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社交平台老年群体文本叙事的积极老龄化路径探析

2023-05-30韩亚辉史静远

新闻爱好者 2023年2期
关键词:积极老龄化老年群体

韩亚辉 史静远

【摘要】人口老龄化问题在我国逐渐严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在积极老龄化研究中,习惯于将老年群体视为互联网中“被动接受信息者”,而忽略了部分老年群体已自觉发挥文本叙事的独特优势,通过文字撰写、传播、交流的叙事过程成为“美篇”APP等社交平台的“主角”。现以“美篇”APP中的老年群体文本叙事为例,分析老年群体进行文本叙事的原因和特点,以及在社交平台中介作用下参与文本叙事对老年群体的积极影响,旨在为互联网传播领域积极老龄化研究探索新路径。

【关键词】积极老龄化;社交平台;老年群体;文本叙事;“美篇”APP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近年来学界关注的热点,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积极老龄化理念需要从多学科多视角共同探讨和践行。在媒介传播领域,相关研究普遍基于将老年群体视为互联网中“被动接受信息者”,聚焦于传播主体如何帮助老年群体跨越数字鸿沟,而较少探索老年群体自发主动地参与网络信息传播的路径。本文以老年群体借助“美篇”APP等社交平台进行文本叙事的角度进行分析,探究在互联网传播领域推进积极老龄化的新路径。

一、积极老龄化与“美篇”APP中的老年群体文本叙事

(一)积极老龄化

在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正逐渐加深。2021年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60岁以上人口超过2.6亿,占总人口的18.7%,远超国际公认的老龄化标准,且与十年前相比,老年人所占比重上升了5.44%。[1]放眼全球,人口老龄化同样是世界级发展难题。为此,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在第二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上提出“积极老龄化”理念,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老年人健康、参与和保障水平,确保所有人在老龄化过程中能够不断提升生活质量。[2]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确定为国家战略。[3]

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互联网中老年人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大,截至2021年12月,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网民规模达1.19亿,占网民整体的比例达11.5%,与五年前相比,比重上升了7.5%。[4]媒介传播领域中有关积极老龄化的理论,主要包括社会参与、媒介近用、媒介素养、代际传播、媒介形象等。

(二)老年群体文本叙事与“美篇”APP

与传统认知中老年群体所处的“被动接受信息者”境地不同,互联网中的老年用户逐渐发挥自身能动性,成为网络信息传者,如近年来在抖音、快手平台中活跃的大量老年“网红”群体,以视频形式向公众展示生活、与网友互动交流,丰富物质与精神世界。研究發现,老年群体参与社交平台文本叙事的动因有四个方面。一是记录表达:从生活日常到人生故事;二是社交联系:寻找和巩固社会归属感;三是自我形塑:在数字场域构建理想形象;四是自我实现:在竞争机制中施展才华。在老年群体参与社交平台内容生产的活动中,更具特点并引发关注的是,一批银发“网络移民”正更普遍、更有深度地以文本叙事的形式介入网络传播中。“美篇”APP是以“来美篇正当年”为理念的图文创作社交平台,聚集着大量老年创作者,他们运用多年的人生经验和知识积累,在美篇中生产并发布文字内容,主题包括自身人生故事、生活经验、当下日常等,对社会大众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正向影响。老年群体在这个适老化社交平台中通过文字创作、转发分享、点赞评论等行为,为互联网传播领域实现积极老龄化进行了有益探索。

二、社交平台老年群体文本叙事的特点

(一)文本特点

文本主题的社会文化隐喻。台湾学者蔡琰、臧国仁提出“叙事老人学”,强调老人所述故事均含有“基本隐喻”,即文本所欲传达的社会文化内涵。[5]以美篇为例,老年创作者所撰写的互联网文本主要围绕四类主题:时政热点、生活记录、时代回忆和原创文学,其中时代回忆是最常出现的题材,“军旅生活”和“知青岁月”互动量最高。20世纪60至70年代参与“上山下乡”和兵团建设的知青如今大多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人生故事离不开大时代的背景,在其创作的文本叙述中带有对历史的记录和跻身于社会发展洪流中沉淀的人生感悟。时代回忆的其他分区如“家族历史”“童年回忆”“职业生涯”中的叙事文本,在记叙故事之余都暗蕴人生哲理,常见的有“孝顺”“勤劳”“真诚待人”“吃亏是福”等,与中华民族倡导的传统社会价值观相互呼应。在社交平台中,老年群体通过对人生经历的回忆和叙述,或间接或直白地传达如卡斯滕鲍姆所述,对被接收者生命有着重大意义的“传世之言”。[6]

文本内容的资料价值与情感价值。因老年人撰写文本的时间往往距离事件发生时间较久远,叙事内容无法准确核实,且可能因撰写的时间、面向对象不同而使叙述事件呈现不同的角度。老年心理学者露丝·简-艾瑞克也将老年群体叙事特点总结为似真性和可能性[7],因此,读者只有选择信任叙事内容,文本本身就成为反映某一未被记载的时代或事件的一手资料,具有资料价值。同时,老年人在记叙往事时往往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在叙述中加入个人情感,对于与作者有熟人关系的读者而言,阅读其叙事文本也易搀杂自身情感,追忆过往的人物和事件,与老年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因而老年人撰写的文本具有丰富的情感价值。

(二)传播特点

以熟人网络为主体的互动性。在美篇中,除了常规的评论、转发、私信等互动功能外,读者还可以通过“送花”和打赏表达对作者的喜爱。不过,与在微博、豆瓣等平台占据主导地位的生人网络不同,美篇中的叙事文本传播主要基于熟人网络。老年人所拥有的粉丝有相当一部分是亲朋好友,其发布的互联网文本叙事内容,往往优先分享给这些熟人,由他们向更广阔的交际圈进行分享。通过熟人间的传播,建立了老年群体圈内良好的互动性。

内容传播的低时效性。尽管社交平台都具备实时互动机制,但由于熟人网络的限制,美篇中老年群体的内容传播显示出较低的时效性。通过对美篇中“推荐”和“正在讨论”板块的研究,笔者发现这些板块中的内容往往话题时间感较模糊,不与当前社会的热点事件挂钩,重在体现日常的生活化内容或对旧时代某些片段的回忆。而每个内容板块中的佳作推荐更体现出老年群体文本叙事重内容而轻时效的特点,推送给读者的作品发布时间范围在1至2年内。在时代回忆分区中,文本的低时效性尤为显著,这类作品被评为佳作推荐最多的作者,其文本叙事内容时间跨度长达数年,且主要讲述对年轻时的回忆、经历以及所思所感。有赖于平台时效性较低的推荐系统,其几年前的文章仍持续获得“点赞”和“送花”。

三、在社交平台中介作用下参与文本叙事对老年群体的积极影响

(一)表达方式的转变

在传统媒体中,普通人的表达长期缺位,大众常处于“被构建”的位置。进入大众传播时代,这种传播权利中的不均衡在逐渐消弭。而在大多社交网络中,媒介使用门槛仍较高,流行化表达语境日新月异,年轻群体率先拥有了充分的媒介资源,在社交网络中占据主导,老年群体一度缺位于新媒介表达,处于“失语”境地。

如“美篇”APP这种“老年社区式”互联网社交平台的出现为培养老年群体媒介使用习惯提供了土壤,对老年群体的表达愿望进行赋权。其中,适老化设计的页面UI让老年人便于运用,聚集的老年群体所形成的复古化、去流行化的平台特色语境让老年人敢于表达,而基于用户画像的智能算法推荐使老年人能轻易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激发表达欲,实现了由被動的媒介接受到主动的媒介使用的转变。基于此,老年群体运用简单熟悉的文字撰写方式成为社交网络内容生产者,自由地对文本创作的地点和时间进行选择,积极使用媒介、根据个人经历和兴趣爱好传播自身观点。老年群体在社交平台文本叙事是在家人的反哺式鼓励和自我摸索中积极参与社会互动的一个重要表现,在美篇平台,百万老年人更新着传统的表达方式,孜孜不倦地进行内容生产,实现着传播权利的主体转移与释放。

(二)生活方式的转变

使用社交平台进行文本叙事的老年群体多出生于20世纪40至60年代,彼时物质资源匮乏,精神生活较当今大众而言相对单调。在社会认知中,老年群体的固有生活方式多为家务劳动和接送孩子。而社交平台的介入改变了借助社交网络文本叙事的老年群体的生活方式。美篇等社交平台鼓励老年人采用其不排斥的、简单易做的文本叙事的形式,培养了老年群体的触网习惯。对于老年人而言,在社交平台上进行文本叙事,将写作和阅读融入生活,有效地排解“固有空间”的失落与孤独,为生活方式注入了积极、有趣的内容。

社交平台上的文本叙事充实着老年生活,而老年生活可以作为素材随时经过老年人的简单创作上传社交平台,很大程度上激发了老年人的生活热情,提高了老年人的感知力和满足感,许多老年人将记录生活当作一种习惯。此外,部分老年人还将文本创作与商业宣传结合,为子女产品“带货”获取利润,或通过不断扩展影响获得打赏激励。社交平台的文本叙事承载了老年人多种多样的生活需求和生活样态,深层影响和改变着老年人的生活方式。

(三)交往方式的转变

社交平台的发展使以其为中介的人际传播变得广泛,媒介传播越来越趋向人性化。在美篇中,叙事文本表现出交友工具的特性,通过叙事过程,老年人组建起与现实中交往人群不同的社群关系,开启线上联系的新交往方式。

一是附近的人。在美篇首页,除了可以看到用户所关注的作者和美友圈关注的美友圈近期更新的内容外,在“广场”上还有一个特别的入口——“同城精品美友圈”。这些圈子多是用户所在城市的特色圈,圈名带有城市名,每个圈子的文本所探讨的内容各有不同侧重:文学、周边旅游、摄影等。其中老年人可以找到和自己同城甚至同小区的、志同道合的朋友,并私信、评论以建立联系。一些偏重户外活动的圈子还会定期组织线下活动,如组团短途旅行、读书会等,将线上具有地域性的虚拟场域带入现实,切实拓展老年人现实生活交往圈。

二是关注与加入美友圈。在进入社交平台进行文本叙事后,作者与拥有共同爱好或价值共识的陌生人就会形成基于关注、加入美友圈行为的社群,老年作者则以较高的在线频率和时长成为联结及维护美友圈的重要人物,而不少老年美友圈成员在定期访问美友圈的互动过程中也形成了一种长期情感的积累。在深度访谈中,多数老年受访者表明了社交网络中的文本创作具有现实中窄小的交际圈无法提供的社群归属感,美篇的美友圈就是一个大家庭。

近年来,庞大的老年群体在网络世界中的聚集已初具规模,老年人表达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的积极转变,得益于美篇等社交平台所扮演的中介角色及其适老化设计。老年群体在线上建立起虚拟社区,成为当今老龄生活中重要的活动场所。研究表明,积极的社交参与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进而提升生活质量,社交平台中老年人的文本叙事作为一种深受老年人欢迎的网络社会交往形式,在很大程度上践行了积极老龄化中的“参与”指标。通过对老年群体文本叙事等“触网”偏好研究,将为互联网传播领域推进积极老龄化、智慧养老提供新的思路,亟待更多的关注和探索。

(本文为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上海文化品牌核心标识度提升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2019BCK013)

参考文献:

[1]孙小雁.中国城乡老年人收入:个人、家庭和政府的作用[D].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2021.

[2]邬沧萍,彭青云.重新诠释“积极老龄化”的科学内涵[J].中国社会工作,2018(17):28-29.

[3]人民网.全力推进新时代老龄工作高质量发展[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9975157056318070&wfr=spider&for=pc.

[4]海外网.CNNIC发布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5750110805524056&

wfr=spider&for=pc.

[5]蔡琰,臧国仁.老人传播:理论、研究与教学实例[M].台北:台湾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1:125.

[6]Robert Kastenbaum. Lasting words as a channel for intergenerational communication[J].Ageing & Society,1997(1):21-39.

[7]Ruth Jan-Erik.Aging and personal storytelling:Attempts at a narrative gerontology[J].Gerontologia,1994(8):205-214.

(韩亚辉为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史静远为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硕士生)

编校:张红玲

猜你喜欢

积极老龄化老年群体
海南社区老年群体需求调查研究
吉林省城镇老年群体心理障碍分析
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的酒店营销创新研究
“积极老龄化”中的社区居民自治与社区邻里网络的构建
积极老龄化视野下的老年体育发展对策
积极老龄化面临的问题及其实施途径
农村养老模式建构探究
关于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