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初中化学课后作业的设计探究

2023-05-30陈健

广西教育·A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初中化学双减政策

【摘要】本文基于“双减”背景阐述初中化学课后作业设计的全新变化,提出初中化学课后作业设计的生本性、结合性、层次性和实践性原则,从丰富课后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凸显课后作业的差异性、释放课后作业的多元价值、增强课后作业的社会功能等方面对初中化学课后作业设计展开研究,提出相关策略。

【关键词】“双减”政策 初中化学 课后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01-0080-03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减轻学生和家长的课外作业和课外培训负担,这就是“双减”政策。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提质增效、为学生减负的呼声日渐高涨。对初中化学学科来说,有效减轻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赋予学生更大的自主学习和活动空间,已经成为教学变革的基本方向。一方面,提质增效对化学教学的授课模式产生了影响,教师的教学压力增加;另一方面,推动课堂教学与课后服务的统筹管理,精细化设计化学课后作业,对化学课程改革提出了挑战。

笔者认为,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将课堂教学与课后作业有机统筹起来,在契合“双减”要求的前提下增强作业设计的多元价值,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诉求。因此,化学课后作业设计须秉持生本性、复合性、层次性和实践性原则,将“双减”提出的提质增效作为教学实践标准,优化课后作业设计,使之充分发挥“教学传感器”和“学习牵引器”功能,推动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一、“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后作业设计的全新变化

在“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后作业设计正在发生显著变化。首先,作业的形式更为多样、内容更为丰富。将化学高效课堂打造与课后作业精细化设计有机融合,丰富课后作业的内涵、变换作业的形态和方式,可真正实现提质增效的目标,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其次,课后作业的功能性更为突出、层次性更为鲜明。以往的初中化学课后作业以书面作业为主,知识关联性作业占据较大比重。“双减”政策落地后,初中化学课后作业的精细化程度、反馈性功能得到重视,课后作业的导引和考评意义更为突出。最后,课后作业的设计更强调以生为本,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关切更为突出。具体来说,在“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后作业突破了以书面作业为纲的思维束缚,开始向实践性、应用性和人文性方向演进,出现了实践探索类作业、生活验证类作业等,这些都是基于学生的成长需要开发的作业设计模式。

二、初中化学课后作业设计的原則

随着“双减”政策落地,提质增效成为初中化学教学的显性要求,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则成为化学教师的工作重点。教师要遵循课后作业设计的原则,推动课后作业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实现作业价值的最大化。

(一)生本性原则

以生为本是“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体现了立德树人的要求,同时也契合化学课后作业改革的趋势。教师要扮演好“教学指挥官”角色,结合学情、教学进度和学生身心特点设计适应性的课后作业,使之与课堂教学紧密衔接,有效推进学生课外化学知识延展与扩充,确保学生从课后作业中汲取知识营养,生成多元认知思维,不断提升化学综合素养。

(二)结合性原则

初中化学课后作业设计要坚持结合性原则,即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两者不可偏废。初中阶段是化学教学的起点,课后作业在学生打牢理论基础和初步养成实践思维的进程中发挥着独特作用。教师要灵活、完整地设计课后作业,融合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内容,致力于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确保化学课后作业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层次性原则

基于“双减”要求设计初中化学课后作业,要按照分层设计的原则开展工作,体现差异性,尊重学生个体需求,展现作业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出,不同的学生在同一时期内存在不同的最近发展区,而学生个体能力的差异决定了其发展水平的优劣。也就是说,只有全面把握学生的个体发展状况,才能制订出有针对性的育人举措,设计出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在课后作业设计中体现层次性和差异性,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状况,为处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课后作业,使之“拾级而上”。学生在完成作业、收获信心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学习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四)实践性原则

化学本身是一门十分贴近社会实践的学科,因此,课后作业设计也应突出实践应用、生活化探索的特色,以此磨砺学生的化学技能,形成化学核心素养。教师要从“双减”要求着手,设计观察类、试验类、探究类、尝试类、分析类作业,让学生将所学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初中化学课后作业设计的思路

(一)知识延伸——丰富课后作业的形式和内容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课后作业可以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课后作业设计要丰富作业的形式和内容。随着“双减”政策深入实施,课后作业的重要性愈发突出,化学教师必须更加重视课后作业的精细化设计,在设计课后作业时能够“从课本和课堂出发”,将重要知识点、疑难点作为课后作业的“发端和由头”,展现课后作业的功能性,而不是单纯为学生布置任务或下发指令。简言之,化学课后作业必须是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体,“有料有内涵”,“有趣有吸引力”。

例如,在“盐”的相关知识点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从理论结合实践的维度入手,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更多元地接触“盐”的知识应用,培养其课外探索意识。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下通过观察生活、查阅资料、查看相关说明书等,厘清“食盐与工业用盐”的区别,从化学角度形成理论区分,掌握核心辨析点;引导学生广泛开展课后探索、实验与分析,使之分清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特点,明晰不同成分和结构的“盐”在生产生活中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总之,通过复合性课后作业的引导,学生尝试从化学分解、功能用途等角度理解“盐的价值”。比如,学生通过课后作业能够明晰粗盐的提纯可以借助过滤、蒸发等方式分离混合物,同时酸、碱、盐之间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并生成沉淀、气体或水。通过课堂知识向课后作业的延伸,学生能够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作业中巩固知识,有效增强化学应用能力。

(二)分层设计——凸显课后作业的差异性

层次性和差异性的课后作业在初中化学作业设计中十分重要。围绕学生的个体特点进行差异化设计,突出课后作业的分层特色,不仅契合最近发展区理论,而且能够增强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化学教师要敏锐而全面地观察全体学生,结合课业成绩、课堂表现、作业评测结果、日常交流情况、同学及教师反馈意见等,合理设计差异性的课后作业,为学生提供适配的“作业产品”,使之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信心。唯有如此,分层且具备差异性的课后作业才能助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将学生分为潜力生、中等生和学优生。依托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的课后作业,发挥作业的精确反馈功能。以九年级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课后作业设计为例,教师可设计不同层次和难度的课后作业,供学生选择完成,设计思路及例证如表1所示。

(三)拓展反思——释放课后作业的多元价值

拓展与反思是初中化学课后作业设计的重要指标。拓展指的是课后作业要适度拓展范围和内涵,与課堂教学适当拉开距离,让学生在趣味性情境中提升见识。反思则代表化学课后作业要成为学生反思课堂学习与书本知识的载体,促进学生化学抽象思维和应用思维的发展。据此,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的过程中,应立足于课堂和书本,同时也要“摆脱”现有教学内容的束缚,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参与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提高化学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释放课后作业的多元价值。如图1所示,将化学拓展类课后作业设计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可以推动学生带着任务在课外开展独立操作、独立探索,为其后续的反馈、反思和学习优化奠定基础。

例如,在“天气瓶”制作的课后作业设计中,教师安排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利用身边的一些材料制作“天气瓶”。这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增长其应用化学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天气瓶”是一种用于预报天气的瓶子,它利用密闭玻璃容器中化学物质随外界温度变化析出晶体的性质,实现“预报”天气的功能。学生通过探索、分析,可设计如下制作步骤:①将硝酸钾和氯化铵溶解于水;②将樟脑溶解于酒精中;③将步骤①的溶液加到步骤②的溶液中,并用40℃左右的温水加热混合后出现不溶物;④将混合液密封存在玻璃容器中。这样,简易的“天气瓶”便制作完成了。学生在课余时间动手动脑,设计简易的“天气瓶”,通过制作尝试验证所学知识,进而在回到课堂后开展互动、反思与反馈,这是化学知识融入课内外学习场景的重要表现,也是其化学综合素养稳步提升的重要依托。

(四)实践探索——增强课后作业的社会功能

设计实践探索类作业,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深入生活,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在实践场景中进行验证,使其感受化学的奇妙和乐趣,这显然比书面作业更具现实意义。为此,教师要特别注重实践探索类课后作业的设计,并使之成为课后作业设计的常态,以此增强学生的化学应用思维和应用能力。另外,借助实践探索类作业的设计,使之与课堂教学前后勾连,可以达到教学反馈与促进的作用,并以此启发教师改进教法、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例如,在“爱护水资源”课后,教师可设计如下实践探索类作业(或项目),让学生利用周末或节假日,选取本地若干河流或湖泊进行水质检测,先提取水质样本,再运用教师提供的pH试纸对水质进行检测,并对不同区域的水质进行对比分析,据此写出简单的调查报告。学生可以就pH值的异同进行原因分析,若发现某段河流或湖泊的pH值出现大的异常,可以结合课本知识和个人体验对河湖管理提出整改建议。另外,在回归课堂后,教师可以组织小型的成果汇报会或辩论会,让学生结合课外探索的经历和调查结果开展讨论,在各抒己见中就本地水资源的保护和净化达成一致意见。整个实践探索过程充分展现化学服务于环境保护的独特功能,让学生经历环保理念的洗礼,经由化学课后作业实现化学课程学习的实践闭环。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初中化学教学的实践模式正在发生显著变化,化学课后作业设计要适应“双减”要求,突出提质增效和实践育人特色。在此背景下,化学教师要适应教学创新要求,遵循生本性、结合性、层次性和实践性原则,丰富化学课后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使之成为初中生化学核心素养养成的重要渠道。教师要打通课内课外的关联通道,提升课后作业设计水准,在分层设计、有效拓展、引导反思、推动应用等方面展现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化学教学的综合价值。

参考文献

[1]石明.“双减”政策下初中化学课后作业如何施行个性化设计[J].生活教育,2022(11):104-106.

[2]胡宝强.“双减”背景下开展初中化学作业管理的措施分析[J].考试周刊,2022(20):121-124.

[3]姜阳.深挖生活教育潜能,构建兴趣摆脱“学困”:以化学教学为例[J].科教导刊,2021(2):170-171.

[4]马新国.基于“双减”政策下的初中化学教学[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10):170+174.

作者简介:陈健(1978— ),广西陆川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初中化学教学。

(责编 韦榕峰)

猜你喜欢

初中化学双减政策
政策
政策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助企政策
政策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