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创长春振兴发展率先突破新局面

2023-05-30中共长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新长征 2023年2期
关键词:长春建设

中共长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党的二十大作出了“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重要部署,为实现新时代长春全面振兴提供根本遵循。长春市委十四届四次全会通过的《中共长春市委关于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创长春振兴发展率先突破新局面的意见》,全面细化了长春振兴发展的路径举措,号召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切实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更好地激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的精气神,汇聚扛起“新担当、新突破、新作为”重大责任使命。我们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牢记“国之大者”,坚定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落实省委“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打造“三强市、三中心”,加快推进“六城联动”“四个服务”“十大工程”等重点任务,建设长春现代化都市圈,推动长春振兴发展率先突破。

全力以赴稳增长,在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率先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主动作为,为长春振兴发展率先突破奠定坚实物质基础。

全力稳住经济运行。成立经济增长专班,日调度、周会商、月分析、季赛马,出台150余项稳增长政策举措,落实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支持一汽扩能增产,实施11条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实施生物医药和光电信息倍增工程,推进“长春药谷”“长春光谷”建设,百亿元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持续增容。建立“市级领导+项目中心”包保体系,加快推动东北亚博览中心、风光制氢基地等项目建设。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建设国家汽车先进制造业集群,深入实施整车引领、智能网联、数字转型等专项行动。重点做好生物医药、光电信息两篇文章,加快金赛、瑞宙、百克三大生产基地建设,建设长智光谷、光电子信息产业园等平台。深入推进“旗E春城”“氢动吉林”行动。加快打造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园,提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融合应用水平。加快培育一批独角兽和瞪羚企业,支持长光卫星等企业上市,推动皓月、金赛向300亿级企业进军。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施优化营商环境6.0版改革举措,高质量完成省级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任务,9类480项事项实现“进一扇门、办所有事”。扎实推进“诚信长春”建设,城市综合信用指数进一步提升。开展服务企业专项行动,搭建银企对接平台,提升企业融资力度。发挥“长春亲清政企关系”微信服务群作用,切实解决企业资金、用地、用工、市场等方面难题。

积极拓展开放空间。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持续扩大中白经贸项目视频对接会、长春绿色农业食品国际合作论坛影响力。务实推进与天津市、杭州市对口合作,拓展深化与省内各市(州)对接合作。坚持“云洽谈、走出去、请进来”,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主动对接吉人回乡、跨国公司吉林行等平台活动。举办长春航空展,办好电影节、汽博会、农博会等活动,提升城市影响力。

持续优化资源禀赋,在加快新时代乡村振兴中率先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我们要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引领,打造长春西部粮食安全产业带和东部特色农业产业带,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深入实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落实省“千亿斤粮食”工程,推进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在全省率先开展1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工程化试点建设,粮食播种面积、保护性耕作面积、粮食产量进一步提高。深入开展“地趴粮”专项整治,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加快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培育壮大“十大产业链”,深入实施“秸秆变肉”暨三百万头肉牛工程。支持皓月、城开农投等企业做大做强,争创国家级梅花鹿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发展园艺特色产业,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持续扩容县级以上示范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

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新改建农村公路里程、改造农村厕所数量、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稳步提升,让农村更美更宜居。持续开展乡村义务教育、卫生服务、医疗保障、养老服务、社会救助、公共文化六项提升行动。开展“千村示范”創建,积极打造美丽乡村精品示范带和示范镇。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提升”行动,深入推进防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强化“三保障”及饮水安全保障,持续开展“抓产业、促就业、稳增收”和“万企兴万村”行动,强化常态化防返贫动态监测,牢守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集聚振兴新动能,在打造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新引擎中率先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我们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标准建设国家自创区,打造国内重要的创新策源地、人才集聚地、双创示范地。

突出教育优先。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支持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建设“双一流”“双特色”建设,做好长春职业技术学院、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专升本”工作,推动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院校特色化发展。整合“大校、大院、大所、大企”资源,加强与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的战略合作,加快“红旗学院”、固态电池、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稀土学院”等创新联盟建设。完善市长、校长、董事长联动机制,提高“政产学孵金”协同水平。

突出创新驱动。加快国家半导体激光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汽车智能技术创新中心申建,加快推进“黑土地保护与利用”、超算中心等重点实验室和创新中心建设,大力实施一汽自主创新、高速智能动车组等重大科技专项。围绕11条重点产业链抓好核心技术攻关,聚焦半导体芯片、汽车零部件、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和“卡脖子”技术。开展企业创新主体梯次培育计划,力争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数量进一步提高。

突出人才引育。实施好长春市科技创新和人才发展促进条例,高标准建设“长春人才创新港”,全力融入国家“3+N”人才布局,建设东北最大的“长春青年人才城”,推进院士工作站建设,突出抓好党政、企业、专业技术、高技能、农村、社会工作等6支人才队伍。发挥好人才服务局职能作用,打响长春人才节(企业家节)品牌,做好企业家培育服务工作。持续实施“百万大学生留长工程”,每年吸引10万名以上大学生来(留)长就业创业。

实施民生改善工程,在建设幸福长春中率先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努力办好民生实事。滚动实施建设幸福长春行动计划,实施“安心就业十大行动计划”,出台促进就业“53条”等系列措施,开展“就业援助月”“暖心行动”等专项行动。实施教育事业三年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新增义务教育网点学校、公办幼儿园、民办普惠幼儿园、释放学位数量都有较大提升。加快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连续18年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深入推进医疗照护保险国家试点工作,将居家照护扩展至市本级。

大力推进城市更新。编制完成《长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新城大街快速路、西安桥改造等项目如期完成并通车,世纪大街快速路、东南湖大路延长线等工程开工建设,8条轨道交通、4条高速路等工程稳步推进。启动实施284个老旧小区改造。深入开展交通治堵,打通20条“断头路”“卡脖路”,改造完成60处通行不畅节点,交通拥堵情况明显改善。持续推进“走遍长春”行动,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不断提升。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污染防治,严格实施秸秆全域禁烧,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90%以上。统筹推进“保饮水”“增好水”“消差水”工作,抓好新凯河等流域治理。压紧压实河(湖)长制、林(草)长责任制,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扎实推进绿水长廊、城市绿道建设,继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提高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在提升城市发展软实力中率先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我们要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凝聚振兴发展磅礴力量。

加大文化产业建设力度。高标准推进文化创意城建设,长拖1958文创园项目、长春电影嘉年华如期投入运营。推动长春国际影都万达MALL、净月文化创意产业园、长春机车厂历史文化街区、天定山旅游度假区等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加速建设。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进净月数字经济产业园、东北大数据交易中心等项目建设,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8%。用好汽车、冰雪、雕塑等文化资源,打造千亿级文化旅游产业集群。

提高文旅融合品牌力度。加快融入全省东西部旅游大环线,成立文旅投资集团,打造“周游长春”“都市冰雪”“乐享长春”等文旅品牌。通过成功举办第十七届中国长春电影节、承办中国男篮CBA联赛等6项全国体育赛事,进一步释放文旅融合品牌效应。突出抓好文旅、冰雪、体验、夜间消费,长春冰雪新天地盛装启幕,红旗街商圈提升工程稳步推进,栖乐荟综合体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长春市荣获2022年冰雪旅游十佳城市。

加强品质文化供给力度。文化自信自强最终要落实到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上。继续实施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健全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持续开展文艺演出、主题交响音乐会、舞台剧等多种形式群众文化活动,引进第五届中国油画展、消夏音乐会等国家级重点活动。推动二人转、满族新城戏、黄龙戏等地方戏曲发展。我们要积极盘活文化资源,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在聚力保障振兴发展中率先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我们要坚定不移深化全面从严治党,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抓好党的政治建设,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持续正风肃纪反腐,把各级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強化政治引领作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推动和保障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长春落地见效。

压实意识形态责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发挥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全媒体、全平台、全天候加强舆情监测,完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稳妥做好重大突发事件新闻舆论工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扬伟大抗疫精神,全面深化文明城市创建。

持续正风肃纪反腐。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落实好各级党委(党组)主体责任,大力弘扬“严新细实”作风,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顽疾。综合运用“四种形态”,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推进纪检监察、巡视巡察与审计监督贯通协同。依法严惩腐败,强化成果运用,促进工作发展,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大力夯实组织基础。认真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做强城市基层党建,推动市县两级部门、企事业单位常态化、全覆盖包保街道、社区、小区。做实农村基层党建,实施“经济护航”“头雁领航”计划。实施“两个覆盖”集中攻坚,进一步提升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率。深入实施年轻干部“双百双千双万工程”,注重在重大斗争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良好面貌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长春精彩篇章。

责任编辑/雷   博

猜你喜欢

长春建设
初夏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The pursuit of desire between life and death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印语长春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柳长春藏品欣赏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走进长春净月潭
长春——我热爱的森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