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隐喻视角下《孔雀东南飞》的隐喻翻译对比研究

2023-05-30宋玥涵

今古文创 2023年1期
关键词:韦利孔雀东南飞英译本

【摘要】从修辞手法到认知模式的转变,隐喻研究逐渐和认知语言学结合起来。隐喻的翻译研究也从语言层面的转换上升到了思维层面的传递。本文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对《孔雀东南飞》韦利和许渊冲英译本中隐喻翻译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韦利侧重于直译喻体加释义、扩展喻体的翻译方法,而许渊冲倾向于转换喻体和省略喻体。无论运用何种方法,译者的首要任务是实现原文和译文喻源域的成功映射,让不同语言的读者在阅读时能获得相同的隐喻体验。

【关键词】认知隐喻理论;《孔雀东南飞》英译本;韦利;许渊冲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01-0097-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01.031

一、引言

中国是浪漫主义诗歌的国度,从先秦的《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出现了许多口口相传的佳作,其中大多以爱情为主线,或歌颂纯洁美好的爱情传说,或书写唱绝千古的爱情悲歌。《孔雀东南飞》就是汉代乐府诗中最具代表性、故事情节最完整的第一部长篇叙事爱情诗,不仅蕴含着深刻的现实意义,且在叙事结构、艺术手法和人物刻画方面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 因其较高的文学地位和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学者们从20世纪开始对《孔雀东南飞》进行英译出版和学术研究,其中以汉学家韦利、国内译者许渊冲、汪榕等的英译本为代表,向英语世界的读者展现了一对爱人被迫分离、又双双殉情的爱情悲剧,赞颂了其坚贞的爱情和勇于反抗封建礼教的精神。

《孔雀东南飞》源文本处处彰显隐喻艺术,内涵简约而深邃。但目前从认知隐喻角度分析其隐喻翻译的研究仅有一篇。鉴于此,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为依托,对比分析《孔雀东南飞》两英译本中的隐喻翻译表达,旨在解读两位译者使用的不同翻译方法,以期弥补《孔雀东南飞》英译研究的不足,为翻译实践提供新的视角。

二、概念隐喻和隐喻翻译研究

(一)概念隐喻研究

传统意义上的隐喻是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一类常见的修辞手法和寫作策略。但随着语言学研究的不断深化,隐喻不仅仅被看作语言文字特征,更被视为人类头脑中的深层认知机制。20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学者Lakoff和Johnson在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中提出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的本质是概念性的,是一个具体概念到抽象概念的系统映射”(1980)。从本质上来说,人们通过熟悉的、日常的、具体的概念进行思维上的联想,进而认识陌生的、模糊的、抽象的概念,使得不同事物产生关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束丁芳(2000)在其《隐喻学研究》指出:“隐喻的魅力在于破坏一种旧的范畴,在原来范畴的废墟上建立一个新的逻辑疆界”。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隐喻把一个概念投射到另一个概念中,看似偏离了非正常表达,却能通过两者相似的语义特征,建立隐喻关系,使得语言表达更加形象,更具韵味。正是通过不断扩展隐喻表达,人们才能持续不断地感知世界,拓展认知空间,创造出丰富的精神世界。同样地,隐喻表达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体现在文学的最高表达形式——诗歌中。诗人往往能把看似不相近的事物设置关联,从中创造出新的意象来,以期丰富诗歌的艺术性。

(二)隐喻翻译研究

隐喻是否可译呢?谭业升和葛锦荣(2005)指出“人类语言的共性使得隐喻翻译可以实现”。人类在思维本源上是一致的,都通过感官系统认识客观世界,并通过思考和判断形成对世界的理性认识。不同语言具有普遍的共性,因此产生了相同的概念隐喻表达方式,使得理解不同语言中的隐喻表达成为可能。但人们的认知方式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不同文化习俗、生活环境、社会制度的影响,因此其差异性更为显著。那么翻译隐喻特征能否被译者准确传达并被正确解读呢?不仅取决于读者对隐喻意象的理解能力,更受限于译者的隐喻转换能力。传统译者重点考察隐喻词汇和结构的转换,或采用直译法,造成喻体内涵僵化;或选用意译法,造成喻体意象的破坏或丢失。

因此使用何种翻译方法来传递喻体内涵,实现原文与译文的统一成为国内外翻译研究的热点。Newmark(2001)在《翻译的方法》一书中提出隐喻翻译的七种策略,但仅是建立在语言层面的初步探索;认知语言派的代表K?vecses(2005)提出:“在不同映射条件下应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国内学者刘冰泉和张磊(2009)从认知角度总结了映射对等翻译和偏移等效翻译两种隐喻翻译策略;肖家燕和李恒威(2010)认为译者在体验认知过程中通常选择直译、意译和补偿策略三种翻译方法;陈家旭、孙丽冰、黄春芳等人分别归纳了金融报道、政治语篇、法律英语中隐喻的翻译方法。近年来,这些学者对于隐喻翻译的深入探索和科学研究对译者的翻译实践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就《孔雀东南飞》英译本中译者们运用的隐喻翻译方法进行客观分析,为译者翻译诗歌中的隐喻意象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孔雀东南飞》韦译、许译隐喻翻译策略对比

《孔雀东南飞》的英译历程久远,最早的译本A Peacock Flew收录于汉学家亚瑟·韦利1946年出版的书籍Chinese Poems当中。韦利一生都致力于研究中国诗歌及其表达形式,翻译了诸多中国文学经典之作,是中华文化典籍传播的重要使者。20世纪80年代,国内译者也开始致力于中华典籍的翻译和传播。许渊冲译本A Pair of Peacocks Southeast Fly是国内的第一个英译本,于1996年被收录于《汉魏六朝诗一百五十首》一书中。《孔雀东南飞》源文本中共包含11处隐喻表达,本文将选取典型几例,从以物喻人、以物喻物、以物喻景三方面解读两英译本中隐喻翻译方法的异同。

(一)以物喻人

例1.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韦译:A peacock flew,far off to the south-east;

Flew for a mile, then always dallied in its flight.

许译:A pair of peacocks southeast fly;

At each mile they look back and cry.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孔雀被视为高贵纯洁之物,被用于比喻美好的人或事物。该句将“人”的特性赋予了“孔雀”,是目标域“仲卿、兰芝”向源域“孔雀”的系统映射。“徘徊”一词使用拟人化的效果,再现了孔雀对配偶的眷恋,久久不愿离开的场景。韦译为“dallied in its flight”,意为途中嬉戏玩耍,并未准确的传递诗歌内容。而许译为“look back and cry”,更能渲染诗中哀恸和眷恋情绪氛围,因此许译本翻译的更为准确和传神。

例2.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韦译:You now must be like the great rock;And I will be like the reed that grows by the stream.

许译:If as the rock your love is strong,then mine as creeping vine is long.

该句将目标域“仲卿和兰芝”映射到源域“坚硬的磐石和柔软的蒲苇”,两者均有“坚韧、结实”的相似特征,表现出夫妻之间坚定忠贞的爱。对于“蒲苇”的翻译,两个译本表达有所偏差。韦利将其翻译为“reed”,意为芦苇,而许渊冲则译为“creeping vine”,“vine”数藤本植物,二者均不是蒲苇,作为禾木本植物,芦苇的翻译应为pampas grass。其次,韦利采用直译法,而许渊冲则选择扩展喻体,将“君、妾”译为“your love和mine”,更利于激活目的语读者的认知体验,理解原文的深刻寓意。

(二)以物喻物

例3.指如削葱根,口若含朱丹。

韦译:White her fingers as the slender onion stem;

She seems in her mouth to hold cinnabar and pearls.

許译:She had tapering finger tips,

Like rubies were her rouged lips.

此处用“剥了皮的葱根”喻指“兰芝白嫩的手指”,“红宝石喻指其红唇”,充分展现了兰芝的美貌,这种典型的隐喻表达在英语文化中也有类似表达。对于“朱丹”“葱根”两个意象的处理,韦利采用直译法,将其译为“slender onion stem”和“cinnabar and pearls”,这里的“cinnabar”更贴近中国文化中的朱砂红,较忠实地保留了源语文化特征,使得原文的喻体特征充分映射到译文中;而许渊冲则省略“削葱根”这一喻体,并且运用转换喻体的方法,把中国的“朱丹”译成了英语读者所熟知的“ruby”,源自拉丁文ruber,意为红宝石,体现出译者向英语读者靠拢的倾向,充分考虑了英语读者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模式。

例4.命如南山石。

韦译:May you lives as long as the rock of the South Hills.

许译:May you like hillside rock live long.

此句中的“南山”出自《诗经·小雅·天保》中的“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后人也常用寿比南山一词祝福老人长命百岁。这一隐喻中,目标域是“寿命”,源域是“南山石”,将石头的特征“坚硬”赋予了人的寿命。“南山石”属于文化负载词,在译语文化中并不常见。韦利选择直译喻体“South Hills”并增加释义“as long as”,保留隐喻特征的同时不会让西方读者产生理解上的困扰,翻译的较为恰当。但许译本中却将“南山”这一意象省略,虽通俗易懂,但舍弃了原文的隐喻特征,无法让读者体验原汁原味的特色文化表达。

(三)以物喻景

例5.结发共枕席,黄泉共为友。

韦译:Our hair was plaited,we shared pillow and mat,swore friendship until the Yellow Springs of Death.

许译:Weve shared the pillow,mat and bed,And well be man and wife till dead.

该句描述了生时夫妻永结同心、誓不分离,死后夫妻形影相依的动人场面,通过源域“结发”“黄泉”来映射目标域“新婚夫妻”“阴间”,这样的特色隐喻表达给英语文化读者的认知带来了阅读负担。韦利选择直译喻体“Yellow Springs”并增加释义“of death”,既保留了中国文化特色词汇表达,又为目的语读者提供了一定的背景知识。相比之下,许渊冲选择省略喻体,虽然译诗通俗易懂,却丢失了其隐喻特征,无法传达原文特有的喻体内涵。

例6.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韦译:To east and west they printed cypress and pine,

To left and right they sowed the wu-t'ung;

许译:Pine trees were planted left and right,

and planes and cypresses on the site.

中国文化中常用花木来表示爱人之间的思念和情深。梧桐、松柏常常被用来歌颂美好纯洁的爱情。结合后半句“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诗中描绘了松柏梧桐的枝叶覆盖相交,一对鸳鸯仰头鸣叫的美好图景,目标域是“仲卿和兰芝至死不渝的美好爱情”,源域是“松柏”和“梧桐”。许渊冲将“梧桐”译为法国梧桐的学名“pine”,忽视了法国梧桐和中国梧桐的区别,不符合中国人对于梧桐这一植物的认知。而韦利译本则直接音译为“Wu-tung”,尽管保留了梧桐这一独特意象,但无法跨越文化背景让目标语读者理解其背后的隐含义,令读者如坠云雾。为了顺利传递内涵意义,让目标语读者有相同的阅读体验,译者应增加释义,让读者充分了解梧桐具体的象征意义,达到文化交流和传播的目的。

四、结语

隐喻是语言特征,更是思维表达方式。在隐喻翻译实践中,译者应透过隐喻的表象理解其本质内涵,努力实现原文和译文喻源域的充分映射。本以概念隐喻理论为指导,对《孔雀东南飞》原文的隐喻特征进行识解,探究不同译者的隐喻翻译方法。分析发现:韦利译本和许渊冲译本对于隐喻表达的处理各有千秋。国外译者韦利在翻译《孔雀东南飞》时多使用直译喻体加释义、扩展喻体的翻译方法,尽可能忠实地传递源语特色文化,以期丰富目的语读者的认知方式和词汇表达。但作为国外译者,韦利对部分意象认知不清楚,没有透彻了解其内涵,存在误译的现象;国内译者许渊冲更倾向于转换喻体和省略喻体的翻译方法,尽可能使用英语读者熟悉的表达方式传递源语文化因素,但过度的靠近目的语读者,也可能导致译文丢失或破坏其意象,导致读者丧失欣赏原文丰富隐喻表达的机会。在隐喻翻译实践中,隐喻译者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无论选择何种翻译方法,译者首先要客观的反映原文隐喻结构和表达,其次要恰当的遣词造句,充分再现隐喻文化内涵,使得译文读者获得和原文读者相同的隐喻概念和审美体验。

參考文献:

[1]K?vecse,Z.Metaphor in Culture:Universality and Varia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131-151.

[2]Lakoff,G.&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 and London: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5.

[3]Newmark,P.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4]刘冰泉,张磊.英汉互译中的认知隐喻翻译[J].中国翻译,2009,(04):71-75.

[5]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6]谭业升,葛锦荣.隐喻翻译的认知限定条件——兼论翻译的认知空间[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

(07):59-63.

[7]肖家燕,李恒威.概念隐喻视角下的隐喻翻译研究[J].中国外语,2010,(5):106.

作者简介:

宋玥涵,女,汉族,甘肃张掖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学翻译类。

猜你喜欢

韦利孔雀东南飞英译本
爱心圆
爱心圆
杨宪益-戴乃迭《红楼梦》英译本后四十回底本考证
功能对等理论下《醉翁亭记》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孔雀东南飞》女德教化主题探析
横看成岭侧成峰——浅析《红楼梦》两个全英译本
沈阳求职竞争指数高 东北继续孔雀东南飞
阿瑟·韦利中国古诗英译中的“人本主义”透视
亚瑟·韦利版《西游记》翻译策略的跨文化归因
操控理论在文学翻译教学中的应用——以《生死疲劳》英译本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