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网络空间微德育课程开发

2023-05-30何孝停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12期
关键词:课程开发网络空间

何孝停

摘要:当互联网成为人们学习生活的重要工具,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也随之摆上日程,学校可以将微德育与网络空间相结合,整合网络道德资源,开辟德育工作新教师渠道,以此启迪学生的道德认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作为网络空间微德育的引导者,教师有必要深度参与网络空间微德育课程的开发,明确课程开发的目标、把握课程开发的原则、甄选课程开发的内容、拓宽课程开发的途径、落实课程的实施、探索课程开发的成效与评价,从而提高课程的水准,真正把网络空间微德育课程建设成学校德育工作的又一阵地,把网络空间打造成引领现代中学生精神思想发展的重要平台。

关键词:网络空间 微德育 课程开发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网络学校应全面发挥网络的重要优势,建立、整合网络德育资源,从细微处入手,推动网络空间微德育课程开发的建设。下面就此问题谈谈我的几点见解。

一、网络空间微德育课程开发的目标

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网络空间微德育课程,应注重发挥初中生的主体性作用,在微德育资源选材上注重选取初中生身边的例子,让初中生主动关注自身行为习惯,促进自身文化素养的发展和提升。学生通过网络空间微德育课程,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进而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网络空间微德育课程作为学校开展德育课程活动的一个载体,旨在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生活态度,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从而提升初中生感悟幸福、传递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

网络空间微德育课程具有教师与学生都是德育主体的特点,既需要形式创新,也需要内容创新。对德育教师而言,其需要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素质,以及课程创新水平、职业道德水平、心理素质水平,让自己具有较强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因此,课程开发本身就是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平台和机遇,有助于增强教师对课程的内涵、特点、形式和开发价值的认识,可以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完善其专业能力体系,有助于提升教师的职业情感,优化其专业信念,打造一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师队伍,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二、网络空间微德育课程开发的原则

以生为本原则。德育的任务在于铸魂育人,网络空间微德育课程也不例外,课程开发要从主动关心、爱护、帮助学生,解决学生个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方面的疑惑出发,注重挖掘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尊重教育对象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彰显学生的主体人格,丰富学生自由个性的内涵,在育人思想观念、方式方法、体系制度上坚持以生为本的本位取向,体现生本化特色。

时代性原则。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网络空间微德育课程也应紧跟时代变化,根据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作出调适和改变,与当下的社会环境、德育环境相融合,不断增添新的内容,课程内容既要符合初中生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又要融入初中生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通过不断更新网络空间微德育课程的内容与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学生的道德养成。

创新性原则。不断对网络空间微德育课程的内容设计与实施方法进行创新,探索新的德育途径,改变陈旧、乏味的学校德育旧模式,让微德育在网络空间生根、发芽,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灵活性原则。网络空间微德育课程内容要体现灵活性和多样性,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道德养成规律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要立足初中生的生活经验和现实生活状态,将德育目标与初中生生活实践和行为养成相结合,将初中生的个性发展和提高其德育实践能力相结合。

简约性原则。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出发,搭建“微平台”、创设“微情境”,让网络空间微德育课程内容贴近初中生生活实际,通过生活化、实践化的育人方式,切实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成效。

三、网络空间微德育课程开发的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的生长发育十分迅速,但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其往往滞后于生理的发展,此阶段许多学生情绪不稳定、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心理承受力低,难以应对挫折。因此,网络空间微德育课程对初中生进行人际关系指导、情感教育、自我心理修养的辅导、学习心理指导等,提高初中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初中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开发初中生的心理潜能,促使初中生的个体品质与群体气质不断完善。

良好行为养成教育。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关乎孩子一辈子的教育,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抓好初中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理应作为网络空间微德育课程重点内容,通过课程的学习与实践,使得初中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安全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让他们在为人处事、学习等方面不仅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且促进时代的发展,这不仅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也符合初中生个人的发展要求。

红色教育。网络空间微德育课程要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让初中生充分认识到红色政权、新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从中汲取历史进程中积淀而成的思想精髓,增强他们对革命前辈的家国情怀和豪情壮志的理解与认同,继承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优良传统,提升他们的思想文化素养,汲取忧国忧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挑战极限精神力量,从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民主与法治教育。网络空间微德育课程要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基础知识教育学生,使他们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引导初中生懂得与自己生活直接有关的法律,帮助初中生树立公民意识,做到知法、懂法、尊法、用法,不断增强初中生的法治观念,使他们成为新时代遵纪守法的小公民。

四、开展网络微德育课程的途径

网络微德育是一种开放式德育,实践中,要把一些关注度高的社会热点事件,以及发生在初中生身边的一个个小情景、小事件制作成微德育课程内容上传到学校、班级及教师个人网络空间,引导学生学习、讨论、实践,让初中生领会做人、做事的道理,帮助他们自觉纠正道德认知偏差,切实提高德育的實效。可以借鉴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微论坛。在微论坛可以围绕一个主题讲故事学榜样,析事明理,让学生讲认识谈体会,涤荡灵魂。分享形式也可以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其可以是学生经验交流、开拓视野的平台。

微视频。微视频以快节奏、高效率的形式,记录一个个暖心的故事,传递生活正能量,让学生通过回归生活、体验人生,唤醒自身道德发展内驱力,在潜移默化中生成道德智慧,提升道德水平。

微心愿。通过网络空间平台开展微心愿活动,征集、发布学生的微心愿,畅通学生抒发需求的渠道,让每个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真实的内心愿望。针对每一个微心愿,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清楚哪些微心愿可以通过自己努力就能实现,哪些微心愿需要群策群力,凝聚众人之力才能完成。学生通过自己或与众人合作发挥微能量,帮助同伴完成微心愿,点亮心灯,传递爱心,让需要帮助的人如愿。

微讲座。教师针对某一主题,如礼貌待人、诚实守信、人生规划、疫情防护等,在线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出问题并分享问题,教师适时“穿针引线”“价值引领”,搭建师生、生生对话平台,与学生共同探寻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法。

微“法庭”。在网络平台上每周发布一例犯罪案件,让学生扮演法官、检察官、律师、案件的当事人等,积极参与到案件模拟审判的活动中,通过分析和研究案件、模拟案件的处理,亲身演绎正义与非正义的对抗,将公平和正义融入自己的灵魂,学会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增强自身的法治观念,进而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积极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

五、网络空间微德育课程的实施

优化德育队伍。成立网络空间微德育课程开发课题组,全面规划、设计课程方案,明确课程目标、内容、实施方案和评价方式等,定期组织研讨会、交流小结会,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保证课程开发的顺利进行。通过选拔、考核、激励等一系列措施,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人格正的网络空间微德育课程教师队伍。教师在立德、明德、修身上下功夫,真正成为初中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教师要通过自我研修、专业培训,不断提高课堂生成能力,立足于“短小”、来源于“生活”、着眼于“内化”,整合德育资源,开发短小精炼、质量高、多样性、个性化的微德育课程。

完善网络空间。网络空间具有开放、互动、共享、载体多样的特征,微德育着眼于学生的道德素养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学校应不断完善教育云平台中学校空间、班级空间、教师空间的建设,充分发挥微信、微博、QQ等网络通信工具的作用,多渠道、多载体延伸学校德育工作的空间,促成社会、家庭、学校教育力量的有机结合,形成“三位一体”的微德育网络,共同担负起培养时代新人的责任。

整合德育资源。要以生活、开放、活动的理念来开发和利用网络空间微德育课程资源,在课程选材上注重选取学生身边的例子,形式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充分利用各学科教材中生动活泼的故事案例和团委、少先队、兴趣小组活动资源,筛选社会、生活德育信息,形成微德育课程,并将其定期或不定期推送到网络空间。此外,适时推送一些与微德育相关的活动类、常识性话题内容,鼓励学生参与线上的交流讨论,与教师进行平等对话,向学生宣传学校的教学理念、价值观引领、品德行为规范等,传递生活正能量。

六、网络空间微德育课程的成效与评价

网络空间微德育课程是否有成效,需要从评价主体、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过程三个方面衡量。

评价主体方面。发挥学生主体评价作用,让学生主动加入课程评价中,学生通过自评和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从心底认同自己,不断改进自己、完善自己;通过学生互评,加深学生彼此之间的了解,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以取得最佳的德育效果。德育工作者要发挥主导作用,时刻关注学生德育发展的现状,抓住每一次进行德育的机会,注重德育过程的动态评价,真正从思想态度、行为习惯上给学生以正确的指導。

课程目标内容方面。课程目标的实现以课程内容设计为载体,因此课程内容应简短生动、有创意、格调清新、逻辑主线清晰、步骤完整,力求“微”而“全”,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符合学生的道德养成规律。网络空间微德育课程的呈现形式可以多元化,如文档、课件、视频等,画面设计要美观大方,配色要合理,图文契合度要高,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内容,能有效引导学生学习。

课程实施过程方面。网络空间微德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不同是,它无法通过单独结果评价决定教学成效,更多的是需要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使用到的知识和技巧、沟通方法、态度等。教师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应尽可能关注每个学生的需求,给予他们自主权,帮助他们建立内在目标、体验成就感,获得自我成长的力量。知行统一,由“知”到“行”实质是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体验、道德行为相统一的过程,这也是德育课程追求的目标。因此,教师应设计各种德育实践微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不仅要关注活动是否得以圆满进行,更要关注学生是否深入地参与到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参与情况要及时汇总和表彰,并及时在网络空间发布,做到鼓励与监督并行。

总而言之,在社会生活的网络化进程中,学校德育需要从理念到内容、从形式与方法上进行创新,真正把网络空间微德育课程作为德育的新样式、新工具、新阵地。教师应心怀立德树人的使命担当,对课程的综合化实施、新媒体环境下育人问题等进行积极探索,让网络空间微德育课程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刘丹.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学德育课程内容改革探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0(26):173.

[2]阙瑜.初中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10):282-282.

[3]王智勇.基于网络空间的农村小学德育模式研究[J].新一代,2018(1):11-12.

责任编辑:唐丹丹

**本文系合肥市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初中微德育活动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为HDJ20004。

猜你喜欢

课程开发网络空间
共建诚实守信网络空间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英语课程开发
《电子商务网站实务》精品课程建设探讨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我国网络空间安全立法之名与实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探讨
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研究与实践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人才培养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