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荣凯,新征程人民调解路上的追梦人

2023-05-30贾硕

团结 2023年1期
关键词:普法征程济南

人民调解是我国法制建设中一项独特的制度,具有点多面广、贴近群众、灵活高效的优势,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着“第一道防线”的作用。自2001年以来,李荣凯一直从事人民调解工作。他始终坚持发挥人民调解优势,立足源头治理、依法治理,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参与预防化解各种矛盾纠纷。

为了将矛盾止于未发,李荣凯连续20多年在济南电台经济广播《以案说法》栏目担任嘉宾主持,以案例分析和热线答疑的形式面向大众普及法律知识,累计直播6000多小时,解答法律咨询9万多件。为了“调解一件,教育一片”,连续16年担任济南电视台生活频道《有话好好说》栏目调解专家,带领团队通过电视调解的方式调解矛盾纠纷3000多件。为了让普法宣传更贴近群众,李荣凯率先打造新媒体调解,制作发布普法视频达1104个,调解普法视频播放累计超3亿多次,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免费的调解专家,身边的法律顾问”。

2017年以来,李荣凯先后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国人民调解专家”“新时代司法为民好榜样”“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劳动模范”,2021年被民革中央授予“民革榜样人物”荣誉称号。

公益普法,做新征程人民调解的“有心人”

李荣凯的调解之路与两段经历有关。第一段是少时成长的经历。出身农村的李荣凯,依靠自身努力考入大学,对农村生活中常出现的矛盾纠纷有很深的体会。第二段是初入社会时的经历。在法律服务岗位的李荣凯,常被一个疑问困扰:为什么有些案子看似结了,实质上事却未了,有的甚至结下世代冤仇?看来,解决矛盾纠纷,还应该探索更多有效的路径。

2001年的一个案子,给他带来启示和转机。当时,李荣凯所在街道的很多职工因下岗而生活困难,经常到办事处大吵大闹。通过多方协商调解,事情得到圆满解决。事后,李荣凯才得知这样的处理方式就是人民调解。经过查阅资料,仔细研究之后,他豁然开朗,从此走上了人民调解之路。

想调解先普法,普法可以治末病,实现抽薪去火。2002年,李荣凯应邀担任济南电台经济广播《以案说法》节目嘉宾主持,从此每晚七点李荣凯的声音就会准时回荡在城市的电波中。2006年,李荣凯带领团队加入济南电视台生活频道《有话好好说》栏目调解专家队伍,他的调解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有事找荣凯”这句话在泉城家喻户晓。2016年,济南市市中区李荣凯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市中区交通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为了实现调解零距离,李荣凯又率先開通了新媒体调解平台。

从电台、电视台到新媒体,李荣凯搭建的人民调解“全媒体”新平台由街头、地头、炕头“三头”传统方式向电视屏、电脑屏、手机屏“三屏”现代方式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被誉为新征程坚持发展“枫桥经验”的“泉城答案”。

风雨兼程,

做新征程人民调解的“赶路人”

“干调解就要像种庄稼一样扎扎实实、辛勤劳作!”李荣凯始终心怀这一朴素的信念。每天从睁眼第一件事,到晚上做完直播回家,他的一天全都交给了人民调解,有时候连做梦也都是群众调解的事儿。

因为深受老百姓信赖,每天上午的咨询时间,李荣凯的办公室总是被围得水泄不通。群众来咨询的往往是些很小的事儿,小到一棵树、一块地或几百元工资,但不管事大事小,李荣凯都一一询问,认真记录,给出合法合理的建议,再加上通俗易懂的语言,往往有“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效果。

结束上午的咨询后,吃过午饭就要匆匆赶往济南电视台。有时上午接待当事人较多,时间紧张,为了准时赶到电视台,李荣凯就只能在路上简单塞两口包子充饥。14:00,他准时出现在济南电视台《有话好好说》电视调解录制现场,开始长达数小时的电视调解。在调解节目现场,很多纠纷“一地鸡毛”,当事人的情绪也是一点就着。李荣凯洞察纠纷根结,深入挖掘人性,把纠纷抽丝剥茧,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解开当事人之间的“死疙瘩”,真正将矛盾化解,将误会消除,将冲突平息。每当调解成功,李荣凯总是忍不住发个朋友圈分享喜悦的心情,“又一次调解成功,没白在灯下烤这几个小时。”19:00,他又赶到济南电台经济广播的直播间,实时在线为听众解惑答疑。直到节目结束,已是万家灯火。这就是李荣凯奔波忙碌的一天。

有一件事至今让李荣凯印象深刻。2012年12月14日晚,李荣凯在《以案说法》做直播时,一位听众打来求助电话,诉说了四年前的一件杀人案。在李荣凯的规劝下,犯罪嫌疑人同意自首并希望由李荣凯陪他回济南投案自首。李荣凯与电台工作人员立刻和青岛莱西刑警大队取得联系,当地警方连夜赶到济南。15日中午12点,犯罪嫌疑人在李荣凯的陪同下前去投案自首。路上,嫌疑人一直对李荣凯哭诉自己的罪行,并吐露了多年来逃亡的心路历程。原来,嫌疑人之前经常收听李荣凯的节目,想要自首时,第一个想起来的可信任对象就是李荣凯。

做好一件事不难,难的是二十多年始终如一的坚持。李荣凯从未忘记初心,始终俯下身子干实事,埋头做好“赶路人”。

调解为民,做新征程人民调解的“追梦人”

老百姓说,我们信李荣凯,因为他跟我们心贴心。政府干部说,我们信李荣凯,因为他是“救火队长”。而在一声声“荣凯”中,李荣凯已经成为泉城济南的一张闪亮名片。

2006年,一对老夫妇找到李荣凯,希望为其十多年前被同事打伤的儿子维权。虽然事发时间久远、很多证据难以搜集,但李荣凯还是勇敢接案。在多方搜集人证物证后,案件终于开庭审理,但结果却差强人意。涉事工厂只愿给5000元补偿。事后李荣凯一直关注着此案,积极为案件奔走,并鼓励老夫妇于2017年再次提起诉讼合理维权。最终,通过调解获得工厂一次性赔偿20万元,为这起旷日持久的维权案画上了句号。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李荣凯获得了越来越多老百姓的信任。他的一间办公室里挂满了群众送来的锦旗。

外出调解时,老百姓一听李荣凯来了,立马相互招呼:“李荣凯来了!大家快来看看有什么想问的。”在一些群体性事件中,有的村民“点名”让政府派李荣凯来做调解。

2009年某片区开发之初,因为涉及拆迁安置等问题,有村民不理解政策,直接喊话要找李荣凯来给大伙儿讲法。时至今日,李荣凯对当时的场景依然记忆犹新。男女老少一二百口村民密密麻麻站满了村委大院,都等着“讲政策”。面对这场面,李荣凯自己心里也有些打鼓。他面对着群众,用大喇叭开始讲解拆迁安置的各项问题,一讲就是几个小时,掰开揉碎了,把政策给村民们讲透彻讲明白。经过调解,许多村民当场就签了安置协议。

常年从事调解工作对一个人的情绪消耗极大,很容易在心里积压许多负面情绪,李荣凯也承受着疲惫、痛苦、失眠的压力,但每每想到老百姓期盼的眼神,想到他们感谢的话语,就觉得付出多少都值了。

“我的名字——李荣凯,拆开来看,就是理解、容忍、开心,也许冥冥之中就注定我要为人民调解奋斗终生。”多年来,李荣凯早就融入了人民调解事业。新时代新征程对人民调解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李荣凯说,他有信心写好新征程赶考路上的这份答卷。

(贾硕,民革山东省委会宣传联络部干部/责编 魏国良)

猜你喜欢

普法征程济南
一个人的征程
新征程,从春天出发
《伟大征程》文艺演出在京盛大举行
以“四个强化”引领人大履职新征程
Paving Memory Lane
济南
普法
普法
普法
Hi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