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六个必须坚持”中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2023-05-30刘辉吴永华

新长征 2023年2期
关键词:时代化中国化思维能力

刘辉 吴永华

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第一部分,系统阐述和回顾了我们党和国家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报告指出:“我们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报告的第二部分,专章阐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新要求,足见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问题重视程度。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只有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才能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做到“六个必须坚持”,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六个必须坚持”的提出,底蕴深厚,意涵深远。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人民至上是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立场。坚持人民至上首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坚持人民至上就是坚持为人民谋幸福的价值旨归。“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也是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旨归。“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理论创新的着力点应该是紧紧抓住关涉人民幸福长远发展的前瞻性问题,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具体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眼前问题,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广泛调研,“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真正的自信不是自说自话、盲目自信。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都源于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回首百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自信是自立的前提,自立是自信的保证。要保持长久的自信,就需要自立自主自强的精神。“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这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必须发扬光大。在今后的工作和实践中,要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加强对世情、国情、党情变化发展的把握与考察,切实进行调查研究,努力把客观存在的事实搞清楚、弄明白,积极面对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建设中的新问题、新矛盾、新任务,并在考察、分析、研判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符合实际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我们所从事的伟大事业前无古人,没有什么现成的经验,所以我们必须在把稳大方向的前提下,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守正创新,稳定发展。“守正”与“创新”就如我们所践行的伟大事业之两翼,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守正”的基本要义,就是立足根本,这是我们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的逻辑起点。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就是根本,坚持住根本就是“守正”,只有坚持守正才不会偏离正确的航向。如果说守正是基础和前提,那么创新则是动力和趋势,“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如何实现“创新”?一是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恩格斯指出,我们的理论“是一種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二是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守正创新绝不是“守正”与“创新”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整体的历史的概念,是一个对不合时宜的旧观念的摒弃的过程,更是一个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的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用马克思的话说,“就是设定自己,自相对立,自相合成,就是把自身规定为正题、反题、合题,或者就是它自我肯定、自我否定和否定自我否定”,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三是有敢为人先的精神,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任何理论的创新都是对既有权威的挑战和超越,需要有敢为人先、勇于实践的斗争精神。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不是单纯的理论思辨史,而是人类的奋斗实践史。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奋斗历程,无一不是以敢为人先的精神斗争性实践的结果。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从现实意义层面来看,理论研究应该实现由做“证明题”向做“问答题”的研究转向,应坚持问题导向,深入现实社会,提出现实问题并深入分析问题的背后原因、自身逻辑和发展规律。坚持问题导向是辩证唯物主义在现实中的具体运用, 是发现问题的哲学工具、 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法宝。坚持问题导向,不仅是现实层面的要求,也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坚持问题导向蕴含深厚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基础。问题就是客观存在的矛盾,坚持问题导向就是在实践中解决存在着的矛盾,就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发现、 分析、 解决特定时代问题的重要思维方式和具体实践过程,是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的有机统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理论创新最直接有效的路径。“理论思维的起点决定着理论创新的结果。理论创新只能从问题开始。”只有坚持问题导向,切实研究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切实探寻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实现理论创新。新形势面临新挑战提出新要求,同时也提供新机遇。“今天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给理论创新提出了全新要求。”对于理论工作者而言,新形势下有压力、有挑战、更有机遇。重大的、有突破性理论的丰富和成熟往往是重大挑战下思想碰撞的结晶。我们要直面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锐意进取,不断创新,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系统思维是立足整体把握事物本质、对事物内在结构及相互关系进行机理分析,进而从整体上揭示事物发展规律、实现系统整体最优化的一种方法论。坚持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坚持系统思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需要。坚持系统思维是新时代治国理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解答时代课题、化解矛盾风险的客观要求所决定的,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推进改革发展、调整利益关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前进发展中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将呈现出系统性、关联性的特征,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坚持系统观念要从提高七种思维能力入手,即战略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系统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法治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没有战略思维能力就没有全局观念,缺乏总体设计、战略部署;没有历史思维能力,就会鼠目寸光,只重眼前,不重长远;没有辩证思维能力,就可能片面孤立地看待问题,缺乏一分为二、点面结合的科学方法,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蒙蔽;没有系统思维能力,就会逻辑混乱,本末倒置,抓不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看不清问题的实质表现;没有创新思维能力,就会老守田园,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没有法治思维能力,就会缺乏法制观念,责权利不明晰,工作中既不能严格遵法守法、依法办事,又不能依法维护自身、集体与国家的正当权益;没有底线思维能力,就不能增强忧患意识,做到有备无患、不留隐患,不能及时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总之,只有不断提高七种思维能力,才能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马克思曾指出:“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就像共产主义……只有作为‘世界歷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一样。”中国历史的发展证明,什么时候我们顺应历史发展大势,什么时候我们就能取得长足进步,什么时候我们违背历史发展大势,我们就要遭遇挫折。信息时代、网络时代、全球化时代要求我们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必须放眼世界,占领前沿,才能取得独创性、前瞻性理论成果,引领实践的发展和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顺应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与大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彪炳史册,彰显了14亿人口大国、百年大党应有的大国胸怀、大国气派,大国责任担当。未来我们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以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经验,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我们的贡献。我们更要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我们要充分借鉴全世界各族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坚持分析的态度、开放的态度、前瞻的态度,以一种自信的、开放的、与时俱进的姿态,既突出中华民族的主体性,又博采众长,在世界文化和世界性的中国文化中确立起自己的地位。

(作者:刘辉,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吴永华,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雷   博

猜你喜欢

时代化中国化思维能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习近平谈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不断推动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时代化”视角下的毛泽东思想——兼论“国际时代”与“国内时代”及其关系
论艾思奇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