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放”的文章 关键要有精气神

2023-05-30周知民

新长征 2023年2期
关键词:吉林总书记马克思主义

周知民

2023年1月18日,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胜利闭幕。省委书记景俊海在闭幕会上指出,如何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实现省两会确定的目标任务,根本是解放思想,路径是开放合作,方法是放开搞活,以“放”为先,以“放”促活,以“放”育机,放出新动力,放出新路径,放出新气象。总之,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努力做好“放”的文章。做好“放”的这篇文章,吉林大地就会形成习近平总书记所描绘的那种“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团结奋斗局面,使吉林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全面振兴不断取得新突破,作出新贡献。

一、努力做好“放”的文章,关键要有“实干”精神

“实干”精神,是践行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规律和时代要求的具体体现,是努力做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这篇大文章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行”就“行”在我们党对科学真理的坚持,“行”就“行”在我们党始终具有高度理论自觉,“行”就“行”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引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使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邓小平这样告诉我们。不实干,更是半点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也没有。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这样证明给我们。马克思主义从其诞生之初就具有注重“干”的价值意蕴和实践品格,并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得以深化。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从而明确了其与以往一切社会学说的最大不同。列宁第一次提出“实干”的概念。他在苏俄国民经济委员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需要的是实干,再实干!如果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不能利用自己的政权,不能实际地提出问题和实际地解决问题,它就失去了很多东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马克思主义是在伟大社会实践中,不断吸收时代的精华,使自己更加丰盈和强健,具备巨大的实践威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

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凝聚实干的伟力,做好“放”的文章。首要的是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与核心要义,全面理解和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从中努力找到做好“放”的文章的思路、方法、答案、动力。最紧要的任务就是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对吉林人民的热切期待。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东北篇,是推动新时代吉林高质量发展,实现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為新时代吉林振兴掌舵领航、把脉定向。努力做好“放”的文章,必须以新思想定向领航,从新思想中寻策问道。强化“放”的理念,树立“放”的奋进目标,向一切惯性思维、落后意识、保守思想宣战。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指出:“我们不担心说错什么,只是担心‘意识贫困,没有更加大胆的改革开放的新意;也不担心做错什么,只是担心‘思路贫困,没有更有力度的改革开放的举措。”这是对“放”的生动表述,其真谛就是尽快破除与新时代的新要求、新形势、新使命不相适应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方法,用创新的思维、超常的办法解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面临的突出矛盾和复杂问题,推动吉林全面振兴进入新征程新境界、取得新突破。

二、努力做好“放”的文章,根本是盯着问题“放”

以问题为导向,营造形成“敢放”“能放”“放的放心”的局面和“放”的文化氛围。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最优良的方法论传统和最鲜明的方法论特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特质,是努力做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这篇大文章的“牛鼻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更加强化问题导向,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对需要侧重解决的问题进行调查梳理,提前做到心中有数,从解决具体问题抓起改起。吉林振兴发展仍处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省委提出努力做好“放”的文章,要求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必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奔着问题去、跟着问题走、盯着问题放,聚焦影响吉林全面振兴的瓶颈,查找思想的短板、作风的弱项、工作的漏洞,看一看哪些想法制约了“放”、哪些做法阻碍了“放”、哪些问题影响了“放”,看一看哪些人为什么不想“放”、不会“放”,哪些事为什么不能“放”、不敢“放”,逐项研究剖析,逐个拿出解决办法,让各方面以崭新的思想面貌、精神风貌,投入到吉林全面振兴的宏伟事业中。这就聚焦了影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的瓶颈问题,抓准吉林全面振兴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切中了要害,找到解决矛盾的突破口。马克思深刻指出:“一个问题,只有当它被提出来时,意味着解决问题的条件已经具备了。”我们有信心,相信吉林一定能够做好“放”的文章。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努力做好“放”的文章,关键在于强化领导干部的担当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不仅是工作方法,更是责任意识、进取精神,更是原则、政治品质。因为坚持问题导向的主体是人,是关键的人,是领导干部的担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敢于担当作为,这既是政治品格,也是从政本分。只有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努力做好“放”的文章,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也才会这样做。这就会形成“头雁效应”。头雁勤,群雁就能“春风一夜到衡阳”;头雁懒,就会“万里寒云雁阵迟”。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以“放”的胸襟勇于自我反省、突破思维定势,真正展现出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自我革命”精神,勇于把自己摆进去,坚持与时俱进,按照新时代新征程的要求,针对“放”的问题,找准“病灶”及根源,果断“动刀”手术,才能做到强化“放”的理念领在先、扫除“放”的障碍破在先、敢于担当“放”的作为谋在先、贯彻落实“放”的部署干在先,成为做好“放”的文章的“领头雁”。

努力做好“放”的文章,领导干部要努力提高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和“放”的能力。一是领导干部要不断强化“放”的问题意识,奔着“放”的问题去、找准“放”的问题干、对着“放”的问题改。从根本上解决自我束缚、相互束缚的问题,树立起与新时代的新要求、新形势、新使命相适应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摆脱既有路径依赖的惯性,克服现有发展眼光的局限;解决既有拼抢劲头的弱化,破解现有速度焦虑的困惑。二是要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放”眼看问题的水平,学会“放”开眼界看问题。“放”眼,领导干部要站在全局看吉林,经常为本地区的发展“照照镜子”,力求“三省吾身”,更要经常“左顾右盼”,要注意放眼全国找差距,凡是外地已实行的都可以学习借鉴,凡是上级政策没有明令禁止的都可以大胆尝试,凡是上级规定有弹性的都可以灵活掌握和运用,敢于在“放”中开辟新路径、在“放”中求得新突破。“放”眼,领导干部还要看得远。“风物长宜放眼量”,看得远,才会“放”得开,也才会不折腾。“放”眼,领导干部更要看得准。准确地把握问题的关键所在、症结所在。仍处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关键时期的吉林,各种思想观念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问题相互交织,各种利益诉求相互碰撞,老问题积重难返,新问题应接不暇,高质量发展面临更多、更复杂的问题和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看得准就显得尤为关键。“不畏浮云遮望眼”,真心实意谋振兴。为了人民的利益和福祉敢“放”、敢拼、敢奋斗。三是领导干部要勇于探索“放”的有效路径,探索建立“放”的保障体制和运行机制。做到能放快放、应放尽放,把更多的权力、资源、机会,放给市场、放给基层、放给群众。核心问题还是放权,主要是少些不必要的束缚和羁绊。加快推进政府由无限型向有限型转变,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该政府管的一定要管好,不该政府管的坚决要放活”,从“越位”的地方“退位”,在“错位”的地方“正位”,到“缺位”的地方“补位”。

三、努力做好“放”的文章,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努力做好“放”的文章,目的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归宿是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的伟大奋斗之中,使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教育引导全党深刻认识党的性质宗旨,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把14亿中国人民凝聚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做好“放”的文章,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必须强化党的宗旨意识,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工作重点放在发展民生事业,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实际问题上,为吉林高质量发展注入蓬勃的新动能,为提高吉林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推动吉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不懈奋斗。

努力做好“放”的文章,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放”的全部活动之中。毛泽东告诉我们,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所以做好“放”的文章的全过程,就是切实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实际行动。要处处时时牢固树立“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做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一是要把“放”的文章做得好不好的检验权交给人民群众。“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做好“放”的文章,是吉林面对仍处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关键时期提出的大课题。“放”的文章做得好不好,“考核”权在于广大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只有把“考核”权交给群众,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形式主义“放”,只是对上负责的“放”,只“放”领导满意的等问题。二是要依靠群众来做好“放”的文章。党的正确主张从哪里来?不是天上掉下来,是从群众中来。党的正确主张集中了群众的需要和意志,集中了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回顾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邓小平曾深有感触地说:“农村改革中的很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我们讲努力做好“放”的文章,就是要拜群众为师,最大限度地集中民智,体现民意,激发民力。努力做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的模范,取得群众的信任、理解、支持,从而营造以“放”为先,以“放”促活,以“放”育机,放出新动力,放出新路径,放出新气象,形成吉林团结和谐、干事创业的大好局面。三是高度重视把群众组织起来,着力彰显群众“放”的力量。列宁指出:“把千百万劳动群众组织起来,这是革命最有利的条件,这是革命取得胜利的最深的泉源。”做好“放”的文章,需要努力做好啟发群众觉悟,放手发动群众,把人民群众组织起来的工作。只有把人民群众组织起来,才能消除群众运动的自发性、分散性、狭隘性,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中蕴藏的积极性、创造力,才能将分散在民众中的智慧和力量凝聚成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合力。要充分释放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智慧和力量,积极鼓励更多人创新创业,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充分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蓬勃生机,激励更多的人起而行之,追逐人生出彩、创造美好生活。

(作者:吉林杨靖宇干部学院特聘专家、教授)

责任编辑/雷   博

猜你喜欢

吉林总书记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A Spring Coat for Sarah
吉林卷
吉林卷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总书记的告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