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逻辑理路和进路探析

2023-06-04李平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青年大学生党史教育思政课

李平

摘  要:党史是思政课教学中最生动有力的资源,将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对党的优良作风的历史承继、思政课改革创新和时代新人培养有着深厚价值意蕴。党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同根同源,在育人目标上具有统一性、教育内容上具有相融性、教学要求上具有一致性,这为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内在逻辑理路和支撑。要解决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面临的现实困境,必须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增强教师教学素养;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兴趣动力;以教学内容为支撑,推动改革创新;以实践教学为载体,拓宽教育阵地。

关键词:党史教育;高校;思政课;青年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D261;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3)06-00-03

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对青年大学生开展党史教育是时代所需,我们要“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高校思政课与党史教育的功能是高度统一的,而思政课也是开展党史教育的主要渠道。在历史发展新起点上,有效利用党史资源,将其有机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是新时代培育好接班人、培育好建设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发力方向。

一、价值逻辑: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

(一)历史承继——建党百年来始终重视思政课教学中的党史教育

我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重视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党在各地相继成立党校,同时也开设了有关课程开展党史教育。在部分高校中,也重点开设了“中国革命运动史”“党的建设问题”等党史类课程,以总结经验推动革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强化思政课建设,国家于1964年在高校开设了“中共党史”课程,从课程体系上强调了党史教育的重要性。2005年增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将历史教育正式纳入高校思政课程体系,为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基本路径。进入新时代以来,党更加重视发挥党史教育的作用,2019年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强調高校思政课建设“要围绕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设定课程模块”[1],从制度体系和课程建设上强调充分发挥党史教育的功能作用。综上所述,在我国高校思政课建设进程中,党始终重视将课程建设同历史教育相结合,这是党铭记历史、传承革命传统的优良作风所在。

(二)现实需求——党史教育丰富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

“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因此党史教育理应是思政课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阶段的五门思政课占据不同的地位,《思想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开展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的“德育”和“法治”课程,为高校党史教育提供了道德基础和法治土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系统阐释了我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为党史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历史素材,是主阵地所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一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课程,能够为党史教育开展提供基本立场和观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一门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课程,能为党史教育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印证。《形势与政策》课程围绕国内外形势、党和国家战略目标主线,对大学生开展形势教育、政策教育,能有效提升大学生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这为高校党史教育的开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因此,必须把握好党史教育这个切入点,根据各门思政课特点,各有侧重地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党史资源,为新时代思政课程改革创新提供新方向。

(三)战略需要——培养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思政课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培育目标的关键性课程,也是对大学生开展党史教育主渠道。新征程需要合格建设者,这要求高校必须谨慎思考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人、要采取什么方式培养人、又在为谁培养人等根本问题,以正确把握时代新人的培养方向。面对多元文化影响,正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由于缺乏政治鉴别力,极易受到不良思潮冲击,这需要学校、家庭、社会整合发力加强对青少年的引导,其中以学校为主阵地、思政课为主渠道。将百年党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能引导青年学子深刻认识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吸取经验教训,以达到明理、增信、崇德、力行之目的。因此,将党史教育有机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能为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践行复兴使命提供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

二、理论逻辑: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理论分析

(一)育人目标相统一

高校思政课要帮助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提升理实结合的能力,以达到提升政治鉴别力的目标,为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党史教育旨在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2],由此可见,无论是开设高校思政课程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主要目的都在于引导青年学生在学习领悟中强化历史素养,坚定理想信念;引导青年大学生将所学理论运用于实践中,为我国现代化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二)教育内容相融通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是最好的营养剂,因此党史资源理应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构成,同时思政课也应当是党史教育开展的主阵地。一方面,思政课中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党史资源;另一方面,党史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丰厚的史料背景。目前规定的必修性质的思政课中并未涵盖专门“党史”课程,但从课程体系和具体内容来看,党史内容已融入思政课中,为其中论点提供了历史依据。纵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课程,都涵盖了党的百年历史,也成为开展党史教育的主要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虽从表面看与中共党史联系不大,但其中却蕴含了百年来党对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也只有联系百年党史,才能将晦涩的理论立足于现实。《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则运用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的红色人物故事、红色精神等强化对大学生的党性教育。因此,党史教育和思政课教学是不可分割的。

(三)教学要求相一致

党史教育目的在于通过学习百年党史,增强青年学生把握规律、辨别是非、正确选择的能力,克服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做到知史爱党、学史增信。因此,对青年学生党史教育,必须坚持史与论相统一,引导学生从党史学习中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始终做到论从史出;坚持表与里相统一,引导学生透过党史故事分析背后的本质,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形成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正确认知;坚持破与立相统一,引导学生学史明理,在认清历史虚无主义危害基础上,破除唯心主义影响树立科学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3]。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教育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也必须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4],因此二者目标要求上是一致的。

三、实践逻辑: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基本进路

(一)坚持以教师为主导,提升思政教师素养

思政课是开展党史教育的主渠道,其中思政课教师是关键。一是思政课教师要真学真懂。近年来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政策要求,各高校基本完成思政课教师配比,形成相对科学合理的师资队伍,但也存在部分院校思政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从内部看,需要思政课教师遵循时代要求,强化专业学习和党史学习,夯实专业素养、理论修养,增强对教学内容和党史教育的总体把握。从外部看,需要高校完善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机制,注重思政课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实施,尤其要重视外部交流。在对外交流中吸取有益经验、深化理论实践研究,解决好真懂的问题,进而为学生排除思想困惑。二是思政课教师要真信真用。只有思政课教师真信,才能为学生的真学和真懂提供动力并赋予灵魂;只有思政课教师真用,才能帮助学生实现精神力量向物质力量的转化。要实现党史教育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思政课教师自身政治立场必须坚定,具备大历史观和正确党史观。当前师资力量相对充足,但存在部分教师教育情怀不深,难以有效履行立德树人的职责使命。因此,在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同时,要注意强化使命、情怀的培育,进一步发挥好思政课教师的主动性和主导性,为实现党史教育的融入注入灵魂动力。

(二)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不同于专业课程,高校思政课和党史教育以政治引领和理论教学为主,教学内容相对枯燥,学习效果差强人意。对此,首先,从发挥好学生课堂主体性出发,统筹做好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内容搭建和环节设计。如通过课堂分享让学生站上讲台,讲述党史故事、党史文化和建党精神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并培养综合素养;再者也可设计情景表演重现历史故事、采取小组讨论等对党史材料或现实案例进行归纳总结、点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问题和处理矛盾的能力,这也能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能更大范围推进党史教育进课堂、入学生头脑。其次,要贴近时代要求、贴近青年大学生特点,这是增强党史教育和思政教育针对性的关键。作为网络“原住民”,青年大学生接收信息范围不断扩大、获取信息渠道愈发增多、查找信息能力显著增强,但也表现出对主流媒体不感兴趣且易受多元文化思潮影响等现实困境。对此,需要抓住新时代新特点,构建“线下+线上”双线并进教学模式,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发优秀网络党史文化作品。在提升思政教学感染力的同时,使党史教育能够全方位、多层次融入思政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正确价值观。

(三)坚持以内容为支撑,推动教学守正创新

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第一课堂主阵地,统筹规划思政课内容结构,将党史教育渗透其中。首先,要处理好“党史”课程和党史教育之间的关系,创新及整合党史课程的内容体系。当前部分院校开设有专门的“党史”课程开展党史教育,这里需要把握好“党史”课程和其他主要“思政”课程之间的关系,统筹做好二者衔接,为开展党史教育做好科学内容规划,避免重复性内容造成学生厌恶反感。其次,增强思政课教材内容整体规划,根据不同专业和思政课程的特点有侧重的融入党史内容,让其中蕴含的革命传统、价值遵循有机融入课程教学,提升教学感染力和导向性。如《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着重传输党的革命传统、伟大建党精神等,让青年学生在对党的优良传统、文化和精神学习中提高涵养。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中,侧重融入党在马克思理论指导下探索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等,让学生深刻明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深化对我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认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应注重对党史线索梳理,让学生了解党百年来的艰辛历程,深刻明白“党为什么能”。针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國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则要侧重阐释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形成的理论成果、取得的重大成就,让学生深刻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最后,要持续挖掘党史资源,尤其是地方性红色资源,进一步打造地方性特色党史文化。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或思政教学部门要从思政课程建设高度和党史教育深度出发,整合地方革命人物、红色故事等构建校本课程,实现课程建设、党史教育和地方红色文化宣传有机统一,提升党史教育的现实性和感染力。

(四)坚持以实践为载体,拓宽党史教育阵地

马克思认为:“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5]党史教育不仅要融入第一课堂,更要融入第二课堂。例如,通过课内实践、社团活动、红色基地参观等深化学生的党史体验,强化理论和实践的对接,将党史学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具体而言,一是高校要充分利用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开展好党史教育。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实践教学就要注重在红色革命纪念馆、红色教育实践基地等开展现场宣讲和研讨学习,让党史教育从平面化走向立体化。二是要树立目标意识和成果意识,进一步规范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是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从理论走向实践的主要渠道,但当前存在部分实践活动“走马观花”现象,仅仅停留在“参观”浅层次,学生实践前不了解、实践中不认真、实践后无效果的情况大有存在。因此,思政课实践教学亟待改革,不能“走马观花”,而要“下马看花”,既要“身入”又要“心至”[6]。这就需要明确每次实践教学主题和目标,坚持党史主线,精心策划内容与流程。同时也要注意将教育基地讲解员解说、学生探究和教师引导相结合,增强学生体悟。条件允许下,还可将红色教育基地所涉及内容或相关党史内容进行科学划分,给予学生充分时间准备,开展现场讲解,促进党史教育、实践体验、素质拓展相融合[7]。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思政课教学将党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这是实现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路径,更是新征程下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要求。因此,深刻把握党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内在联系和融入的理论逻辑,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认清二者的关系,推进党史教育更有效地融入思政课教学,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产生更大的动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EB/OL].(2019-08-14)[2022-12-26].http://www.gov.cn/zhengce/2019-08/14/content_5421252.htm.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通知[EB/OL].(2021-04-16)[2023-01-11].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772/202105/t20210511_530840.html.

[3]王雪超.“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处理好的几对关系[J].北京教育:德育,2021(1):61-65.

[4]人民网.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系列解读[EB/OL].(2019-03-19)[2023-01-09].http://theory.people.com.cn/GB/40557/426099/index.html.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中共中央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张楠.“四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深度融合的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21(3):83.

[7]黄蓉生,胡红梅.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21(8):21-27.

(责任编辑:张咏梅)

猜你喜欢

青年大学生党史教育思政课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论青年大学生群体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
做好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探析
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网络民主观调查研究
鲁南地区青年大学生信仰现状及信仰教育对策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网络时代大学生党史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