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术文本中的特征性it评价型式与意义

2023-06-03黄玲钟琳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黄玲 钟琳

摘要:it评价型式是学术文本中重要的评价资源,也是近年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以评价的局部语法理论为指导,基于英国学术英语语料库,描述it评价型式在作为生命科学的医学学术文本和作为人文科学的法学学术文本中的使用。数据显示,两个学科共享4个高频的特征性it评价型式:it v-link ADJ.to、it v-link ADJ. that、it v-link ADJ. for n.to和it v-link ADJ. wh-。概括来说,医学文本使用it评价型式的频率远远小于法学文本,且集中在重要性这一特征性意义上,法学文本则聚焦或然性和难易度两个特征性意义。

关键词:评价的局部语法;it评价型式;特征性型式;特征性意义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4657(2023)02-0031-11

0        引言

语言学界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关注话语中的评价现象。在半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许多活跃的学者,这些学者的研究大体可以归纳为词汇评价和语法评价两个维度,并有两个相对成熟的理论范式,即Martin  J  R等[ 1 ]提出的评价理论(The  Appraisal   Theory)以及Hunston  S等[ 2 ]倡导的评价的局部语法理论(Local  Grammar  of  Evaluation)。

评价理论着眼于词汇,成果颇丰。但王振华[ 3 ]指出“正是因为它主要侧重词汇层面,其不足也是明显的”。忽略了小句层面和语篇层面的评价现象使该理论天然具有局限性;另一方面,正如张德禄等[ 4 ]所言,“系统功能语言学将意义范畴化和形式范畴化的一致性作为研究目标”,但仅仅研究话语语义层面的评价理论却显然割裂了意义范畴化和形式范畴化的关系。

评价局部语法是局部语法应用于现实语言使用的一个实例,是与通用语法不同的一种现实语言描写路径[ 5 ]。局部语法最早由Gross  M[ 6 ]提出,用以描写通用语法之外未能穷尽的语言内容。随后由Hunston  S等[ 2 ]进一步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语言描写方法。局部语法整合了词汇和语法,探讨型式和意义之间的映射关系,挖掘一般句法分析无法获取的特定功能成分[ 7 ]。局部语法关注型式成分和功能成分之间的映射关系,一种局部语法只专注于一个意义或者一种功能[ 8 ]。局部语法目前广泛应用于话语分析领域,Barnbrook  G[ 9 ]研究了定义的局部语法;Cheng  W等[ 10 ]探讨了否定的局部语法;对于评价的局部语法研究更是成果丰硕。Hunston  S等[ 2 ]确立了包括it v-link  ADJ  to和it v-link ADJ  that在内的六个评价型式。苏杭等[ 11 ]确立了以形容词为核心的三类评价型式;Biber  D等[ 12 ]和Herriman  A  J[ 13 ]探讨了评价局部语法在不同语域中的使用;Peacock  M[ 14 ]和Groom  N[ 15 ]则从学科差异方面丰富了评价的局部语法。

评价局部语法理论弥补了评价理论的不足。评价局部语法认为孤立的词汇只具有意义潜势而不是意义[ 16 ],“型式而不是形容词自身决定了评价的准确所指”[ 2,17 ]。评价局部语法的相关研究表明:1)自然语言中评价意义的实现方式是有限的,通过评价词汇和语法结构的频繁共现能识别显性的评价型式,从而对其进行功能分析和交际语境阐释。2)评价局部语法在不同语域,不同学科以及不同母語背景的使用者之间存在词汇、语法差异。以上研究扩大了评价局部语法的研究空间,从理论和应用两方面深化了研究层次。

但是当前的研究仍存在推进的可能。以学科差异研究为例,Groom  N[ 15 ]的研究以it v-link  ADJ   to和it v-link  ADJ that这两个典型的评价语法型式为考察对象,但却局限于历史和文学批评两个人文学科。Peacock  M[ 14 ]探讨了包括生物、化学、法学等在内的八个学科,却仍然局限于it v-link  ADJ  to和it v-link  ADJ  that两个it型式。本文因此将视角扩大至学术文本中常见的所有it评价型式,以评价的局部语法理论为指导,以人文科学中颇具代表性的法学以及生命科学领域的医学为研究对象,记录该型式在两个语料库中的分布,分析二者基于学科差异所产生的差异。

1       研究语料和方法

1.1       研究语料

本研究语料来自于英国学术英语语料库(BAWE)。该语料库收集了2005年至2007年间英国雷丁大学、华威大学、牛津布鲁克斯大学以及考文垂大学1  039名本科生和研究生所提交的2  761篇课程论文和学位论文,共6  500  000词。Nesi  H等[ 18 ]指出“这些论文为学位项目所写作,并且被学生们的导师给予了很高的评分”。因此我们认为这些语料很好地代表了其所属学科的论文写作规范和特点。

在BAWE中,医学论文80篇,共215  049字符,法学论文134篇,共416  868字符。

1.2        分析框架

王冰昕等[ 19 ]指出一类文本中高频使用的、揭示词语共选特征的型式是该型式的特征性型式(characteristic  patterns),而高频型式表达的意义、揭示了文本的典型意义和功能,是特征性意义(characteristic meanings)。本文以评价的局部语法理论为指导,考察it评价型式在医学和法学学术文本中存在的典型型式,即特征性型式以及特征性意义,分析其共性和差异性。

1.2.1       it评价型式局部语法分析

本文以Hunston  S等[ 2 ]对评价局部语法的功能分析为参照,将it评价型式划分为“链接”“评价范畴”“被评价对象”“行为”和“命题”五类功能标签。如表1所示。

这些功能标签是对型式的构成成分所体现的功能角色的概括[ 20 ],通过这些标签,局部语法超越了传统语法,实现了型式、语义和功能的有机结合。

1.2.2    评价范畴的语义分类

为了对it评价型式进行更细致的描写,本研究在参考Martin J R等[ 1 ]所做分类的基础上将评价范畴进一步划分为十个语义组。如表2所示。

1.2.3    拟解决的问题

1)哪些it评价型式可以被视为医学和法学学术文本中的特征性it型式;

2)特征性it评价型式在医学和法学学术文本中的分布异同;

3)特征性it在两个学科学术文本中表达的特征性意义有何异同?

1.3    研究步骤

1)用treetagger3.0软件对BAWE中的医学论文和法学论文进行附码;2)用AntConc3.4.4软件检索出所有包含it v-link ADJ型式的所有语言实例;3)人工筛选,剔除it作代词的情况,保留it作为形式主语的实例;4)对it v-link ADJ各种型式进行分类并统计,发现特征性it型式;5)逐行阅读实例,将it v-link ADJ中评价范畴归入以上所列十组,并进一步划分“行为”和“命题”。

2   it评价型式的数据分布

本文依据Francis G等[ 21 ]所列举的9种高频的it评价型式,统计它们各自在医学和法学文本学术文本中的出现频次,并进行了卡方检验。如表3所示。

如表3所示,it评价型式在两个学科的学术文本中均高频出现,医学文本中出现245次,而法学文本中出现648次。这一结论再次证实了此前的研究。Hewings A等[ 22 ]和Hewings M等[ 23 ]认为,观点在学术文本中很重要,因而作为支持、评价、评论观点的it型式其重要性就不可忽视。Biber D等[ 12 ]和Herriman A J[ 13 ]同样在其各自的研究中主张it评价型式高频出现在学术领域,是重要的评价资源。

在以上所列的9种型式中,前4种在医学和法学学术文本中均十分高频,尤其是it v-link ADJ. to和it v-link ADJ. that,it v-link ADJ. for n.to次之,其后是it v-link ADJ. wh-。这一发现与王冰昕等[ 19 ]对中西方学者学术论文所做的对比调查中得出的结论一致。剩下的5种型式出现频率太低,或者干脆没有出现,可以忽略不计。即便如此,它们却高频出现在Francis G等[ 21 ]对通用英语文本的评价资源分析中,这从侧面说明it评价型式具有鲜明的语体特征,同时也表明it的前4种型式是独属于学术文本的特征性型式(characteristic patterns),即学术文体中高频出现,能够揭示词语共选特征的型式。

当然,两個学科在特征性it评价型式的使用中也存在差别。如表3所示,法学文本使用it评价型式的频次高于医学文本,差异具有显著性。具体而言在it v-link ADJ. that,it v-link ADJ. wh- 和it v-link ADJ. for n.to三个评价型式上,法学文本的使用频次高于医学文本,差异具有显著性。Peacock M[ 14 ]曾就法学、语言学、物理、生物、环境科学等横跨文理的八个学科的it评价形式进行分析比对,得出结论:法学论文评价型式使用频率最高。本文再次证实法学文本中大量使用评价型式。Cole S[ 24 ]认为“学科内部一致性越强,所使用的评价或者评价词汇越少”。作为生命科学的医学,理论基础争议较少,研究手段一致,前沿问题突出,无需过多使用评价性手段来体现研究价值和意义。而人文科学的研究范围更加广泛,内容纷繁复杂,理论基础争议尚存,研究界限急需厘清,因此需要更多评价性手段操控、影响读者。

3    特征性意义分析

Dong Jihua等[ 25 ]认为作者所要表达的评价内容与所选择的型式,具体来说使用何种句型息息相关。Zhang Guiping[ 26 ]也主张主句所要表达的意义与外位结构的类型存在联系。Charles M[ 27 ]直接指出it v-link ADJ. that用于表达命题,而it v-link ADJ. to则表达过程。Biber D[ 28 ]同样认为评价性的形容词与it结构的具体型式相关,并认为it v-link ADJ. that与或然性(validity)形容词共现,而it v-link ADJ. to则表达重要性、难易度。本文因此统计了两个学科中所有评价范畴的频次进行语义分类,并结合特征性it型式进行了跨学科的对比。

3.1   it v-link ADJ. to特征性意义分析

it v-link ADJ. to是学术文本中最为重要的特征性型式之一,下表展示的是其评价范畴的语义分布。如表4所示。

依据表4可知,医学和法学共享或然性、重要性、难易度、惯常性和适宜性五个语义组,其中法学文本虽然也有惯常性和适宜性两个语义,但只是分别出现了一例unusual和一例appropriate,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真实性、意愿性、争议性以及合理、合法性是独属于法学的语义。或然性、重要性、难易度三组语义在两个学科文本中出现频率较高,共同表达学术文本的特征性意义。不管任何学科,研究前沿领域,探索未知是学术文本不可或缺的意义或功能表达,或然性和重要性应然是评价的重中之重,对难易度的评价揭示了学术研究过程的不可避免的曲折反复。

it v-link ADJ. to这一型式中,重要性是首要的特征性意义。两个学科使用重要性评价的频次都明显高于其他语义组(医学97/153,法学94/330)。这很大程度上与学术文本的劝谏性相关。张乐等[ 29 ]将重要性评价认定为一种指示行为,并将其等同于Lyons J[ 30 ]所指的表达“必要”“义务”的道义情态(deontic modality),用于表达某过程可行性的前提[ 26 ],其本质上是强烈的建议。

对比下文中的表5,还可以发现,重要性评价常常更频繁出现在it v-link ADJ. to(医学97次,法学94次)而非it v-link ADJ. that型式中(医学38次,法学24次)。相比命题,对行为进行重要性评价,效果更加显著。试比较:

例1.It is important that both himself and his partner are given enough information about his prognosis.

例2.It is also important to monitor his blood results and liver function tests.

例1關注的焦点落在被评价命题的主语himself and his partner上,而to give enough information 这一建议却没能成为关注重点,因为其既不是命题主语也与important距离较远。例2以行为to monitor作为评价对象,它是真正的主语且直接跟在重要性评价之后,从而被直观地凸显出来。

重要性评价是医学文本最重要的特征性意义。表4可见,医学文本重要性评价出现97次,卡方检验显示,其使用频率远远高于法学文本,且差异具有显著性。重要性评价属于Perkins M R[ 31 ]所说的道义情态(deontic modality),它基于社会或机构法则,主要反映责任和意志,即说话人对不定式小句的不同程度的责任意识及其意图,愿望,意志等[ 13 ]。可见,医学文本更倾向控制影响读者,树立研究者权威,通过重要性评价提出有关疾病诊断、治疗和药物使用的建议,从而利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或促进医学研究的开展。这是医学文本的核心目的。

重要性评价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important(医学83次,法学52次)一词,但其使用在两个学科中呈现出微妙的差异。法学文本中important主要评价note, consider, remember, bear in mind, be aware of等动词。依据BiberD等[ 12 ]这类动词属于思维动词(mental verbs),用于表达认知、情绪以及感受等。医学文本中的被评价行为,除了前述思维动词之外更有monitor(7次),rule out(4次),check for(3次),look for/at/over(8次)等动词。这样的“类实验行为”用以对诊断、治疗的关键步骤进行说明或者提醒作为医疗工作者的读者注意容易被忽视的重要细节。如以下例子:

例3.It is important to monitor the patients PO2 and PCO2 levels to recognize the need for ventilation.

同时,医学文本中,important这一重要性评价体现出明显的条件性。在法学文本中的important一词不但没有与if, when等连词共现,也没有与表示条件的介宾短语共现;而医学文本中important与if和when等表示条件的连词频繁共现(11次)。如例4:

例4.When investigating breast cancer it is important to be aware of the normal physiological changes.

两个学科在重要性评价,尤其在important的使用上体现出来的这些差异源于两个学科研究手段上的差别。包括生命科学在内的硬科学强调基本概念的一致性,实验方法的可行性,实验条件的可控性,方法步骤的可复制性和实验结果的可应用性。虽然大多数医学文本不局限于讨论医学实验室的各种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而更多地探讨实验室外各种疾病的诊断、治疗和药品的使用,然而作为硬科学,医学始终如一地贯彻了精确严谨的学科传统,并将之充分体现在了医学文本对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药品使用的讨论和建议中。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难易度这一特征性意义。对比表4和下文的表5可见,难易度评价基本完全出现在it v-link ADJ. to这一特征性型式中,是独属于这一特征型式的评价意义。本研究再次证实了此前的结论:难易度通常由it v-link ADJ. to特征性型式表达[ 32 ]。法学文本这一特征性意义的使用略多于医学文本。相对医学文本几乎只使用difficult(14次),法学文本除了difficult(40次)之外还使用hard, complex, straightforward, easy, easier等词(一共13次)表达了更为丰富多样的评价意义。难易度属于动力情态(Dynamic modality),依据自然法则及其经验条件,展现了客观的可能性,现实条件和人类的特质[ 13 ]。据此,可以认为相比医学,法学学科进行评价时更擅长综合性地考虑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和社会物质条件等客观因素。

3.2   it v-link ADJ. that 的特征性意义分析

如前文所述,与it v-link ADJ. to 评价过程不同,it v-link ADJ. that 型式表达命题。它帮助作者将研究结果和核心信息传达给读者,将评价立场混在对关键发现和信息的展示中[ 33 ]。下表对it v-link ADJ. that这一特征性型式的评价范畴进行了统计。如表5所示。

就上表来说,两个学科文本共享或然性,重要性,真实性,意愿性四个语义,其中或然性和重要性两组语义在两个学科中均高频出现。真实性语义在医学文本中仅仅有3例,频率太低,而意愿性语义在医学和法学两个学科中的出现频率都不高分别出现1例和3例,故而可以认为或然性和重要性是这一特征性型式的特征性意义。

从差异性来说,法学文本中it这一典型评价型式出现222次,相比医学文本,使用更为高频。具体体现在或然性语义上,法学有183例,而医学只有32例,差异具有显著性。或然性评价属于认知情态(epistemic modality),遵循推理和演绎的理性法则[ 31 ]。或然性评价范畴的大量使用,源于人们的研究成果和客观事实之间不可避免的差距。受客观历史条件限制,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始终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几乎所有研究者都会通过或然性评价避免绝对化表述,缓和命题和客观事实之间的冲突,减轻声言责任。或然性评价本质上是推断行为,即“在一定的科学理论和观测事实的基础上,用缜密的论证过程来验证初始假设,并报道最终研究结论”[ 29 ]。这也解释了Biber D等[ 12 ]的发现,即it v-link ADJ that主要与或然性评价共现。

进一步分析发现,法学文本使用了更为丰富的词汇来表达或然性语义。医学文本主要使用possible,likely和clear来表达命题的或然性;而法学文本除了以上词汇以外还使用了unlikely, apparent, obvious, certain, 和uncertain等词。这些词汇不但表达了不同程度的“或然性”,还有对命题的否定性评价。两种文本在或然性评价范畴上的数量和用法差异可以明显看出法学文本十分重视或然性评价,对或然性评价进行了精细化的操控。这固然出于法学学科对于严谨的一贯追求,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却在于法学作为人文科学的学科属性。钱中文[ 34 ]指出“人文科学知识是积累型的,新的理论的提出只能根据现实的需要,在前人的理论的基础之上,或进行充实,或进行更新,提出新观念”。相比理科通过实验、数据等客观证据的结论,文科具有明显的阐释性特征,作者对事实的阐述相比而言更具有不确定性,具有更高的被质疑的可能性[ 35 ],因而需要使用更为多样性的词汇就命题真实性的不同程度与读者协商。Becher T[ 36 ]同样认为所有人文学科本质上都是不断反复的,因为研究者不得不对前人已经研究过的材料进行重新阐释。为了谋求读者的认同,研究者不得不将这些对于原有理论的充实、更新和重新阐释以命题或行为的方式展现出来,并使用或然性评价这一推断行为突出其高度的盖然性。

重要性是it这一特征性型式的又一特征性意义。同在it v-link ADJ. to型式中的情况一致,医学这一特征性意义的使用更为频繁(医学38次,法学24次),差异具有显著性。前文已述重要性评价是指示行为,主要出现在it v-link ADJ. to这一特征性型式中。但仍然有1/4的重要性评价以命题的型式出现。研究者选择对命题而非行为进行重要性评价的关键原因在于所涉行为的逻辑主语通常不是读者。如例5:

例5.Thus it is important that agencies and organisations appreciate the complexity that each of these four strands bring to the process of empowerment.

例5中appreciate的逻辑主语就是命题的主语agencies and organisations而不是读者。这种情况下,对行为进行重要性评价意义不大,因为所涉行为不能通过对读者提出建议得到实施,故研究者倾向于对命题进行评价,以便提醒读者重视有关事实。

3.3   it v-link ADJ. for n. to型式

it v-link ADJ. for n. to是学术文本中出现的又一特征性it评价型式。下表统计了这一特征性型式的评价范畴。如表6所示。

由表6可见,这一特征性型式出现的频率不高,尤其在法学文本中一共只出现了13次。这与Biber D等[ 12 ]的结论一致。在这一特征性it型式中,两个学科共享或然性、重要性、难易度、意愿性、惯常性语义,法学略多于医学文本,但所有语义组上出现频次都不高,故而特征性意义并不明显。

这一型式中for n.是其后不定式的逻辑主语,本质上通过for n.限定了评价的范围[ 19 ]。如例6:

例6.It would be suitable for other agencies to help in a similar manner.

此例中,将to help in a similar manner这一被评价行为限定在other agencies的范围内。这样的限制增加文本精确度和说服力的同时也影响了所评价行为的普适性。因而学术文本大多只在所评价行为的逻辑主语不是读者的情况下才倾向于采用这一型式。为了对for n.进行了进一步分析,本文采用Hunston S[ 37 ]的分类,将被评价主体区分为“具体的人”“抽象的组织”“无灵实体”以及“作者及其他”进行考察,发现两个学科文本中均使用“具体的人”“抽象的组织”“无灵实体”来限定评价行為的范围,未出现以作者、读者或者作者和读者作为一个整体为被评价主体的情况。Peacock M[ 14 ]认为it型式模糊了作者身份,营造了客观中立的“积极光环”,而“作者及其他”这一被评价主体的缺失恰恰是it评价型式的内在要求。

3.4   it v-link ADJ. wh-

学术文本中还时有出现it v-link ADJ. wh-这一特征性it评价型式。下表对这一型式的评价范畴进行了统计。如表7所示。

it v-link ADJ. wh-也属于it典型性型式之一。通过表7可知,两个学科共享或然性和重要性语义,但基于两个学科,尤其医学在两个语义上只分别出现了3次和1次,频次太低,因此这一型式的特征性意义同样并不明显。法学在或然性语义上的使用频率略高于医学,所使用的词汇以unclear, doubtful为主,其后命题的引导词有why, which, how, when等,但whether最为高频。这一发现与Dong Jihua等[ 25 ]的结论一致,学术文本中的学术论断通常基于某种假设,故而一定程度上大量使用whether小句。

4    结论

本研究以评价的局部语法理论为指导,记录了医学和法学文本中的it评价型式,并分析其特征性型式和意义。结果显示,在两个学科中it v-link ADJ. to、it v-link ADJ. That、it v-link ADJ. for n.to和it v-link ADJ. wh-四种it评价型式高频出现,是学术文本中表达评价意义的主要型式,即特征性型式。相比医学文本,法学文本使用了更多的特征性it型式,尤其在it v-link ADJ. that、 it v-link ADJ. wh-和it v-link ADJ. for n.to这三个型式上,差异具有显著性。或然性、重要性是学术文本的特征性意义,高频出现在以上特征性it评价型式,尤其是前两种型式中。重要性则是独属于it v-link ADJ. to这一型式的特征性意义。学科对比,发现法学文本更多地进行或然性和难易度评价,而医学文本则高频进行重要性评价。这一显著差异与医学和法学各自不同的学科属性息息相关。作为人文科学,法学的目的在说服读者接受研究者对于法学理论、案件事实的重新阐释,故而重视或然性评价这一推断行为;而作为生命科学的医学,其目的不仅仅在于说服读者理解、接受某一观点,更是要向读者提出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药物使用的建议。重要性评价作为指示行为的本质就是提出建议,与医学文本的目的不谋而合。

it评价型式是重要的学术文本资源,且具有鲜明的科学特性,掌握其特点及其在不同学科中的异同,并灵活运用,必定能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当然,本研究的分析仅仅局限在以医学为代表的生命科学和以法学为代表的人文科学领域,未来还可以进一步进行多学科的分析,并将讨论的范围从it评价型式扩展到it以外的其他型式,从而对学术文本的评价资源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分析。

参考文献:

[1] Martin J R,White P R R. 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appraisal in English[M]. London: Palgrave,2005.

[2] Hunston S,Sinclair J. A local grammar of evaluation[C]// Hunston S, Thompson G. Evaluation in text: Authorial stan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ours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74-101.

[3] 王振华.评价系统及其运作——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1(6):13-20.

[4] 张德禄,刘世铸.形式与意义的范畴化——兼评《评价语言——英语的评价系统》[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6):423-427.

[5] Hunston S. Pattern grammar,language teaching and linguistic variation:Applications of a corpus-driven grammar[J]. Using Corpora to Explore Linguistic Variation,2002:167-183.

[6] Gross M. Local grammars and their representation by finite automata[J]. In M. Hoey - Data,Description,Discourse, 1993.

[7] 董敏.局部语法与系统功能语法的互补性初探——以评价子语言为例[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7(2):38-47.

[8] Su H. Local grammars of speech acts:an exploratory study[J]. Journal of Pragmatics,2017,111:72-83.

[9] Barnbrook G. Defining language:A local grammar of definition sentences[M].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02.

[10] Cheng W,Ching T. “Not a guarantee of future performance”:the local grammar of disclaimers[J]. Applied Linguistics,2018, 39(3):263-301.

[11] 蘇杭,卫乃兴.评价语言的局部语法研究[J].中国外语,2017,14(3):28-35.

[12] Biber D,Johansson S,et al. 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M]. Harlow:Pearson Education,1999.

[13] Herriman A J. The functions of extraposition in English texts[J]. Functions of Language,2000,7(2):203-230.

[14]  Peacock M. A comparative study of introductory it in research articles across eight disciplin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rpus Linguistics,2011,16(1):72-100.

[15] Groom N. Pattern and meaning across genres and disciplines:an exploratory study[J]. 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2005,4(3):257-277.

[16] Hanks P. Lexical analysis [M]. Cambridge: The MIT Press,2013.

[17] Hunston S. Frame phrase or function:a comparison of frame semantics and local grammars[J]. Corpus Linguistics,2002.

[18] Nesi H,Gardner S. The BAWE corpus and genre families classification of assessed student writing[J]. Assessing Writing,2018,38:51-55.

[19] 王冰昕,衛乃兴.中西学者学术论文特征性it评价型式与意义的对比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8(6):53-64.

[20] 张磊,卫乃兴.中、西学者法学论文评价局部语法对比:对名词型式的探索[J].当代外语研究,2018(3):93-99.

[21] Francis G,Hunston S,Manning E,et al. Collins cobuild grammar patterns:Verbs[M]. London:Harper Collins,1996.

[22] Hewings A,Hewings M. Anticipator 'it' in academic writing: an indicator of disciplinary difference and developing disciplinary knowledge[J]. 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 Supplements,2001:199-214.

[23] Hewings M,Hewings A. “It is interesting to note that…”:A comparative study of anticipatory 'it' in student and published writing[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2002,21(4):367-383.

[24] Cole S. The hierarchy of the sciences[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3,89(1):111-139.

[25] Dong Jihua,Jiang Feng. Construing evaluation through patterns:Register-specific variations of the introductory it pattern[J].Australian Journal of Linguistics,2019,39(1):32-56.

[26] Zhang Guiping. It is suggested that… or it is better to… Forms and meanings of subject it-extraposition in academic and popular writing[J]. 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2015,20:1-13.

[27] Charles M. The Role of an introductory it pattern in constructing an appropriate academic persona[C]// Paul Thompson. Patterns and perspectives: Insights into EAP writing practice,2000:45-59.

[28] Biber D. A register perspective on grammar and discourse: variability in the form and use of English complement clauses[J].Discourse Studies,1999,1(2):131-150.

[29] 张乐,卫乃兴.学术论文中篇章性句干的型式和功能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36(2):8-15.

[30] Lyons J. Semantics[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7.

[31] Perkins M R. Modal expressions in English[M]. London:Burns & Oates,1983.

[32] Collins A P. Extraposition in English[J]. Functions of Language,1994,1(1):7-24.

[33] Parkinson J. Representing own and other voices in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articl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rpus Linguistics,2013,18(2):199-228.

[34] 錢中文.人文学科方法论问题刍议[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9(20):151-155.

[35] Hyland K,Tse P. Hooking the reader:a corpus study of evaluative that in abstracts[J].English for Specifit Purposes,2004,24(2):123-139.

[36] Becher T. Academic tribes and territories:intellectual enquiry and the cultures of disciplines[M].Milton Keynes:SHRE/Open University Press,1989.

[37] Hunston S. Corpus approaches to evaluation:phraseology and evaluative language[M].New York:Routledge,2011.

[责任编辑:郑笔耕]

Characteristic Evaluative it Patterns and

Meanings in Academic Papers

—— A Corpus-based Comparative Study of Academic Papers of Science of Law and Medical Science

HUANG Ling,ZHONG Lin

(Internationl College,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53000, China)

Abstract:Evaluative it patterns, important evaluative resources in academic papers, have been a hot topic for years. Guided by the theory of Local Grammar of Evaluation, this paper, basing on the evidence from British Academic Written English, describes the usage of evaluative it patterns in academic papers of both medical science, as a part of life science, and the science of law, as a part of the humanities. The data show that academic papers of two disciples share four characteristic evaluative it patterns: it v-link ADJ. to, it v-link ADJ. that, it v-link ADJ. for n.to and it v-link ADJ. wh-. Generally speaking, academic papers of medical science use much less evaluative it patterns and tend to express semantics of importance; while academic papers of law science focus on the semantics of both likelihood and difficulty.

Key words:local grammar of evaluation;evaluative it patterns;characteristic patterns;characteristic meanings

收稿日期:2022-09-22

基金项目:福建农林大学教改项目(111418227);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Z190072);福建农林大学科技创新专项基金项目(KCX21F28A)

作者简介:黄玲(1981-),女,浙江诸暨人,福建农林大学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语料库语言学;

钟琳(1981-),女,福建龙岩,福建农林大学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二语习得、语料库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