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起成长真好

2023-05-30安欣颖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课程班眼罩核桃

安欣颖

为解决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困惑,满足家长的成长需求,北京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在东城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学区分中心的指导下,不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方式的研究。我作为东城区家庭教育指导师以及区级心理兼职教研员,不仅积极为学生和家长录制线上“亲子课程”,还利用周末时间开设“快乐父母成长”家长课程,带动更多家长一起成长。

初识“小爸爸”

一个周五下午,“快乐父母成长”课程的第一节课如期开始。20位家长大都提前到达上课教室,只有一位爸爸迟迟未到。我和其他家长们围了一圈坐好,进行名为“团体汇心”的热身活动。大家都被这种宽松、愉悦的活动形式所吸引,表现得特别认真和投入。

当一曲《亲亲我的宝贝》响起,家长们都随着歌曲,按照我的活动提示,静静地思考着。突然,一个又高又瘦、穿着前卫的小伙子,晃晃悠悠地走了进来。我示意他坐在我身边的椅子上,姗姗来迟的他,此刻缩着脖子,驼着背,低着脑袋,但眼睛在不停地打量着教室里的每一个人。他那跷着的二郎腿,也在不停地抖动,手里握着的手机还随着腿抖动的节奏,做着上下翻滚的“体操”。

歌曲播放完,家长们进行分享。几乎每一个人都认真聆听着伙伴的发言,有两位妈妈说到动情处,不禁潸然泪下。电话铃声突然响起,打断了大家的讨论,只见那个小伙子不慌不忙地把手机贴到耳边,喊道:“喂,谁呀?”可能感觉到大家投来的异样目光,他低着头拿着手机走出教室。可他回到座位才几分钟,悦耳的电话铃声再次响起,他又出去……就这样,一个小时的课程中,他陆陆续续出去了五六趟。

这还不算什么,在“心有千千结”活动中,家长们按要求一个挨着一个,手拉手围站成一个大圆圈,在记住和自己拉手的两个伙伴之后,随音乐自由走动,与其他成员握手。音乐突然停止时,大家要按游戏规则马上原地立定站好,用自己的双手去牵开始时和自己拉手的伙伴,并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恢复最初的“大圆圈”。虽然大家一开始双手彼此交错,像一团“乱麻”,但是很快都找到了原来的伙伴,并在彼此的互相配合下,迅速恢复成最初的“大圆圈”。大家刚要为之欢呼时,“圈”突然断开了——“小爸爸”松开手,旁若无人似的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第一次课程,我便见识了这位“小爸爸”的“奇葩”表现。

走进“小爸爸”

课下我找到班主任老师,请她详细介绍这位爸爸的情况。原来他是位“90后小爸爸”,而且作为独生子女,自己还像是个大孩子,平日里比较自我。“小爸爸”没有固定的工作,一直自己创业,但事业进展得不是很顺利,工作和生活的压力都比较大。他下班回到家后,不是玩电子游戏,就是打桌游,根本不愿陪伴孩子。他的女儿平时在学校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十分好动,性格孤僻,不愿和同学交往。孩子的母亲多次和班主任沟通,希望学校能帮帮她,特别是想办法让这个“小爸爸”能担负起做父亲的责任,她认为只有从根本上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安全的家庭氛围,才能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正是这样的原因,“小爸爸”才在班主任和妻子的极力劝说下,来参加“快乐父母成长”家长课程班的学习。

没过几天,我在学校恰巧遇到来接孩子的“小爸爸”。我走上去,跟他聊了几句,鼓励他坚持来上课。“小爸爸”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作为家长,还来上课觉得有些丢人。但这种形式的课从来没有听过,有些不知所措。”站在一旁的孩子有些腼腆,但她告诉我,爸爸这几天回家后变得温柔了,今天是爸爸第一次来接她,她特别高兴。

“小爸爸”看看我,又低头看看孩子,问道:“真的?”孩子睁着大大的眼睛,点点头。我们道别后,我远远地看到“小爸爸”帮女儿接过书包,主动拉上了女儿的手……

也许就是女儿的这一点点肯定,触动了这个原本自卑、暴躁、焦虑的“小爸爸”,也激发了他参与家长课程班学习的动力。

“小爸爸”变了

此后的“快乐父母成长”家长课程,“小爸爸”都准时参加,动感的《你还是那个少年》电话铃声,再也没有在课上响起。课堂上,他始终坐直身板,放平双腿,认真倾听,时不时还能和其他家长有交流,这着实令我感动和欣慰。

第四次课程中的一个活动——“我的核桃”,让我们都发现“小爸爸”确实变了。课上,我随机发给每位家长1枚核桃,让大家先观察,认识自己手中的核桃。家长们拿着核桃,有的放在掌心掂掂分量,有的翻过来掉过去地仔细打量,有的用手指仔细触摸核桃那凹凸不平的表面。随后,家长们被分成6人一组,把核桃打乱顺序放在一起,并按要求,轮流戴上眼罩,在6个核桃中,用手“摸”出自己的那枚核桃。

我担任“小爸爸”这组的观察员。这组的家长们开始都跃跃欲试,轮流戴上眼罩,手里拿着一枚枚核桃摸来摸去,可结果有4位家长都没有找到自己的核桃,还有1位家长实在“摸”不出来,最后干脆放弃了。要知道从这些极其相似,但又各有特点的核桃中,找到自己的那枚核桃,真是没那么容易。

最后一个“摸”核桃的是“小爸爸”,只见他戴好眼罩后,先把6枚核桃整齐地排列好,逐个掂量它们的分量。然后,他又筛出1枚个头特别大和1枚个头特别小的核桃放在一边。剩下4个差不多大小的核桃,他又一枚一枚仔细地在手中抚摸。他用手指一点一点、一部分一部分地抚摸,不放过每一个细小的棱角、每一个凹陷。因為他戴着眼罩,所以看不到他的眼神,但他微微前倾、挺直的脊梁以及专注的动作,让我们感受到他此刻的沉稳与用心。在他大大的手掌中,一枚枚小小的核桃仿佛变成了一件件精雕细琢的无价之宝。不一会儿,“小爸爸”便顺利找到了自己的核桃。当摘下眼罩的那一刻,他竟像找到了久别的亲人一样开心。

同组的家长们都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这掌声里充满了对“小爸爸”的鼓励与敬佩。我也邀请“小爸爸”在课上和所有家长分享感受。

“小爸爸”红着脸,不好意思地说:“我不太会表达……刚才我一拿到这个核桃,就觉得它非常像我自己,没有特别之处,只是很普通的一个。但我在抚摸它时,又觉得它就像我们的孩子,每个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一个特点都值得我们去关注,去研究,去呵护。”他举着手中的核桃,看看大家,又说:“我很惭愧,以前没有认真对待这枚‘我的核桃。可今天当我的眼睛被蒙上,只能用手去抚摸时,我想不仅在考验我的触觉,更是在考验我是否用心。”他的话不仅感动了我,也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家长。现场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那个心不在焉的“小爸爸”好像不复存在了,他看看大家接着说:“这枚核桃就像我们的孩子,不论它长得美或丑,是端正还是歪斜,在我们的心中它都是无可替代的。就像我女儿的童话书《小王子》中说的那样,‘重要的东西,眼睛是看不见的,只有用心才能看清楚。”

“小爸爸”说得多好呀!这朴实的话语是那么耐人寻味,也道出了每一位家长的心声。

此刻,“小爸爸”微笑地对我说:“老师,我想提议,让大家再‘摸一次如何?”大家一致同意“小爸爸”的提议,重新戴上眼罩,用心抚摸,用心感受……

在以后的课程中,“小爸爸”的参与度越来越高,他不再焦虑和逃避,而是积极地自我觉察,勇敢面对自己的不足,并且加以调整和改变。

孩子也改变

后面的几次课程,“小爸爸”越来越愿意和大家分享他的“家庭故事”。他在课后反馈表中写道,“家长课程班里讲的东西对我很有用,长这么大,没人教过我应该这样去做人做事,我觉得自己要学习、要改变的地方太多了。”

孩子妈妈也时常给我发来微信告诉我,“小爸爸”每次上完课都会反思自己身上的问题,他觉得自己这些年真是虚度了光阴。他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工作状态,已经找到了自己前进的方向。

班主任也兴奋地告诉我,这段时间,孩子也渐渐地有了改变——上课时,她的大眼睛总是亮亮的,很少像原来那样一个人玩弄手指头了。每天的“自主复习目标”她总是班里完成最好的学生之一。课间她还会很开心地告诉老师,爸爸妈妈每天和他一起读书、听故事,周末还带她去采摘,爸爸不再玩电脑游戏了,还帮她一起制定了学习小目标……这些都是她原先从未经历过的。是的,“小爸爸”变了,孩子也变了,整个家庭越来越和谐美满。

最后一次“快乐父母成长”家长课程中,我把所有课程班家长的孩子们都请来参与活动。请他们对父母说一句自己现在最想对他们说的话。此刻,教室里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简单的话语,都成了这世上最美的表达。在教室的一角,“小爸爸”微笑地揽着女儿,女儿开心地在他耳际低声说着什么。他把女儿揽得更紧了,眼眶似乎还湿润了。

“小爸爸”真的长大了!

和他一起成长的,还有家长们、孩子们以及我自己……

猜你喜欢

课程班眼罩核桃
小核桃变身“致富果”
眼罩
创意眼罩
西安美术学院艺术金融博士课程班第三次授课举行
2018艺术金融博士课程班开学典礼在西安美院举行
首届中国艺术金融博士课程班毕业典礼举行
可赏可食可入药的核桃
戴眼罩有助消除眼部疲劳
黄龙核桃
戴眼罩的镜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