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介入乡村社区教育的对策研究

2023-05-31高欣李聪

国际公关 2023年5期
关键词:社区教育社会工作乡村振兴

高欣 李聪

摘要:乡村社区教育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党的二十大以来,党中央积极倡导乡村建设,乡村社区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本文从分析乡村社区教育的发展契机及必要性入手,详细阐释了社会工作介入乡村社区教育的可能性与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出当前乡村社区教育的不足,进一步提出社会工作介入乡村社区教育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乡村社区教育工作提供有效借鉴。

关键词:社会工作;社区教育;乡村振兴

鄉村社区教育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乡村社区教育不仅可以提升乡村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增强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更能带动乡村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保证乡村社区教育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同时,以乡村社区教育为载体,补足乡村教育资源短板,打开城乡资源流通渠道,有利于改善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局面,推动城乡共同富裕,共享发展。

一、社会工作介入乡村社区教育的可能性及优势

社会工作发源于社会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并在促进社会进步的道路上不断前进,积极回应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系列议题,乡村社区教育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也逐渐进入社会工作的视野。

社会工作介入乡村社区教育不仅仅是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教育建设的召唤,更是其自身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首先,社区是社会工作服务的重要领域。社会工作不仅在实践中积累了社区服务的宝贵经验和实操方法,更在理论层面总结出社区工作的服务模式和应对策略。可以说,社会工作介入乡村社区教育具备完整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智慧,更具备专业的服务团队,可以更快、更好地融入社区,扎根社区,办好乡村社区教育;其次,社会工作强调发展的理念,强调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力量,注重参与的过程与个人能力的培养。同时,社会工作将人与社区看作整体的社会系统,更注重人与社区的共同发展、协调发展。因此,社会工作可以充分调动村民的参与积极性,深入挖掘社会资源补齐社区发展短板,重建社区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帮助社区实现发展的质的飞跃;[1]最后,社会工作介入乡村社区教育,可以从个人、社区、社会三个层面发挥功能。在个人层面,社会工作可以开发村民潜能,促进村民全面发展;在社区层面,社会工作可以构建乡村教育共同体,增强社区凝聚力;在社会层面,可以弥补传统行政工作方法的不足,借助社区教育促进人与社区的良性互动。

总的来说,社会工作介入乡村社区教育是大势所趋,更是双方的互利共赢。乡村社区教育引入社会工作的理念、方法和人才,不仅可以解决当前社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更可以结合本土特色实现创新发展,提升人力资本实现稳步发展。

二、乡村社区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的完备性不足

纵观社区教育政策,乡村社区教育的边缘化问题一直存在。在现有政策体系中,明确提出“乡村社区教育” 概念的政策文件并不多见,而大多是以“城乡社区教育” 的整合概念一笔带过。乡村社区教育并未得到应有的政策倾斜与特别关注,因而难以突破城乡发展不均衡的桎梏。同时,由于现有社区教育政策体系中对于乡村社区教育的顶层设计不完备、主体责任不明确、专项经济支持不到位,乡村社区教育的推动只能完全仰赖于地方政府的自发认识,这进一步导致了在政策强制力不足、经济资源有限且地方事务冗杂的局面下,各级政府忽视发展乡村社区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理所当然地将乡村社区教育发展置于工作重点之外,由此加剧了乡村社区教育的发展劣势。此外,虽然学界对于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教育的讨论由来已久,且在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教育的互惠共赢等方面也早已达成共识,但至今未能在政策层面得到积极肯定与明确体现。政策的完备性不足,使得多元主体参与乡村社区教育建设缺乏合法的准入门槛与对接渠道,难以探索形成有效的参与路径,加之丰富的外部教育资源流入受限,乡村社区教育受制于资源匮乏面临发展停滞。[2]

(二)教育的功能性不足

新时期,乡村社区教育的发展被赋予更多新内涵、新使命,乡村社区教育不再简单地局限于早期的“除昧开智”,更需要顺应时代潮流,服务乡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从乡村全面振兴的角度出发,当前乡村社区教育的功能性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经济层面。乡村社区教育的内容设计侧重于传播思想文化,教育活动的形式远大于内容,不仅没有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切实增强受众的生活技能,帮助受众更好地投入生产实践改善生活,更没有进一步参与进当地的产业项目开发与调研,因地制宜地促进当地产业发展,实效性不强;第二,在政治层面。当前的乡村社区教育虽然一贯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的管理体系,但乡村社区教育与基层党建工作的融合效果并不突出。乡村社区教育对于基层党建工作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与感悟,多为被动性的配合宣传,教条主义浓厚且脱离群众生活实际,创新性不足;第三,在社会层面。乡村社区教育者先入为主的错误观念将村民摆在“弱势” 及“受教育者” 地位,忽视了对其社会能力的塑造与培养,在促进村民协商自治,建立村民表达机制方面作用甚微。

(三)村民的自主性不足

乡村社区教育实践是为人民的实践,更是人民的实践,以人民为中心是其发展的应有之义。但从目前的乡村教育实践来看,村民对于乡村社区教育的认识已然形成“说教”“宣传” 的刻板印象,对于乡村社区教育的理性认识不足,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对于乡村社区教育的整体满意度不高。同时,村民无法参与进乡村社区教育内容的设计和讨论中去,不能学习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内容,因此自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此外,乡村社区教育在具体实践中逐渐简化为“对乡村常住人员的教育”,进城务工的流动人口被排除在乡村社区教育之外,没有在乡村社区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而青壮年人力资本不足,也进一步制约着乡村社区教育的更高质量发展。乡村社区教育脱离群众空谈理念,脱离乡村实际空谈发展,必然使得乡村社区教育难以汲取乡村本土优秀历史传统和文化脉络的养分,难以真正构建学习共同体,不利于乡村社区教育改革创新打造本土特色品牌,不利于打通城乡社区人才流通的渠道,更不利于乡村社区教育持久焕发生命力。

三、社会工作介入乡村社区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政策倡导者:促进相关政策改进落地

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实地参与乡村社区教育,运用社会调查方法收集、总结和归纳现有政策落地的实效与不足,进一步挖掘出当前乡村社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需求,向上级主管部门传达民情民意,给出专业的评估意见和改进对策。社会调查与评估贯穿于社会工作介入乡村社区教育的始终。当社会工作进入乡村社区,不仅需要在前期开展广泛的社会调查确定项目受众及目標,制订项目实施方案,更需要在过程中加强效果评估,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在此基础上,社会工作者可以从专业角度筛选和评估受众需求,厘清问题根源,给出中立、客观的最优解,以最得当的方式传递给上级部门,促成双方甚至多方有效沟通,从而为政策的改进和完善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为接下来的乡村社区教育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此外,社会工作者不仅可以在实践层面充分扮演好“政策倡导者” 的角色,还可以将这一角色延伸进理论层面。社会工作者不仅可以作为上传下达的“中间桥梁”,更可以从专业角度,总结乡村社区教育的宝贵经验,绘制乡村社区教育的理想蓝图。社会工作专业学者可以通过乡村社区教育研究,立足当下,着眼全局,通过纵向、横向对比,为乡村社区教育提供宏观的、科学的政策方向。

(二)服务提供者:优化乡村社区教育实践

社会工作者可以充分发挥所长,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层面全方位参与乡村社区教育工作,进一步优化乡村社区教育的布局,因地制宜打造乡村社区教育品牌。经济上,社会工作者不仅可以通过产业发展调研为乡村推荐符合发展实情的经济产业开发项目,提升乡村经济投资的合理性和稳健性,而且可以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培养一支优秀的本土乡村社区教育团队,大力发展人力资本,共同推进产业兴旺;政治上,社会工作者可以梳理和优化当前乡村的党建工作,将新时代新要求融会贯通,进一步创新本土的基层党建工作;文化上,社会工作者可以挖掘本土文化传承,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建立乡村文明新标准,弘扬乡村文明新风尚;社会上,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社区社会工作的方法,组建乡村居民自治委员会,建立合法、公正的表达机制,引导居民提出合情合理的诉求,采用正确的、有效的方法表达诉求,推动村民自治、大事共商,共建和谐家园;生态上,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倡导绿色、低碳、节能的新型生活方式,将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植根于居民日常生活中,倡导居民身体力行维护生态文明。

(三)资源获取者:构建多元主体参与平台

在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乡村社区教育难以得到与城市发展相匹配的教育资源,长久以来处于弱势地位,而社会工作的介入可以很好地改善这一点。首先,社会工作者可以充分调研乡村社区教育资源的短板,准确定位乡村社区教育的需求,进而发挥自己资源链接的强大优势,扩大宣传规模与力度,吸纳更多有识之士贡献自己的力量。社会工作者不仅可以调度机构内部的可靠资源,必要时还可以通过社会工作协会和慈善行业等专业力量拓展资源链接范围的半径,寻求丰富的外部资源支持;其次,当各类资源涌入乡村社区,必然需要面临教育资源的管理、分配与维护问题。社会工作者一方面可以为乡村社区编制资源库,帮助社区明晰自身资源掌握情况,以便今后随时调度,合理应用;另一方面可以在全面梳理整合现有教育资源的基础上,为社区教育资源制订更加科学化的使用方案,确保既有资源的高效应用,避免资源浪费;最后,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搭建乡村社区教育资源平台,通过公众号、抖音、广播等新媒体广泛地向各类人群普及乡村社区教育,创新乡村社区教育内容与形式,并着力培训一支本土人才队伍运营数字平台,打理和维护多方资源,推进乡村社区教育稳步发展。

(四)助人自助者:培育村民自我提升能力

教育之计在于提升人力资本,乡村社区教育更应重视村民自身能力建设。一方面,社会工作者必须促进村民意识到积极进取的重要性,引导村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投入乡村社区教育,做建设自己美丽家乡的主人翁。社会工作者可以鼓励村民大胆为乡村社区教育建言献策,使村民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乡村的事”,更是与村民息息相关的“自己的事”,并引导村民将这一过程中涌现出的好思想、好方法逐步优化直至落地实施,使村民切实感受到参与的自豪感;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者应组织开展各类技能培训,使不同受众均能有所受益。乡村社区教育立足社区,受众广泛,社区教育的对象不仅包括村民,也理应包括乡村的各级政府和相关参与人员。针对村民这一主体,社会工作者需要“量体裁衣”,给出适宜的培训方案,如老人的文化素质不高,接受能力较弱,又多与新媒体脱节,需要更加接地气的教育方式;青少年儿童正处于受教育的黄金时期,可以组织较大规模的专业知识培训。针对其他参与者,社会工作者应丰富社区教育形式,促成多方互动,共同助力乡村社区教育。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应不断挖掘村民中的优秀人才,培养本土领袖和人才队伍,激励更多村民向领袖靠拢,争做榜样,塑造人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3]乡村社区教育植根于乡村,其特色也必来源于乡村。社会工作者可以征集群众智慧,汲取乡村历史传统文化的精华,融合新时期新思想新内容,共建共享具有本土特色的乡村社区教育范本。

四、结束语

社会工作介入乡村社区教育,可以为乡村社区教育带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乃至生态等诸多方面的切实提升,并根据新形势新变化不断地调试整合资源,创新乡村社区教育发展。社会工作者不仅可以是乡村社区教育的实践者,更可以是乡村社区教育的指导者和工程师。社会工作的“实践智慧” 传统可以促使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升华理论,理论反哺实践,在螺旋式的上升关系中更好地实现发展目标。社会工作的乡村社区教育实践,不仅可以带来乡村社区教育现阶段实质性的改变,更可以为今后的乡村社区教育实践不断累积经验,可以肯定地说,社会工作介入乡村社区教育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 聂玉霞,汪圣.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社区教育的实践理路、现实困境及优化策略[J].教育与职业,2022,(10):12-18.

[2] 卿芳梅.乡村社区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5):8-12.

[3] 朱正婧.新时代乡村社区教育内涵、特征及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路径浅探[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3):6-10.

猜你喜欢

社区教育社会工作乡村振兴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台北市社区大学的办学特色与启示
论高等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互动合作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