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地贪夜蛾识别与防控

2023-06-05张亚虹

云南农业 2023年6期
关键词:弥渡县夜蛾成虫

张亚虹

(弥渡县新街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弥渡 675600)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又称秋行军虫、秋黏虫、草地夜蛾,为夜蛾科,夜盗蛾属害虫。原产美洲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美洲大陆,具有适应性强、防控难度大的特点。草地贪夜蛾幼虫大量啃食禾本科(水稻、甘蔗、玉米)及菊科、十字花科等多种农作物,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发育速度随气温提升而加快,1年可繁衍数代,1只雌蛾可产下超过1 000颗卵。繁殖能力强,成虫可长距离飞行,短时间内造成大范围的为害。

弥渡县2019年4月发现草地贪夜蛾,其来势凶猛,扩散速度异常迅速。截至2019年7月31日,短短3个月已扩散蔓延至8个乡(镇)玉米种植区,全县发生为害面积3 093 hm2,防治面积4 333 hm2,对全县1.03万hm2大春玉米构成严重威胁,防控形势较为严峻。草地贪夜蛾为害隐蔽,防治困难。为有效防止草地贪夜蛾暴发成灾,弥渡县持续抓好监测预警、技术培训和统防统治,力争全面压实属地责任,抓早抓小,努力将草地贪夜蛾为害控制在最低水平。

1 形态特征

1.1 成 虫

成虫翅展32~40 mm。前翅灰色至深棕色,后翅白色,边缘有窄褐色带。雌虫前翅呈灰褐色至灰棕色,有环形纹和肾形纹;雄虫前翅灰棕色,翅顶角向内各具一大白斑,环形纹后侧各有一浅色带自翅外缘至中室,肾形纹内侧各有一白色楔形纹(见图1 H-K)。

图1 草地贪夜蛾的卵、幼虫、蛹和成虫

1.2 卵

卵呈圆顶形,直径0.4 mm,高0.3 mm,通常100~200粒卵堆积成块状,多由白色鳞毛覆盖,初产时为浅绿色或白色,孵化前逐渐变为棕色卵,多产于叶片正面,玉米喇叭口期多见于近喇叭口处。温度适宜时2~3 d孵化(见图1 A-B)。

1.3 幼 虫

幼虫6个龄期,偶为5个。初孵时全身绿色,具黑线和斑点。生长时仍保持绿色或浅黄色,具黑色背中线和气门线。老熟幼虫体长35~50 mm,头部具黄白色倒“Y”形斑,黑色背毛片着生原生刚毛(每节背中线两侧有2根刚毛)。腹部末节有呈正方形排列的4个黑斑。如密集时(种群密度大,食物短缺时),末龄幼虫在迁移期几乎为黑色。幼虫共6龄,体色和体长随龄期而变化,低龄幼虫体色呈绿色或黄色,体长6~9 mm,头呈黑色或橙色。高龄幼虫多呈棕色,也有黑色或绿色的个体存在,体长30~50 mm,头部呈黑色、棕色或橙色,具白色或黄色倒“Y”形斑。幼虫体表有许多纵行条纹,背中线黄色,背中线两侧各有1条黄色纵条纹,条纹外侧依次是黑色、黄色纵条纹。幼虫最明显的特征是腹部末节有呈正方形排列的4个黑斑,头部呈明显的倒“Y”形纹(见图1 C-F)。

1.4 蛹

蛹呈椭圆形,红棕色,长14~18 mm,宽4.5 mm。老熟幼虫落到地上借用浅层(深2~8 cm)土壤做一个蛹室,土沙粒包裹的蛹茧在其中化蛹。亦可在为害寄主植物如玉米穗上化蛹(见图1 G)。

2 生长规律与田间为害状

2.1 生长规律

草地贪夜蛾无滞育现象,适宜发育温度广,为11~30 ℃,在28 ℃条件下30 d即可完成1个世代。雌雄虫均可多次交配,单头雌虫可产卵块10块以上,卵量约1 500粒。新孵出的幼虫以卵壳本身为食,然后静置2~10 h。幼虫即毛毛虫更喜欢以新叶为食,由于食性习惯通常各自找到一片新叶。幼虫改变皮肤7次,并在最后一次离开墨囊,穿透0.5 cm深的土壤变成蛹。蛹阶段在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持续10~12 d。成虫寿命约12 d,完整周期仅为30 d。

2.2 田间为害状

为害玉米时,1~3龄幼虫通常隐藏在心叶、叶鞘等部位取食,形成半透明薄膜“窗孔”,低龄幼虫还会吐丝,借助风扩散转移至周边植株上继续为害。4~6龄幼虫为害更为严重,取食叶片后形成不规则的长形孔洞,可将整株玉米叶片取食光,也会钻进心叶、未抽出的雄穗和幼嫩雌穗为害,影响叶片和果穗正常发育。苗期严重破坏生长点,形成枯心苗。种群数量大时,幼虫如行军状成群扩散。环境有利时,常留在杂草中(见图2)。

图2 草地贪夜蛾幼虫为害玉米情况

3 应急防控措施

最佳时期为低龄幼虫的防控,按照“早谋划、早预警、早准备、早防治”的要求,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全面监测、应急防治,统防统治、联防联控。

3.1 加强监测预警

在玉米草地贪夜蛾为害高风险作物种植区设立重点监测点,应用性诱剂监测草地贪夜蛾成虫数量和动态。发生区采用大田普查和系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准确掌握草地贪夜蛾卵、幼虫、蛹数量,为害程度及动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

3.2 做好宣传

草地贪夜蛾是外来新发重大害虫,基层群众识别难、防治难、认识不足,应通过广播、报纸、电视、宣传挂图和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开展科普宣传和技术培训,让广大农户充分认识草地贪夜蛾特征、发生规律、为害症状及防治措施,确保第一时间掌握科学防控方法。

4 防治方法

4.1 农业防治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浇水促进作物健康生长,提高作物抗虫、耐虫性;种植抗草地贪夜蛾作物品种;调整作物播期错开草地贪夜蛾为害的敏感生育期及主要发生期而减轻为害;将作物与趋避害虫、吸引害虫天敌的其他作物间作或轮作。选用效果好的天敌如赤眼蜂、黑卵蜂等进行防控。

4.2 生物防治

使用诱杀式黑光灯诱杀玉米地草地贪夜蛾成虫。利用草地贪夜蛾的趋光性特点防治效果好,不会污染环境。成虫阶段还可以用性诱剂诱杀,是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最佳防治方法,效率高,绿色环保,经济实惠,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4.3 化学防治

草地贪夜蛾药剂防治要首选低毒高效、残留量少、残留时间短、无公害农药。在蛾卵刚刚孵化成蚁虫阶段选用10%氯氰菊酯乳油1 200~1 600倍液均匀喷雾玉米叶面,或用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200~1 600倍液均匀喷雾玉米植株茎叶,或用25%灭幼脲3号悬浮液1 600~2 000倍液、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 0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1 000~2 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3 000~4 000倍液叶面喷雾。

5 结 论

草地贪夜蛾具有繁殖力强、迁飞快、为害严重等生物特征。自2018年由缅甸侵入以来,云南省有64万hm2玉米被侵害(占全国的60%),对弥渡县玉米生产为害巨大。草地贪夜蛾啃食嫩芽,造成玉米大规模减产,很可能成为未来为害中国粮食安全的主要入侵生物,形成“蛾口夺粮”的局面。

玉米是弥渡县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关系到全县粮食产量和农牧业发展。更好地摸清草地贪夜蛾在弥渡县的发生、消长规律,科学准确地预测未来草地贪夜蛾的发生及为害程度,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指导下,科学制定防控实施方案,加强草地贪夜蛾的宣传和科普,及时准确鉴定和合理防治,是弥渡县玉米增产增收、虫口夺粮的重要工作。

猜你喜欢

弥渡县夜蛾成虫
弥渡县大三村水库施工管理问题及改进探究
科学认知草地贪夜蛾 打赢防控攻坚战
栗山天牛成虫取食、交配和产卵行为
草地贪夜蛾的识别与防控
弥渡马铃薯热销
草地贪夜蛾的识别及防控措施
柿树害虫枯叶夜蛾防治效果试验研究
弥渡县广泛开展《小河淌水》70周年系列活动
天牛,就在树上趴着
弥渡县九顶山铜钼矿矿化期次与成矿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