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圈层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建构

2023-06-04陈捷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话语思想政治教育建构

陈捷

摘  要:新时期网络圈层文化影响的不断扩大,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进产生深远影响。文章基于网络圈层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构建重要性,阐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构建的主体需求;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构建困境;从高校网络圈层话语研究的客观性、加强教师网络圈层话语元素的教育研究、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保障及筛查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构的科学策略,以期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流价值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网络圈层;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3)06-00-03

网络圈层的形成建构了多种不同的网络文化内容。高校应基于网络圈层的文化属性、教育属性、社交属性及娱乐属性,探究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新内容,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构与话语内容的更新,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位一体协同推进。

一、网络圈层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建构重要性

网络文化、亚文化的发展,改变互联网信息传播与互动交流的方式。基于相同的兴趣爱好开展网络社交,成为新时期网络社交体系建设的新趋势。不同于传统概念上的网络社交互动,网络圈层的形成对于网络社交形成部分限制。例如,在网络娱乐文化领域,技术性较强的娱乐项目則带有一定的娱乐屏蔽属性,部分不具备网络娱乐技术能力的用户,则无法参与该圈层的互动话题。所以,网络圈层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无法基于单一的网络环境及网络文化要素进行教育延伸,而是要基于网络圈层的文化体系及圈层结构,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利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接,实现对不同网络圈层教育话语权的掌握。从而,运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完善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体系。根据理论的课程教学实践来看,基于网络圈层的文化体系建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1],其教育门槛相对较低。但从现实环境来看,网络圈层的内容层层叠叠且文化元素尤其复杂,处于不同圈层空间的网络群体,对于大学生思想认识及思维认知的影响不尽相同。针对网络圈层文化及圈层发展体系建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必须在充分了解各个圈层文化特点、文化属性、文化元素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质量推进。因此,网络圈层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构,必须基于时代发展及网络文化特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及教育探索,保证网络圈层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二、网络圈层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建构需求

(一)强化网络圈层文化元素提取

加强对于各个不同网络圈层中网络文化的提取,并将网络元素加以利用,是网络圈层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构的核心需求之一。其中,基于网络圈层建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无法通过单一的概念转换实现多元化的教育实践对接。由此,高校必须做好对各个不同网络圈层中网络文化元素的提取,将网络元素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实践,并研究部分网络语言、网络元素及网络文化,在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方面发挥作用,分析网络圈层文化的教育影响,进一步结合网络圈层发展特点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实践体系。例如,运用网络圈层文化打造趣味化的教学实践课堂,基于对网络圈层文化生态的模拟,将部分具有时代前瞻性的话语内容,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育实践。以此满足网络圈层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构需求。

(二)建立多元化网络圈层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平台

建立多元化的网络圈层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平台,利用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等多项技术内容,实现对网络圈层文化概念的有效运用,并基于环境模拟建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有助于更好地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引导优势。其中,高校无法运用对网络圈层的逐一探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网络文化概念及文化内容的采集。所以,高校应运用大数据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网络圈层中文化概念筛选,使部分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需求及大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实践工作。根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成果的分析,了解大学生的文化倾向与学习倾向。针对未能取得良好教育成果的课程教学,高校应组织教师开展教育实践总结,分析网络圈层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影响因素,并利用更新话语内容及优化话语体系的方式针对教学策略进行调整。以此,更好地运用网络圈层教育互动平台的搭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质量,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有效建构。

三、基于网络圈层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构困境

(一)高校对网络圈层文化内容缺乏思想认同

网络圈层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构必须基于文化融合发展进行教育布局。然而,部分高校虽然结合对网络圈层文化研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实践工作,但在文化教育及文化探索方面,对部分网络圈层文化产生极强的排斥感。因而高校难以有效运用网络话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其中,之所以高校对网络圈层文化产生排斥,主要原因是高校对网络文化缺少思想认同,思想认识的隔阂与文化内容的差异,导致高校不具备对网络圈层文化的教育应用、提取能力。因此,基于网络圈层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也将流于形式。另外,部分高校在网络圈层文化的教育研究中错误地认为网络文化发展并非主流文化内容,其文化思想内核不具备教育价值。从而使高校对于网络圈层文化的认识缺乏客观性。长此以往,高校势必无法运用网络圈层的文化内容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

(二)教师网络圈层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缺少教育亲和力

网络圈层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构,应基于网络文化发展优势探究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使用需求。其中,保持良好的教育亲和力,则是深入开展网络话语及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的关键。然而,部分高校网络圈层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构,未能基于网络圈层的文化特点对其文化内容进行深入挖掘,而是将部分较为表面化的网络元素,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建设。这当中部分具有时代影响力的网络话语内容,虽然能引起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及文化共鸣,但相关网络概念与网络元素属于网络圈层的圈外产物,并非属于网络圈层的内部文化范畴。通常网络圈层的内部文化的形成受多方面环境要素的影响,而强共鸣的网络元素则不具备网络圈层内部文化的形成特点。所以,部分教师对于概念性网络话语的运用,不具有良好的教育亲和力,难以有效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育互动关系。

(三)大学生基于网络圈层的排斥性思想根深蒂固

网络圈层的形成为大学生开展多元化的网络互动、网络社交提供了重要支持。然而,部分网络圈层的文化内容并非具有积极的教育价值。大学生长期处于消极的网络圈层环境,势必对思想政治教育课学习产生排斥。从而,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积极性与课程学习质量。但部分高校在网络圈层的教育研究方面,却未能积极做好网络圈层的内容筛选,而是盲目将部分消极的网络元素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实践,使部分消极文化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中不断蔓延,进一步降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有效性。其中,之所以高校在网络圈层文化研究方面产生该问题,主要原因是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建构方面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未能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效化推进做好科学布局,而是将网络圈层的文化元素及话语内容作为实现短期教育目标的教学辅助工具。最终,使网络圈层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构流于形式。

四、新时期网络圈层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构路径

(一)提升高校网络圈层话语研究的客观性

提升高校网络圈层话语研究的客观性,使高校能基于深化教育创新发展的理念,做好多方面的网络圈层文化内容解析,对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构有着促进作用。为此,高校应结合未来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实践需求,分析当前网络圈层文化的发展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影响,基于积极影响、消极影响两个方面内容,开展网络话语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教学评估,探究部分话语内容的教育应用可行性。并且,针对不具备课程实践价值的内容,高校应将其剔除网络圈层的话语研究体系。针对能有效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实践的话语内容,则需要基于话语信息的内容分析及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教学应用模拟做好多方面的课程教学实践。对于通过教学实践模拟策略的话语内容,高校应尽快做好教学试点项目设计,基于教学试点分析高校网络圈层话语的研究结论。以此,帮助高校更好地定位基于网络圈层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构需求。另外,高校应在网络圈层话语分析方面做好对多种不同话语元素的提取,并与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进行比较,分析网络圈层话语的教育优势,避免盲目性针对网络话语内容进行排斥,进一步运用不同网络圈层的话语元素,建构高校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稳步推进夯实基础。

(二)加强教师网络圈层话语元素的教育研究

加强教师对于部分网络圈层话语内容、话语元素的研究,提升教师对部分网络圈层文化内容的了解,使教师能真正意义理解网络圈层话语的内在含义,对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亲和力有着推进作用。其中,教师可以基于与大学生开展教育沟通,逐渐做好对不同圈层文化内容、圈层元素及圈层话语的记录与分析,了解不同圈层的网络社交特点及文化沟通方式,结合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学习需求,做好对部分网络圈层元素的提取及应用。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圈层中话语内容的教育测试,分析部分网络话语的教育应用价值。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强化与学生的教育互动关系,同时,也要充分运用网络圈层话语与学生开展沟通,让学生成为教师融入各个网络圈层的引路人。随着教师对网络圈层话语内容的研究深入,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学习特点,有计划地开展多元化的课程教学实践,充分帮助学生适应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课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在熟悉的网络话语影响下,逐渐融入现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学习氛围。另外,加强教师网络圈层话语元素的教育研究,能帮助教师积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建构经验,使教师能及时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教育内容,避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产生滞后性的问题,帮助教师更好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能力[2],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与时俱进。

(三)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保障及筛查机制

建立基于网络圈层的思想政治教育保障、筛查机制,主要目的是将网络圈层中部分不利内容予以消除,将网络圈层中的有利元素充分运用,进一步降低网络圈层中部分负面信息、负面内容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构的影响,使高校能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特点,科学地进行网络话语、网络文化及网络元素的筛选。其中,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则是基于信息化教育服务体系建构,为高校掌握网络圈层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提供教学保障,通过开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技术、搭建多元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互助平台、强化网络圈层的思想政治教育对接等多种方式,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多位一体协同推进,使高校能运用网络圈层的信息化资源,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内容。

(四)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构的柔性策略及弹性策略运用

强化弹性策略与柔性策略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构方面的运用,主要是指基于改变话语传递方式及话语内容传播方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内在受众,在保持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更新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中的意识形态输出,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承载更多的教育服务功能。譬如,高校可以采取定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渗透,运用柔性策略消除学生的教育抵触心理,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实践活动。针对可能产生的教学实践问题与活动问题,高校则可利用弹性策略做好教育风险的规避,并做好对相关教育问题的收集,同时在充分做好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顶层建筑设计。以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传播指明正确方向。从而,发挥网络圈层文化及网络话语的教育引导优势,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传播提供足够的空间,避免产生话语对立、文化对立或思想对立的问题。

(五)优化基于网络圈层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

将网络圈层中部分网络话语、网络文化与网络元素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构,对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前瞻性发挥推进作用。但教育成果的检验不应单方面依赖话语内容的更新,而是要基于教育考核与教育评价,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构的分析。譬如,运用部分网络圈层的文化元素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考核设计,将部分大学生感兴趣的网络文化内容、争议性内容作为主要的教育考核题目。教师则应注重对部分教育考核限制性因素的排除,使学生能针对相关网络事件、话题内容各抒己见。从而帮助教师了解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教育应用有效性。此外,基于网络圈层的发展特点,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机制能提升大学生学习归属感,使大学生能有效适应多种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学习环境。所以,教师可以运用网络圈层的网络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考核对接,并基于网络圈层文化视角审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习问题,从而有效帮助教师从网络文化、教育体系、社会环境及大学生思想认识等多个方面找寻教育问题,以此更好提升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

五、結语

综上所述,网络圈层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构,应基于网络文化发展与网络话语的运用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更新。在有效了解大学生网络圈层文化特点的基础上,制定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实践体系,使高校能以网络圈层发展为载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新内容,提升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思想认同,保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教育应用的前瞻性优势。

参考文献:

[1]胡继慧.实践育人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4):281-282.

[2]刘真,董成志,常永青.全媒体时代“00后”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路径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8(2):26-29.

[3]张达,石云,何英,等.基于文化圈层视角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耦合研究[J].教育观察,2020,9(45):89-93.

(责任编辑:张咏梅)

猜你喜欢

话语思想政治教育建构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建构游戏玩不够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