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体标:时间银行应该是一种市场机制

2023-05-30张栋

团结 2023年1期
关键词:志愿货币交易

张栋

以货币为商品和服务标价,有一个显然但易被忽略的前提,竞争性市场的存在,但还有很多具有交换意义的合作发生在非竞争的环境中,很难形成有效的货币价格。如果邻居帮你照看孩子一小时,你将如何定价使彼此满意?邻居是忙碌中年人,还是悠闲退休老人,是个教授还是个学生,会如何影响定价?熟人之间还好,但不熟呢?即使是熟人,人情欠多了,人家对你又无所求,人情怎么还?人情还不上,以后怎么开口相请?这其实包含了两个问题,如何衡量那些难以被货币计量的劳动和服务,如何形成交换的网络,尤其背景是当代的原子化居民社区?时间银行,一种以劳动时间为计量单位的补充性货币,或许可以提供另一种交换尺度,帮我们解决这些问题,让互助变得简便易行,且成为网络,而这实际是一个经济问题。为此我们采访了对时间银行及其货币特征有深入研究的陈体标老师,以飨读者。

记者:您的论述中,时间银行的“服务时间”具有货币属性,我们如何理解这种货币性?

陈体标:我们对货币的理解往往从货币的功能角度入手,比如货币具有交换媒介、储存手段、价值尺度、支付手段等功能,就时间银行的定义实在来看,是将当前自己的互助养老服务与将来他人的互助养老服务进行交换,按照“服务时间”的时长记录储存下来,如果把时间银行的“服务时间”为单位作为交换中介,那么就具备了货币的主要功能。当然这里的货币功能限定在一定的服务类型、区域范围和人群当中,就这一点而言,这种货币类型比较接近于最近30年来国外涌现的补充货币(或者称为社区货币、平行货币等),补充货币通常具备经济学教材定义中货币的部分功能,而且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对法定货币涉及不到的领域,发挥一定的补充作用。

我们的概念里,经济流通的只有一种货币,即法定货币,也习惯生活在只有一种法定货币流通的经济世界里,实际上,货币具有多元性。比如瑞士、阿根廷、柬埔寨等国家,存在多种货币并行。在瑞士有WIR(一种会员间流通的补充性货幣,与瑞士法郎并行),在阿根廷流通的货币最多时达到七种,在柬埔寨美元、人民币和瑞尔都可以使用,当然还有已在世界范围流通的电子加密货币。历史上,我国也一直金银铜并用,有时铸币还使用铁。从历史长时间跨度来看,实行单一法定货币是近现代中央银行产生之后才确定的一种货币制度。近几十年来社区货币、补充性货币,也包括加密货币与法币并行共存,是一种既存的现象,也是一种日益扩大的新的可能性,当前各种补充货币(社区货币)在世界各地实践或流通的种类很多,至少有3000种。如果从货币多元性角度,或者说从补充货币角度来认识时间银行,那么对“服务时间”的货币属性进行研究非常有必要,也很有社会价值。不过目前对社区货币(补充货币)的相关研究主要从社会学角度出发,经济学角度的研究不多。

就货币的产生及本质来说,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有交易媒介说、债务说、名目说等各种理论。如果从货币的最重要的功能里看,它是交易的媒介,需要有信用,在交易时被接受。近年流行的一种货币理论,现代货币理论(MMT)认为货币本质是一种债务凭证,法定货币则是政府的债务凭证,法币的发行则意味着政府的债务扩张。政府如果能够保障这种债务凭证的信用,做到价值稳定,使它在交易中被接受,那么这种债务凭证就是一种可行的货币。这里有两个重要的要求:币值稳定和信用保障。马克思说黄金是天然的货币,除物理上易于处理外,很重要一点是它的价值稳定。一些国家,货币在本国的接受程度都存在严重问题,很大的原因是币值稳定性不被信任,在流通中经常被外国货币取代,比如在阿根廷,比索不如美元好用,在柬埔寨,人民币和美元都有很高的接受度。

回到时间银行中“服务时间”的货币性问题。在时间银行中,提供互助养老服务,记录“服务时间”,这里的记录隐含着“储存”,那么该“服务时间”成为交易的媒介,其价值是否稳定成为关键因素之一,信用保障是另一个关键因素,我们可放到后面讨论。“服务时间”作为时间银行的交易单位,它所代表的是单位时间内的服务,其价值可以是稳定的吗?如果时间银行机制中把一个时间币(以此代替服务时间)锁定为一个小时的劳动,抽象的,不包含技术因素的劳动,比如像一个小时的陪伴,不论技术条件如何变动,它的价值是不变的、稳定的,那么以此作为一种补充货币形式,是有吸引力的。之所以金银、美元、人民币可以被接受为货币,因为人们对它们的价值有稳定的预期,同时可以便利地作为交易媒介。显然,就币值稳定性预期来说,时间币也具有这种特征,如果在能保障时间银行的信用的前提下,运用当前的数字技术,时间币的使用便利性也不是问题。

记者:用时间银行为社会提供一种补充性货币,何以必要,能在普通的市场交易之外提供什么新的价值?

陈体标:在国外,时间银行实践是比较多元化、多目标的,通常把时间银行作为一种社区治理、社区建设的机制,目标主要是针对市场经济以外的社会问题的解决,包括环境的改善、可持续发展,减少社会排斥、促进公平正义等议题。不论效果强弱,都会起到促进社区内部交往,提升社区凝聚力与和谐程度,增加社会资本的作用。这种类型的时间银行,更多倾向于创造社会价值,货币属性和经济价值通常表现得并不显著,甚至有排斥市场的倾向。

自上世纪90年代时间银行引进我国后,主要在志愿者服务方面应用,近几年则更多在互助养老方面应用,希望能够通过低龄老人向高龄老人提供互助养老服务,储存“服务时间”,将来用于支付他人提供的互助养老服务,实现代际服务交换,助力于解决我国养老困境,成为实现积极老龄化的一种路径。我国的快速老龄化和倒金字塔的人口结构,都意味着养老将是严峻的问题。在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和空巢化严重的背景下,我们“9073”的养老格局(90%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3%为机构养老),意味着97%的居家和社区养老都需要解决服务供给从何而来的问题。另一方面,老人退休之后仍然是一个漫长的生命阶段,常常是二三十年的时间,退休并不意味着人力资本的丧失,但常常意味着人力资源的闲置。一面是庞大的养老服务需求,一面是大量的人力资源闲置,从市场逻辑来看,这是一种资源错配。时间银行能够让 “低龄老年”的人力资本发挥作用,储存价值,激活部分养老服务供给,为养老服务的市场资源错配提供一种有效机制。

如果从经济价值来看,在GDP的统计范围之外,还存在着大量的具有社会交换意义的经济活动,比如家务劳动、邻里互助、社区服务等。西班牙经济学家Goodwin提出了“核心经济”(Core Economy)概念,用以概括这些不参与普通的市场—货币循环的经济活动。有人估计它可能占到经济活动总量的40%,不论这种估计是否准确,这都是一个巨大的经济量。如何激发“核心经济”的体量,使参与者获得更强的激励,交换更加活跃,运行更加有效率?这可能也需要类似时间银行的补充性货币机制。如果我国能够将时间银行运行起来,激活“核心经济”,将能促进整体经济发展,也将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

记者:面向养老服务的时间银行,需要是一种交易机制吗?

陈体标:就我国时间银行应该如何定位,不论学术研究还是各地的实践,目前都还没有形成共识。目前各地试点的时间银行,其定位主要有两个方向,一种是作为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另一种是作为互助养老服务交易的市场机制。前者可能更加接近卡恩教授所设想和阐述的增进社区公共利益、促进社区内部的发展和增强社区的凝聚力的时间银行。但被服务者无法对志愿服务的质量提出要求,没人可以对别人的善意进行挑拣。志愿服务无疑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但显然无法有效率地提供私人产品。而养老服务,针对个人需求的满足,本质是一种私人产品,适合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换言之,面向互助养老服务的时间银行,应该是一种基于时间货币的市场交易机制。只有通过市场交易,不同质的服务才得到合理定价,不同类型的服务才能都得到适当的激励,服务资源才有可能得到合理的配置。

记者:作为一种交易机制的时间银行,是否需要局限于养老服务的范围?

陈体标:如果时间银行的交易机制得以成功运转,时间币的价值得到认可,那么交易的范围可以得到扩展,有些法定货币无法涉及到的“核心经济”,时间银行交易机制可以发挥作用,降低交易成本,甚至促進社区经济的发展。因此,时间银行的交易内容必然不会局限在养老服务,只要社会有需要,任何能以时间单位衡量的劳动和服务,都可以是交易的内容。市场具有集聚效应,一般而言,市场规模越大,其效率就越高。在越多的交易中得到应用,时间银行交易机制的价格发现功能就发挥得越好。同时,越多的“服务时间”储存也越有利于时间币的价值稳定,越能促进时间银行的“市场”拓展,越有助于“核心经济”的货币化,进而助益整体经济的运行。

时间银行的运用不仅能够有助于老龄化问题解决,还能在社区治理中发挥作用。在我国,就养老服务来说,需求和潜在供给两个方面都具有很大的规模,同时也是我们社会所普遍关心重视的问题,时间银行交易机制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是符合社会需求的。在国外,时间银行机制并非主要针对养老问题,更多时候是减少贫困、增进社区互助和提升社区治理等方面。比如在时间银行概念提出者卡恩看来,时间银行的一个重要的价值是帮助贫困者,使缺乏货币的穷人有机会融入到社区的互助经济循环中,得到帮助和工作机会。

记者:作为一种交易机制的时间银行,能否兼容公益服务和志愿服务?

陈体标:志愿服务激励和交易本质上是两种不同的机制。时间银行如果作为公益服务或者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参加志愿服务,得到时间币的激励,获得在未来享受志愿服务的权利,这更加接近一种资格和荣誉机制,实际并不构成交易。一则志愿服务的服务质量难以被要求、被选择,志愿服务是否真的有效率地满足了需求是不确定的;二则对时间币的兑付也难以形成稳定预期。志愿服务得到时间币,那么受助者是否需要支付时间币呢?如果没有,谁来承担这些凭空产生的时间币在未来的兑付责任呢?如果有人能确保这些时间币的未来兑付,而当下的受助者无须支付时间币,那么要怎样约束人们在当下多记时间币,或者以大量低质服务刷时间币的冲动呢?这些都是以基于志愿者服务的时间银行无法解决的问题。如果在志愿者服务基础上硬生生地搭建一个时间银行的交易机制,不仅带来慈善公益的性质扭曲,而且破坏了交易机制增进资源配置效率的核心价值。这是我国各地的时间银行试点首先要考虑清楚的一个理论问题,否则意味着大量不必要的试错成本。

基于志愿者服务的时间银行无法形成有效的互助养老服务市场,它不可能为高频的、种类多样的互助养老服务需求都匹配上相应的志愿服务,也难以激励大量的、普通的潜在服务提供者,实际上是把更高频的需求,更有效率的供给排除在外了。如果把思路倒过来,先建立时间银行的市场交易机制,让互助养老服务的效率和价值在交易中被评价和选择,闲置人力资源将被有效利用并获得价值,慈善公益仍然可以被兼容:比如有公益意愿的捐助者可以用现金购买时间币,志愿服务者可以通过服务劳动获取时间币,捐赠给时间银行公共账户或者需要被资助的人,做到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志愿者服务在交易性质的时间银行中,也能得到激励,比如捐赠记录可以是一种荣誉,捐赠额度可以转化为自己时间银行账户的信用额度。

逻辑上,纯粹的公益激励机制无法容纳市场交易机制,但市场交易并不排斥公益和志愿行动,公益的意图和活动完全可以在市场交易基础上通过捐赠得以实现。作为市场交易机制的时间银行,完全可以兼容公益服务和志愿服务。

记者:您如何设想时间币的发行机制,避免时间币的通胀、保持价值稳定?

陈体标:滥发法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二战后的德国、我国解放战争末期的国民党政府、津巴布韦等都是广为人知的历史案例。法定货币由政府发行,本质是无须兑付的政府债务凭证,没有锚定物,货币供给数量超过市场的实际需求,就会造成通货膨胀,因此大部分央行把控制通货膨胀率作为货币政策目标,进而成为法定货币发行的主要约束。币值是否稳定,主要取决于对货币规律的遵循。时间币只是一种补充性货币,不是法定货币,不会有法律规定,在互助服务中必须接受时间币。如果时间币不被接受或者将来无法获得相应服务,那么时间币也是没有价值的。如果时间币发行未遵循货币逻辑,那么币值也很难保证。在时间银行形成初期,时间币的信用度和币值的稳定无法得到保证时,它很难监控通胀率,并根据通胀率去调节发行数量。

时间银行要保证币值稳定,应该像金本位的货币一样,建立明确的价值锚定,并且确保兑换。时间币的锚定物很清晰,就是排除技术因素的单位劳动时间,服务的价值通常很难贬值,只要能够保证兑付,时间币就是价值稳定的补充货币。同样只要能为兑付提供可靠担保,任何人也都可以发行时间币。我们可以假设这样一种场景:一个时间银行的参与者,他没有时间币但需要服务,他可以通过向系统借贷获得新的时间币,同时由他发行的货币也需要他提供担保,担保可以通过当下的現金抵押实现,或者通过承诺在未来向他人提供等值的服务和劳动时间,或者承诺在未来以足以购买等值服务和劳动时间的现金进行兑付。时间币不能被凭空创造,任何时间币都需要对应足值的服务承诺或者现金,但是其发行不受限制。这种时间币发行机制不仅能够保持币值稳定和保证时间币的信用,而且能够匹配需求自动发行时间币,能够激发“核心经济”的市场孵化、发展和壮大。

记者:如果具有稳定价值,就会产生储值需求。在任意时间,总有相当数量的已经发行的时间币退出流通,使得流通中的时间币数量不足,这会不会造成通货紧缩?

陈体标:按需求发行时间币的机制,能够自动调节时间币的数量,可以避免通货紧缩。时间币的价值锚定在劳动时间上,它的价值大体是恒定的,同时在信用担保的基础上它可以在任意时间由任意参与者进行信用扩张。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某些地方、某些时候出现了通货紧缩,出现了时间币购买力的上升,那么参与者就有动力先扩张信用,获取服务,留待日后再偿付,也就是说,储值需求带来的信用收缩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自动调节。

另外,可以进行信用扩张的还有政府参与,政府的一部分福利支出,比如对孤寡失能老人的照护,或者政府针对社区的部分公共支出,也可以通过有政府保证兑付的时间币形式发放或支出,由保障对象或者社区公共账户自行通过时间币市场交易去实现,进而实现时间币的初始发行。政府的信用扩张,也足以对冲居民的储值需求带来的信用收缩,甚至可以作为调控手段,扩大时间银行的闲散人力资源配置作用,促进社区内的“核心经济”的发展。

不论通过市场的自动调节,还是通过政府的信用扩张,币值的稳定、时间币的接受度、对闲置人力资源的调动,都需要市场规模足够大,足够多元化。市场越大,越有效,越不可能因为一些局部或者暂时的共同影响因素而导致供需失衡。

记者:一个人人可以借贷、发行的时间银行系统,必然会出现坏账,总会有人不去、或者不能兑现自己的担保责任。这是否需要建立某种征收机制,在每一次交易征收交易额度的一部分,用以冲销坏账?

陈体标:这是一种可考虑的机制,但不见得必要。首先,一个追求充分兑付的时间银行系统,可以类比一个100%准备金的银行,对坏账的系统承受度比较高。其次,参与者的资金捐赠和志愿服务形式捐赠的时间币也可以冲销坏账。最后,作为一种公共交易系统,时间银行也完全可以寻求政府作为最后担保人。

作为整体的时间银行可能带来重大的社会利益,也可能成为未来社区生活的重要部分,但对于个体的参与者而言,时间银行只是一种服务和劳动的交换机制,很难涉及什么重大利益,在时间银行中的“负债”只是整体收入中很小的一部分,很难产生足够强的违约动机。即使产生违约情况,在我们的经济活动中也并不缺乏应对处理的办法。

(责编 刘玉霞)

猜你喜欢

志愿货币交易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我志愿……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古代的货币
古代的货币
大宗交易榜中榜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交易流转应有新规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
大宗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