肯定了其建立汉朝的功绩,所以又有扬。“不如张良”句旁批:“抑。”说高帝不如张良,又是抑高帝;“高帝乃木强之人而止耳”句,旁批:“抑。”此句说无陈平、张良,高帝无法建立功业,亦是抑高帝;“后市子孙之计”句,旁批:“扬。”高帝能为后世子孙划策,为陈平、张良所不及,此处是扬高帝。此文论高帝目光长远,能佑及身后子孙,整体是扬,而开篇一连几句抑,引出主旨句才扬,因此吕祖谦题下批提醒读者“此篇须看抑扬”。除了单独使用,我们看到此文中批者还将两者结合,表达更為复杂的情感态度,如“抑中之扬”。在韩愈《答陈商书》中,“三四读上不能通晓”句旁批曰:“扬中之抑”,三四遍尚且不能读懂,一方面赞赏陈商文章高古,另一方面也是说其晦涩难通,因此表面的扬也显露了抑,“扬中之抑”点出了一句话中的两层情感态度和评价。

《古文关键》批语中所倡导的这种抑扬结合的作文法和以抑扬评文的阅读法,在南宋的论学著作中都能够找到回应,说明这是一种普遍共享的写作方法和批评方法。《论学绳尺·行文要法》引《林图南论行文法》有所谓“抑文”“扬文”,两条题下小注曰:“凡欲扬,必先抑”“凡欲抑,必先扬”。抑文是指以批评立论的文章,扬文乃以肯定立意的文章,但二者都要求抑扬结合,欲扬先抑,欲抑先扬,这样即可为文章增加一种波澜,造成文势的起伏。上文分析过的苏轼《荀卿论》《范增论》都可以算是抑文,但写作方法上与林图南说略有区别,皆是前抑后扬,前幅痛抑,结尾略扬以作点缀。

综上所述,《古文关键》产生于南宋,当时社会具有浓厚的学术氛围,时文写作极为发达,尤其这部书又是为指导初学而作,有着强烈的科举目的。其选文虽然都是单行的唐宋古文,但其中有大量科场应试之作,本身即属于时文写作的范畴,其他作品皆以议论之体为主,即使传体文也选以议论为主者,吕祖谦的具体评论也是着眼于其中的议论部分,使得选文本身呈现出强烈的时文色彩。而在具体的评语中,吕祖谦立足于时文尤其科场试论写作的需要,从选文中抉发可供时文写作借鉴之处,对这些内容的强调都表现出鲜明的时文批评的眼光。以段落为基本写作单元,既强调段落划分的清晰,又注重段落间的勾连与贯通,使之成为有机统一整体,体现出对时文程式化及其片段化缺陷的深刻体会。而对全文异质性因素的组合关系,尤其是对抑扬的强调,尤其体现出科场试论人物题写作的影响。吕祖谦将传统诗学批评中用于评价声音效果层面的术语,转化成评论写作者对人物褒贬态度的术语,并在批评实践中大量使用,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展示了南宋试论人物题对《古文关键》批评实践的影响。实际上《古文关键》评语所使用的术语中,还有很多是与南宋论学共享的,例如对“有力”“过接”“间架”“开阖”“曲折”的重视就有其论学背景的支撑,全方位展示了《古文关键》的编选与南宋时文写作的关系,有待于更深一步地开掘。

注释:

①吴承学.现存评点第一书——论《古文关键》的编选、评点及其影响[J].文学遗产,2003(4);张海鸥、罗婵媛.南宋古文选本中的文章学思想[J].广西社会科学,2015(7);仇小屏.吕祖谦《古文关键》文章论研究[M].台北:万卷楼图书公司,2010.

参考文献:

[1]吴承学.现存评点第一书——论《古文关键》的编选、评点及其影响[J].文学遗产,2003(4):72-84,143.

[2]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5:5370.

[3]朱刚.唐宋古文运动与士大夫文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287.

[4]吕祖谦.古文关键[M]//吕祖谦全集:第11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

[5]张镃.仕学规范[M]//历代文话:第1册.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323.

[6]魏天应.论学绳尺·行文要法[M]//历代文话第1册.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7]永瑢.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5:1702.

[8]吕祖谦.关键增广丽泽集文[M]//吕祖谦全集:第16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121.

[9]高琦.文章一贯[M].历代文话:第2册.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2156.

[10]魏希德.意旨之争——南宋科举规范之折冲[M].胡永广,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304-305.

作者简介:田雨露,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程式化
避免程式化 走向自主化
中职计算机课堂程式化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论西方戏剧的写实主义对当代戏曲的影响
戏曲程式化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作用
芭蕾舞的多维度解读
含于内而形于外
京剧服饰的文化内涵
浅谈京剧身段表演的艺术
浅析江西兴国庆盛堂木偶造型的程式化与符号性
诺斯洛普?弗莱的莎士比亚喜剧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