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三维对接路径

2023-05-30郝君胡译之

河南教育·高教 2023年2期
关键词:四史课程思政教育

郝君 胡译之

摘 要:“四史”教育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对大学生素质教育具有特殊意义。锚定“四史”教育与影视艺术类课程的契合点,从人才建设、课程优化及实践成果产出三个方面打通课程思政的三维对接路径,将进一步扩展“四史”教育的学习共享空间,保障“四史”教育融入影视艺术类课程多维路径架构的长效运行。

关键词:“四史”教育;课程思政;影视艺术类课程;三维对接路径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普及党史知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这次讲话进一步强调了全面开展“四史”教育的重要性,也为影视艺术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新的方向与创新路径。

一、人才维度对接,明确“四史”育人目标

高层次、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引进与人才输出是高校本科教育的核心所在。在“四史”教育人才维度的对接过程中,既要重视加强教师队伍“四史”育人能力的提升,也要明确在大学人才培养中“四史”育人的高阶思政目标。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要正确认识教师在“四史”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清楚认识到课程思政融入的核心是“在专业学科知识的讲解过程中隐性融入思政内容,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因此,找准“四史”教育与影视传媒专业人才培养的契合点,提升思政育人融通理念,增强“四史”教育的隐性感染力,可以帮助教师准确把握“四史”教育在传媒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政治性与时代性,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目标与教学目标的靶向耦合。

在大学生人才培养方面,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四史”教育内容,树立正确的政治信念。从学生专业学习入手,依据影视艺术学科的建设特点,精准锚定“四史”教育的落脚点。对“四史”教育资源进行专业维度的深度解剖与艺术创作,树立精品创作意识。特色化诠释“四史”教育内容,既能增强“四史”学习教育的时代生命力,让“四史”学习教育更好地入脑入心,也能更好地提升学生对“四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巩固“四史”学习效果,丰富“四史”教育的新鲜供给与新时代呈现。

以中外广播电视史课程为例,在“四史”教育课程思政的融入过程中,可以将“改革开放简史”与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进程紧密结合起来,用更加广阔的历史视野重新审视广电发展与建设,借助“改革开放简史”中的鲜活案例,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国家经济发展的智慧转型与政策支持。

二、课程维度对接,创新“四史”育人手段

“课堂教学是落实课程思政的核心环节和关键步骤,教学过程要始终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和引导性,深化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和效能”。在“四史”教育与课程教学的高效对接过程中,要积极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营造沉浸式“四史”教育的思政氛围,增强影视艺术类课程教学中“四史”教育的实效性与实用性。

首先,借助智慧教学技术与“金课”改革理念,依托“四史”教育资源创新课程教学设计,让“四史”教育更具针对性与目的性。借助现代化教育手段,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实现“四史”教育资源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全过程对接。引导学生在影视艺术类课程中深挖“四史”教育资源的闪光点,利用所学专业,用年轻的视角,借助视听创作重现“四史”故事,提升专业认同感与自豪感,将爱国精神转化为自觉自发的技能强国行动。

其次,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本领,优化课程思政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真切感受到“以史为镜、以史明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思政育人意义。要“正视学生成长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四史教育与学生现实需要接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生动力”。通过参与式教学模式,借助翻转课堂、项目驱动等教学手段,积极发挥学生“四史”学习的创造力,为学生搭建“四史”学习交流与成果展示平台,让课程思政更务实、更真实、更朴实。

最后,组织学生开展“四史”教育课程研学活动,依托地方红色文旅资源,拉紧传承红色基因主线,潜移默化、春风化雨般开展“四史”教育。将专业课程特色与红色研学实践相结合,通过组织带领学生追随先烈足迹、追忆先烈精神、聆听先烈故事等教育活动,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革命先烈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不畏艰难、英勇奋斗的悲壮历程。

三、实践维度对接,促进“四史”育人成果产出

实践课程在影视艺术类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它既是对理论学习的检验,也是实现专业技能提升的重要途径。因此,“使‘課程思政理念全面介入‘问题导向、探究性学习、过程性实践和深度型实践等强化学生学习深度体验的实践教学之中,使学生在现实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中强化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正向认知、整体理解,实现社会认同”,更能体现思政育人的全介入性。所以,在探讨“四史”教育实践维度的课程思政融入时,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依托主题作品创作,扩展“四史”教育育人场域。依托影视艺术类课程的实践特色及学科特点,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通过开展红色话剧排演、红色文字诵读、红色影像创作等实践活动,增强“四史”教育的感染力和渗透力。通过“四史”教育主题作品的实践创作,既要让学生从“四史”人物身上汲取优秀的道德品质,又要让学生从“四史”教育故事中汲取伟大奋斗精神,从而自觉提高政治修养和思想觉悟。

第二,依托课程实践创作,扩大“四史”教育成果产出。在“四史”教育课程思政的融入过程中,要挖掘与增添“四史”新元素,时刻凸显影视艺术类课程的应用性与实用性。通过实践项目设计与创作引导,鼓励学生在“四史”教育资源中挖掘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华文化。学会利用专业所学,用年轻视角展现中华儿女奋进历程中的精神闪光点,让“四史”教育的成果产出更具吸引力、影响力和传播力。

第三,依托融媒体的传播优势,提升“四史”教育传播效果。信息化时代,“四史”教育融入影视艺术类课程时,更要紧扣当下媒介技术的发展现状,借助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科技手段,利用网络技术平台,以短视频、微综艺等形式,实现多样化的“四史”学习成果产出,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实践能力,注重“四史”教育的成果产出质量,持续丰富“四史”教育的课程思政资源扩充。

不仅如此,还可将“四史”教育与传媒专业的党建工作深度融合,加强党建对人才教育的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实践“党建+”工作模式,推动教师党支部建设与教学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与相互促进,通过加强党建研究工作,围绕“四史”教育,形成一批高质量的党建研究成果,并将成果与学生党支部共享,实现党员队伍人才建设和师生队伍人才建设的“双促进”“双提升”“双过硬”。

探索“四史”教育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三维对接路径,要强调学思结合,突出知行合一。通过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设计,不断激发学生矢志不渝、锐意创新、不畏失败、勇于献身的高尚品格,引导学生树立担当意识,延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真正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習近平:学好“四史”永葆初心、勇担使命[EB/OL].(2021-05-13).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1257910612931786&wfr=spider&for=pc.

[2]刘峰.基于“四史”学习的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路径研究[J].大学,2021(32).

[3]李琦.同向·耦合·创生:关于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J].江苏高教,2021(12).

[4]王一安,王福兴.高校开展“四史”教育:意义、内涵、路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3).

[5]史巍.论以“课程思政”实现协同育人的关键点位及有效落实[J].学术论坛.2018(4).

责编:向 新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高校传媒艺术类课程价值目标体系的转化模式研究与实践”(编号:2021SJGLX500);洛阳师范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四史教育融入影视艺术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多维路径架构”(编号:2021xjks023);洛阳师范学院课程思政样板课程“影视艺术导论”(编号:szkc2021049);洛阳师范学院党建研究课题“铸魂育人:改革开放史与广播电视编导课程思政深度融合研究”(编号:DJKT202213)

作者简介:郝君,女(1987— ),洛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影视艺术与互联网传播;胡译之,女(2001— ),洛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为广播电视内容创作。

猜你喜欢

四史课程思政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遇见“四史” 图说“第一”
队史连“四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