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八桂教学通”平台的生态智慧课堂教学策略

2023-05-30梁惠娟

广西教育·A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

【摘要】本文围绕《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及各学科课程标准,论述“八桂教学通”平台下“四基六义四动”生态智慧课堂教学策略:基于平台,生动引入,以问带思;基于资源,活动参与,读做结合;基于共享,互动交流,删繁就简;基于精品,智动拓展,厚植课堂。

【关键词】八桂教学通 生态智慧课堂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07-0053-04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9年颁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目标。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如何通过教育现代化技术有效推进课程改革和教学变革,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是我国教育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我校依托“八桂教学通”平台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研究,通过以校为本的“四基六义四动”生态智慧课堂教学策略,充分运用数字资源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四基六义四动”生态智慧课堂教学策略中的“四基”指基于平台、基于资源、基于共享、基于精品,“六义”指师生以“问、读、思、做、简、厚”六要素呈现课堂要义,“四动”指师生间的“活动、互动、生动、智动”,由此结合生成“基于平台,生动引入,以问带思—基于资源,活动参与,读做结合—基于共享,互动交流,删繁就简—基于精品,智动拓展,厚植课堂”生态智慧课堂教学策略。

一、基于平台,生动引入,以问带思

“八桂教学通”的核心是数字资源,拥有两大工具(教学课件工具和教学课程组织工具)、五大库(题库、资源库、学科工具库、授课工具库和课堂活动库)等基础模块,为一线教师提供备课、上课及教学管理等强大功能。数字化教学平台在此基础上通过支持各学科(小学领域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道德与法治及地方读本)课堂教学场景应用,帮助一线教师更好地提升备课效率和上课效率,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基于此,我校提出“基于平台,生动引入,以问带思”的教学策略,结合“六义”中的“问”与“思”,有效构建“生动”课堂。

(一)生动引入,埋下伏笔

教育家杜威强调“以学为中心”。要想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需要教师在教学伊始就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内驱力。“八桂教学通”平台上有海量的数字资源,它们以教材文本为基础,以图片、视频、小程序等多种形态呈现。在引入环节,教师依托HTML5、JavaScript、3D动画等技术,将教学内容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创意表达,使抽象的内容具象化。

在廣西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数字教材及应用服务项目案例展示暨南宁市小学推广应用“四度六步”教学法主题教研活动中,我校薄艳老师在执教统编教材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猫》一课的引入环节,利用“八桂教学通”平台将单一的文字转化为声、音、形、色并用的3D动画效果,呈现了千姿百态、性格各异的猫的形象:有的乖巧可爱,有的凶猛强悍,有的刁钻顽劣……薄教师随后引出本课所学内容:“同学们听说过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吗?他可喜欢猫了,他经过长期观察写下了一篇《猫》的文章。你认为老舍先生笔下的猫会是什么样的?”“八桂教学通”平台的3D动画效果使学生对猫充满了兴趣,对课文学习也充满了期待。这样的教学导入简短而生动,能让学生带着对猫的种种印象顺利进入学习状态。

(二)以问带思,激发探索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提出要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达成这一培养目标,需要学生学会学习,善于思考,保持求知欲。为此,教师可利用“八桂教学通”平台,在导入环节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升探究能力。

例如,教学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测试反应快慢》一课时,教师可结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以及“通过简单的数据比较,可以发现我们反应速度的变化”这一科学探究目标,设计教学环节。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仅提供数据让学生寻找变化规律,那么学生对该知识点的学习仅能达到“初步感知”的目标,无法达到“发现”的层次。而利用“八桂教学通”平台,以学生熟悉的“接力棒”作为测试反应快慢的引入,借助平台的一次次接力数据,即时生成一张张柱状图,使学生产生一系列问题:抓到接力棒的次数多说明什么?抓到接力棒的次数少说明什么?抓的次数相同,谁的反应更快?抓的位置与反应速度是否有关?……用数据描述变化规律比单纯的数字记录更能体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思考,并通过“八桂教学通”平台即时生成的柱状图进行数据描述,从而拓展思维空间、提高思维能力。

二、基于资源,活动参与,读做结合

建构主义研究者主张教师教学的方式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八桂教学通”平台基于学生学情及关注点,主要围绕数字资源构建一系列的云资源;基于“教材配套资源”“我的资源”“语音测评”等丰富资源,更好地服务课堂教学。它辅以一定的学科工具,从海量的资源供给中寻找契合点进行课堂操作。灵活有效的教学辅助资源,使“读”与“做”有机结合,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基于此,我校提出“基于资源,活动参与,读做结合”的教学策略,结合“六义”中的“读”与“做”,有效促成课堂师生间的“活动”。

(一)依托资源,“三性”合一

学习的过程是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我校依托“八桂教学通”平台,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认知活动,根据教师“教”的需要和学生“学”的过程,将探索性、教育性、创造性“三性”合一;利用信息技术不受具体事物大小、多少、轻重、场景等外在因素影响的优势,让学生得以足不出户即可参与活动,在外显行为活动和思维内化活动中渗透对话与发现,融教师主导活动与学生主体活动、学生个体活动与班级群体活动、学生认知活动与小组情意活动于一体。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特别提出“量感”一词,重在培养学生选用工具测量、估测、理解、表达及应用等能力。课标提出的量感知识的学习,实则是数学思维的培养。量感分布于小学各个年级的数学统编教材中,要促进学生掌握量感知识,教师可运用“八桂教学通”平台的教学课件工具设计测量活动,通过“八桂教学通”平台的即时测试功能,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学生通过活动参与把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认知,从而培养量感。例如,想让学生了解手掌、胳膊、腿等身体部位的长度,在常規教学中,教师往往让学生先“预估”再“测量”,然后就结束教学。而利用“八桂教学通”平台的“学科工具”之“小数工具”,以数字化的直观教具和具备强大功能的GGB工具引领学生直观对比有长度的工具,能使学生逐步形成长度体系观念,充分把握量感本质,有效促进数学核心素养发展。

(二)读做结合,知行合一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同时具备音乐、空间、动觉等多项智能,如若同时调动,将达到更佳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利用信息技术将听、说、读、写、练、做、演等进行整合教学,使“读”与“做”高度融合,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个性等方面和谐发展,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的。为了从“读”上下功夫,促进“做”的结合与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可充分利用“八桂教学通”平台“语音测评”等学科工具,对读前、读中、读后三个阶段进行选择、优化与重构,实现输入与输出相结合、“读”与“做”相结合。

以小学英语学科的单词、对话、课文学习等为例。为了有效改变传统英语教学“重笔头、轻口头”的现象,教师可通过“八桂教学通”平台设计视频对话、音频听说等,还可借助学生语音训练的小工具——语音测评,通过语音识别技术对学生现场朗读的语音进行三维评价(准确度、流畅度和完整度),在此基础上参考标准读音进行语音纠正。语音测评工具还能保存学生语音练习的数据,让学生以直观数据看到自己的语音变化情况。教师可结合文本“5W+1H”六要素,即Who、When、Where、What、Why和How六大要素,通过“八桂教学通”平台促进“读”与“做”相结合,使三大维度可视化:个体层面可视化(运用各种感官、音频等呈现对课文的理解);言语层面可视化(用发音、言语、对话、表演等呈现对课文的理解);视觉层面可视化(通过视频、课件、VR、AR等呈现对课文的理解)。这样从平面表达升华为立体表达,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促进语言学习的进阶。

三、基于共享,互动交流,删繁就简

“八桂教学通”各版本数字资源所配套的资源达60 000条以上且不断更新,并同时拥有各教材出版社提供的配套课件、教学设计、视频、评价与测试,以及广西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等系列优质资源,成为广西优质资源收集和展示的大平台,切实为一线教师日常教学提供了海量的资源。基于如此强大的平台资源共享,我校提出“基于共享,互动交流,删繁就简”的教学策略,结合“六义”中的“简”,有效达成课堂师生间的“互动”。

(一)互动交流,深度沟通

“加强对话交流”是《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的要求。要落实这一教学要求,教师可从“八桂教学通”海量的共享资源中精选适合学科课程需要、学生年龄特点和学情的资源,通过提取整合,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在此基础上创设更多的互动交流机会,双向建构,精准对话,深度沟通,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同桌、小组等)的深度互动交流,实现为学而教,形成智慧生态课堂。

以我校美术学科的教学为例。在培养学生“图像识读”学科素养时,教师利用“八桂教学通”平台丰富的美术作品、图形、影像等多维表现的共享素材,让学生观看、识别和解读,“有话可说”;在培养学生“美术表现”学科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八桂教学通”的现代技术和数字共享资源,结合美术语言,创造视觉形象,让学生“有话想说”;在培养学生“审美判断”学科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八桂教学通”平台多元共享美术电子作品,让学生得以感知、评价、判断与表达,“有话能说”;在培养学生“创意实践”学科素养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在“八桂教学通”平台共享美术作品草图或模型等,与他人交流,不断改进、优化美术作品,让学生“有话多说”;在培养学生“文化理解”学科素养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八桂教学通”平台共享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和不同时代的美术作品资源,让学生学会尊重艺术家的创造成果及其对人类文化的贡献,“有话爱说”。

(二)删繁就简,解码赏析

生态智慧课堂拒绝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崇尚删繁就简,举重若轻。教师要想做到从简单的“教课文”上升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必须学会“删繁就简”,从注重教学内容,升华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思维。教师既可以灵活运用“八桂教学通”平台资源中心的配套资源和共享资源(教材内嵌资源、教材配套资源、名师课件等),又可以上传自己的PPT资源、希沃课件,甚至可以对已经上传的资源进行多种操作,经过解码赏析(即寻找隐藏在课文中的规律、规则、奥秘等),快速厘清课文脉络,删繁就简。

我校作为广西“聚焦单元、读写融合的语文三层级阅读教学理论与实践”项目学校,曾组织本校教师将统编教材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一课进行课例展示。执教教师韦举强充分利用“八桂教学通”平台,将与节日相关的情境、颜色、气味、活动等进行多方位呈现,形成清晰的教学主线。南京师范大学黄伟教授作为评课教师,高度认可韦举强老师删繁就简的教学智慧,认为韦老师能抓住关键段落,巧抓“京味儿语言”,并通过“八桂教学通”平台整合数字教材内嵌、区域共享、个人资源、本地上传等海量素材资源,聚焦文本中的场景描写,结合项目要求进行有效度的解码赏析,找到课文的写作顺序(时间顺序)、详略安排(详写或略写)、表达方式(“京味儿”语言)等,使一幅老北京的民俗画卷在展示课上呈现得淋漓尽致,使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四、基于精品,智动拓展,厚植课堂

“八桂教学通”为教师提供了微视频应用作品展示平台,涵盖应用技巧、基本操作、教学实践分享等,还可以直接链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中的大量精品课件、精品视频、精品课例等。基于如此强大的资源共享平台,我校提出“基于精品,智动拓展,厚植课堂”的教学策略,结合“六义”中的“厚”,有效達成课堂师生间的“智动”。

(一)有效拓展,持续成长

在拓展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八桂教学通”平台多元化、创新性精品资源,结合个人教学实际,进一步唤醒和启迪学生,激发学生课后不断探索,使学生能持续地、智慧地成长。

以道德与法治学科为例。要发挥该学科独特的育人优势,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需要教师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使学生拓宽视野,自然而然地关注民生,心系祖国,坚定理想信念。教师可充分利用“八桂教学通”精品资源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的特点,合理选择、整合和妙用精品资源,将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灵活融入课件,实现教学拓展。比如,教师可整合道德、法律、国情、心理健康等精品资源的内容,以“时政聚焦”“小小观察家”“法律小知识”“学做理财小能手”等微主题进行拓展,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二)厚植课堂,提炼升华

课堂只有具备一定的厚度,才能不断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厚”的课堂,应以学生身心成长为导向,落实价值认知,挖掘“厚”的契合点,拓展新的表现方式。教学拓展应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迁移和唤醒,让学生厚积薄发。教师紧扣教学目标活用“八桂教学通”精品资源,能更好地深挖教材,提炼和升华主题。

以人教版音乐三年级下册《义勇军进行曲》一课为例。在该课的拓展环节,教师整合“八桂教学通”平台的精品资源,以德国作曲家舒曼的一句话进行拓展:“如果在宁静的海洋上的一个荒岛,一个莫扎特、一个拉法埃尔也只会是一介村夫而已。”如此一来,就成功地将聂耳、《义勇军进行曲》、海洋、荒岛、莫扎特、拉法埃尔等教学元素融于一体。在教师打造的精品资源氛围烘托下,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如果把音乐看作语言,语言的讲述者、思想感情的表达者决定了他们创作的音乐是什么样子。这样,学生就会以聂耳及其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等激越高昂的不朽作品为起点,与那个特定的时代联系起来。聂耳创作的那些铿锵有力的音符,正是当时社会背景下民众心声的真实反映。这样的课堂可谓有形、有效、有度。

综上所述,新课标背景下基于“八桂教学通”平台的“四基六义四动”生态智慧课堂教学策略,通过“基于平台,生动引入,以问带思”“基于资源,活动参与,读做结合”“基于共享,互动交流,删繁就简”“基于精品,智动拓展,厚植课堂”四大策略,以“问、读、思、做、简、厚”之“六义”,“活动、互动、生动、智动”之“四动”为依托,将碎片化海量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呈现了教学新样态。其能充分利用“八桂教学通”平台进一步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紧密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实际,创新课堂呈现方式,强化了课本内容与平台资源间的内在联系,增强了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确保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和时代性。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广西数字资源应用研究专项课题“基于数字教材的‘六义四动生态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2022ZJY056)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梁惠娟(1980— ),广西南宁人,硕士,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
英语语法教学策略谈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谈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
群文阅读教学策略谈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幼儿园线描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