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独特功能及其发挥策略

2023-05-30郭金明

关键词:立德树人教学策略

摘 要:“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具有提升创新能力、融合育人育才、协同课程思政和培养科研道德等独特功能。要有效发挥这些独特功能,教师需要采用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课前教师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制定教学计划;课中教师在教学过程要注重发挥独特功能;课后教师要创造条件鼓励研究生自主学习;课外教师要与专业课教师建立协同育人机制。这些教学策略需要在教学实践中综合运用,才能充分发挥“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的独特功能。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概论;立德树人;独特功能;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23)01-0093-05

The Unique Function of the Course“Introduction to Dialectics of Nature” and Its Play Strategy

GUO Jinming

(School of Marxism,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ainan, Anhui  232001,China)

Abstract: The course “Introduction to Dialectics of Nature” has unique functions for  improving innovation ability,integrating and educating talents, coordin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inking  and cultivating scientific research ethic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se unique functions, teachers need to adopt targeted teaching strategies. Before class, teachers should make teaching plans around the fundamental goal of moral cultivation; in the course of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unique function; and after class teachers should create conditions to encourage graduate students to study autonomously. Extra-curricular teachers should establish a cooperative education mechanism with specialized teachers. These teaching strategies need to be comprehensively applied in teaching practice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unique functions of  “introduction to Dialectics of nature”.

Key words:Introduction to Dialectics of Nature; morality education; unique function; teaching strategy

同大学本科及研究生阶段开设的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比,研究生阶段开设的“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过程中具有独特功能。要有效地发挥“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的这些独特教育功能和作用,教师需要深入探索并综合采用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一、“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的独特功能

立德树人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终极目标,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在立德树人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首先,提升创新能力。“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具有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独特功能。早在上个世纪末,国内就有学者发文提出要“改进自然辩证法教学加强创造能力的培养”[1]。近几年,仍然还有学者撰文提出“自然辩证法课程应肩负培养创新能力的历史使命”[2]。“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具有提升创新能力獨特功能的观点已在学界初步达成共识。

其次,融合育人育才。立德树人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立德树人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德育智育并重。所谓立德,简单来说就是立德业,养德性,有德行。具体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思想品格、优良的道德品质。所谓树人,就是培才能,练技艺,有才学。具体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就是要培养高素质、能力强,具有健康心智,有一技或多技之长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需要的人才。从这个角度上延展来说,立德主要体现出的是育人,树人主要体现出的是育才。育人育才也就是我们一贯强调的德才兼备、又红又专,引领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课堂是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而课程是重要载体。载体不同,功能发挥的侧重点不同。简单地说,育人主要是通过思政课程的教育教学来体现,育才则主要通过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来体现。自然辩证法是一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比,“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方面,课程对研究生进行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理论教育,引导他们用联系、发展和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做坚定的辩证唯物主义者;另一方面,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还体现在引导研究生正确认识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因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必然会拓展介绍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研究状况以及整体发展趋势。这些知识能够弥补研究生专业知识的不足,帮助研究生了解学科发展的学术前沿信息与研究动向,感受和融入现代科学技术大发展的氛围,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理论与观点看待问题、从事科学活动。换言之,“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教学能够实现育人与育才的有机结合,具有融合育人育才的独特功能。

再次,协同课程思政。相较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中的其他课程,“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教师能够更好地与专业课教师协同开展课程思政。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明确提出思政课程要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这个重大课题。教育部2020年5月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4],要求高等学校所有专业课程都要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共同承担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如上所述,“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独具特点,它既属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和范畴,又由于课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拓展介绍许多有关现代科学技术的知识与信息,因而也使该课程也具有了专业课的性质。因此,“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教师在讲授和介绍科学技术知识时,便会“不由自主”地“天然”地把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紧密结合在一起。相比其他各类课程教师,“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教师对于如何协同育人有着更为丰富的教学经验。也就是说,在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过程中,“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教师能够更好地与专业课教师协同开展课程思政。

最后,培养科研道德。“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还具有培养研究生科研道德的独特功能。立德主要指培养研究生的学术诚信和科研道德。“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除了对研究生进行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理论教育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导研究生利用所学到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等知识,去正确认识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准确把握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潜心科研,脚踏实地、兢兢业业,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引导研究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树立正确的科技伦理观,掌握正确处理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伦理原则,对于帮助他们把这些科技伦理原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当前与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必须要遵守的科研道德规范,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深远意义。

二、发挥“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独特功能的教学策略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独特功能,但是这些独特教育功能和作用只有通过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才能有效发挥出来。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存在于课前、课中、课后和课外各个阶段和环节。

(一)课前教学策略: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制定教学计划

首先,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措施以及教学进度等方面。其中,教学目标是核心和灵魂,起着导向作用[5]。“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只有切实地把立德树人作为初心使命和最终的教学目标,才可能真正发挥出自身具有的独特功能,展现出课程的独特魅力。目标不明确或相对比较盲目的教学实践,是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的。而如果只注重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或仅侧重于对研究生进行理论教育,“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的这些独特功能和魅力也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和展现。同时,需要着重指出的是,课程教学计划的制定,要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可以批判地吸收西方科学哲学的合理内核,但万不可盲目借鉴,否则会偏离“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育人目标,这是完全不可取的。“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既要立共产主义之德又要树有创新本领之人,这是它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崇高使命,必须作为最主要的教学目标明确规定下来,须臾不可偏离。

其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度。传统的“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把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作为重点内容,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等内容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事实上,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两部分内容中蕴含着许多内涵深邃且意蕴隽永的思政元素,是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和引领研究生树立科学观念、培育科技意识、弘扬科学精神的重要契机和切入点,理应提升为重点内容。教学进度安排要保证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两部分内容的教学学时。

再次,教学举措要有创新设计。浓厚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提升课堂效果。教师一言堂的教学设计相对比较枯燥乏味,因此教师要多进行一些具有互动性的教学设计,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积极性,以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教学效果。

(二)课中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注重发挥独特功能

课中教学主要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教学的核心环节。“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的独特功能能否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关键在于教师。

首先,教师要注重发挥课程融合育人育才的功能。“自然辩证法概论”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首要使命是立政治之大德,坚定理想信念。“这个理想信念,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详见http://dangshi.people.com.cn/n1/2021/1101/c436975-32270238.html.同时,如前所述,“自然辩证法概论”不仅仅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从某種意义上来说还是一门专业课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天然融合、协同育人,能够实现育人育才同向同行、有机结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理论教育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知识传授相结合,引导研究生运用所掌握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等来分析、解决科学技术问题,从而切实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与专业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是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两部分内容的讲解,深挖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二是拓展介绍更多有关现代科学技术的知识与信息,如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研究状况以及整体发展趋势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其次,注重发挥提升创新能力的独特功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为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正确的观点、方法。实际上,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灵魂的唯物辩证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思想、创新方法。因此,提升创新能力这一独特功能能否得到有效发挥,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分析和阐释科学现象,以引导研究生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强大力量,并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理论去解决、处理现实中存在的科学问题。创新能力提升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理论教育—力量引导—自主实践—能力提升”的过程。结合到“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来说,对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点在于教师要善于引导他们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理论去分析、解决现实中存在的科学问题。如,法拉第为什么根据电能生磁现象就确信磁一定能生电?为什么恩格斯认为既然存在万有引力就一定存在万有排斥力[6]?对于这些科学问题,教师完全可以引导研究生运用矛盾分析法去展开分析,把科学问题看作矛盾,发现问题就是发现矛盾,解决问题就是解决矛盾;任何事物内部都存在矛盾,那么任何理论内部也应都存在矛盾;任何事物都是作为矛盾统一体而存在的,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最后,要注重发挥培养科研道德的独特功能。“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之所以能培养研究生的科研道德,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尤其是其中的科学技术伦理观及其正确处理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伦理原则,是几千年来人类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特别是科技发展史的概括和总结,而这些原则实际上正是研究生当前与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必须坚守的科研道德规范和底线。因此,要想更好地发挥出该课程培养研究生科研道德的独特功能,教师在课堂上尤其要重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阐释科学技术伦理原则,培育研究生正确的科研道德。如,科学技术本身并无善恶之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会导致科学技术被不正当地使用,必须改造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等等。同时,教师可以将现实生活中一些违背科研诚信的典型案例引进课堂作为反面材料,通过师生互动讨论其危害警示研究生必须恪守科研诚信,坚守科研道德;也可以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这样的教学效果更好。根据美国等西方科技发达国家的经验,培养科研道德的关键在于科研诚信教育[7]。笔者也曾论证过,进行科研诚信教育最合适的师资力量是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师队伍[8]。综上,“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也可以说是一门对高校研究生开设的科研诚信教育课程。

(三)课后教学策略:创造条件鼓励研究生自主学习

当前,“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仅设置为18个学时,若要更好地发挥其独特功能,还需创造条件鼓励研究生课后继续进行自主学习。首先,可采用传统方法,即课堂上适当布置课后作业,引导研究生课外进行拓展学习。如,要求研究生课后继续学习科学技术史或听取科学技术史公开课,收集学术不端真实案例并进行小组讨论,选择某一年度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了解其科学事迹并谈谈对自己的启发等。其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让研究生课后的学习变得更加便捷、更具吸引力。“随着微信、微博、QQ 等‘微时代的网络交流利器的产生和普及,传统的高校思政理论课课后教学的不利条件,迎来充分克服与解决的现实可能。”[9]也有学者指出,大学教育普遍重视课堂教学而忽视课后教学,需要利用现代技术构建移动平台鼓励研究生课后自主学习[10]。因此,高校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条件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后教学。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超星尔雅等网络教学平台在高等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高等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这些网络教学平台功能很多,其中就有不少专注于解决学生课后学习问题的功能供教师选择。教师可利用超星尔雅网络教学平台自建“自然辩证法概论”网课,将课程重要内容上传到网络课程中,还可以收集上传与课程教学有关的课外拓展资料,如科技史网络课程视频、学术不端案例视频等,供研究生课后自主学习。然而,不管是利用传统方法布置课后作业,还是利用现代教学平台建设网络课程,都是鼓励研究生课后自主学习的形式,要想取得实效,关键还是要有支撑研究生课后自主学习的丰富内容。在这方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国内高校中已经走在了前列。早在2015年,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石云里教授主讲的“科学简史”视频公开课就已经在教育部“爱课程”网发布了。这门公开课对科学史进行了通俗易懂的解读,非常适合作为“自然辩证法概论”的课后拓展课程。2021年3月,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共建的“科学精神”课程借助超星课堂直播平台顺利开讲。除了开设网络公开课之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还提供大量的科技人文学术讲座供研究生课后选择参与学习。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学院结合课程改革和创新教育,长期以来一直在举办面向社会开放的“中华文化大学堂”[1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做法已经证明是有效的和成功的,值得其他高校借鉴。同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开设的这些网络公开课程,都可以作为研究生课后自主学习“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的重要资源。

(四)课外教学策略:与专业课教师建立协同机制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一个重要的功能是协同课程思政,即能够促进课程教师更好地与专业课教师协同开展课程思政。这就要求“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的任课教师要与专业课教师建立协同育人机制。专业课教师如何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协同开展课程思政,学界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均已进行初步探索。如,高迪等提出,专业课教师必须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协同起来开展课程思政,高校必须建立专门的协同交流平台供专业课教师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互相学习互相交流[12]。具体到“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教师来说,得益于课程特点与教师自身学科知识特点,与专业课教师协同开展课程思政应是相对得心应手的。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来说,笔者曾与“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师合作制定过该课程的课程思政目标。我们通过深度挖掘思政元素,给该课程的每一个章节都制定了详细的课程思政目标,如“激发研究生的创造热情,培养研究生的爱国情怀,帮助研究生树立为实现科技强国而奋斗的远大志向”“培养研究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研究生养成逻辑严谨的思维习惯”“引导研究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系统自然观,提高系统思维能力”“引导研究生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问题,培养研究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等。在与“采煤学”课程教师协同开展课程思政时,笔者和该课程任课教师一起逐字逐句通读教材,深挖其中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如,从绪论中挖掘出“结合我国煤炭资源丰富、采煤历史悠久的特点,激发研究生的爱国热情;结合新中国采煤工艺的发展历史,教导研究生學习前辈科学家的开拓创新精神,鼓励研究生尽快成才,接过前辈的接力棒;结合采煤存在的环境破坏等问题,引导研究生学习习近平生态思想,确立生态文明意识”。从第一章“煤矿开采的基本概念”中挖掘出“结合概念分类,培养研究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结合矿井生产系统的介绍,引导研究生进行系统思维”。从第二章“采煤方法的概念及分类”中挖掘出“结合产煤的不同方法,引导研究生进行矛盾分析,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从第三章“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采煤工艺”中挖掘出“结合综采装备的进步和劳动组织方式的变迁,引领研究生重温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等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元素。根据学生反馈,这两门课程教学及其课程思政均取得较好的效果。由此可见,专业课程教师和“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教师协同配合,确实能够更好地开展课程思政,更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三、结语:综合运用教学策略,充分发挥独特功能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具有多种独特功能。要有效发挥这些独特功能,教师需要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课前教师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制定教学计划;课中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挥独特功能;课后教师要创造条件鼓励研究生自主学习;课外教师要与专业课教师建立协同育人机制。这些教学策略需要在教学实践中综合运用,才能充分地发挥出“自然辩证法概论”的独特功能。只抓课前、课中、课后和课外某一个和某几个环节,而不能抓住所有环节,或者是只能在某一个环节恰当地运用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而不能在各个环节中都恰当地运用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的独特功能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王德彦.改进自然辩证法教学加强创造能力的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9(5):37-39.

[2]王跃新,刘力源.自然辩证课程应肩负培养创新能力的历史使命[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5):110-114.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8

[4]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5]王恒富,王超.正确价值引领的思政课教学目标设计[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13):32-34.

[6]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34-136.

[7]劉军仪,王晓辉.促进科研诚信:美国科研道德建设的经验[J].外国教育研究,2010(5):35-40.

[8]郭金明.论自然辩证法教师与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的契合[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10):120-125.

[9]高旭,孙功.架起课后师生交流的新桥梁:“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后教学探论[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99-104.

[10]万军,钟振亚, 梁慧颖,等.大学课后教学分析及对策与移动平台自主学习的构建[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4):11-12.

[11]裴晓敏,万洪英, 刘海清,等. 拓展公共课教学视野 提高研究生创新素质:以中国科技大学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为例[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4):49-53.

[12]高迪,李思照,徐丽.计算机专业教师协同思政教师开展《计算思维》课程思政路径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22):19-21.

[责任编辑:范 君,吴晓红]

收稿日期:2022-02-17

基金项目:安徽省思政能力提升专项项目: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改革工作室”(sztsjh2019-2-20)

作者简介:郭金明(1974-),男,江西信丰人,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研究生思政教育。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