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校德育融合实践

2023-06-04曾映红

文理导航 2023年17期
关键词:生活教学小学德育道德与法治

曾映红

【摘  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校德育实现融合,可以较好地贯彻立德树人等教育目标,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形成小学德育教育合力。本文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德育教育的相通点,结合学科教学实践经验,从做好学科教师沟通、引入生活教学模式、灵活使用教学方法、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创新家校互动模式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德育融合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德育;生活教学;校园文化

在素质教育等理念全面推行以后,小学德育学科的地位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需要实现跨学科布局,实现多个学科的渗透教育。相较于其他学科来说,《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德育元素最为丰富,可以取得较好的德育教育效果,并通过有效的德育教育途径,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成长。

一、做好学科教师沟通,明确融合教学目标

结合小学教育体系来看,德育教育工作主要由班主任负责,同时也需要各个学科教师配合,制定德育教育的融合教学目标。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来说,需要在引入德育教育元素之前,跟班主任做好沟通交流,明确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工作的具体任务,并结合《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特点,细化德育教育目标,保证融合教学目标可以在学科教育中取得较好效果。除此之外,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与其他学科的任课老师做好沟通交流,在相互分享德育渗透经验的同时,推动多学科德育融合教育目标的有机联动,保证德育教育的效果。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我是小学生啦》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做好自身与其他教师的沟通交流,构建德育融合教育的目标。《我是小学生啦》是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第一课,主要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小学环境,并且学会如何跟其他同学交朋友。在构建融合教育目标的时候,教师也可以以“社交”为主题,制定细化的德育任务。对于班主任来说,可以在集体教育中引导学生学会社交技能,尽快跟周围同学熟络起来,寻找共同话题并成为朋友。《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则可以结合教材中《拉拉手,交朋友》《我认识您了》等小节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指引学生增强自身与其他同学的情感关系,在实践环境中学会如何交朋友。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提高班主任、《道德与法治》教师等主体在德育教育中的交融联动水平,保证最终的德育教育效果。

二、引入生活教学模式,实现德育教学渗透

小学德育教育进行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进行德育理论知识的传输,同时还要结合生活环境展开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对于德育教育知识的认知水平,并引导他们将这些知识落实到生活行为中。基于这方面考量,要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加强自身对小学生生活环境的调研分析,并能够多站在小学生的角度看待生活场景,保证最终的学科教学方案可以较好地契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层次。在引入生活素材的时候,教师也可以考虑让学生主动提供一些跟自身相关的生活材料,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的熟悉感,有利于德育教学的深度渗透。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家中的安全与健康》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具备较强的安全生活意识。在具体进行生活化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跟学生家长取得联系,获得一些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场景,在征求学生同意以后将其放在多媒体课件中,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通过这些生活化场景,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生活方式,比如早睡早起、吃饭要营养均衡等。在讲述生活安全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工具引入一些常见的生活场景,比如家庭用电安全场景、家庭刀具安全使用场景等,播放一些趣味性生活动画,使得学生直观明确安全生活方式,并将其内化到自身的生活场景中,实现德育教育的生活渗透,提高学科教学的综合成效。

三、灵活使用教学方法,提高融合教学效果

《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校德育实现融合的背景下,教师更应该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改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应注重灵活使用榜样教育法、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元素,提高学生在学科教学中的主动性,使得学生可以主动约束自身行為,逐步形成较强的道德素养以及正确的价值观。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绿色小卫士》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入榜样教育法,给班上学生树立环保榜样,长期激励学生做出正确行为,避免对生态环境带来破坏。一方面,教师应该注意自身的日常行为,不能出现乱扔垃圾等情况,主动维护班级卫生环境,在学生面前塑造一个生态人形象。与此同时,教师也要重视自己的个人卫生与外在形象,成为学生心中的环保榜样。另一方面,《道德与法治》教师也可以联合班主任,在班级层面上进行“环保小卫士”的评选,在学生群体之中树立环保榜样。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较好地提高学生参与环保行为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拉近环保榜样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我们在公共场所》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入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在固定教学情境中学会约束自身行为,锤炼自身的道德修养。《我们在公共场所》章节主要教学内容就是引导学生形成较强的公德心,学会在公共场所做出合适的行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有序排队、不乱扔垃圾、不大声喧哗、路不拾遗等多种场景,让学生在这些教学情境中感知道德行为。比如在有序排队场景中,为了让学生体会插队行为的恶劣性,可以安排一些小朋友做出插队行为,然后询问被插队小朋友的心理感受,通过将心比心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做出正确行为。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在教学情境中提高学生的综合体验,并强化德育教育效果。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我们生活的地方》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入任务驱动法带领学生认识家乡在最近几年的变化,并逐步促使他们形成家国情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播放十年前家乡的场景,带领学生一起认识以前的家乡。接着教师就可以提出一些层次化任务,让学生谈一谈家乡的闪光点,具体有“十年前的家乡和现在相比有什么变化”“你能说出家乡的哪些名人事迹”“你未来成才以后将会怎样改变家乡”等。通过这些层次化任务,可以强化家乡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显著提高学生的乡土情怀。

四、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构建德育熏陶环境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校德育融合以后,教师也应该多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科实践过程中充分感知德育元素,促进他们将德育教育内容内化到自身行为上。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考虑设计一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校内形成德育教育的氛围,对学生产生长期熏陶教育。在具体设计校园文化活动的时候,《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实现学科教学内容与德育元素的深层次联动,同时还要切实提高学生在这类活动中的参与度,丰富他们的体验感。在策划活动之前,教师可以先面向学生进行活动类型调查,明确小学生喜欢的校园文化活动内容,基于此完善活动细节。在每一次校园文化活动进行完以后,教师也要面向学生做好反馈调查,促进教学向积极方向挺进。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安全护我成长》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开展“安全成长”的校园文化活动。整个活动由学生自行设计文娱节目并参与其中,类型不限。学生既可以选择演唱关于安全的歌曲,也可以合作表演一些宣传安全的小品等节目。这里教师可以给定几个作品供学生参考,其中歌曲有《盼爸爸平安归》《生命的旋律》《平安归》等,小品节目有《安全生活指南》《安全演习》《安全会》等。学生既可以选择教师给定的作品,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编一些新作品。在进行校园文化活动的时候,教师要针对每一个作品进行打分,对于自编作品可以适当提高分值,最终选择最优秀的作品,颁发“安全小卫士”的荣誉。在整个校園文化活动结束以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结合本次活动经历,谈一谈自己对于安全生活与成长的感悟,进一步强化活动的德育效果。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让生活多一些绿色》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开展“变废为宝”的校园文创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校园环境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废物垃圾,并思考如何实现变废为宝,装点校园,改善校园的文化氛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当前一些常见的变废为宝方式,激发学生的灵感,具体有使用废旧物品制作冰墩墩、使用废旧物品制作乐器等,促进学生以实际行动来践行环保理念。

五、创新家校互动模式,实现德育教育合力

小学德育教育单靠学校教育是很难取得较好效果的,还要跟家庭教育联动在一起,形成德育教育合力。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如果能够参与其中,就可以显著降低德育教育的难度,并对学生产生长期熏陶教学效果。特别是部分家长在家庭环境中并不注重自身行为,同时还给孩子传达了一些不正确的价值观,这也使得学生在学校德育教育中接受了完善全面的教育内容,但在家庭环境中没有形成较好的道德素质。另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也可以向家长传授一些德育教育的小技巧,使得家长可以在家庭环境中进行一定的德育教育,帮助孩子巩固他们掌握的德育知识。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为父母分担》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在课堂环境中进行关于父爱与母爱的教育熏陶,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父爱与母爱的伟大。在具体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的行为,并说出一些可以体现父爱与母爱的场景。在课堂教学结束以后,教师就可以布置“为父母分忧”的作业,让学生在家庭环境中完成“帮父母做家务”“给父母洗脚”等多种实践作业,回馈与报答父母对自己的爱。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跟家长做好互动交流,让家长勇于接受孩子的这些行为,而不是羞于表达,挫伤孩子的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让家长在家庭环境中,引导孩子明确他们的家庭贡献与责任,使得学生养成主动承担家庭责任的好习惯,推动他们的健康成长。

六、结束语

综合来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校德育实现的深度融合,不仅可以丰富《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元素,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实现小学德育教育的成果。作为一名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也应该充分明确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跟班主任等多个德育教育主体做好互动交流,共同制定德育融合教育目标,提高德育教学的合理性与系统性。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应该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元素,优化学生的学科学习体验,充分降低学科教学难度。这样以后,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就可以取得预期的教学目标,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德育的渗透方式[J].小学生(下旬刊),2021(11):51.

[2]张书迁.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德育”味[J].当代家庭教育,2021(30):163-164.

[3]王健.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德育渗透方式方法探析[J].天津教育,2021(29):39-40.

[4]张效禄.基于德育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J].吉林教育,2021(25):11-12.

猜你喜欢

生活教学小学德育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如何借助生活教学来增加学生对初中思想品德的学习兴趣
联系生活,尽显初中化学教学无限魅力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活教学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浅析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