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诗词楹联与校园文化融合的路径探索

2023-05-30朱红梅

广西教育·A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

【摘要】本文以玉林市玉州区大北小学为例,阐述学校以构建传承诗词楹联优秀传统文化和打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双翼,通过与打造党建品牌相结合、与学校建筑相融合、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与清廉学校建设相结合等方式,探索诗词楹联与校园文化有效融合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诗词楹联 校园文化 融合传承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07-0024-04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国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诗词楹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经典,将诗词楹联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对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力、提高师生文化修养、提升校园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玉林市玉州区大北小学(以下简称大北小学)把传承诗词楹联作为提高师生文化修养的重要手段,积极开展诗词楹联文化传承活动,充分发挥诗词楹联对学生的教育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以诗育德、以诗启智、以诗塑美的良好局面,有效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探索出一条诗词楹联与校园文化深度融合、同频共振的有效路径。

一、诗词楹联与校园文化融合的背景

诗词楹联历经数千年历史积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其中所蕴含的先贤思想和人生智慧仍具时代价值。只有不断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展壮大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才能有效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进一步增强子孙后代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学校将诗词楹联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诗词楹联文化教育,让学生在学习、欣赏、研究、创作诗词楹联的过程中,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校园的人文底蕴和诗书氛围。

大北小学以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的玉林市粤东会馆为依托,是玉州区诗联创作活动相对活跃的学校之一。学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充分挖掘、合理利用现有的校园文化资源,将诗词楹联深度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努力打造校园文化教育品牌。如设置诗读园、诗联长廊、诗联展示窗、诗意花圃等,让校园每一个角落都散发出浓郁的诗香,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诗词楹联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和语文素养,达到润物无声、育人无形的教育效果,带动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结合诗词楹联进课堂、进传统节日、进专题活动的“三进”活动,我校着力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使学生在诵读、赏析、创作诗词楹联的过程中体悟其中的精神意义,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诗词楹联与校园文化融合的策略

(一)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建设书香校园文化

我校将校园文化活动与诗词楹联传承有机融合,通过“诗联+”五位一体传承活动,着力打造书香校园文化品牌,积极探索特色学校创建之路,丰富学校文化内涵,从而形成鲜明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1.诗联+诵读。诵读和赏析传统诗词楹联,是提升师生人文素养的需求。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学校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诗词楹联诵读和赏析活动:一是各班每天早操前开展10分钟经典诗文诵读与赏析活动,让师生感受经典诗文的魅力;二是组织教师编撰1—6年级诗词楹联校本课程,将课程列入课程表,每周二、周四午读课时间全体师生读背诗词楹联;三是每周四下午最后一节课,学校萌芽诗社开展“诵读+创作”社团活动;四是各年级自定时间组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1—2年级诵读《三字经》,3—4年级诵读《弟子规》,5—6年级诵读《道德经》;五是每周国旗下讲话随机抽查年级、班级、学生个人等诵读古诗词。通过以上多种形式的朗读、背诵,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吸收了古人的智慧,激发了对诗词楹联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2.诗联+书法。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自古与诗词、楹联不分家。我校巧妙地把诗词楹联文化与书法相结合。语文课上,语文教师负责指导学生规范书写教材中的诗词楹联;校内课后服务书法社团活动中,书法教师负责指导学生书写的技法;义工活动中,学校邀请玉林市著名书法家进校指导学生写出汉字的美感。此外,学校每月开展一次全校性的书法比赛,中、低年级学生以硬笔书法为主,高年级学生以毛笔书法为主。比赛中,要求学生做到眼到、心到、手到,将自己最喜欢的诗词、楹联用心书写出来。通过开展以上多种形式的书写活动,学生的书写水平得到了提高,专注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3.诗联+创画。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与画互相生发、相得益彰。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山水画,一幅田园风光图,一幅壮美河山图。如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怎样在画面上表现出“无处寻”的蝴蝶呢?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想象和创作。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激励,学生开动脑筋,展开丰富的想象,低年级学生用橡皮泥、剪纸等形式进行创作,中、高年级学生用漫画、儿童画、水彩画、国画等形式进行创作,在画诗词楹联的过程中既实现了与诗词楹联文本的对话,提高了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又在创作绘画的过程中得到了美的熏陶,获得了“乐”的体验。

4.诗联+创作。学生在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后,感悟到诗词楹联的美与魅力,自然就有了创作的冲动。此时,教师要把眼光投向学生自主自由的创作,抢抓时机,激发学生灵感,激励学生提笔创作,写出反映时代精神、讴歌社会新风、家乡风情特色、小学生生活的好诗好联。一是捕捉灵感、有感而发。对于学生不经意间冒出的富有诗意的句子,教师加以巧妙引导,促其写出短小的诗歌。二是巧用素材,勇于創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出示一些特征明显的诗词楹联,让学生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勇于创新。三是抓住特殊的时间节点,大胆创作。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抓住传统节日、国家大事、校园活动或平时的所见所闻,进行诗词楹联的创作,充分感受现实生活中的诗意。

5.诗联+演绎。表演,能让小学生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在每年六一儿童节和十二月的校庆演出中,诗词楹联的创演是我校规定的节目。各年级学生将中华诗词楹联意韵之美用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如在《弟子规》的演诵中,3—4年级的学生身着汉服,悠扬婉转的诵读声或与古典乐器融合,或与吟唱加动作的方式相伴,使传统文化以一种新颖而又深入人心的方式呈现在师生面前。演出中,伴随着古典韵律,《敕勒歌》《将进酒》《游子吟》等一篇篇经典名篇,经过学生吟诵与演绎,将古典诗词与现代音乐融为一体,让全场观众享受了一场经典文化的盛宴。

(二)与学校环境建设相呼应,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校园环境是学校文化底蕴的外在体现,将校园内建筑物的空间布局所形成的校园空间与周边的地形地貌相融合,可以孕育出独特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我校精心打造的校园文化,处处以学生为本,力求于细微处见精神、于设计中见匠心,努力做到校园处处是文化、校园处处能育人。

1.跨越时空,打造古韵味的诗词楹联基地。我校毗邻玉林市著名文物保护单位——玉林市粤东会馆,学校负责该文物单位的日常管理。依托粤东会馆这个古香古色的历史文物,我校经常在这里开展诗词楹联经典文化传承活动,如全国诗词楹联专家评估活动、各县(市、区)诗联观摩团接待活动、学校萌芽诗社活动等。我校时常将名人和本地书法家以及师生自创的诗词楹联书法作品悬挂其中进行展览。在青砖绿瓦的映衬下,历史文物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浑然天成,相得益彰,成为一个独具特色、古色古香的诗词楹联文化基地,使学校的校园文化既有传统的文化底蕴,又有浓郁的时代气息。

2.巧手自创,打造独具特色的诗联耕读园。我校师生以个人或团队合作的形式,使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簸箕做画板,擅长书法者书写诗联,擅长绘画者根据诗联展开想象作画,最后给簸箕涂上防水防霉茶油。这样,原先一个个大小不一、日常生活中再寻常不过的圆形簸箕,在师生的巧手描绘下魔术般地化身为别具特色的诗联文化作品。将70多个诗联配画作品悬挂在校园显眼处的青砖墙上,打造成大北小学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诗联耕读园,大北学子遨游在诗词楹联的海洋,深耕细读,汲取养分,快乐成长。

3.巧妙设计,打造小而精、美而雅的特色校园文化。我校是玉林城区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占地面积不大,学校努力将有限的校园空间打造成广阔的育人空间,让学校的每个角落都充满古韵,每个角落都充满诗联文化。如,学校大门通道两边的青砖墙上悬挂着中国楹联界权威专家蒋有泉会长、肖良平副会长等楹联专家的墨宝,颇具书香气息;校道左侧的“雅风屏”上刻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屏风雕花与粤东会馆屋檐雕花相呼应,屏风下配中国风图案;学校的“中国风长廊”把中国结、十二生肖图、中国蓝折扇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做成背景图片,配上经典诗联悬挂在长廊中,满屏满眼都是小而精、美而雅的经典文化。

(三)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诗词楹联文化的传承需要春风化雨般的滋养过程。我校把诗词楹联文化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教师通过深挖教材中的诗词楹联知识,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学习、赏析、创作诗词楹联,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又传承了诗词楹联文化。

1.在故事中激发学习兴趣。小学生喜欢听故事、讲故事,而诗词楹联本身就是一个个通俗易懂、曲折有趣、富有生活气息的故事。我校低年级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一些有趣的诗联故事,激发学生对学习诗词楹联的兴趣。比如,一年级时学习的古诗《山村咏怀》(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就可以改编成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手去外婆家的路上所见所感所做的故事。又如“比目鱼”对“独角兽”讲的是鲁迅小时候入学应对的故事;“南通州、北通州”讲的是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故事。在学习诗词楹联的时候配合有趣的故事穿插讲解,用故事打动学生心灵的同时,学生对诗联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对诗联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2.在诵读中感悟规律。统编教材语文一年级上册就有《对韵歌》一课,低年级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吟诵中探究对句的要点:对句字数相同、词性相对。此时不要求讲韵律、平仄,学生只需初步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中年级的教师则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学习《宿新市徐公店》时,学生可以一边大声诵读一边想象诗人居住在徐公店时欣赏儿童追赶蝴蝶的悠闲与安逸。教师还可以安排对句拓展,如“致富”对“发家”,“莺歌”对“燕舞”,“明月松间照”对“清泉石上流”,“感时花溅泪”对“恨别鸟惊心”等。诗词楹联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学生有了丰厚的积累,创作就有了源头活水。

3.在填补中锤炼语言。诗联的语言讲究高度凝练、准确,这就要求在创作的时候对所用的字词要不断推敲,而填补诗句、对联关键词的方法正是锤炼语言的有效途径。我校中年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这种方法来锤炼学生的语言,效果明显。如:“豆角开花藤牵藤,朋友相处心(连、交)心”“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傲骨梅无仰面花,(虚心)竹有低头叶”等。学生在填补过程中,积极讨论、比较、甄别、选择,从而培养了良好的语感。

4.在创作中习得方法。当高年级学生学习诗词楹联到了一定程度,能赏析诗词楹联、对诗词楹联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小试牛刀。这时候高年级的教师就要结合课文教会学生“征对”,即依据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运用对联的形式进行概括。如学了《草船借箭》,学生写出“周公瑾妒忌賢能出计陷害,诸葛亮神机妙算草船借箭”;又如学了《西门豹治邺》,学生概括出“老巫婆装神弄鬼谋财害命,西门豹将计就计惩恶扬善”等。教师将诗词楹联引入小学语文课堂,对学生进行语言和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在习得创作方法的同时,丰富了文化底蕴。

(四)与清廉学校建设相结合,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

诗词楹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和文化根基,其本身就包含了丰富的清廉文化。学校把诗词楹联与校园文化深度融合,以清廉学校建设为契机,着力打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推动清廉学校建设。一是营造清净校风。诗词楹联与校园文化结合,利用诗联园地、宣传展板、学习园地、文化长廊等,制作、张贴以清廉为主题的诗词楹联、标语,打造清廉文化阵地,营造清净校風。二是树立清明教风。诗词楹联与教师素养养成结合,通过创作以清廉为主题的诗词楹联,开展清廉楹联书法比赛、义写春联赠春联等活动,在教师队伍中树立清明的教风。三是培育清新学风。学校将诗词楹联与德育工作相结合,开展以清廉为主题的诗联诵读比赛、诗配画评比、诗词大会、诗词楹联创作等活动,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道德熏陶的同时,培育出清新的学风。

三、诗词楹联与校园文化融合的实践效果

我校通过将诗词楹联与校园文化进行融合,有效培养了学生对诗联的兴趣,传承了诗词楹联文化,提高了教师的文学修养,而且促进了优良校风、学风的形成,推动了学校的内涵发展,成功打造了学校特色教育品牌。

(一)形成学校特色教育品牌

我校诗词楹联特色文化得到了中国楹联学会会长蒋有泉一行、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赵永生一行和各级领导的高度赞赏。学校先后5次接待“国培计划”自治区统筹项目培训班学员,接待了来宾市等区内外各级观摩团180多人次,先后获得中华诗词先进单位、中国楹联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获得第一届全国“汉韵薪传”公益朗读大会全国优秀组织奖,同时入选全国楹联教育精英榜。学校每学期收集师生原创诗联作品约2 300副,汇编成《楹联作品集》共8册。我校用实际行动打造了集德、智、美于一体的诗词楹联书香校园文化,打造了“礼乐”教育品牌。

(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诗词楹联与校园文化深度融合,为学生注入了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我校70%的学生是新产业工人子弟,经过诗词楹联经典文化浸润后变得更加阳光自信,到学校来指导工作的领导、来宾纷纷为大北学子彬彬有礼、积极向上的风采点赞。学生在各级比赛中屡获佳绩,8名学生楹联作品选登到中国楹联报,师生在校内外刊物发表诗联作品1 200多首。我校学生代表玉林市参加广西第二届“六一”儿童论坛“我爱读诗词”比赛,获一等奖;参加玉林市“红领巾喜迎十九大我是光荣少先队员”诵读展演活动,获一等奖;参加玉州区首届诗词大赛,获第一名。

(三)提升了教师的综合素养

我校教师在诗词楹联与校园文化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主体意识。学校有幸邀请到玉林市诗词学会会长黄家才为顾问,广西师范大学陈广林、玉林市诗词学会副会长罗陆艺等专家不定时到校进行专业引领,使全校教师进一步领悟诗联文化的丰富内涵,提高了教师校本课程建设能力和课题研究能力,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和综合素养提升。

综上所述,大北小学通过“诗联+”五位一体的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将诗联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了寓理于联、寓德于联、寓教于联的良好局面,在促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我校将继续把诗词楹联文化的传承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引导师生争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和弘扬者,让诗词楹联文化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实现“文化润德,文化固根”。

参考文献

[1]匡书劲,王兵.大学校园建筑的传统文化叙事模式解析:以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11号楼为例[J].大众文艺,2019(21):125-126.

[2]赵成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几点思考[J].基础教育论坛,2021(35):23-24.

[3]李群,李凯.中小学需要怎样的传统文化教育?:基于北京市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与教材建设的思考[J].中小学管理,2019(1):49-52.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专项课题“诗词楹联与校园文化的融合传承探究”(2021ZJY283)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朱红梅(1973— ),广西玉林人,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等。

(责编 韦榕峰)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安徽省巢湖市老年大学校园文化 硕果飘香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浅谈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创建校园文化的意义探究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电子显示屏的校园文化传播
校园文化建设的践行者——浅析高校工会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