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英语情境教学的有效策略

2023-06-07代梦娟

考试与评价 2023年5期
关键词:教者创设交流

代梦娟

学生只有接触地道的英语,才能形成参与交际的动机。教师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他们构建真实的语境,能激活他们的思维,促进信息的传递,让他们有更多运用语言材料的机会,能促进他们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提升。教师要借助教学情境,让死气沉沉的氛围变得富有活力,能为学生构建丰富的语境,激发学生愿意学的欲望,满足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愿望,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教师要以情境唤醒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让学习体验主动探究的过程。

一、以暗示创设情境,引发学习意识

教师要通过暗示,诱导他们的潜意识活动,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主学习,能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暗示的环境,教师要借助柔和的色调、充足的光线、淡淡的清香以及优美的音乐、催人奋进的标语等为学生构建学习英语的环境。学生跨入校园,就能感受到清新愉悦的氛围,并为它们所吸引,在视觉刺激下能大大提升学习的效果。教师可以在班级张贴英文的名人名言,或在课前进行两分钟的英文朗读、播放英语新闻,将学生带进全新的英语学习环境。

音乐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运用音乐暗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一些学生没有养成大声朗读的习惯,教师要通过学生大脑的刺激,为他们开辟语言的通路,学生在快节奏音乐的引导下会加快朗读的速度,在慢节奏的影响下会逐步放慢速度。学生在默读、听写时,可以选择悠扬动听的小夜曲,在激烈的小组活动时可以选择曲调宽广、节奏欢快的交响曲。教师运用不同的语调引领学生参加朗读活动,能大大提升学生的记忆效果,能帮助他们真正理解语篇的内涵。

学生往往视教师为“榜样”“长者”,教师倍受他们的尊重,在他们面前有一定的威信。教师是暗示信息的发出者,受到学生的崇拜,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表演予以暗示,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参加活动。教师的权威暗示能促进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暗示,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让他们产生安全感,从而能“信其道”。教师在授课中,要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加以辅助、引导,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能投身于语言交际之中。在学生注意力分散时,教师要通过变化的语调引起学生的注意,在有疑问时,教师用升调,这样可以使教学秩序变得更加井然,也能让学生的思维紧跟教师的步伐,步步前行,从而顺利地达到预期的目标。

二、创设抛锚语境,建构认知主体

学生是知识的主动探究者,他们在基于自己的认知背景知识上进行有意义的建构。教师不能向学生简单地传递知识,而要借助一定的情境,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让他们通过与学生之间的协商、合作、交流,形成有意义的建构。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运用真实的事件、有效的问题“抛锚”,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背景之中,让他们围绕有趣的事件展开交流,从而能让他们的语言潜能得到激发。

如在学习译林版八下Unit 5 Good Manners的Reading II内容时,教者呈现多种场景,让他们交流英国人在这些场景中的礼仪行为。当学生谈及到排队等候时,教者继续引导:I often go to the supermarket to do some shopping, and there are always many people. But I never push in before others. I always wait for my turn patiently. If I bump into someone while waiting, I will say “I?'m sorry”. What about you? 教者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为学生创设新的情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和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怎么做的。学生对于熟悉的场景,有交流的话题,也有交流的欲望。通过学生的交流,让学生明白在公共场所哪些行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不应该的,有助于学生形成礼仪的意识,从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

教师要设计“锚”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意愿,让他们融入自己的经验去体验、思考,让他们在识别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中获得思维能力的提升。

上课伊始,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疑问,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能调动他们的学习内驱,帮助他们解决认知的冲突,促进他们对语言知识的建构性理解。教师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让他们跟着教师的“锚点”,进入新知的探索思考之中。

如在学习译林版八上Unit 5 Wild animals的Reading内容时,教者通过一个“猜动物”的游戏,让学生复习野生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如It has black and white lines and looks like a horse. It is a large wild animal of the cat family. It has orange fur with dark lines. 学生通过猜测的游戏,促进他们对动物特征的把握,教师让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并与学生交流:My favourite wild animal is very lovely. It looks like a bear. It likes eating bamboo. Most of them live in China. Can you guess what it is? 教者在导入时设计游戏情境,能聚焦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探索与思考的兴趣,在学生猜出答案后,教者呈现大熊猫的图片,并呈现大熊猫的有关信息,引发学生的探讨交流。

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要以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探究思考,在帮助他们提高语言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语言知识的学习不能局限于机械化的讲解上,教师要发挥情境的引学作用,引领学生参与讨论、合作、探究及语言实践,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语言素养的提升。

如在学习译林版八上Unit 6 Birdwatching的Reading内容时,教者引导学生针对自己的预习情况,展开探讨交流,学会提出问题:Where?'s Zhalong? What kind of land is there in Zhalong? Why are the wetlands important for the wildlife? What?'s Zhalong famous for? 学生融入问题情境中,围绕扎龙自然保护区分享信息,探讨预学中的问题,能加深生词的理解以及鸟类基本特征的把握。

三、创设学习环境,拓展学用渠道

教师要解决学生的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一个创造性表达的环境,以提升他们的语言实践能力,能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教师要构建生动活泼的情境,引入丰富的学习资源,让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贴近时代。教师要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去唱歌、讲述故事、演讲、扮演角色,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语言素养。

教师要解放学生的嘴巴,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围绕话题内容开展讨论交流,在分享、表达中形成有深度的理解。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教师要关注未来发展、科学前沿、文化差异等内容,解放学生的头脑,让学生通过语言的操练以及动手的操作,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在教学设计中构建情景化的活动、多样化的形式,让他们在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实践活动中发展能力,形成语言交际的素养。教师要创设一个语言实践的环境,引入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在建构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

如在教學译林版九上Unit 7 Films的Integrated skills中Speak up部分时,文本的对话是Sandy和Daniel谈论自己最喜欢和不喜欢的电影类型,教者让学生四人一个小组,在小组内谈论自己最喜欢的和不喜欢的电影类型,并且说明喜欢和不喜欢的理由。

英语课堂学习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让学生能认同不同的文化,以培养自己的国际意识。英语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通过学习不仅能促进知识的积累、技能的提升,还能满足交际的需求,教师要将听、说、读、写等技能的训练融入到语言背景之中,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促进学生对深层次文化的理解。学生在语言交流中,能得体地运用语言、合理地运用文化,将语言知识与背景文化紧密结合,从而促进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教学九上Unit 1 Know yourself的Integrated skills Part A“What decides your personality?”时,教者让学生比较西方的12星座和中国的12生肖,学生发现两者之间有不同点:在西方一年被分成12个星座,出生的日期决定着星座;而中国的12生肖是12年才一个循环,出生于同一年的人有着相同的生肖。两者之间也有相同点:同一生肖或星座的人有着相似的性格。

教师与学生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能促进彼此的相互成长。教师要发挥导引作用,将自己视为一颗石子,投在平静的水面上激起涟漪,让“一潭死水”变得富有活力。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发挥导学、导行的作业,通过恰当的引导启发,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他们语言素养的提升。

总而言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教学目标、考虑兴趣爱好与现有认知水平构建教学情境,能活跃英语课堂的氛围,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促进他们对问题的探究与思考。教师要立足生本,依生而教,围绕学生的认知点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对话热情,满足学生的交际发展需求。

猜你喜欢

教者创设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音乐表演技能培养之我见
某生课寝
受教者主体性视角下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姚奇富:为教者,好之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