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景观创作:心理与艺术的对话

2023-05-30成潇然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园艺疗法景观

成潇然

作为教师的我有许多兴趣爱好,热爱艺术,喜欢旅游,热爱生活,喜欢花草,最近还迷上了微景观制作,类似于小盆景。我们学校正好有个省级课题是璞育生态圈,其中就有微景观制作,我就正好借职务之便过把瘾。在制作时,我感觉到学生乐在其中,紧张的学习压力得到很好的缓解。于是我联想微景观与心理治疗的关系,因为我在学校还兼职心理教师,拥有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所以正好帮助我的教育教学,而且我自己也非常好奇。

我开始查阅相关资料,首先我看到了《武汉晚报》报道:“在武汉市司法局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学员的生活阳台中,映入眼帘的满是绿色的生机,那里摆满了许多萌萌的‘多肉植物和用花器、摆件及小型植物组合造景而成的微景观,令人爱不释手,这就是由刘红玲倾心创办的微景观疗愈工作室。”刘红玲说:“养花的时候,心灵都会跟着平和下来。”植物所释放出的那种安定和抚慰情绪的疗愈力量,帮助戒毒人员修复心灵乐园,重建自我。

某大学校园里有心理沙龙宣传报:

招募对象:

1.有失眠、焦虑、抑郁等情绪困扰的人。

2.关注个人心灵成长,愿意探索和发现自我。

3.能够真诚坦率地表达自己,反思自己、关注他人。

纵观古今中外相关的理论与实践,微景观疗法从属于园艺疗法,作为一种心理辅助疗法,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尝试。早在古埃及时代,利用植物实现治疗效果的方式就已经被人们认同,当时的医生会让情绪波动的病人漫步花园,以稳定情绪。到了近现代,随着人们对这种情绪治疗作用的深入研究,美国园艺治疗协会将园艺辅助治疗定义为通过园艺活动,如花卉及蔬果种植、干花手工艺、治疗性园景设计等,使参与者在社交、情绪、身体、认知及精神等方面获得好处的心理辅助治疗方式。目前园艺疗法运用在一般疗育和复健医学方面,如精神病院、教养机构、老人和儿童中心、医疗院所或社区。

现今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我们虽然享受着现代化科技带来的种种便利,但也承受着巨大的、节奏快到令人窒息的压力,现在的人们越来越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因此,懂得在适当的时候调节生活、放松身心显得十分重要。通过观察与栽种植物,可以感受到环境的变化,从而抑制冲动、静神养心,帮助实现自我调节,疗愈身心。美国越来越多的卫生医疗机构,从医院到老年护理院再到精神病院等,都在青睐“园艺疗法”,用园艺活动来作为治疗病人的一种手段。研究发现“园艺疗法”能够降低心跳速度,改善情绪,减轻疼痛,对病人康复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通过微景观进行浓缩的园艺疗法,最早风行于国外,近几年在国内悄然流行起来,并且产品越来越丰富,有多肉微景观、苔藓微景观等等,再加上各种篱笆、砂石、可爱的卡通人物、动物装进一个瓶子里,构成妙趣横生的场景。

通过参加集体性的微景观活动,能够以此产生话题,产生共鸣,促进交流,帮助成员在交往中观察学习、参与体验,交流讨论,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培养和提高自身积极的心理品质。

微景观制作在初中生中的效果如何?我在参与微景观制作的初一、初二学生中抽取3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90%以上对消除不安心理与急躁情绪的效果明显,75%能抑制不必要冲动,80%能激发培养创作热情,70%能培养忍耐力与注意力,75%能增强行动的计划性,80%能树立自信心,75%能提高社交能力,80%能增强公共道德观念。

然后采访其中代表,询问原因:

1.消除不安心理与急躁情绪。劳累紧张疲乏时抬头瞥见那一抹绿色,仿佛进入到一个简单纯净的“童话世界”,想象可以很美好。

2.培养创作激情。把具有自然美的植物材料按照自己的想象进行布置处理,使其成为艺术品。这种活动可以激发创作激情。

3.抑制冲动。在进行种植组合选材以及浇水整理创作的过程中,消耗体力的同时,还可抑制冲动,久而久之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性格。

4.培养忍耐力与注意力。微景观的对象是有生命的花草和细微小配件,在进行园艺创作活动时要求慎重并有持续性。例如,修剪花木时应有选择地剪除,播种时则应根据种粒的大小覆盖不同深度的土壤,这些都需要专注力和执行力。若在栽植花木的中途去干其他事情,等重新想起栽植时,花木可能已枯萎。因此,长期进行园艺活动,无疑会培养忍耐力與注意力。

5.增强行动的计划性。微景观创作涉及的工作很琐碎,要求操作起来非常细心,如何选材,怎样布景,怎样组合,怎样播种,怎样修剪……植物种类不同,操作内容不同,对应时间与季节亦不同。必须先制订计划,或书面计划,或脑中谋划,这可以增强把握顺序和时间的能力。

6.增强责任感。小组合作形式,必须责任到人,有团队意识,必须清楚哪些是自己管理的盆花、花坛等。因为花木为有生命之物,所以管理不当或疏忽,会导致枯萎。这可使同学认识到哪些是自己不得不做的工作,从而增强责任感。

7.树立自信心。自己组合栽培的微景观越发精致时,会受到人们的称赞,这说明自己的辛勤劳作得到人们的承认,自己在满足的同时还会增强自信心。

8.提高社交能力。参加集体性微景观活动时,大家都以微景观为话题,产生共鸣,促进交流,可以培养与他人的协调性,提高社交能力。

9.增强公共道德观念。利用花木美化自己的生活环境,或者自己所负责的盆花、花坛开出漂亮的花朵,在增强自信的同时,还能体会到自己为大家做了益事的愉悦之情。另外,为花坛除草、摘除枯萎花朵、扫除落叶等活动,可以培养自己的环境美化意识和习惯,增强公共道德意识。

此外,国外研究表明,园艺疗法对身体方面有积极作用。首先,植物的色形对视觉,香味对嗅觉,可食用植物对味觉,植物的花、茎、叶的质感对触觉,都有刺激作用。白天进行园艺活动,接受日光浴,消耗体力,晚上容易入睡,有利于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体内生物钟的正常运转,这对失眠症患者有一定的疗效。其次,还能强化运动机能,人的身体如果缺乏适量的活动,其机能会出现衰退。局部性衰退会导致关节、筋骨萎缩,全身性衰退会导致心脏与消化器官机能低下,易于疲劳等。园艺活动,从播种、扦插、上盆、种植配置等坐态活动到整地、浇水、施肥等站立活动,眼睛、头、手、足等都要参与,所以它为一项全身性综合运动。

微景观制作疗法在我校自己的璞文化生态圈中已经普遍推广,我们将微景观与心理教学紧密结合,开辟专题活动,寓教于乐,通过微景观制作中的身心参与和体验产生较好的实际效果。

学生们通过构思并动手將各种植物种植到特定容器,加上一些精致摆件,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微景观作品,这不但能陶冶身心,更能锻炼个人的艺术创作,学生们的脸上都绽放出纯真自信的笑容。

每个小小的景观都有独特之处:有的像在森林的深处,这边有一片寂静的小溪,那边有一间别致的小房子;有的像夜晚萤火虫照亮整个夜空……这些看着是不是让你感觉非常惬意呢!这样一个小小的空间,它足以抚平你烦躁的内心!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不断创新。我设计了6件微景观花盆作品,基础框架和图片资料都为同学们准备好,上课的时候,我就每件作品的构思、技法和制作要点逐一讲解和演示,同学们通过我的教学,明白了原来废弃的纸盒、饼干盒、碗也可以用来做作品;原来牙刷、旧毛笔、揉捏过的锡纸也可以对作品进行“装饰”;原来在璞园捡到的枯树枝也可以进行后期加工,让本来凋零的生命重生。同学们听课时无比认真,创作思路涌现。

趁着艺术节的东风,心理社团和微景观社团联合举办了一场“苔藓植物生态微景观DIY”活动。这次活动面对全校开放,两个工作室的负责老师带领大家自己设计微景观,并进行了一次自我心理解析之旅,同学们都受益匪浅。

活动报名初期,同学们跃跃欲试,名额在活动消息刚刚出来就报满了,许多同学只得期待下一次。在活动时,同学们对各种有趣的材料都十分好奇,制作过程中的小心翼翼,左右思量,千挑万选,为手中自己的宝贝添彩。每一个设计背后都隐藏了自己的心理,我们老师在最后的小组分享中对每个作品的心理投射进行了分析,带领同学们进行了一次艺术与心理的对话,挖掘了同学们也许自己都不曾发现的心中一角。

“苔藓植物生态微景观DIY”是工作室艺术心理体验系列活动的项目之一。工作室坚持“一草一木一苔藓,一瓶一物一景观”的理念,希望引导学生向艺术靠拢,更向心理靠拢。教导学生如何从小小的一个瓶中读出自己的内心,如何在学校生活中慢慢完善自我。“得之于心,应之于手,形之于景。”要懂得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微小的点滴中也有大世界。

一个小小的、独一无二的苔藓微景观,让我们在修身养性中完成了心理与艺术的对话,让我们一起来认知自我,发展自我。

猜你喜欢

园艺疗法景观
景观别墅
欢迎订阅2022年《北方园艺》
早泄的房中术行为疗法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园艺系
园艺
我和园艺村的约会
放血疗法的临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